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99|回复: 2

张晶的主题帖(2024上)

[复制链接]

9

主题

43

帖子

20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9
发表于 2024-6-18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推荐——《教育的减法》朱永新 著  (一)
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籍,与我们学校的年度主题词“反内卷”理念相契合。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常常容易陷入各种加法的误区,不断给孩子增加学业负担、各种培训和期望。这本书深刻地剖析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导我思考如何减去那些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们能够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释放他们的天性和潜力。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的全新理解。以下是各章节读书笔记摘录,希望能点燃你阅读此书的心:
以框架性思考,把握未来教育方向;
以减法思维,践行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序言:
过去我经常说,人的生命可以分成长度、宽度、高度。长度是自然生命,是身体的健康与安全;宽度是社会生命,是受人欢迎的程度;高度是精神生命,是信仰和价值观。教育是为人的生命而存在的,命都没了,教育还有什么意义?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一、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教育的减法?
1.生命的意义。珍惜孩子作为独立个体,一生仅有一次的人之为人的机会。
你一生的质量可以用长宽高三个维度的相乘来看,其实你所要做的是让自己的长宽高变好,而不是在比较当中超越别人的长宽高。你只能在个体有限的生命空间里去做选择,那就是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或者是最好的自己,这是整个生命最大的意义,也就是活出自己来。
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首先,教育应该是幸福的,应该让师生和父母都能够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愉悦、智慧的挑战和成长的快乐,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尊严与教学的乐趣。其次,教育应该是完整的,是身心灵的完整的统一。教育应该培养完整的人,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同时,受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天,我们在学校读书,既是受教育,也是过生活,教育与生活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要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千万不能把今天接受教育理解成明天过上幸福生活的手段,教育生活的目的应该是幸福,而不是其他。
2.我们对子女的期待不应该是群体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把成功当作生活的目标,把教育当作手段,是我们对教育生活方向性的误解。为人父母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对子女的期待不应该是群体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个体生命意义上的幸福。多数情况下,父母把对孩子的期待当成了事实,这是不正常的。
3.把对孩子的期待当作事实,会让教育苦大仇深。如果不能够享受学习、享受教育、享受生活,我们接受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
4.我们的教育生活不幸福,是因为我们的加法太多。内容的加法,学制的加法,还有文凭的加法,让今天得学生不堪重负,严重内卷。
5.中国哲学经常强调思维减法。道家最直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儒家——孔子表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佛法——佛法就是减法,佛家认为,断执念、消业的减法完成之后,清净无染的“自性本心”才会自然显现。
二、人生的减法:如何防止越活越累?
减法不是“极简主义”,也不是尊奉“闲适之道”,而是要通过减法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这是减法思维的第一要点。
1. 为什么我们越活越累?物质生活比前辈好很多倍,但是我们的幸福感远远比不上他们。是加法思维惹的祸。
2. 孩子为什么越学越累?学制的加法,内容的加法。学制太长,内容太多。
3. 幸福人生需要做减法。《减法》后记部分,克洛茨总结了运动减法的四条原则:第一条,“思维反转,用加法前先尝试用减法”,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有减法优先的思维习惯,同时用合适的方法让别人理解和接受减法的选择。第二条,“拓展,既考虑加法,也考虑减法”在不排斥加法的同时,也要努力尝试减法,把加法与减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样突破单一的加法思维,往往会有出其不意、超凡脱俗的效果。
4.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第三条,“提炼,把关注点放在人身上”抓本质,如何穿越复杂的表象,抓住本质,去除细枝末节,删减细节信息,是教育者面对孩子的时候需要反复自省的。删减不需要的物品,留下快乐的记忆;删减不需要的细节,积累人生的智慧。这是面对复杂的世界,让我们能够拥有简单轻松的生活的重要方法。
5. 教育的减法,贵在坚持。第四条,“坚持:坚持做减法”。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做减法,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退一步海阔天空,减一下活得轻松。人生的修行,就是一个从做加法走向做减法的过程。
“双减”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如果能真正慢下来,多一点留白,少点功利,孩子的童年便多一份悠闲,少一分焦虑,距离智慧人生也就更近了一步。其实,任何好的创造,都是消除多余的部分,让真正的价值得以呈现。养育之道,又何尝不是一个父母不断做减法,看着孩子走向独立的过程呢?
“食物做加法,带来清爽;事务做减法,带来清福;人物做减法,带来清净。”
6. 减法的教育,需要学习。
二、陶行知的减法:“六大解放”
1.如果陶行知还健在,怎么谈“双减”?为了实现儿童的创造性,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2. 解放小孩子的眼睛,把大自然、大社会还给孩子。要培养儿童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能力,从繁重的“圣贤书”和作业中解放出来。在陶行知看来,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让儿童走出校园、走出教室、走出家门,去接触真实的大自然、大社会,通过对大自然、大社会的观察和分析,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能整日地让他们围绕着书本和考试做文章。
3.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聆听窗外声音。传统的教育把孩子的大脑作为一个容器,把知识不断地往容器里面装,考试的时候再一点点往外拿。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无法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的。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因此,解放儿童的头脑,首先要解放父母的头脑,去除迷信、成见、曲解等,让孩子走进创造的天地,展示创造的才华。
4.解放小孩子的双手,把课后三点半还给孩子。要培养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头上”,“双手越是在创造着、做着、改造着什么,智慧就应当越丰富,智力兴趣就应当越深刻、越广泛”。因此,在解放孩子头脑的时候,还要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制作、去劳作、去创造新的生活。
5.解放孩子的嘴,鼓励孩子提问。学问学问,学的秘诀在于问。李政道先生说:“求学问,先学问,知学答,不学问,非学问。”问而后有学,真正的学习是从问问题开始的。除了要鼓励孩子提问之外,还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问题,细心地解答他们的疑惑,用心与他们一起探索和解决问题。法国注明思想家埃德加 莫兰曾经说:“教育应该促进精神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自然的禀赋,和相应的激励一般智能的充分运用。”人与生俱来就具备好奇心,具备探索世界的自由的天赋,所以,父母和教师应该在人的幼儿期和青少年时期努力地去唤醒它、呵护它、滋养它、刺激它,而不是忽视它、嘲笑它、扼杀它、扑灭它。这种好奇心也很难被刻意地去培养,不能“被编写在一个程序中”,难以通过正规化的课程体系加以培训,只能够通过父母和教师的热情,鼓励孩子们调动自己的内在力量去探寻、去追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3

