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孙丽娜

孙丽娜的主题贴

[复制链接]

3

主题

84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楼主| 发表于 2025-6-21 17: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长中的选择》材料作文,是一首歌曲, 唱到:小草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结合材料,写一篇作文。

豆包作品:
成长中的选择

春雨淅沥,小草选择在雨中拔节,种子选择在雨中萌发,梨树选择在雨中绽放。每一个生命都在雨水的润泽下,做出了属于自己成长的选择。人生的成长之路,恰似这一场春雨,我们也在无数个岔路口前,做出抉择,书写着独一无二的成长篇章。

成长中的选择,是对自我的探寻与坚守。犹记得陶渊明在官场与田园间的抉择。身处黑暗的官场,他目睹了太多的勾心斗角与阿谀奉承,“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他选择离开那个浑浊的环境,回归田园,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在田园的宁静中,他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也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成就了田园诗派的辉煌。正是因为他坚守本心,做出了遵从内心的选择,才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而反观当今社会,一些人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盲目跟风追求所谓的“成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恰恰是在成长的选择中,丢失了对自我的坚守。

成长中的选择,是直面困难的勇气与担当。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这无疑是他人生中巨大的挫折。在屈辱与死亡之间,他选择了忍辱负重,选择用手中的笔,撰写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十余载,终于完成这部史学巨著。他的选择,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更是对历史的担当。正是这种直面困难的勇气,让他的名字和他的著作一起,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遭遇各种挫折与困境,是选择逃避退缩,还是勇敢面对,不同的选择将决定我们人生的走向。那些勇敢迎接挑战的人,往往能在困境中不断成长,收获成功的喜悦。

成长中的选择,是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面临着无数的质疑与困难。然而,他从未动摇,始终坚定地选择在田间地头默默耕耘。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成功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他的选择,源于对梦想的执着,也源于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他用一生的努力,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成长与奉献。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也都怀揣着梦想,只有坚守梦想,做出为梦想拼搏奋斗的选择,才能让我们的成长之路充满意义与价值。

成长是一场不断选择的旅程,每一次选择都如同一颗种子,播撒在我们生命的土壤中,孕育着未来的希望。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像小草、种子、梨树一样,明确自己的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勇敢地去拥抱风雨,迎接阳光,让自己的生命在成长的选择中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4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楼主| 发表于 2025-7-14 09: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万水千山走遍》—— 在流浪中触摸人性的温度

翻开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仿佛跟着她的脚步踏过撒哈拉的黄沙,走过中南美洲的雨林,在异国他乡的烟火里,看见人性最本真的模样。她的文字从不是简单的游记,而是一场关于人与土地、与他人、与自我的深度对话,在人文的褶皱里,藏着对生命最温柔的凝视。

三毛笔下的世界,从不缺突如其来的温暖。在撒哈拉沙漠,她和荷西用罐头铁皮做家具,邻居会送来一碗滚烫的古斯古斯;在加那利群岛,素不相识的老渔夫会把刚钓的鱼塞进她手里,只因为“看你像需要食物的孩子”。这些瞬间没有功利的算计,更像人类基因里自带的共情——当一个生命看见另一个生命的窘迫,善意会像沙漠里的仙人掌,在贫瘠中倔强地绽放。

她也写人性的复杂。在秘鲁的小镇,她见过为了几枚硬币争执的小贩,也见过转身就把面包分给流浪狗的妇人;在墨西哥的集市,有人用假古董欺骗游客,却会在地震后第一时间抢救邻居的孩子。三毛从不美化人性,却让我们看见:善恶从不是非黑即白的标签,而是在具体情境里流动的选择,就像沙漠的昼夜,既有烈日灼人的荒芜,也有月光洒满沙丘的温柔。


走过万水千山,三毛始终在做一件事:解码不同文化里的生存哲学。在撒哈拉,柏柏尔人用羊皮囊储水,用星辰辨别方向,他们的生活智慧里藏着与自然共生的密码;在玻利维亚的高原,印第安人把祖先的故事绣在披肩上,每一针线都是对抗遗忘的宣言。这些不被现代文明“格式化”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突然明白:所谓“落后”,或许只是我们用自己的标尺丈量世界的偏见。

