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69|回复: 3

尤向君的主题帖

[复制链接]

9

主题

67

帖子

2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发表于 2023-6-15 17: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尤向君 于 2023-6-15 17:02 编辑

浅谈“积懒成笨,勤能补拙”
不少孩子学习成绩不佳,因为长期懒散、没有毅力和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积懒成笨”。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很多成绩上不去的孩子,并不是因为笨,更多的其实是“懒”。这种懒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种:行为上的懒散
学习不愿意动笔;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沉迷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中,比如:手机、电子游戏等等;早早地选择较为轻松舒适的学习方式。
第二种:思维上的懒散
只愿意做简单的题目,不愿意在难一点的题目上花时间;上课机械性记笔记,课后没有及时复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知识点难以及时获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稍微大一点的难题,就想要逃避不去尝试,这种思维上的惰性,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一筹莫展。
那么孩子是怎么越来越懒得学习的呢?
01       家长过度干预学习,导致孩子过度依赖大人
在辅导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们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为了让孩子的作业达到满分,作业习题都是“掰开了,揉碎了”地教,看到孩子做错了,就马上帮孩子指出来改正。看到孩子做不出来,就干脆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在这种监督下,处于低年级学习阶段的孩子学习成绩可能不错,但同时也会带来副作用: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马上求救。
事实上,大脑更喜欢做一些循规蹈矩的是事情,追求轻松舒适,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做有挑战的事情。
如果家长长期使用以上辅导方式,你会发现,平时过于精细的辅导孩子,会在无形中破坏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在学习上过度依赖大人。家长的过度干预,会让孩子学习学习不是自己的事,在学习上也不愿意动脑筋和,一旦脱离了父母,学习能动性就特别低。
02      错过孩子好习惯塑造期,没有注意培养
小学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迷惑性,尤其是低年级的时候。相信大家都有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低年级孩子,即使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经过家长的一番辅导,考试分数和班上其他同学的差距不会很大,但到了高年级就完全行不通了。其实,这是因为不少孩子在进入三年级后,会进入一个学习路上的分水岭,俗称“三年级现象”。主要表现为:一二年级常常能考100分,到了三四年级就只能考70-80分;作业错误率升高,一检查全是简单题;考试不会做的题目越来越多;……导致这种现象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理解能力跟不上。三年级后的学习内容往往需要理解和思维发散,阅读理解能力跟不上,又不愿意思考,成绩就很难上去。
日本著名脑科专家田秀树提出了“九岁之壁”的理念,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发育会在9岁左右提升到另一个阶段,死记硬背的能力逐渐下降,抽象能力迅速发展。到了三年级,也就意味着相对轻松、简单的学习阶段已经结束,面对新学期突然加大难度的学习安排,孩子难免会有“畏难”和“抵触”的情绪,课堂上无法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对于学习更是缺乏动力,学习成绩开始下降。认真思考也是一种习惯,但很多孩子去懒于思考。这种“懒”来源于平时获得答案的方式太简单,接受固化的结论太多。除了我们前文所说的父母影响,电子产品也有很大影响,手机、电视通过图画、文字、声音把信息传递给孩子,孩子根本不需要思考就能获得结论。一旦孩子习惯接受信息的方式太简单,他们就会排斥那些需要动脑筋的学习内容,喜欢死记硬背,比如抄单词、记笔记,一到需要思考的时候,就卡壳了。懒得去思考的孩子,等到了高年级,落下的学习内容会越来越多,差距也会慢慢拉大。
03       小学阶段,请狠抓孩子习惯
小学阶段孩子之间的差距,往往就是习惯的差异。避免“积懒成笨”,就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在学习的路上才能更加自主和独立。三年级以前是孩子学习路上很关键的时间,这是孩子在学习上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未来会轻松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7

帖子

2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4: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大家介绍一只超治愈的小鹅——《慢半拍的小鹅》
这只慢半拍的小鹅,让我想到了反应慢的孩子们。它总觉得自己“永远也学不会”,“学什么都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害得哥哥姐姐“每次都要等他一个”。
幸运的是,这只小鹅天生就很乐观,也一直很努力。
“为什么我老是当最后一个呢?"
“可是为什么不可以,反正一定要有人最后啊!"
“谁知道呢,这样也许有好处也说不定。"
迁徙的路途中,慢半拍的小鹅总是飞在队伍的最后。因为慢,他听到了另一支队伍因原目的地不能落脚而决定改走另一条路的消息,只可惜没人相信他的话,最终大家反而多走了很多路。
因为慢,大家都得停下来等他,幸而躲过了一架飞驶而过的大飞机。
因为慢,连休息睡觉时,他也总是最后一个入睡,但因此听到了不寻常的脚步声,帮助大家从猎人的枪口下逃过一劫。
慢半拍的小鹅,在自己的慢节奏里找到了自己的优势,用他的观察入微拯救了整个鹅群。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出生就自带与众不同的气质和禀赋。
诚如这只小鹅一样,慢不等于笨。
通常慢性格的人,相对比较安静、稳定,且善于观察和思考,心理承受能力强,追求卓越,还有点完美主义。
不必和别人比较,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果和那些嫌弃自己的人一样,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看,那永远都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了。
不断不断强化自己的优点才能放大优点。对于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接纳它,甚至在别人指出它前先自嘲一下又何妨。
我一直都很喜欢儿童文学,虽然我已经30+了。
小的时候读,只觉得是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大了再读,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就会读出不一样的意味来。虽然儿童文学通俗易懂,但富含的人生哲理有时需要细细琢磨。正如走过的路,回头看时才恍然大悟。大概这就是儿童文学的魅力吧。
它给你一个故事,让你笑,让你哭,让你思考,让你回归童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7

