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孙丽娜

孙丽娜的主题贴

[复制链接]

3

主题

72

帖子

2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7
 楼主| 发表于 2025-4-25 18: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王子》—驯养时光:在星与尘之间寻找永恒的玫瑰

合上书页时,我的眼前仍浮动着B612星球上那株骄傲的玫瑰,和沙漠中那眼能听见星星笑声的水井。圣埃克苏佩里用孩子般清澈的笔触,在宇宙的褶皱里藏下了成年人最珍贵的答案——原来最深邃的真理,始终生长在我们遗忘的童真土壤里。

小王子的星际旅程,是一场温柔的叩问。他遇见的国王、虚荣者、酒鬼,何尝不是我们在现实中反复遇见的镜像?这些荒诞的大人被困在自我的迷宫里,用权力、掌声或酒精填补灵魂的空洞,却始终找不到生命的重量。而小王子与狐狸的相遇,像一束光穿透迷雾,让我们懂得:真正的联结不在表面的相遇,而在彼此的“驯养”。当玫瑰的刺与狐狸的脚步声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印记,平凡的存在便被赋予了永恒的意义。

书中最动人的,是对孤独与爱的诠释。沙漠的星空下,飞行员与小王子分享着关于蛇、水井和星星的秘密,这些对话如同夜航时的灯塔,照亮了现代人疲惫的心灵。我们总在追寻远方的玫瑰园,却忘记了那朵被自己浇灌过的玫瑰,早已在时光里生长成不可替代的存在。就像小王子说的:“你要永远为你驯服的东西负责。”责任与牵挂,才是爱的最终形态。

合上书的瞬间,窗外的灯火忽然变得温柔。原来每个大人都曾是小王子,只是在成长的迷雾中,我们或许丢失了倾听星星的耳朵。重读《小王子》,是一次重返心灵故乡的旅程,提醒我们在追逐星辰大海时,别忘了守护心中那朵带刺的玫瑰,因为那里藏着最纯粹的人文之光——爱与被爱的勇气,还有永不褪色的真诚。

附上《小王子》中我最爱的一句话:如果你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小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2

帖子

2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7
 楼主| 发表于 2025-4-27 14: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养孩子的AI领导力 李希贵
今年的讨论热点:报哪个专业能够不被AI代替。
思维能力金字塔:
最底层的8个能力可以被代替
最上层的创造性、批判性、调节性思维无法代替
中段可以组合,可以代替。
在AI可以接管的能力上更进一步
1.从获取信息到建构意义。列举三个实例:(详见课件)
横轴是学生的自主性 纵轴是认知复杂性。
认知复杂性:回忆再现是认知的最低层次,问题解决与应用、思维迁移与创造。
2.跨领域整合资源
3.学会基于标准的批判性思维
4.学会迁移与创造
二、着力锻造接管AI的能力
定义目标与成功标准:《傲慢与偏见》音乐剧(青春期圣经)
知人善任 了解它,在适应的过程中了解它 人机协同
处境阐释力 SWOT分析模型:优势、劣势、机会、挑战
明确价值观与准则:以学习座位逻辑,以学生为主体

重新定义数学:不建议在学校AI实验室,AI终端。中小学时期要培养基础,重新思考数学内容,大量的解决方案通过数学解决。

努力提升人之为人的特质
当技术出现重大创新,将教育甩在身后的时候,社会就会焦虑,教育必须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2

帖子

2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7
 楼主| 发表于 2025-5-5 21: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遗憾没有找到李校长“办一所不完美的学校”报告原文或视频。五一假期重读李希贵两本著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面向个体的教育》,并重新学习24年6月5日校长在论坛的文章,再一次思考什么是好教师、好班级、好学校、好教育?似乎不能割裂独立的思考这四个命题。教育格局中的核心力量(好教师)、重要基石(好班级)、平台支撑(好学校)、目标引领(好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四者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最终使师生成为拥有终身学习能力与幸福生活能力的人。

好教师:
教育就是让人成为人,有了好教师才能有好教育,教师是教育的根本。

好教师让学生自由呼吸
好教师能放下所谓的权威姿态,把学生当作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人,而非知识的容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儿童站在正中央”,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真实发生;
好教师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第一次”和更多选择,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和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好教师会从“爬树,凭什么不是好的体育课”中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学生;
好教师不做好心的警察和勤劳的保姆,不剥夺本应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不侵占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最终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正如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中所说:“记住你的管教
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

