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60|回复: 2

刘雪的主题帖

[复制链接]

1

主题

11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发表于 2024-9-24 10: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雪 于 2025-6-25 10:38 编辑

《终身成长》读书分享:
                                                                                                                   在成长型思维中重塑人生
      读完《终身成长》,我认识到,决定人生高度的并非天赋与起点,而是看待事物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者将能力视为一成不变的标签,面对挑战时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而成长型思维者相信能力可通过努力培养,视挫折为成长契机,这种认知差异正是人与人拉开差距的关键。思想决定行为,性格决定命运。            书中案例令我深受触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显示,面对失败,持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更愿意主动寻找改进方法,将“我失败了”转化为“我学到了”。这让我反思过往:曾经因害怕犯错而回避复杂任务,本质上是被固定型思维禁锢。如今,我尝试以“成长型视角”重新审视工作与生活,比如在项目遇到瓶颈时,不再焦虑于结果,而是拆解问题、分析改进方向,这种心态转变让我收获了远超预期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成长型思维不仅重塑自我认知,也影响着人际关系。当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批评会转化为真诚的建议,竞争会升华为相互学习。在团队协作中,我开始关注成员的潜力而非短板,鼓励大家共同探索新可能,团队凝聚力与创造力显著提升。

      终身成长不是口号,而是持续突破舒适区的行动。未来,我愿以开放心态拥抱不确定性,将每一次挑战当作雕刻人生的刻刀,在成长型思维的指引下,书写属于自己的进步篇章。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无关年纪,无论何时。

      训练自己用成长性的思维来面对生活,那生活中的积极的部分会越来越多!能量场得到改变!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每个挫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不断精进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愿我们时刻保持成长性思维,勇于突破舒适圈,敢于挑战,成为更积极,更热情,更有勇气的自己。

终身成长小妙招:

1. 设立“学习账户”:每天预留30分钟专属学习时间,像储蓄金钱一样“储蓄”知识,内容可涵盖专业技能、兴趣爱好或跨领域新知,积少成多。
2. 创建“失败日志”:遇到挫折时,用“问题-原因-解决尝试”模板记录经历,把失误转化为反思素材,分析从中获得的经验与成长方向。
3. 搭建“灵感收集库”:利用手机便签、印象笔记等工具,随时记录阅读、交谈中迸发的灵感,定期整理复盘,将碎片化信息转化为系统化认知。
4. 主动“跨界社交”:每月参与1次不同领域的活动或社群,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从多元视角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5. 进行“反向思考”:当固有观念被挑战时,刻意站在反方立场论证,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包容性视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5-3-7 09: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雪 于 2025-6-25 10:27 编辑

《人生只有一件事》心得

一、生命的窄门与觉醒之路
读了金惟纯先生的《人生只有一件事》,恍若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作者以"人生没有比'活好'更重要的事"为核心理念,在碎片化生存的时代里,为我们凿开了一道穿透表象的生命窄门。这不仅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的书籍,更像是一面照见生命本真的明镜。

二、解构人生的三个维度
1. 自我觉察
书中深刻了现代人"既要、又要、还要"的生存困境。当我们沉迷于社会角色的多重扮演——职场精英、模范家长、社交达人时,实则陷入了永无止境的证明游戏。作者以"人生收支簿"的隐喻提醒我们:真正的生命价值不在于社会角色的叠加,而在于回归"本体状态"的纯粹存在。这种剥离社会面具的勇气,恰如禅宗"本来面目"的当代诠释。

2. 接纳真实
"对的不需要证明,错的也证明不了"——这句看似悖论的箴言,实则蕴含着东方哲学的深层智慧。当我们停止与世界的对抗模式,接纳生命本来的流动状态,反而能获得真正的内在自由。这种觉悟让我联想到《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智慧,最深刻的力量往往以最柔和的形态显现。

