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佳鑫 于 2023-5-24 15:46 编辑
非暴力沟通实践个案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将非暴力沟通运用到教学中,下面是我在数学课上面对一名学生迟到,与其交流的对话。 我:孩子,咱们看一下时间,现在是8:30,你晚到了十分钟,对吗?我想听听你今天没能准时到校的原因。 学生:等了好久的公交车。 我:哦,是因为你乘坐的公交车拖了一班,所以你迟到了。听到你的解释,我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在教室看到你没来,我很担心。因为你本周前两次迟到是因为身体不 舒服,所以我还在想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严重不严重,上学路上会不会有事? 学生:对不起,让老师担心了。 我:亲爱的,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请求,不知道你能不能答应?一呢,下次你估计不能准时到校,请提前给我发个信息。二呢,咱们班级的班规是大家一起制定的,你是其中一员,能不能请你尽量遵守? 学生:可以的。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 卢森堡博士有着50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仅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高效沟通,还帮助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许多争端和冲突。作者的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他长期工作实践的总结。 通过书中涉及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生动案例,作者阐述了什么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四要素、如何做到非暴力沟通等内容,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这本书是2003年开始发行,至今畅销不衰。该书中文版已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之一。 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并提出自己的具体请求。 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区分感受和想法。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每天都会说话,但我们未必真的会好好说话。语言的力量,既可以如春日暖阳一般让人满怀热情,也可能会像疾风暴雨一样给人打击,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运用。 读过《非暴力沟通》之后,不禁对照书中内容反思自己的语言模式,特别是与人交流时的言行举止,不想不知道,一想可真尴尬。原来自己在使用语言的时候这么的神经大条不走心,在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还有那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现在改正,还不算晚。 读完整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不要再试图分析语义,而是用心去体会我们彼此的感受、需要。只有这样,我们的沟通才是真的有效,不再是语言的你来我往,而是心灵的坦诚相待,内心也将逐渐变得平和安宁。 一旦我们发现彼此心底深处的感受和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那个时候,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