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合力才能发挥理想效果。 作为教师,怎样能立足讲台,尽力化解孩子们在其他领域模仿来的非主流习惯,是我们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聊一个自己在走班制课堂上遇到的情形:
6年级几个高高大大的男生,跟装甲车似的撞门而入,六亲不认的架势:老师,以后这个场子我们来罩着! 我说:好啊,那以后咱们班的小弟小妹们可就跟你们混了,看看你们有没有当大哥的范儿! 哥儿几个拔着胸脯:没问题! :咱先说好,小弟们但凡要是受了丁点委屈我可找你们说事! :成交! 于是我就把他们分到了各个探究小组。 一到了动手环节,画风随之悄悄改变… 那几个屁股底下装弹簧,胳膊肘里有马达的小伙子,你让他一丝一毫地调节天平平衡,不错眼珠地盯着天平指针晃动...结果还用猜吗 实在耐不住性子,他们互相对了一下眼神,一块起来:老师我们去别的班看看。 我说那不行,你们当大哥的说溜就溜呀,在小弟们跟前咋那么怂呢,最起码这节课上完了才能走,于是一个个苦着脸又回去憋到下课,再也不说给我罩场子了。 运动场上才是他们释放的天地!! 所以说选择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认知的过程。 社会像不像个万花筒,孩子像海绵一样:无甄别地吸收、模仿,我们作为教师是否有智慧不着痕迹地引导和化解,去莠存良,濯濯其华。 就让我们校园做个许愿池:播下星澜美意,共待璀璨长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