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秦佳林 于 2023-12-20 17:07 编辑
教育,是老师永恒的话题,倘若要和环境关联会使人想起许多典故,孟母三迁为求学之佳境,书香门第的教化熏陶,那寒窗苦读的逆境之才。每一个人的成长求知过程都必然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限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政府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开创了空前优越的条件,于是企业家、教育家、种粮大王、科技英雄等各行各业的“状元”大量涌现出来。他们生逢其时,旱苗得雨,人才辈出,完全得利于大好的环境。相反,那曾经志在“大济苍生”,又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李白,却因境遇的原因,虽然在文学上写出一些传留后世的诗篇,而在政治上始终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最终发出了如同左思一样的“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的慨叹。这一正反事例,就足以说明环境不同,其受到的影响也就不同,其结果也会大相径庭。正如《晏子使楚》中所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差别也正是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因此我们也就不难想象“昔孟母,择邻处”了,社会本就是一个大染缸,她为了自己的儿子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为之三迁,择邻而居,是煞费了苦心的。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学生处于怎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长。而今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家庭、交际、学校、传媒等方式,而学校作为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教育平台,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更应该注重学习环境的营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