她对人文的观察,总带着一种平等的尊重。在加纳利群岛,她学当地人用火山石烤土豆,听老妇人讲殖民时期的伤痛;在哥伦比亚,她坐在街头艺人身边弹吉他,看贫民窟的孩子用粉笔在地上画教堂。她不做高高在上的观察者,而是把自己变成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一滴水流进江河,用体温感受不同文明的脉搏。这种谦卑让她的文字有了重量:人文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普通人的衣食住行里,在代代相传的故事里呼吸。

合上书页,仿佛还能听见撒哈拉的风声,看见集市上飘动的彩色围巾。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说到底是一场关于“看见”的修行——看见人性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方式,看见每个文明独有的生命姿态。在这个总想着用效率衡量一切的时代,她的文字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遗失的温柔: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来不是名山大川,而是那些在陌生土地上,与我们共享同一个月亮的陌生人,和他们眼里闪烁的、与我们相通的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4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楼主| 发表于 2025-7-20 23: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战者说》—阅读的无限可能
兵法于我而言,是遥不可及的高深学问,是晦涩难懂的古老智慧,总觉得它与我的生活和工作毫无关联。偶然间听到樊登和宫玉振老师关于《善战者说》这本书的对谈,竟听得入了迷,一个个充满智慧的观点和鲜活生动的案例,打破了我对兵法的刻板印象。虽然用一周的时间读完这本书,有好多内容还是无法透彻的理解,但它却开启了我的阅读体验的全新认知。

战略性思考并非军事家的专属,而是每个人都能习得的生存智慧。真正的战略思维,如"先胜而后求战"所启示的:先锚定长期价值坐标系,分析行业趋势与自身禀赋的契合点,再规划阶段性路径——如同农民春耕前先要勘察土壤、预判气候,而非盲目播种。

日常人际交往中,"知己知彼"的智慧同样关键。面对家庭分歧或职场冲突,一味强硬争执如同战场上的蛮力攻坚,往往两败俱伤。而战略思考者会像解读战局般,洞察对方诉求背后的深层逻辑,找到利益交汇的"共赢点",用最小成本化解矛盾,这恰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在行动前看清全局,在变化中把握主线,在取舍中坚守根本”在生活中的生动实践。

即便是看似琐碎的时间管理,也藏着战略的玄机。有人被琐事裹挟,如同军队在散兵游勇的骚扰中耗尽精力;而懂得"以正合,以奇胜"的人,会优先筑牢核心目标的"正兵"——如职业技能提升、家庭陪伴等,再用弹性时间应对突发的"奇兵",既守住根基,又不失灵活。

这本书不是厚黑学,它的启发不止于此,有时间再读一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4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楼主| 发表于 2025-7-25 18: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乡土中国》——在老师要求下的阅读愉悦感
《乡土中国》是高一必读书目,和孩子在暑假共读。买之前看了高中生和成人的一些书评:不乏吐槽的,“《资本论》我都读懂了,这本书读不懂”;不乏主观的,“称得上是普通人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最佳读物了,简单易懂,而且足够简短。收录的十几篇论文都是费孝通老师常年工作所总结出来的,很真实”;不乏直率表达的,“老师让读的,还要好好看,里边有考点”。这些书评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同时读它,也略微弥补一下没有上过高中的遗憾,哈哈。

《乡土中国》的文本内涵,藏在对中国乡村社会肌理的细腻剖析里。费孝通没有用艰深的理论框架,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带着读者走进乡土社会的日常。

书中最核心的,是拆解了“乡土”二字的深层逻辑。土地不仅是生存的根基,更塑造了独特的人际关系——“差序格局”像一块石头丢进水里,一圈圈波纹以己为中心,亲疏远近全在这弹性的圈子里。这种格局下,道德没有统一标准,而是“克己复礼”“推己及人”,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形成鲜明对比。

