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17|回复: 2

狄肖燕的主题帖

[复制链接]

1

主题

10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3
发表于 2024-10-30 11: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狄肖燕 于 2024-10-31 12:01 编辑

   《清明上河图》图名之谜
      九月份我在“帆书”APP听李晓愚老师讲了一本书《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很感兴趣,于是在网上买了纸质书阅读,感觉受益匪浅。
      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画作,它像电影一样记录下了北宋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幅描绘太平盛世的作品背后,竟然还暗藏着惊天的迷局,它就是能够让人梦回大宋的国之重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字正道,琅琊东武人,早年在京师游学,后来才开始学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擅长画舟车,市桥郭径,风格独成一家。张择端的生平事迹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唯一留给后人的线索是今代人张著在清明上河图上的85字跋文,存世作品仅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两幅作品,其中的《清明上河图》被誉为国之重宝,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世界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现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作者讨统治者的欢心,赞颂太平盛世的逢迎之作。如果拿放大镜观察画作的每个局部,便会从中发现一些不那么太平的地方。
      我们先从这幅画的名称说起吧!《清明上河图》画的是不是清明节?这个问题历来存在很大的争议。虽然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二字的确就是清明节,但也有很多专业人士反对这一观点,比如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推测,有可能是夏秋之际。因为在店铺的招牌上写着“新酒到”。宋代酿酒通常都是中秋前后,而且画中还有送炭的驴车,说明天气开始转凉,百姓开始提早备炭。这些都证明画中描绘的是夏秋时节。还有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学者祝勇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季节,而是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象都融入了画作当中。如果清明上河图的清明指的不是清明节,那“清明”二字又该怎样解释呢?许多学者认为,“清明”指的是天下太平,世道清明。
      作者田玉彬在书中指出,《清明上河图》的“清明”就是清明节,其实画家在卷首就已经很巧妙地植入了两个关于清明节的重要信息。
踏青归来轿子香
file:///C:/Users/JC-BJ-0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一个插满了鲜花的轿子。在经过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农舍之后,出现了一段道路,路上有一队人马正在行进,前面有仆人开道,后面有人骑马,还有人挑着行李。最有意思的是队伍中间的两个人抬着一顶轿子。这顶轿子非常奇怪,上面插满了树枝,还有红色的花,像火一样热烈。
用花朵装饰轿子是宋代清明节的一项习俗。在宋代,政府规定以清明的第一天为界,连上前后各三天,一共放七天小长假,比我们还多。这个假期其实包括了清明节和清明之前的寒食节。那既然是假期,当然不光是上坟扫墓了,人们的活动非常丰富,有踏青、访友、荡秋千、放风筝、蹴鞠等等。咱们现在清明节假期也踏青春游、上坟扫墓。
      清明假期当中最开心的人是谁?是宋代的女人。因为她们平时受到礼教的束缚很少出门,到了清明就可以借踏青的机会好好地放松一下。宋代有一个文人叫孟元老,他写了一本书——《东京梦华录》,里面提到清明节的时候,士大夫或者当官人家的女眷都会出门,叫“小轿插花,不垂帘幕”。它的意思是轿子上插满了刚刚采摘的鲜花,还要把轿帘拉开,让春光进入怀抱。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画当中的那一顶小轿子,轿帘还真是被掀开的,里面很可能就坐着一位窈窕淑女。
农舍道外挂秋千
      关于清明节的第二个信息,画家藏得更加隐蔽。在这支踏青队伍的后面是一片田野,田野旁是一座农庄,就在农舍前的树上挂着一个小秋千。这个秋千画在背景当中非常小,但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线索,因为荡秋千正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在宋词里,秋千绝对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道具,而且往往就出现在清明前后。比如欧阳修在《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写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农历三月暮正是清明前后,“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你看又是秋千。古人通常会在这个节日之前把秋千给支起来,所谓“清明将近见秋千”。过完节之后,秋千不是一直摆在那儿的,而是要把它拆下来,所谓“牡丹开过解秋千”。现代人一年四季都可以荡秋千,但是在古时候,秋千是一个非常具有季节性的标志。
      张择端厉害吧?通过一顶插花小轿还有一架小秋千,就把清明节这样一个重要的时令信息植入了画卷当中。在一个五米的长卷中,这两个细节真的是非常微小。
我们常说,细节是魔鬼,欣赏艺术也是这样,抓住了细节,往往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中国古人看画不叫看画,叫读画。为什么用“读”而不用“看”呢?“看”只需要用眼睛,“读”就不一样了。除了用眼睛之外,你要调动你大脑当中储存的丰富知识。所以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古画,信息量非常大,只有带着独特的观看方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去解读,才能够看得仔细,读得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0 11: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上河图》图名之谜