好教师与学生是成长共同体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在学校的众多关系中,师生关系处于核心位置。教师与学生并非单向的知识传递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伙伴。好教师勇于打破传统师生角色的固化,让每一堂课都是师生生命快乐健康成长的过程,让教育生活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的旅程。
好教师让学生喜欢,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信任、尊重和理解为基石。当好教师以平等姿态倾听学生需求,用关爱激发学生潜能时,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开始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时候,也就是他自觉开启心智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好教师将学生的成长作为自己的业绩,拒绝表面的浮华与虚荣,追求教育本真胜于追求教育成果。

好教师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
好教师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一种孜孜不倦的学习探索精神,始终保持一种改革创新的工作状态,始终保持一种挑战现实挑战自我的超越精神。
好教师生命的每一天都是鲜活的,在阅读中实现精神的发育,在写作中实现心灵的成长,在思考和实践中获得生命的蜕变。
好教师在敢于尝试中找到教育生命成长的新契机,在笑对挫折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内核,在自律坚持中遇见真实的自我。

好教师是幸福的人
今天教师的劳动性质,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劳动。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理解生活,就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教学。教师以塑造灵魂、培育灵性,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为职业,更应该有美好的精神世界。
好老师有明亮的精神生活、美满的个人生活、丰富的校园生活、理性的公共生活。
好老师不是只会循规蹈矩的人,而是有饱满的自由意志与理性精神,且充满着创造力和艺术性的人。
好教师会像泰戈尔的诗句中说的那样“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让你,拥有光辉灿烂的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2

帖子

2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7
 楼主| 发表于 2025-5-6 22: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班级:
作为学校最微观的育人场域—班级,是最贴近孩子成长的地方,是每个孩子童年停留最长的地方。什么样的班级塑造什么样的童年,进而影响成为什么样的人。

好班级恰似一棵扎根沃土的大树,没有规整的形状,枝干随性舒展,枝叶疏密有致。师生关系就是粗壮的主干,以宽厚的姿态接纳每一片叶子的生长轨迹,不执着于叶片必须排列整齐,允许它们在风中自由摇曳,允许自然的舒展与探索。学生恰似形态各异的叶片,他们保留着纯真的脉络,有的翠绿欲滴,有的带着虫蛀的小孔,有的边缘微微卷曲,却都在温暖的阳光下诗意舒展。树皮上深浅不一的纹路,是班级共同经历的印记,那些欢笑与挫折交织的时光,如同年轮般赋予大树独特的生命质感,共同构成了这棵大树生机勃勃的模样。

枝叶向光:自主探索的成长动能
树木本能地追逐阳光生长,好班级激发学生内驱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自我规划,支持学生像枝叶追寻阳光般自主学习、实践,在不断尝试中拓展成长边界,在试错与重构中完成生命的拔节生长。
班级是每一个孩子在校园中最重要的成长现场,心智与思想均在此启蒙,这里的每一天都很重要。好班级让每个聪明温暖的孩子,在发光童年中,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

独木成林:个性化生长的包容沃土
如同每棵树苗都有独特的生长姿态,好班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专属成长路径,搭建合适的成长平台,丰富可供自主选择的拓展课程,不断推进孩子们的社会化,让他们走向成熟,学会生存。 正如每棵树木都能扎根适宜的土壤,最终汇聚成繁茂的森林。

斜枝向空:培养一批有缺点的学生
班级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纪律不好、乱扔垃圾、口出脏话、不听管教……
这些所谓的“问题”,或许正是学生个性棱角与成长规则的激烈碰撞,是未经雕琢的生命特质在寻找出口的生动表达。纪律松散的背后,可能藏着打破常规的创造力;随手丢弃的纸屑,或许是尚未建立责任意识的懵懂;口出脏话的冲动,也许源于情绪表达能力的匮乏;不听管教的叛逆,往往是独立思考萌芽的躁动。“教育的本质不是改造,而是唤醒”,“管理太多,教育太少”,当我们把目光从表面的“问题”移开,会发现每个“缺点”都是亟待引导的生命密码。
就像歪斜的枝干也能找到向上生长的方向,也能拥有拥抱天空的梦想,好的班级在帮助学生接纳不完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姿态。
完全没用的缺点,不会留在你身上。

