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宋旭研 于 2024-9-27 08:33 编辑
读《儿童立场》有感 之前只是听到其他同事们说过《儿童立场》这本书,等我真的静下心来,细细的去品这本书,我发现《儿童立场》不仅仅是让我们在儿童的立场去看问题,这本书更是传递了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 今天我将从儿童立场研究的主题、教育的大智慧、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以及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四个篇章谈谈我对《儿童立场》的理解。 一、儿童研究的主题 成尚荣先生在书中用12个字表达儿童研究的主题:即“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儿童立场不是一句空话,不是表面的尊重,他的深度在于价值。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教师应当有童心,怀着童心去教育儿童的心灵,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然后才能教育他们。”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往往以自己的角度出发,从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二、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 跟朋友一起聊天,不经意的聊起自己的小学老师,在他的印象里,他的小学生活是过得比较难熬的,一个是老师过于“凶”,他的小学生活是战战兢兢的,生怕哪里做的不对被老师骂。另一个方面他比较胆小,老师在课堂上、活动中也都不关注他。 听了这一番话,我似乎知道了孩子要的是什么,老师缺的是什么? 童年在生命阶段是十分重要性的,那些在充满爱和自由中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会影响整个生命历程。作为教师,我们会有一种优越感在作祟。往往以为自己比学生懂得多,并且肩负着传递知识的重担,很容易在孩子们的行为未达到自己预期时焦躁不安,而忘记了儿童最伟大之处在于“可能性”。我们回忆童年时,往往眷恋那些最幸福的时光,那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在爱和自由中度过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当我追忆似水流年时,我知道那些日子从不曾远离,无论在什么时候,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都是极其愉悦的体验, 于是,我更深的理解了自己的责任,“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肺地撞倒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我们应当用活教育解放儿童,让自己充满爱心,让孩子拥有童心,让我们的教育在爱中行走。 三、教师:是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 文中写道,教师是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我相信,这是教师最本质的专业身份,是教师专业身份的最高境界。我们是教师,也是一个和孩子一起创造故事的人。 对于顽皮的孩子,我们往往没那么喜欢,但正是这些顽皮的孩子,他们常常会制造麻烦,而制造麻烦的孩子他的故事反而是最多的。作为文化使者,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创造故事、创造文化,生长起智慧,生长起良好的精神品格。 文中提到: 一切现实性都只是学生发展的起点而非终点,学生的发展不应以现实的一得一失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只有“将要是”才应是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能性是一种未来性。 所以,教师更应该从关注孩子现实性走向开发可能性,以此发现儿童身上的巨大潜能,挖掘儿童的潜能。 四、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成老说教育需要慢慢来、需要等待,等待:是艺术也是科学。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活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等待。我们面前放着半杯水时,应该看到满的那一半,而不是空的那一半。我们要善于看到杯子里的那一半“水”,满怀信心去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水”流出来。 儿童的成长不仅要靠教育,还要靠其自身的成熟,因此我们应当从儿童的角度看问题,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以儿童的健康快乐为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的根本立场。尽管每位教师的职业相同,但是我们的专业成长之路却不尽相同,我们从每天发生的教育故事中获得的经验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我们怎样去实践教育行为,都要用智慧的眼睛,保留观察、发现的习惯和目光的,人总是要长大,但是教师的心不能变老,永远有一颗童心,好奇、探究、想象,同时善良,同情人,帮助人。让我们重新做一个小孩,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儿童中去,去发现儿童,创造真正的儿童,创造最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