3. 关系本质
作者对人际关系的剖析堪称精辟。所有关系困境本质都是自我关系的投射,正如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禅机。当我们停止向外索取认同,转而建立内在的完整系统,那些困扰多年的关系症结竟自然消解。这种认知颠覆了传统心理学的外求模式,直指心性修炼的核心。

三、生命的实践
1. 从证明到成为的转向:停止社会价值的军备竞赛,让生命回归本质的生长节奏
2. 从外求到内观的转向:建立内在的价值坐标系,在静默中聆听生命本真的声音
3. 从对抗到臣服的转向:以柔克刚的东方智慧,在接纳中完成生命的淬炼
4. 从占有到存在的转向:超越物质主义的囚笼,在精神维度重构生命的意义

四、永恒的课题
合卷沉思,金先生笔下的"活好"绝非静态的达成状态,而是持续终生的修行过程。这种觉悟让我想起希腊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穿越三千年的时空,东西方的智者都在叩问同一个命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这种返璞归真的智慧,在纷繁世相中守护内心的明月清泉。

此书给予我的不仅是认知革新,更是指引生命的方向。当我们将注意力从"做多少事"转向"成为怎样的人",从"社会评价体系"回归"内心价值尺度",那些困扰半生的焦虑与迷茫,竟如晨雾见日般悄然消散。这或许就是作者所说的"人生只有一件事"的真谛——在永恒的当下,活出生命本来的庄严与从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5-6-25 10: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雪 于 2025-6-25 10:24 编辑

最近读《轻松主义》,我才发现修炼幸福力的关键,原来藏在“少做无用功,让生活回归轻松”里。

      以前总觉得幸福要靠拼命努力“卷”出来,强迫自己完成各种计划,结果越努力越疲惫。书里说“轻松不是懒惰,而是到做事的最优路径”,这让我豁然开朗。现在我学会给生活做减法,删掉那些消耗精力的无效社交和“必须完成”的伪目标,把注意力聚焦在真正热爱的事情上。就像每天留出半小时读喜欢的书、听音乐,看似“浪费时间”,却能快速补充能量。

      书里那句“轻松不是懒惰,而是找到做事的最优路径”彻底点醒了我。我开始尝试给生活做减法:取消那些只是碍于情面的聚会,卸载占用大量时间的社交软件,不再强迫自己读完晦涩难懂的工具书。当我把精力聚焦在真正热爱的事物上——比如在晨光里慢悠悠泡一杯咖啡,跟着视频学做简单的烘焙,或是在周末漫无目的地散步,那些被忙碌掩盖的微小幸福,竟像春天的花苞般悄然绽放。

     现在我明白,修炼幸福力的关键,是学会与自己和解。不再用“应该”“必须”绑架生活,允许自己偶尔“躺平”,接纳不完美的状态。当我停止自我苛责,开始尊重身体和心灵的节奏,那些藏在日常缝隙里的温暖与喜悦,正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我的生活。
   一个轻松小妙招分享给大家:

1.开辟一处你的独有空间(2分钟):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关掉你的手机,让别人10分钟内不要打扰你。花点儿时间清理桌子,把东西放回原处。

2.放松你的身体(2分钟):挺直腰板,换个舒服的坐姿,闭上双眼,转动肩膀,左右转动头部,放松你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正常自然地呼吸。

3.放松心情(2分钟):你的脑中充满各种想法是很正常的。接受它们,对它们保持注意,任由它们来去。

4.释放你的内心(2分钟):如果脑海中出现了某个对你不好的人,对他说“我原谅你”,并想象你正切断一条把你们拴在一起的锁链。

你讨厌一个仇人,你反而跟他最亲近,因为他总是出现在你的头脑当中,所以你要想象自己切断了跟他的联系,对他说“我原谅你了”。

5.在感恩中呼吸(2分钟):重温生活中某个你非常感恩的时刻。调动起你所有的感知,再次回味那种感觉。回想你在哪儿、你感觉如何,以及你和谁在一起。将感恩的心态完全融入呼吸之中。这一步重复做三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7-4 12:54 , Processed in 0.0805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