帖子

2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楼主| 发表于 2024-3-12 10: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专著——《教育的情调》

这不是一本教育技巧指南,而是一段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在这本书中,你能通过一个个教育小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1培养和提高一个人的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机智就是在迎接这样一种挑战--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动。智慧的教育者形成了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他们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
2孩子不是为我们而活着的,我们却为他们而活着。
3真正的好奇不是问好多好多的问题。我真正感到好奇,是在所问的问题以某种方式返回我这里,或是当问题被沉寂,好奇的沉寂缠绕和包裹着的时候。
4表扬孩子既可以带来积极的结果,也可能带来消极的结果。表扬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不应该是不加区别地给予的。因为,表扬给得太轻易或太随意都可能失去它的意义。

5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别人,通过别人的眼神,我们知道他们也了解我们。但是,要真正地具备对他人心灵的洞察力,我们还需要提高自己观察和理解眼神的能力。我们需要了解和孩子们相处时一些小事的重要性。大事往往蕴藏在小事之中。我们要知道有时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带来的效果远胜过千言万语。一位敏感而机智的老师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保持沉默,什么时候适合做一个小小的手势,什么时候应该忽略某些事情而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用沉默“说话”。有时与孩子在一起的最美好的时光是在静默惬意的相伴中度过的。
6对一个具体的孩子而言,一个合适的答案就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一个能提供答案的好故事会使孩子一直保持提问的兴趣。一位富有机智的教育者会让孩子一直保持提问的兴趣。
以上只是我九牛一毛的分享,这本书中蕴藏着太多的惊喜等待着你去发现和挖掘,愿你在读完这本书后,能跳出教育中思维定势的“陷阱”,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教育情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7

帖子

2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9: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懂孩子的心》 作者:樊登
我的阅读背景
阅读这本书主要是源于对樊登讲书的认可,樊登讲解一本书确实深入浅出,能够抓住书籍中的整体脉络和要点。 加上自己每天陪伴女儿,教她学习、一起玩耍,为了能够更好地跟她相处,也想通过阅读来多学习一些育儿知识。 带着自己强烈的需求去阅读,能够很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及时地得到运用和实践,这样的阅读方式是很值得推荐的。
最触动我的内容
我们经常说要尊重孩子,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力和机会,但是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用威胁来代替了孩子的选择,比如孩子在游乐场里不想回家,我们可能会说“给你两个选择,一是跟我走,二是我自己走”,这对于孩子来说不是选择,而是强迫他走或者把他扔在游乐场的一种威胁。收到这样的选择题,孩子会很痛苦,会感觉到被强迫的强大压力。我们可以说“咱们如果现在不走,那就再过10分钟走”,要真正地尊重孩子,而不是打着尊重的旗号,实际上却在威胁孩子。
如果孩子犯了错,不要讲“跟你说过多少次,总是记不住”之类责备的话,这其实是在推卸责任、 划清界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己教养方式的结果,出现了问题要抱着包容的态度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有意或者无意地想到自己的童年经历,要将自己在童年受到的积极影响带给孩子,但是不要把一些痛苦的、屈辱的经历再现于自己的孩子身上。
阅读后我的思考
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些基本的道理我们都明白,看完这本书我突然意识到,作为父母的我们在某些方面会成为孩子的天花板,或许是性格、或许是价值观、或许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总之,有一些方面的成长会受限于父母的能力。不仅是育儿知识需要学习,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很多方面都要得到提高,才能带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影响。
我行动上的改变
女儿正是处于自我状态成长的时期,对于一些自己认定的事情,很难听取大人的意见,面对孩子的不配合,大人也容易情绪失控。这种时候,如果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状态,就能够站在更高一点的角度看待问题,首先认可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理解她的感受,与她耐心地沟通解决办法,如果不能按照我的建议来做,那么就要商量是否可以各让一步来解决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27 22:45 , Processed in 0.0769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