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张美乐

张美乐的主题帖

[复制链接]

8

主题

91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0: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期末,拿到李慧老师推荐的《筑桥实践小学 PBL 案例集》,我简单说说自己的 一点收获。
  一个是关于“评价量规”,评价量规要及时制定并公布。在制定好计划后,学生 就需要了解评价量规,知道自己做到什么程度就是达标,同时方便借助评价量规去 给他人提供帮助性的反馈,真正做到以评促学。如果最后出示评价表,就会导致学 生在过程中出现很多偏差。
  另一个是关于“学习支架”,虽然学生有很大的自由选择权,但项目式学习不是 自助餐,并不意味着老师不需要规划,老师也需要提供一定的支架,适度降低难度, 帮助学生实现 0—1 的思维转变。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即便是同一环节的教学支架, 也需要结合学段特点,设计不同的支架形式。
  最后一个是关于项目式学习的方法与课标的关系。项目式学习不仅仅是教学的 餐后小甜点,还可以是我们的一日三餐,我们要注意在活动中建构学科知识、运用知识。防止将项目式学习变成了单纯的动手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1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23: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美乐 于 2024-1-7 23:11 编辑

  作为青年人,我们已经习惯了我们生活的时代。然而,今天在帆书上听到的《5%的改变》对我触动很大。它告诉我,我们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只需要5%的改变。
  “5%的改变”,这个标题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微小的改变可以带来巨大的影响。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完全颠覆自己的生活,只需要一些小的调整,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在书中,作者通过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展示了5%的改变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例如,一个小小的健康行为,如每天多睡一小时,就可以显著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这些例子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只有我们愿意做出一些小的改变,我们就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这本书也提醒我,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耐心和决心,需要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有时候,一个看似微小的改变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我们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我们不应该过分苛责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只要我们有愿意改变自己,我们就是强大的。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时的错误而放弃我们的目标,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然后积极地改变自己。
  这本书也鼓励我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有勇气做出一些小的改变,我们就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即使我们的改变只有5%,它也可以带来巨大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1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7: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美乐 于 2024-4-29 17:08 编辑

  4月26日,玉梅工作室活动中,李老师带领成员一起学习了省教科所李学红主任的文章:《跟着“感觉”走近鲁迅先生——<好的故事>教学后记》。一个小时的时间,时间不长,但收获不少。
  一、我们在课堂上提倡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阅读,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教师课前也要充分阅读。李学红老师就《好的故事》阅读了不下十遍,还找到了相关评论和赏析的文章进行学习。尤其是对于理解上有难度的作品,只有老师准确把握教材,才更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二、学情是课堂有序开展的依据。这篇课文学生理解有难度,针对学生难懂的词语,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有依据地进行分析,看似普通的教学方法,但是却处理得扎扎实实,看似乏味的环节,学生脸上依然可以绽放出兴奋的光彩。
  三、开放的课堂空间是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好的故事》呈现了一个“梦境”,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李老师并没有武断地以"梦境"框住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我想李老师的这种包容性和开放性将会是学生不断成长的根基。
  李学红和李玉梅两位老师,都以一种最朴实、最扎实的方式进行着语文教学,我想这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1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7: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美乐 于 2024-4-30 17:43 编辑

