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6|回复: 0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复制链接]

10

主题

33

帖子

1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
发表于 2021-5-12 11: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石家庄市机场路小学                    五年级组:何屹、李秀荣、郜蕾
五年级学生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用心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本学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地分析研究。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完整、鲜活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是不同的,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透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课   程   性   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课   程   理   念
一、课程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课   程   目   标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异分母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图形的运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体积的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1)、在认识分数加减、乘除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图形运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分数加减、乘除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分数加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学图形运动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通过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一)数与代数(共3个单元)
 第二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四单元--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计算,简单分数乘法问题,认识倒数。
  第六单元--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计算,简单分数除法问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体积概念,体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探索,生活中的体积计算问题(包括容积)。


1、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收集生活中的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四)综合应用(安排4个活动)
记录天气(一)--结合“公交车上的数学”单元设计
    (二)包装扑克--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设计
  通过包装6盒、8盒扑克,探索怎样包装扑克,用的包装纸最少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设计包装箱--结合“体积”单元设计
  结合香皂装箱问题,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自主设计包装箱解决问题的活动素材,使学生了解数学计算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形的运动(二)
标:
1.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宣州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明:
本单元教材是在第一学段学生感受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简单的图形的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安排的。
1.将观察、操作贯穿在本单元学习的全过程中。观察、操作是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最进本的数学活动。本单元教材设计与其他单元相比,由于“图形的运动”的内退特点,更加突出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活动,把观察、交流、操作体验贯穿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2.充分利用方格纸的作用,有效探索并掌握作图的基本方法。咋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等,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本学段学生认识图形运动以及画运动后图形的辅助手段。
这些利用方格纸进行的数学活动,不但让学生比较容易的认识了图形运功的特点,掌握了画图的基本方法,丰富了探索图形运动特点的经验,也有效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说明
本单元内容在学生理解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在意义、读写、大小比较、计算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意一下几点:
1、抓住核心知识点,突破难点。从分数的建构体系来看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和知识点。只要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就能自己学会分式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会这些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
3、让学生经历已有知识背景下自主构建数学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形成方法的过程。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育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表面积计算的问题。
3、在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以及它们展开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到的结果。
5、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尝试计算、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和经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说明:
 1.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通过指、摸、比、剪、倒、估等操作、实验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建立体积、容积单位表象,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认识长、正方体特征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重点研究“棱”的特征。学生在第一学段已接触过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及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都能很快地概括出来,而对于“棱”及它的特征则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应将对“棱”的研究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的活动,发现长方体棱的特征:12条棱一般可分为三组,每组4条,长度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3条棱一般情况下长度不等,并由此引出长、宽、高概念。
  (2)重视对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正方体沿棱剪开、展开,在展开后的图形上标上“上”“下”“前”“后”“左”“右”,便于学生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每个面一一对应,这样把长、正方体的展开图与表面积的概念教学相结合,不仅加强几何直观,更利于学生对表面积概念的理解。
  体积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且学生对“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这句话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故事、实验、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切实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含义。

分数乘法




教育目标:
1、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会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能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倒数的含义,能够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分数乘法问题和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够表达解决分数乘法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在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教学说明: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考察,看学生是够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否能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和混合运算,能否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2.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考查。看学生在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解决简单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倒数的过程中,能否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否清楚表达自己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
3.看学生能否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有关分时乘法和简便运算的问题。
4.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分数乘法的计算是否感兴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育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认识体积的度量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感受1米³、1分米³、1厘米³的实际意义;知道1分米³=1升,1厘米³=1毫升,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建立体积概念以及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说明:
(1)一方面通过课堂活动考查,看学生能否结合实际物体说出体积的意义,能否找到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体,能否说出计算体积和溶剂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一方面通过课堂活动考查,看学生能否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及统一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否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能否正确解答简单的体积计算问题。
(3)主要通过课堂活动过程来评价,看学生是否理解“乌鸦喝水”的道理,说明实验中水面上升的原因:看学生能够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体积单位的大小:能否根据平面图想象出香皂装箱的结果,并说明装不下的原因。

