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部教育专著,他的名字叫做《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教育学著作。在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条列出了100条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师具体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还涉及教师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提高专业水平等问题,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在备考教师编制笔试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是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他提出了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的教育理论,同时他认为,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在学习他的教育理论的同时,我也接触到了他编著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但是当时的我对于这本书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一个名字,一个客观题的选项。书中的内容对我来讲,是陌生的。在当我真正走上教师岗位时,这本书才真真正正在我的教学经历中变得“熟悉”起来。 接下来,我将结合我为时不久的教学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些我感触较深的教学建议: 第八十七条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读书,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作为一个新手班主任,我却时常感受到时间的飞快流失,备课、上课、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管理班级,对我来讲已经有些应接不暇、手忙脚乱。就更别提专门抽出时间去读书了。 我也常常在想,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焕发精彩。 反过来看看自己的课堂,虽然也做了充足准备,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 正当我感到困惑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 我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的养成,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炼,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活到老,学到老。 第二十二条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关于这一条,苏霍姆林是这样解释的:“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 偏科,或者是对于某一学科不感兴趣甚至是厌恶,这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并不少见,甚至哪怕是当初作为学生的我自己,也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对于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无疑是会感到相当头痛的。 而作为一名新手语文老师,这更是我担忧的最大问题,因为新手上路,我并不敢把我的课堂变得过于开放,本着安分守己的态度,我的课堂有时就会呈现一种,我问你答的军训式风格,虽然这有利于我掌握课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将他们向远处推去,推向热爱的反方向。 所以,在教学中,我逐渐开始关注教学流程之外的一些问题:我的课备得充分吗?我的课堂是不是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欲望?是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是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每天都这么想想就会发现,很多学生不听话的原因就在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就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教师所设计的每一堂课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这样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出的这一百条建议,每一条看起来都是通俗易懂,但是当我们真正要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时,就会发现距离目标的达成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我而言,这段时间可能会很长,有可能是一辈子,但是我认为,只要坚持努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学生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睁着好奇的双眼去面对知识。 永远真诚,永远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