                                   《美的历程》读书推荐
  翻开这本书的初始,我担心自己没有办法把这本“高大上”、文化审美气息兼具的书看得明白,但再读却是回味无穷。
  与西方求理的、艺术的美学不同,中国人的“美”,是“情理合一”的,是和人的生命体悟密切相关的。李泽厚提出:“不管是艺术、文学还是美学,都离不开人的命运,也离不开历史。”对于学生成长,美育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美的历程》值得一读。
  美是永恒的开放的课题,有人说过,一个人最值得珍视的三点是童心、才华和心地光明,美育就是在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时候慢慢地把孩子变成这样的人。小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美育培养的是孩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好比习作这棵大树,我们如果只在意枝叶是否茂密,却忘了作为感觉系统的树干已经堵塞,那么看再多例文,读再多素材,也写不出属于自己的文章来。引导孩子发现美、学习美、成为美也是一件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事情。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云南保山偏远山区孩子们除了上常规的课程,还会上诗歌课。在那么偏远的地方,教育资源是极其匮乏的,就连“为什么读书”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给这些孩子上诗歌课呢?校长给出的答案就是:“会写诗的孩子不会砸窗户。”学会美的表达,既是情绪的宣泄,也是爱意的表达,我们的孩子就像角落里的“苔”,微小却满是生机。美育与孩子,是世间最美好的相遇。艺术具有生命的力量,两岸花开,踏着荆棘,也不觉悲伤。美育就像是在孩子生命的两旁播种鲜花,心灵若美,世间的苦辣酸甜便也是迷人。
  生活即教育。我们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期,除了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美工教育、文学教育外,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对孩子进行自然之美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生命的底色。我们可以就地取材,随时随地,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事物,养一株植物、布置教室角落……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美育。给孩子美的教育,让孩子能够感知美、追求美,这比孩子多掌握一项技能要重要得多。
  回到人本身,回到人的感性和偶然,回到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来吧!只愿我们的孩子在这朦胧多变中,品读人生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1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读有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例会读书论坛
  “世上没有比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更折磨人的了。牛同马去赛跑,自然是牛输了,但牛的失败并不证明牛的无能,反倒证明让牛和马去赛跑的人的无知。”
  我们用来衡量学生的尺子只有一把,那就是学习成绩,在这唯一的衡量标尺下,大部分学生成了失败者,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生机勃勃。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既然评价是为了发展,我们就应该选择那些学生喜欢的甚至是各不相同的方法。要使评价真正适合每一位学生。增加了评价的尺子,会让更多学生体验到了成功,从而使他们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些心理因素对他们取得新的成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坚持多元评价,条条道路通罗马,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的罗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1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08: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情调》这本书告诉我们要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开放。作为我们一线老师,一定的经验让我们工作起来游刃有余,但我们也容易想当然或者妄加推测一些事情。因为同样的情境,不同学生的体验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我们面对习以为常的事情,也需要把已有的看法暂时搁置起来,去仔细观察和思考,用敏感和机智去识别对于某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恰当的,什么是不恰当的。但是,这种敏感和机智不是说想获取马上就可以拥有的,那怎么办,就需要我们多反思。就像前一段时间,我们班孙梓菲获得了市听说读写大赛一等奖,我在班里宣布了这个事情,当我请孙梓菲上讲台领证书,她快走到我身边的时候,我才发现她的眼神和手脚是一副无处安放的状态,可能对其他学生来说在班里领奖是一种自豪,但对她却是一种尴尬。所以,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考虑到对于一些个体来说,什么才是恰当的,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教育的情调》也让我想到《你好,小孩》这本书。当时四楼大厅组织《你好,小孩》家长培训交流会,台上的分享人就说《你好,小孩》这本书是要我们父母善待孩子,当时她也问大家,难道世界上还有人比父母更善待这个孩子吗?如果用《教育的情调》这本书的观点去回答这个问题的话,父母不是不够善待孩子,而是父母反馈的和孩子内心需要的对不上号。所以,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一些理念和书都在提醒我们将教育回归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感受和独特需求上来。就像现在我们提倡学生做不一样的自己,那么,学生做不一样的自己的前提是什么,是被认可,被认可的前提是什么,是被看见,因为这些“看见”,学生才会打开自己的空间去接纳、去发展自己成长的可能性。所以,读了《教育的情调》这本书,我经常问我自己,你看见那个“只此一个”的孩子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1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26 11: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美乐 于 2024-7-26 11:55 编辑

  最近,在抖音千课万人上看王崧舟老师的讲座。最后,一位老师提问发言,表达了自己作为一线老师,被各种新名词、新概念困扰,表示自己只想踏踏实实上课,不想搞大单元、大概念一类的教学。
  王老师表示,单篇教学层面——按照教材的顺序逐篇教学,虽然涵盖了教材的一个单元,但缺乏统整。单元教学必须基于统整,并通过统整实现,而统整的关键在于大概念。以前我们可能认为单元可以通过一个主题、专题或项目来统整,但这些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现在我们知道语文要素跟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指向是学科核心素养,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需要有一些更好的支架和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大概念。
  王老师回答了这位老师的疑问,也让很多老师醍醐灌顶。尽管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也强调素养的培养,但那时更多地是基于语文要素的教学,这些要素主要属于事实性知识,其迁移能力相对较低。然而,新课标提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即通过大概念来构建学习单元,以更好地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这种大概念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助于他们形成更为系统、深入的知识体系。因此,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在于通过大概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挑战。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一定要敢于、善于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1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8: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美乐 于 2024-10-23 18:41 编辑

  学生为什么不能自主学习,很多学生是因为在这个整齐划一的评价体系下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和成就感。所以,建立适合学生的评价体系就很有必要,结合俞正强老师的《核心素养与学生评价》,总结一下学习收获。
  1.评价目的是启动每个人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方向感,是致力于推动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动力系统”,而不是指向一个班级、一所学校外显行为的整齐划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需要进行多元评价,认可非学术成就:对于学生在艺术、体育、领导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比如,表扬在运动会中为班级拼搏的学生,或者在班级活动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认可,这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进而激发全面发展的内驱力。
  2.坚持“低评价”原则:不能设置过高的标准。归根结底,我们不能用“无限的评价”去培养心智有限的人,而应该用“有限的评价”去推动心智无限的人。
  3.尽最大可能将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比如在完成一个项目后,让学生先自己回顾在项目中的贡献、收获和不足,然后再让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责任感,激发他们自主改进和学习的动力。
  4.过程性评价:除了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环节的表现。例如,某位学生从最初不敢在课堂发言,到逐渐能够回答简单问题,这一过程中的努力值得肯定,这会让学生意识到努力的过程同样重要,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投入学习过程的内驱力。
  总之,好的评价必然是“生态的样子”,我们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26 09:47 , Processed in 0.0756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