年轮叠映:师生同行的时光图谱
好班级是师生共同栖居的温暖生活场,教育回归生活本质。它超越了传统的教学空间,成为情感交融、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在这里,课堂是学问思辨行的思维场,师生平等对话,知识在互动中流动;课间是心灵沟通的驿站,欢笑与倾诉交织,情谊在交流中升华;共同布置教室、筹备活动,让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分享喜悦、分担烦恼,让温暖浸润每一颗心灵。在这片生活场中,师生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滋养,用真诚与热爱,让班级真正成为充满归属感与幸福感的温馨港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2

帖子

2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7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学校:
教育就是以人成为人,好学校是能够让学生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发展的学校。“人本、求真、自主”是对教育本真的呼唤,更是好学校的重要特质。

好学校,是给孩子意义感的地方
好学校有独特的办学体系,不追逐教育的流量密码,关注的不是学校的成绩和名气,而是深耕育人本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据每个孩子的成长规律校准教育方向。在这里,课程是照亮世界的窗口,通过以“兴趣”为前提的创意教学,在跨学科融合与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编织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密钥;课堂有趣、有效,以“学习型生态”为内核,让学习回归主动探索的本质。不仅习得知识,更能触摸到探索的价值、合作的力量与自我突破的喜悦,在被尊重、被看见的成长轨迹里,锚定属于自己的生命坐标。

好学校,是容孩子舒展选择翅膀的天空
学校是学生走上社会之前的社会 ,是社会生活的浓缩和预演。一所好的学校,应该超越教育、突破行业;一场好的教育,应该超越学校、突破围墙。课程、社团、活动、评价、时间、空间、难度、进度……每增加一份选择的可能,对孩子的发展就会增加一分有利,孩子的心理会增加一分满意。
对一所学校而言,自主的前提是松绑,选择的前提是多元。好学校打破学科壁垒、解构固化框架,看似“失控”的自由实则孕育着无限可能。从选课走班到跨界课程,从自主课题到混龄协作,每个维度的开放都是对生命成长的尊重,孩子们在选择的阵痛与雀跃中,提前触摸真实世界的肌理,在试错与重构中,完成对自我与社会的深刻认知。

好学校,是为孩子留白生长的画卷
学生永远站在教育的正中央,所有的规则与空间都以守护生命本真为原点。没有令人窒息的排名压力,没有非黑即白的评价标尺,更没有密不透风的行为管控,取而代之的是善待儿童的教育——允许孩子在知识的原野上以自己的节奏漫步,鼓励他们用独特的视角去勾勒成长的轮廓。教育者深谙,真正的成长无需过度雕琢,少一些竞争的喧嚣、评价的桎梏、管控的束缚,多一份静待花开的耐心,多一些歌声、书声,让孩子们在被善待的时光里,生命得以舒展。

好学校,是引领孩子奔赴未来的航标
好学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致力于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能促进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或核心素养,尤其重视培育学生全球胜任力:关键能力、思维方法、实践素养、生存素质。让孩子们在开放包容的成长生态中,成长为兼具国际视野与人类情怀、能从容应对未来挑战的世界公民。

好学校,是筑就师生幸福教育生活的沃土
好学校是一个藏有美好记忆的地方,一个梦想发芽的地方,一个为生命埋下美的线索的地方。
好学校的“好”,流淌在师生舒展的眉梢、上扬的嘴角与闪烁的眼眸里,这些都是幸福最生动的注脚。这种以幸福为底色的教育生态,让知识传递充满温度,使成长过程浸润美好,将教育的真谛镌刻在每个人的生命状态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幸福,是我们对好学校最大的主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2

帖子

2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7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教育: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好教育,守牢底线方见真章
在不断创新、追逐未来的路上,最不可忘记的是底线,稳住根本才能行稳致远。
守住教育底线,健康第一,不以牺牲学生身心为代价追求教学质量。守住学生的睡眠时间、午间闲暇,开足体育课、将课间还给学生、保证每天校内锻炼一小时,还孩子们自由奔跑、大声欢笑……
守住教育底线,做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以行动践行“有教无类”的理念,共同抵御功利主义对教育的严重侵蚀。
守住教育底线,尊重生命、解放学生。摒弃“唯分数论”,不将学生视为流水线上的标准产物,“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尊重其个性差异与情感需求,给予学生自由成长的生态,让教育回归“解放人、发展人”的本质,彰显教育的真正价值。