帖子

20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9
 楼主| 发表于 2024-6-18 10: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6.解放小孩子的空间,天高任鸟飞。院子里溜不出千里马,笼子里飞不出翱空鹰。在陶行知看来,鸟的世界是森林,是海阔天空;孩子的世界是生活,是整个宇宙。所以,他主张,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土、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
7.解放小孩子的时间,杯空方能盛水。学校要做减法,要解放儿童的时间。陶行知说茶杯要有空位才能够盛水,学生要有闲暇才能够学习。
三、减法教育的目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1.为了生命的长宽高。新教育认为,教育,首先要解决生命的问题,让人们能够更健康地活着,更有意义地活着。在孩子们心中怎么播下这些善的种子,是我们的教育要认真研究的,在一定程度上,它比读写算的能力还要重要,是生命的大问题。
2.为了思维的洞见力。在过去,我们会强调专家专精于一个领域,而现在我们强调的是夸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人的自我认识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关键的要素,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教育是非常有启示的。我主张新科学教育,不要学那么难、那么深,否则的话,所有人都受不了。要注重培养科学精神,尤其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批判性思维。新科学教育,正是对传统科学类课程的减法,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思维的洞见性。
3.为了心灵的创造性。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我们新教育长期以来的主张。我们认为,艺术这些看上去似乎没用的课程,对生命的成长至关重要,是未来教育中应该特别加以关心、加以强化的内容。
4.为了个性的张扬。教育是为了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好的教育应该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的个性化需要。
5.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新德育需要考虑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小我”转向“大我”。
四、学制的减法:中小学改成10年又如何?
反思我们的学制,我向,我们起码可以明白一下三点:第一,高中3年,大学4年的学制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第二,我们高中、大学阶段的英语学制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第三,在一个不受刚性学制约束的环境,可以给孩子一而再,再而三重新选择的机会。
学制的减法如何做?第一,再减少课程门类、降低学习难度的基础上,压缩基础教育的学习时间。第二,再完成国家课程标准、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采取不按年龄编班、不分年级上课的弹性学习。马斯克认为,强行按照年龄去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进度的“一刀切”做法,很容易伤害个体的独特天赋和具体需求。第三,学制改革之后,采取10年一贯义务教育,中间没有小生初和中考,按照不同的课程采取学分制。
五、内容的减法:这是人工智能时代
内容是教育的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课程的丰富性决定了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了生命的卓越性。一句话,教育内容的高度决定了生命的高度。
思考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收获。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行动,有什么行动就有什么结果。因此,减法思维与精要注意的追求是相同的,即“更少,但更好”。
“更少”,指的是选择,指的是要学会说“不”,确保把最重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面,“狮子博兔,赤用全力”。在教育上,我们就要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就要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更好”,指的是用心,指的是要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在教育上,我们就要家、校、社齐心协力,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成长空间与发展土壤,让他们心灵自由、放飞想象,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成为更好的自己。
六、文凭的减法:从文凭社会走向能力社会
文凭是学历的凭证。学位证书更多的表示学术水平,学历证书表示学习的历程。学历、学位、文凭成为名利场的“敲门砖”。学历、学位、文凭成为应试教育的“催化剂”。压力是层层传递,“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教育焦虑。学历不等于学力,文凭不等于水平。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消除这种“通货膨胀”,挤掉学历与文凭的“水分”,降低“信号”的价值。回归能力本位的用人观。
