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单元教材整体解读: 人文主题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技术”,围绕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一篇略读课文《蝴蝶的家》。《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讲述了豆荚成熟裂开后,五粒豆飞到广阔世界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活。《蝙蝠和雷达》介绍了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雷达的故事。《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展现,了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美好前景。《蝴蝶的家》是一篇散文,行文简洁又极富童趣。 语文要素 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编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围绕提问策略,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大胆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范围:《呼风唤雨的世纪》则引导学生学习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蝴蝶的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平台“”对提问策略进行了总结。“日积月累”编排了与提问有关的古代名句。 本单元习作要求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与三年级“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相比,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学生写家里的人,通过把家人突出的特点与某种动物的特点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话可写,并增加习作的乐趣。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并且知道在阅读文章时要带着问题默读,理解文章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提问和探究的欲望,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而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不同类型文章时学会主动提问,多角度提问,并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当然,如果学生的问题对理解课文没有帮助,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可以鼓励学生课下交流,不要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单元目标 识字与写字目标: 1. 认识49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1个字,会写46个词语。 阅读与鉴赏目标: 1.阅读时,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2.能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3.能自主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表达与交流目标: 1.能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 2.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体验表达的乐趣。 梳理与探究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 2.能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 3.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4.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5.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 内容 | | | | | | | [size=9.0000pt]1.认识“豌、按”等10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2个字,会写“豌豆、按照”等16个词语。 [size=9.0000pt]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size=9.0000pt]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 | | [size=9.0000pt]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14个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3个词语。 [size=9.0000pt]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size=9.0000pt]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 | | [size=9.0000pt]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size=9.0000pt]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size=9.0000pt]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size=9.0000pt]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 | | [size=9.0000pt]1.认识“避、撼”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雀”。 [size=9.0000pt]2.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 [size=9.0000pt]3.能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 | | | [size=9.0000pt]1.能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 [size=9.0000pt]2.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体验表达的乐趣。 | | | | 1. 结合本单位的学习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 2. 在阅读中自觉运用提问策略,逐步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size=9.0000pt] | | [size=9.0000pt]1.[size=9.0000pt]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驻、钞”等生字。 | | 1.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2.体会自问自答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 | | [size=9.0000pt]1.[size=9.0000pt]积累与“提问”相关的古代名句,进一步体会提问的意义。 | | | | [size=9.0000pt]《草房子》展示课[size=9.0000pt]。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