好教育,始于关系的深耕厚植
共同愿景是教育关系的基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怀揣“培养完整的人”的共识,师生、家校围绕人格塑造、能力发展形成价值共振,凝聚教育合力。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回归了“服务者”定位。教师是“首席服务官”,尊重信任学生、倾听成长诉求,将课堂转化为平等对话的场域,以包容与支持唤醒学生内驱力,实现从教走向学的双向奔赴。
好教育依托多元共治的教育生态,各主体协同生长。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治理,打破教育边界,促进各方在资源共享、理念互通中形成教育共同体,最终实现师生、家校乃至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共生共长。

好教育,成就自我教育的主体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人,好教育应该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是关注孩子心灵,潜能得以发掘,个性得到发展,人格得以健全,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好教育激发内在的求知欲与主动性,使其能够主动探索、自我完善、自主选择、自我教育,不仅形成自主性人格,而且具有自主和自律的能力,可以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善良、高贵的灵魂,进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好的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培养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约束、自我提升,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

好教育,通向未来的成长蓝图
好教育在时代面前保持独立性,以生命意义和创新创造为目标,以更开阔的学习方式,培养能创造更多精神价值、放大生命可能的新人。这样的人,是勇于面对不确定、敢于探索新领域、善于解决新问题的人;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工作充满热情,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创新充满期待,思维灵活、知识结构灵动健康. .... 未来世界更需要“被大写的人”。
好教育更关注人的主体性确立:关注生活意义、生存目的、生命价值; 关注人与科技、自然、社会的交融共生;关注人格完善、人性向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认同。
好教育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我们唯有松弛,唯有连接,唯有热爱,唯有生长!


李希贵校长说:会讲道理,并不能代替踏踏实实的工作。
对于这四个命题最好的答案是:今后工作上见!
有没有把《章程》的思想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有没有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幸福者?
思考实践还在继续……
愿你我都能抱有一颗安静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2

帖子

2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7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从“刻板印象”到“可爱老头”
这次读书读的很慢,因为有很多字不认识,边读边查字典。发现一个问题:今天查了,明天就忘了,故事情节也记不清。于是就有一个读书的困惑:一本书读不通也记不住,那读书还有用吗?带着这个疑问通读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竟然从曾国藩的读书经历和人生际遇中受到启发。
他年少时天资平平,考秀才历经七次才成功。但他读书时,给自己定下严格规矩:不理解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悟透一本书,绝不读下一本;不完成当天学习目标,绝不睡觉 。这种苦学精神,使他养成了勤奋、吃苦、踏实的品质。也许就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他非同一般的精明。
曾国藩给自己定下日课12条,涵盖读书、写字、静坐、写日记等。他的日记数十年如一日,记录生活点滴并进行深刻自我剖析;他的家书尽显温情与关怀,他教导子女读书、做人的道理,关心家人的生活起居,言语间充满了慈爱与牵挂,展现出一个细腻的父亲形象,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这种勤与恒,让他不断完善自我,从平凡走向卓越。无论有无天赋,只要步步前行、日日不止,就能靠近目标。就像这本书里说的:愚钝之人,通过自我磨砺,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说得出,办得来。
曾国藩一生挫折不断。考秀才时,他多次落榜,第六次参考还被主考官公开批责,试卷被当作反面典型,成为众人笑柄;做京官时,因直言上疏批评皇帝、揭露官场弊端,得罪了上至皇帝下至同僚,被大家排挤,甚至连聚会都没人愿意与他同席;后来兴办团练、创建湘军,又得罪地方官,在长沙差点被兵痞杀害,堂堂二品大员,却无处说理 。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要紧牙关,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
行事中他有和光同尘的智慧。他潜心研读道家思想,领悟到“和光同尘”的精髓 。此后,他变得更加圆融、谦逊,懂得与世俗周旋,不再一味地执着于自己的原则而与他人针锋相对。比如,他与左宗棠虽时常意见不合,左宗棠还曾严厉批评他,但曾国藩放下成见,主动拜访,诚恳交流,最终化解了两人之间的矛盾,为自己赢得了助力。真正胜利的言辞犀利的左宗棠吗?曾国藩在这次较量中是输家吗?懂得退让,懂得柔弱胜刚强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和光同尘并非是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而是在保持内心操守的基础上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以一种更加平和、谦逊的姿态去面对世界。曾国藩在与世俗周旋的同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致力于为国家和百姓做实事。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有血有肉、立体饱满的曾国藩。如果让我用一句话形容他,就是:寓深雄于静穆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5-14 01:19 , Processed in 0.0924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