如何做学历与文凭的减法?第一,建立终身教育的社会,改变评价人的标准,以“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为标准。第二,改革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对社会的需求做出灵活反应。企业应该更注重人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可持续成长的空间、吸收知识与技术的能力等。
当一个社会,不再以学历、文凭,不再以出身、门户来选人、用人时,人们就不会不择手段、耗费精力地读无用之书,做无用之功,写表面文章,镀学历之“金”。全社会的教育生态也会更加健康,教育焦虑也会随之下降。
尽可能不将学历与文凭同人才招聘、工资待遇等挂钩,无疑是今后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方向。
七、观念的减法:教育的减法是否会降低国家竞争力?
1972年《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富尔报告》),提出了“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概念。
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德洛尔报告》),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2015年《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重申人文主义教育观,提出“教育作为全球共同利益”的愿景。
2021年《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日新月异的科技正在波澜壮阔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但科技创新并没有充分推动人类社会的公平、包容,我们需要重新构想“为何学、怎样学、学什么、在哪儿学和何时学”,为当前和子孙后代负责。这份报告有着非常深刻的内容。其中特别强调教育的两个方面,主张在考虑一个人的终身教育权的基础上,要强调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强调教育作为一项公共行动和一种公共利益的功能。
八、父母的减法: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就是欲望和行动之间的差距。一是,要建立合理的期望值,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人具有的潜能。学会接受和悦纳自己的孩子,降低期望值,建立合理的期望值,接受孩子的“平庸”是克服焦虑的良方。二是要提升家庭教育的行动力。需要父母继续学习,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习科学教育有效教养的理论。
适度的压力和紧张对于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作用。为了避免孩子的身心健康收到伤害,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给孩子不断加压,而是应该尽可能为孩子减压,多陪孩子走进大自然,参加各种有益健康的活动,让孩子释放压力,阳光灿烂地生活。
爱孩子的关键是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
陈钱林深有体会地说:“人生的路要让孩子自己走。孩子成长正如爬山,我们大人给他指出来,从哪一条山路走比较好,这是宏观上的扶。孩子走路摔倒了,我们把他扶起来。这是微观上的扶。但是,扶的目的是放。如果孩子怕辛苦,抱着他,走到山顶,即使走得最快,又有什么意义呢?”
古人云:“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以正面强化为主,多表扬、少批评。批评的分寸,不要过多、过滥。父母千万不能扮演教育警察的角色。
自尊和自信,是人成长最重要的动力,减少一些批评,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3

帖子

20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9
 楼主| 发表于 2024-6-18 10: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学校的减法:课前与课后的关系
学校首先要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要尽可能整合现有课程,通过PBL等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跨学科学习。
    总之,落实“双减”政策,中小学要考虑如何“减”,更要考虑如何整合现有教育资源,考虑如何在“减”的同时达到“增”的效果,如何把学校教育教学搞得更好。
十、社会的减法:协同育人,功能不减
社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它是一种活的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过一个故事:一只龙虾,一只天鹅,一条梭鱼共同拉着一辆车,它们拉得很卖力,但龙虾使劲往里爬,天鹅拼命往上飞,梭鱼使尽全力往水里游,结果车子一步也走不动。这则寓言故事对于我们教育也是很有启示的,在教育的问题上,家庭、学校、社会,如果不能够协同育人,不就像不同的动物拉同一辆车一样吗?
把会议、文件和检查减下来。在会议中“成长”起来的校长,慢慢习惯了用会议落实会议、用会议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06:57 , Processed in 0.1175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