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回复: 0

高乐强的主题帖

[复制链接]

13

主题

23

帖子

13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5
发表于 2025-10-10 08: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的传授者探索的引路人”——读《不管教的勇气》有感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常年致力于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然而,读完《不管教的勇气》一书,我深感震撼并开始反思:我是否在努力让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同时,却在无形中“管教”着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路径?
书中“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养观,初读觉得有悖常情,细品之下却豁然开朗。这并非冷漠的放任,而是主张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让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与我“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过去,我习惯于用“表扬”来激励学生,如“你的实验设计真棒!”但这无形中将学习的价值导向了寻求老师的认可。现在,我尝试将评价转化为真诚的“感谢”和客观的“描述”。例如,当学生提出一个奇思妙想时,我会说:“你这个独特的想法为我们小组打开了新思路,谢谢你的贡献。”或者,“我注意到你为了观察种子的发芽,连续一周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这种反馈,聚焦于行为本身的价值和对他人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内在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持久的内驱力。
书中最触动我的一点是“允许孩子经历失败”。在科学课上,这意味着敢于让学生“犯错”。我曾设计一个“让鸡蛋从高处坠落不碎”的项目式学习。一个小组的方案屡试屡败,孩子们十分沮丧。按照以往,我会忍不住上前指点。但这次,我回想起书中的勇气,克制住了“管教”的冲动,只是问:“从这次‘不成功’的尝试中,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有价值的数据?”他们沉默后开始分析:是缓冲不够,还是落地不稳?最终,他们自己找到了症结,设计的第五个方案成功了。那个时刻,他们脸上的光芒,远胜于我直接给出答案时的样子。这次“不管教”,让他们体验了从失败到成功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收获了远比知识更珍贵的韧性与智慧。
《不管教的勇气》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出服从指令的“好学生”,而是造就能够独立思考、为自己负责的终身学习者。作为科学教师,我的角色不应是站在讲台上的权威,而应是走在学生身边的引路人。给予他们信任、空间和面对失败的勇气,也许,这才是教育中最深沉、最有力量的“管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0-20 23:07 , Processed in 0.0903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