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石家庄市机场路小学一年级数学组 李文凯 强华敏 郭丽娟 李亚玲 姚悦培 一、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课程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课程内容要反应社会需要、数学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数学活动时师生积极参加、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培养对学习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在数学课程中,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考、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本学期计划让同学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让全班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共同进步,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课程目标。 (四)课程目标 | [size=14.0000pt]1[size=14.0000pt].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size=14.0000pt]2[size=14.0000pt].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size=14.0000pt]3[size=14.0000pt].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size=14.0000pt]4[size=14.0000pt].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 [size=14.0000pt]5[size=14.0000pt].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size=14.0000pt]6[size=14.0000pt].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size=14.0000pt]7[size=14.0000pt].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size=14.0000pt]8[size=14.0000pt].图形与位置: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size=14.0000pt] | |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 |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 |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
二、课程内容 | 数的认识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3.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的方法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圆、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5.学会读、写整点、半点和大约几点,根据时间画钟表,知道珍惜时间。 数的运算 1.能熟练地运算100以内的加法运算。 2.能熟练地运算进行100以内的减法运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探索规律 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 | | 图形的认识 1.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并会用它们拼图。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 | 能根据图形的不同形状对图形进行简单分类,从分类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 |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
三.课程实施方案 本册书编排了9个单元(包括整理与评价),共70课时,机动课时最少14课,各单元内容和课时安排及实施方案如下。 目录 | | | | | | | | | 1.结合身边的事物,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2.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 | | | 1.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前、后位置关系的过程。 2.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会描述教室中某个人的位置。 3.受到做事要有毅力、遵守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 | 1.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 2.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描述生活空间中某个物体的位置。 3.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 | | | 1.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整时的过程。 2.会看整时,知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积极参加交流活动,感受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 | 1.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经历认识大约几时的过程。 2.知道“大约几时”的含义,能根据钟面上分针的位置判断并描述大约几时。 3.感受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生活经验。 | | | | 1.结合熟悉的事例,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半时的过程。 2.会看半时,知道半时分针指着6. 3.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 | 1.认识各种各样的钟表,丰富对于钟表的认识。 2.能认读数字不全或没有数字钟面上的整时、半时。 3.感受钟表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 | 1.经历由数实物的个数到口头数数的过程,感受100的数量是多少。能够正确数练的数100以内的数。 2.经历估计数量多少和用不同方法数的过程。 3.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习惯。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活儿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 | | | 1.使学生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经历几个十和几个一和起来是多少的过程。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 | | 1.通过计数器使学生认识个位,十位、百位,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含义,会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直观体验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的过程方法。 3.在学习中建立数感,能积极参与学习,形成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 | | 1.会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 2.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的数的排列顺序。 3.探究图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 | | 1.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体验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 | | 1.通过熟悉的事物,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的含义。 2.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判断和选择合适的数据。 3.通过数学游戏,发展数学思维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 | | | | 1.结合购物经验,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 | | | 1.在模拟购物的活动中,经历元、角、分简单的计算过程 2.会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并学习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 |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班内交流的合作过程。 2.丰富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认识商品标价,学会解决简单的关于人民币的实际问题。 3.通过社会调查和模拟购物等活动,提升生活经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 | | | 1.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准确的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 | 1.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 2.能准确的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1.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分解 4.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1.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分解 4.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1.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分解及竖式写法 4.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1.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分解及竖式写法 4.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1.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分解及竖式写法 4.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1.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分解及竖式写法 4.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1.结合熟悉的情境,经历发现信息、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的过程。 2.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感受游戏活动中也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 | 1.经历对本单元知识归纳、整理的过程。 2.通过对加减计算方法的比较,提高数学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 | | | 1.认识长方形,并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正方形,并了解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3.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 | 1.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 3.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1.进一步探知四种图形的特征。 2.能正确区分四种图形的区别。 3.探究它们之间的联系。 4.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 | 1.掌握整十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竖式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 |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算法。 3.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估算和口算方法。 2.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3.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 1.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竖式算法 4.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1.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竖式算法 4.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 | 1.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规律,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2.经历从一组物品和数据中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 3.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 | 1.经历从一组数据中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 2.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四、学生学习评价方式 (一)学生情感态度与学习过程的评价:结合学生课堂表现,教师进行随堂口头评价。 (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1.每周进行周测(年级教师统一教研进行组卷) 2.期中进行阶段性检测 3.期末配合学校进行乐考 以上三点均是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 (三)计算能力,学生平日在家做的口算练习,家长给予等级评价,教师阶段性关注。 (四)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家校结合,家长也可以成为评价者。学期中,进行第一次评价,学生与家长一起总结一段时间的经验和不足。到学期末,进行第二次评价,学生与家长一起为本学期学习感受、收获进行总结,对学习态度、自信心、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家长给予自己的孩子综合评价。 2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