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孙晓曼 于 2024-12-11 16:35 编辑
师师,生生,教教,学学——各归本位,各守其主
开学初,我们就对如何实现“从教走向学”的课堂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学习,阅读、观看了一些名校、名师的文章、书籍和视频等相关资料。
近期,我们打磨了一节道法片内的教研课,这也是孩子们提升课堂学习能力的一个过程,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四五次的磨课,把这种思想植入到课堂里边,这个课堂真的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一些变化。
这节课,从课标教参到课本内容,都是让孩子知道,在校园这样一个公共场所里,要学会降低声音,做一个文明的学生。课堂上,张老师根据现实情况,创设了“你身边有那些不和谐的声音?”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从自身的情感和认知出发,主动将自身经验与课堂知识密切结合。问题抛出后,学生对自身的类似感受畅所欲言,很快发现校园内很多不和谐的声音。例如:上课讨论声音太大;图书馆看书不安静;课间活动太吵闹等等。这些真实的情景都是学生能体会到的,所以在这节课里,我们让学生自己去开发,我们不用具体讲多少内容,他们会自动链接到课间,链接到课堂,因为像平时坐在廊道里看书这些都是真实情境的。因为调取了孩子真实的体验,所以他们有话说,而且说的过程中会结合他真实的在学校里边上课情景,包括我们在联盟试讲的时候,那些孩子真的是非常有话说。孩子们热情的提出了可以张贴警示贴,设立监督员。等等真实有效的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真实的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感受到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而不是割裂的两方面。孩子们已经能自己挖掘出教材里的东西,并且和自己链接到一起,相信他们也会切身的感受到,为什么要调节声音。我们学这些好的习惯,也要变成自身的素质,自身的一种习惯。 我们又打破教材,不光在学校,走出校园,还有哪些公共场所需要我们注意要降低音量,明白降低音量,不光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做一个合格小公民的文明体现。这节课到此,是完全把课堂交给孩子们,孩子们也非常有话说,不由自主地就提到了图书馆、医院、公交车、电影院这些常规的场所,他们甚至提到了公园,还有野外钓鱼的时候,这都是他们带给我们的惊喜。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发光的眼睛可以感觉出来,他们为自己作为一名小公民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自己城市的和谐文明建设建言献策无比自豪与骄傲!
这样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模拟体验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情境问题与“我”息息相关,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有效连接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堂还给学生,各归本位,各守其主。这样的授课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教师走出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