10月28日上午我和四6班的孩子们在四楼大厅上了一节《自然数》的公开课,下午强华敏主任组织了课后研讨,领导及听课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自然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对数的理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接下来,我就从数学兴趣和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进行课后反思: 一、数学兴趣 1、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绘本故事《吉莉娅数星星》引出自然数的概念,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单数和双数的基础上,认识奇数和偶数,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并在学生自主探索中发现数,体验数,感悟数。 3、通过举出奇数偶数在生活中火车车次,身份证号等的应用,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涉及到了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无限思想,分类和集合思想,归纳推理等。 1、本节课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自然数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和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转化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并能把这种思想方法作为一种自己数学学习的自觉行为。 2、借助直线上的箭头,使学生体会到体会自然数列的无限多和趋向于无穷大,渗透了无限思想。小学阶段不要求学生利用这一思想解决问题,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它的魅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3、归纳推理能力,在寻找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方法时,对1-30之间的奇数偶数进行简单地分析比较,找出共性,归纳出所有的奇数偶数都是这样的,采用了数学中归纳推理的运用(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是不完全归纳)。 4、通过引导学生将自然数分成两类,奇数和偶数,并在课件中用韦恩图来展示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分类思想和集合思想。从知识的角度而言,把知识从宏观到微观不断地分类学习,既可以把握全局,又能够由表及里,细致入微,有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另外,本课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应加入对自然数起源的挖掘,将这些知识可以适当链接给学生,让学生经历“计数系统”不断发展、不断改进的过程,在“计数”经历中感悟人类智慧,感受数学的理性美、简洁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