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学生的读写困惑 在“一间读写教室”的公众号上,蒋军晶老师发了一篇关于“答小朋友的读写困惑”的文章,甚是有用,特拿来学习,同时也分享给了学生,帮助有同样困惑的学生解惑。午写时,我先是将这些读写问题写在了黑板上,问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困惑,你最想让老师帮你解答哪个?学生争先恐后的说,1、7、6……随着呼声高低,将蒋老师的部分回答,为我所用,为生解惑。看着他们听完之后,如获秘诀的样子,甚是可爱。继续到第5个,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我说不好意思我要走了,你们可以准备上课了,一时“哎”声连天…… 网络时代,我们不缺少学习的途径,缺少的是静下心来真正的学习,而学习最重要的又是学以致用。以下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几个问题,一并附上: 问:我的阅读速度很快,但主要被故事情节吸引,往往是走马观花,看过就好,不一定对写作有帮助。我要怎么读书,才能算是高质量的阅读? 什么是高质量的阅读呢?也没什么正确答案,就说两点我的个人看法吧。一个是多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这个问题一旦开启,一连串问题就来了——他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他说的有道理吗?我认同吗?他的想法对我有帮助吗?另一个多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的。绝大部分人不习惯以“写作者”的角度读故事,这就像看电影,一个电影发烧友和一个资深导演一起看电影,视角是不一样的。电影发烧友享受的是进入到故事中,被惊吓被感动……而导演在看电影的时候,会观察这部电影的故事讲述方式、节奏、色彩运用、光影处理……同样一个写作比较好的人,在阅读时会经常问自己:他为什么选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他为什么要这样开头?高潮是怎么营造的?这篇文章的修辞有什么特色?…… 问:蒋老师,我特别爱看科幻和侦探类的小说,妈妈说这类书对写作没有帮助,真的吗? 当然不是真的,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读什么书”,而在于“怎么读”,如果你不会读,哪怕你天天啃经典,读名著,你的写作水平也不会太高。如果你会读书,你看科幻小说、侦探小说,你看刘慈欣的《三体》,你看阿西莫夫的科幻短篇,你读“福尔摩斯系列”,你读阿加莎·克里斯蒂,你从中可以学到许许多多写作技巧,例如怎么设计悬念,怎么埋下伏笔,怎么用环境来烘托气氛,怎么让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符合他的职业、性格、当时的情绪……你想你的阅读爱好得到你妈妈的支持,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的写作水平的提升肉眼可见,至少让你妈妈看见。
问:蒋老师,要写一件事,我喜欢从头到尾详细写过程,妈妈老说我是记流水账,没有重点,很多没必要的过程要删掉。什么是有必要的过程描写呢?
你要反过来想“哪些是非必要的过程描写?”那些跟主题没有关系的就是“非必要的过程描写”。假如你要写一件事情,写自己在一场篮球赛中关键时刻顶住巨大压力投入关键一球,帮助球队获得胜利,你想告诉大家自己有颗”大心脏“,你想强调自己抗压能力强。那么,你在比赛中前面的精彩进球,你和别人的娴熟配合就是非必要的过程描写。赛前的紧张热身,前面几节比赛的焦灼紧张,赛后的庆祝等等都是非必要的过程描写。
另外和主角关系不大的是“非必要的过程描写”。在那场比赛里面,对方的神勇发挥,拉拉队的加油鼓劲都是非必要的过程描写,要写也一笔带过,因为他们都是这篇文章的配角,记住,你才是主角。如果你要写一篇600字的文章,可能400字需要写你自己。那致胜一球前后可能只有三秒钟,但那三秒钟你要“浓墨重彩”,你要刻画细节,你要围绕“压力”,围绕你的“冷静”写他个400字。还要举一反三。
问:蒋老师,我读名著时有时看到大段的环境描写就想跳过去不看,直接看情节发展,那些作家为什么花那么多力气在环境描写上啊?
很多经常听流行歌曲的人觉得美声唱法“矫揉造作、怪腔怪调”,很多经常看爆米花电影的人无法接受艺术电影的“节奏缓慢、情节平淡”。抱歉,我要说句实话,你现在没办法了解名著里为什么有大量环境描写,极大可能是你的阅读能力、审美水平还比较低。不是说写文学作品一定要大段写环境描写,但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能够调节小说的节奏,能够营造故事的氛围,能够让作品的情感更细腻思想更深刻,让读者获得更丰富的艺术享受。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就是为了娱乐,为了休闲,跳开环境描写阅读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阅读品味,你可以尝试着硬着头皮让阅读慢下来,琢磨一下这些环境描写,说不定哪一天你们就你就享受其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