九月份我在“帆书”APP听李晓愚老师讲了一本书《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很感兴趣,于是在网上买了纸质书阅读,感觉受益匪浅。
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画作,它像电影一样记录下了北宋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幅描绘太平盛世的作品背后,竟然还暗藏着惊天的迷局,它就是能够让人梦回大宋的国之重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字正道,琅琊东武人,早年在京师游学,后来才开始学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擅长画舟车,市桥郭径,风格独成一家。张择端的生平事迹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唯一留给后人的线索是今代人张著在清明上河图上的85字跋文,存世作品仅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两幅作品,其中的《清明上河图》被誉为国之重宝,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世界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现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作者讨统治者的欢心,赞颂太平盛世的逢迎之作。如果拿放大镜观察画作的每个局部,便会从中发现一些不那么太平的地方。
我们先从这幅画的名称说起吧!《清明上河图》画的是不是清明节?这个问题历来存在很大的争议。虽然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二字的确就是清明节,但也有很多专业人士反对这一观点,比如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推测,有可能是夏秋之际。因为在店铺的招牌上写着“新酒到”。宋代酿酒通常都是中秋前后,而且画中还有送炭的驴车,说明天气开始转凉,百姓开始提早备炭。这些都证明画中描绘的是夏秋时节。还有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学者祝勇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季节,而是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象都融入了画作当中。如果清明上河图的清明指的不是清明节,那“清明”二字又该怎样解释呢?许多学者认为,“清明”指的是天下太平,世道清明。
作者田玉彬在书中指出,《清明上河图》的“清明”就是清明节,其实画家在卷首就已经很巧妙地植入了两个关于清明节的重要信息。
踏青归来轿子香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一个插满了鲜花的轿子。在经过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农舍之后,出现了一段道路,路上有一队人马正在行进,前面有仆人开道,后面有人骑马,还有人挑着行李。最有意思的是队伍中间的两个人抬着一顶轿子。这顶轿子非常奇怪,上面插满了树枝,还有红色的花,像火一样热烈。
用花朵装饰轿子是宋代清明节的一项习俗。在宋代,政府规定以清明的第一天为界,连上前后各三天,一共放七天小长假,比我们还多。这个假期其实包括了清明节和清明之前的寒食节。那既然是假期,当然不光是上坟扫墓了,人们的活动非常丰富,有踏青、访友、荡秋千、放风筝、蹴鞠等等。咱们现在清明节假期也踏青春游、上坟扫墓。
清明假期当中最开心的人是谁?是宋代的女人。因为她们平时受到礼教的束缚很少出门,到了清明就可以借踏青的机会好好地放松一下。宋代有一个文人叫孟元老,他写了一本书——《东京梦华录》,里面提到清明节的时候,士大夫或者当官人家的女眷都会出门,叫“小轿插花,不垂帘幕”。它的意思是轿子上插满了刚刚采摘的鲜花,还要把轿帘拉开,让春光进入怀抱。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画当中的那一顶小轿子,轿帘还真是被掀开的,里面很可能就坐着一位窈窕淑女。
农舍道外挂秋千
关于清明节的第二个信息,画家藏得更加隐蔽。在这支踏青队伍的后面是一片田野,田野旁是一座农庄,就在农舍前的树上挂着一个小秋千。这个秋千画在背景当中非常小,但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线索,因为荡秋千正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在宋词里,秋千绝对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道具,而且往往就出现在清明前后。比如
李清照在《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欧阳修在《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写道: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农历三月暮正是清明前后,“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你看又是秋千。古人通常会在这个节日之前把秋千给支起来,所谓“清明将近见秋千”。过完节之后,秋千不是一直摆在那儿的,而是要把它拆下来,所谓“牡丹开过解秋千”。现代人一年四季都可以荡秋千,但是在古时候,秋千是一个非常具有季节性的标志。
张择端厉害吧?通过一顶插花小轿还有一架小秋千,就把清明节这样一个重要的时令信息植入了画卷当中。在一个五米的长卷中,这两个细节真的是非常微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3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14: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平凡耻辱症”在网上悄然走红。那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普通人,被称为“平凡耻辱症"资深患者。他们被精致的生活所裹挟,不敢分享自己过于普通的日常。但是在现在这个到处充斥着“精致包装"的当下,山东男生于文亮随手拍摄的生活日常,被网友称为终结“平凡耻辱症"的解药。视频里,于文亮坐在饭馆大口撸串,坐在摩托车上大声哼着五音不全的歌,看体育赛事激动地大声欢呼。并没有花里胡哨的炫耀,也没有博人眼球的出
格,有的只是简单真实的生活。
网友说:“看着他没有包装只有真实的样子,瞬间治好了我的'平凡羞耻症’。" 是啊,不知何时—— 我们拼命地努力,只为获得外界的认可;我们花费心思装扮,只为展现“梦幻"的自己。最终,我们活成了别人,却忘了自己。在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也有这样一个陷入“平凡羞耻症”蛤蟆。