分数除法
教育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分数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简单事迹问题。
2、在探索、总结分数出发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用方才解答简单分数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3、能探索解答分数除法问题的幼小方法,能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教学说明:
[size=14.0000pt]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和倒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从分数乘法到分数除法是一次扩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意一下几点:
1、抓住核心知识点,突破难点。从分数除法的建构体系来看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和知识点。只要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就能自己学会分数除法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会这些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
3、让学生经历已有知识背景下自主构建数学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形成方法的过程。

折线统计图






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的表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1、能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能根据统计图中折线的走向进行判断和预测。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和生活经验回答并说明问题。
情感态度:体验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说明:
在折线图教学中,联系统计表里的数据来看,本单元内容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从认识条形统计图到认识折线统计图,是统计的一次扩展。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意一下几点:
1、抓住核心知识点,突破难点。从折线统计图的知识中来看,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折线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只要学生能掌握这一点,就能很好地运用。
2、让学生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会这些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
3、让学生经历已有知识背景下自主构建数学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形成方法的过程。
[size=14.0000pt]第
[size=14.0000pt]八
[size=14.0000pt]单
[size=14.0000pt]元
探索乐园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
教育目标:
 1.能借助集合图分析问题,能解答稍复杂的数学问题;能用连线、列表等方法解答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2在讨论,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比赛的场次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反战合情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获得画图表示和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会用图表示问题的直观性,尝试解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 体验用图描述事物的直观性,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画图来分析和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说明:
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小学阶段“集合图分析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以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从认识集合图到掌握集合图,是知识理解的扩充。在分析,理解,解决等方面都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要掌握一下几点:
1、从熟悉的生活经验中能借助集合图分析问题,能解答稍复杂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集合图表示的问题,通过观察,理解,交流讨论使学生体会用途表示问题的直观性。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体会集合统计图的意义。
由观察图到理解图,到最后的掌握集合图。教学中,要通过画图、列表、规律等多种操作活动,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体会图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部分到整体,整体到部分体会画图表示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中要充分鼓励学生借助画图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size=14.0000pt]
课程进度
[size=14.0000pt]1
[size=14.0000pt]5
图形的运动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2
[size=14.0000pt]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3
[size=14.0000pt]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4
[size=14.0000pt]5
公交车上的数学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5
[size=14.0000pt]5
长方体和正方体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6
[size=14.0000pt]5
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扑克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7
[size=14.0000pt]5
分数乘法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8
[size=14.0000pt]5
分数乘法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9
[size=14.0000pt]5
复习、单元过关
[size=14.0000pt]
10
[size=14.0000pt]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size=14.0000pt]
11
[size=14.0000pt]5
设计包装箱、期中考试
[size=14.0000pt]
12
[size=14.0000pt]5
单元过关、分数除法
[size=14.0000pt]
13
[size=14.0000pt]5
分数除法
[size=14.0000pt]
14
[size=14.0000pt]5
分数除法
[size=14.0000pt]
15
[size=14.0000pt]5
探索乐园
[size=14.0000pt]
16
[size=14.0000pt]5
探索乐园
[size=14.0000pt]
17
[size=14.0000pt]5
复习
[size=14.0000pt]
18
[size=14.0000pt]5
复习
[size=14.0000pt]
19
[size=14.0000pt]5
复习
[size=14.0000pt]
20
[size=14.0000pt]5
考试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
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 真正做到将知识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课程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
⒈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⒉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⒊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形式记录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记录袋里的基本材料是学生作品,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成果的有关资料,如学生有特色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比较满意的一些作业和单元测验,研究性学习的现场记录,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自我评价与反思等。材料是客观真实的,并能够适时补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实际状况。

(二)终结性评价
1、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包括家庭作业和课堂练习。
2、知识块分基础知识、计算、解决问题三部分,各占总成绩10%。
3、期末综合检测占总成绩的40%,期末复习阶段共进行4次综合检测,取平均分 。
最后根据占比按百分制算出成绩转化为对应等级。(A:85分以上,B:70—84分,C:60—69分,D:60分以下)。还要结合学生课堂表现等对学生最后成绩进行全面把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9:05 , Processed in 0.0738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