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52|回复: 3

聂小艳主题帖

[复制链接]

1

主题

10

帖子

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1
发表于 2024-9-24 09: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抱怨的艺术》之我感

已过五十的我们,生活中有过平平坦坦的过往,也有过坎坎坷坷的曾经,因此,抱怨的情绪总会不期而至。也许会有人说:抱怨真的有用吗?喜欢抱怨的我也曾被这一问题困扰着,直到最近听了樊登读书《抱怨的艺术》,这本书的答案是:抱怨绝非一无是处。恰到好处的抱怨不仅能释放不良情绪,还能帮助你解决问题,甚至拉近你和他人的距离。在书中,作者提供了一种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的抱怨策略,教你有效的表达自己的不满与诉求,将消极情绪转换成改变人生的积极能量。这本书与其说在讲抱怨,不如说是在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书中介绍了三明治沟通法,共情的方式陈述事实,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诉求,最后表达感谢。建设和谐人际关系。反观自己生活中的自己,曾经为工作中的一些不如意抱怨过,家庭中的小磕绊抱怨过,而这些抱怨,只是为了不满情绪的发泄,没有任何策略可言。
《抱怨的艺术》让我们学会正确的抱怨,明智的选择抱怨目标,学会说的中肯,抱怨的恰当,言必其中,力争从合理有效抱怨开始,让不满,变圆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16: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70后的青葱岁月》,是朋友推荐的一本书,也是很能触及70后心灵的一本书。兴许自己是70后的缘故,一下子被它深深吸引。书中的许多具体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那个关于一群孩子为了看一场露天电影,提前好几个小时就搬着小板凳去占位置的故事。那时候,电影是如此珍贵的娱乐活动,没有舒适的电影院座椅,没有高清的屏幕,可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期待之光却比任何灯光都要明亮。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文化娱乐的那种纯粹渴望,这种渴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小小的困难——比如长时间等待、简陋的观看环境——都无法削弱他们的热情。
青葱岁月,仿佛如昨。当读到三个初中刚毕业的毛头小伙第一次坐火车,怀着好奇而又激动的心情游览北京的时候,不由得想起:
那年夏天,
北京,单车,
校园,升旗,
降旗,圆明园,
颐和园以及车站的挥手告别……
时光可以流逝,但有些记忆却难以抹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1
 楼主| 发表于 2025-5-29 14: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忙碌与焦虑成了常态。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常压得人喘不过气,内心被无尽的喧嚣填满。直到遇见《一平方米的静心》,才知晓,即便只有一平方米的空间,也能成为心灵的宁静港湾,开启一场深度的正念修行。
  书中提出的“职场八大支柱”,是构建内心宁静的关键。均衡,是工作与生活天平的精准校准。曾几何时,我为了工作拼命熬夜加班,身体每况愈下,生活也变得一团糟。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尝试设定明确的工作时间,下班后坚决不再碰工作,而是将时间留给自己与家人。专注,是对专注力的深度挖掘。以前,我总是习惯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结果每项任务都完成得差强人意。如今,我学会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关闭手机的消息提醒,让自己沉浸在工作中,效率大幅提升,焦虑感也明显减少。慈悲,是对自己与他人的温柔以待。曾经,我总因一点小失误就过度自责,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现在,每当负面情绪涌起,我就会对自己默念“愿我接纳此刻的不完美”,试着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弹性,是面对挫折时的坚韧回弹。记得有一次,我负责的项目失败了,本以为自己会一蹶不振,可运用书中的方法,我接纳了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重新出发。沟通与联结,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与同事交流时,我会先深呼吸,耐心倾听,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团队协作变得更加顺畅。正直,是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每晚睡前,我都会反思当天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内心更加坦然。意义,是探寻工作背后的深层价值,每当觉得工作枯燥时,我就会思考它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动力又会重新燃起。开放的觉察,是对情绪的敏锐洞察,当焦虑情绪出现时,我能及时察觉并分析原因,不再被情绪左右。
   这本书不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实操指南。书中的正念呼吸静心练习,让我在烦躁时,通过专注呼吸,找回内心的平静;喝茶静心练习,让我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当下的美好。这些练习,都能在一平方米的空间里完成,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盲目追求物质的满足,而是更注重内心的充实。清晨,我会早起冥想,开启平静的一天;工作间隙,我会做几个深呼吸,放松身心;晚上,我会和家人一起散步聊天,享受温馨的时光。最喜欢的还是还是在宁静的早晨,漫步于我们的小菜园,或浇水,或间苗,或除草。去见证每一朵花开,每一个果长大。
《一平方米的静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宁静的大门,让我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它让我相信,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无论压力多么巨大,只要拥有一平方米的空间,拥有正念的力量,就能让心灵重归宁静,拥抱幸福生活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1
 楼主| 发表于 2025-5-29 16: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没有看过《海上钢琴师》的电影,但有幸听了李蕾老师讲的《海上钢琴师》。1900的生命始于邮轮“弗吉尼亚号”,终结于它的沉没。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他从未踏上陆地,甚至从未试图迈出船舱一步。船是他与世界相处的唯一方式。在1900眼中,船是有限而完整的宇宙,有明确的边界与规则,能提供安全感,也容纳了他的全部想象。1900的拒绝下船看似是逃避,实则是对自我完整性的坚持,一旦踏入陆地,就要面对无限的选择、复杂的人际关系、世俗的评判。他无法接受自己在浩瀚的人群中失去坐标、在喧嚣中失去自我。
当代职场中,许多人困在稳定的工作中不愿冒险,害怕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有人因追求更好而不断跳槽,最终迷失在职业的追逐中。我们是否应该为安全感放弃探索的可能,或为可能性牺牲当下的幸福?当成功学充斥网络,躺平与内卷成为热议的两极时,1900的存在仿佛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深处被驯化的部分。
   在这个充满诱惑与选择的时代,我们是否也该守护内心的一方净土?是追求无限的可能,还是坚守有限的纯粹?或许,答案并非非此即彼。我们既可以像1900一样,找到自己的“船”,安放灵魂、滋养心灵;同时也要学会在陆地上行走,与他人、与世界建立联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7-4 19:02 , Processed in 0.0783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