蛤蟆先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努力成为外界眼中“优秀的人”。因此,蛤蟆先生变得郁郁寡欢。最终在咨询师苍鹭的帮助下,蛤蟆先生治好了自己的“平凡耻辱症”。
《平凡的世界》里说:在这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的事情,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和实现。
曾经,我们以为拥有非凡的成就,才是人生目标;阅尽沧桑,才发现平凡才是自己的终极归属。如果你也恰好陷入内耗和痛苦中,不妨看看这只平凡的蛤蟆坎坷起伏的生活经历,并从中找到答案。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活在别人的“嘴”里。一直以来,蛤蟆先生都热情、开朗,穿着光鲜亮丽,爱冒险,不轻易对朋友发怒。忽然有一天,蛤蟆先生变了:他蜷缩在沙发,眼神空洞,毫无神采。不仅如此,他放弃打扮,每天邋里邋遢,经常听悲伤的音乐;每个深夜,他都在房间里痛哭,认为自己是废物。见状,鼹鼠找来心理咨询师苍鹭,帮助蛤蟆走出困境。经过苍鹭的开导,蛤蟆先生“抑郁”的原因浮出水面。
原来,蛤蟆先生表面上看起来衣食无忧,家财万贯,可是却内心极其敏感。
蛤蟆的父亲从不允许他蟆自己做决定,他总是擅自替蛤蟆决定好一切:小时候,父亲直接把蛤蟆送到私立学校,不管不顾为蛤蟆选择拉丁语专业;毕业后,没有询问蛤蟆的意愿,就要求他继承家业。他的记忆里父亲说过最多的话,就是“不准这么做”“不准下楼”。在父亲的威压下,蛤蟆不得已继承了家业。
父亲去世后,蛤蟆努力经营庄园生意,却被大家拿来和父亲比较,没有人在意他的情绪。
朋友老獾总是言辞犀利的教训他,戳破他的痛处,然后要求他改正。他凡事都按照老獾的意见去做;就连犯错的时候,也会按老獾的要求进行道歉。最终,蛤蟆内心苦闷借酒消愁,大醉后偷车,被捕入狱。
听过一句话:“人活一场,毁誉由人,是非在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活在别人的标准里,但越是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越在意别人的评价。但是,陷在别人的评价里只会迷失方向,消耗自己。与其一味等待他人的认可,不如明确自己的目标,按自己意愿生活。人生在世,只有按照自己的节奏,才会活得更轻松,更自由。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与平凡和解。
蛤蟆第一次来到苍鹭小筑,咨询师苍鹭问:“谁让你来的?”蛤蟆不假思索地回答:“河鼠。” 但苍鹭却提醒他:“能让你来的,只有你自己。” 开始蛤蟆并不认同这句话,后来才渐渐明白,他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蛤蟆一直以来都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陷在自我批判的情绪里。但是现在,他开始接受自己过去好或不好的所有经历,理解尊重自己的行为,独立思考,一步一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他开始允许自己对不满的事情表达生气,开始向老獾表达自己对事情的态度,并勇敢拒绝老獾提出的让他放弃校董职位的要求;开始约河鼠和鼹鼠一起午餐,并主动谈起自己的问题,耐心地倾听朋友的看法。
有句话说: 爱上不完美的自己,改变能够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那么不管人生如何跌宕起伏,我们都能活得宁静和谐。
生活中,大多数人身上都有蛤蟆先生的影子。当工作出现纰漏被领导批评时,总觉得自己很糟糕,从而陷入自我怀疑;当被父母安排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时,明明不愿意,却习惯性选择妥协;当朋友不理解你,还指责你不行时,总是默默选择忍受;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接受真实的自己,只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开始改变。
有句话说:“所谓成长,就是一个发现并且接受自己平凡的过程,而与平凡和解是让我们放下焦虑和痛苦的执念的唯一答案。" 接纳人生的平凡,与自己的平凡和解,并不可耻。
平凡的人生同样也有意义。真正成熟的人,会用平凡的生活证明自己,好好生活,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平凡的生活变的更加精彩。成为平凡人才是人生的上上签。
故事的最后,蛤蟆在美丽的河对岸另建了一处新的居所,开始属于自己平凡又美好的生活。他把之前坏的赛艇修好,划了一次船,感受久违的快乐。他重拾了爱好,还当上了板球俱乐部的主席。大家为了庆祝他康复,为他送上了新的领结和欢庆宴,这些都让他感到特别温暖。在宴会上大家一起喝酒,唱歌,畅谈未来。蛤蟆也把自己详细的计划告诉了朋友们,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就连一贯严厉的老獾也开始变得认可他了。最后他卖掉了蛤蟆庄园,与过去的自己彻底告别。
《月亮和六便士》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生活。“生活的幸福,从来不是那些功成名就,而是从平凡中找到生活的意义,找到自己的价值。一切事情都很平凡,但正因为有这些普通的小事,平凡的生活才变得既温暖又精彩。
人生就是一个走向平凡的过程。成为一个平凡人,从来都不是向命运妥协,而是与自己和解;平凡不是平庸,而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清楚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的生活。
曾经的蛤蟆,总和别人较劲,渴望得到认可;现在的蛤蟆,学会了面对别人的评价,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周国平曾说: 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终将归于平凡的柴米油盐,按部就班的工作,业余时间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深造;和心爱的人结婚生子,一起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假期和家人一起去旅行,周末和朋友们一起去聚会聊天;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在这些普通的日子里,我们身披铠甲,应对生活的好与坏,逐渐把自己变成了勇士。
生而平凡才是人生底色,只有把平凡的生活过好,人生才圆满。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寻得不平凡的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5-14 04:15 , Processed in 0.0952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