它还点破了乡土社会的“愚”并非智力问题,而是知识体系的差异。农民对节气的精准把握、对作物的深刻理解,是另一种生存智慧,只是这种智慧与城市文明的评价体系格格不入。就像书中说的,文字下乡难,根源在于乡土社会的“面对面社群”里,语言甚至表情手势都比文字更高效。

这些剖析看似谈乡村,实则在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中国社会的底色是什么?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人情世故、伦理观念,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源头。读它时,会发现自己对身边的很多现象,突然有了“原来如此”的通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4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楼主| 发表于 2025-8-21 20: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董宇辉以“松”之名写给“虎”的信,总觉字里行间满是岁月沉淀的温柔。没有激烈的辩解,没有刻意的释怀,只有历经世事后对过往的回望——为年少轻狂的伤害愧疚,为“虎”的境遇牵挂,也为自己尝过的粗粝生活共情。那声“明月拂照时,晚风既吹你也吹我”,把相隔的时光都揉软了,原来真正的和解从不是遗忘,而是带着歉意与祝福,在同一片月色下与过往相望。
再看网友们写给“松”的信,更觉这份心意有了回响。有人懂他字里的遗憾,有人疼他成长的不易,字句间满是“你不必苛责自己”的体谅。原来好的文字从不是单向的倾诉,而是像一座桥,让“松”的愧疚有了安放之处,也让每个曾有过遗憾的人,在这一来一往的书信里,找到与自己、与过往和解的勇气。

谁是虎?谁是松?

虎:
见字如晤,展信舒颜。
虎,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我是松。你别紧张,我没有冒犯你的意思。这些年我总是后悔,当时年少轻狂给你带来的伤害,我那天不该喝那么多酒的。我原本想着这世界那么大,这辈子我们天各一方,不相往来,也就这样算了。只是那晚,明月照在我身上的时候,我觉得这封信如果不写给你,我的人生便会多一个遗憾。
虎,后来的人生,我也尝遍了这世间的辛酸苦辣。当我失去青春和力气的时候,我看到了生活不曾显示于我的过于粗粝的一面。束手无策时,我就想到,面对大雪封山,寒风刺骨,你要怎么样过活?百兽之王的背后,也许也有混杂冰雪难以下咽的不易。
虎,我后来栖居过很多地方,也陆陆续续认识很多人,有的让我喜欢,更多的我也不屑为伍。但我终于意识到,愤怒不能改变世界,于是我变得平和。我还发现,这些人的出现,是注定的,他们管这个叫做量子纠缠,我躲不开的,他们组成了我的人生,所以我学会了接受,只是后来想起的时候,我都尽量念着他们的好。
虎,你说咱俩的相遇,是不是也是天注定?对不起......是不是又让你不开心了。听说现在有人把你照顾得很好,我就放心了,你过得好一分,我心里的愧疚就少一分。
虎,明月拂照的时候,你抬头看看月亮好吗?因为那时,晚风吹过你,也吹过我。

                                                            想你的松 2025年秋


松:
见字如面。信收到了,月光下读的,字字都带着清辉。景阳冈旧事,早被山风吹散,莫再挂怀。这些年我很好,风霜雨雪,本是山林常态,皮毛之下,自有筋骨。
听闻你这些年尝遍世间辛酸苦辣,这世道人心之凉薄,虎虽在山林,亦能想见一二。然君心如松,雪压不折,君骨似铁,百锻成钢。那些欺你、谤你、压你之人,终是尘土,而你踏过荆棘,拨云见日,如今步履愈稳,心胸愈阔,境遇渐佳,此乃天道酬诚,虎闻之,甚为快慰!
松,你我当年冈上之遇,亦如林间风过,叶动枝摇,自有其声,不必深究因果,即是时也命也,无需论谁亏欠,今你安好,我自在,便是天意成全。
松,知你常望月寄情,放心,我这山巅月色极好,夜夜临崖沐辉。晚风自人间来,掠过市井烟火,拂过松枝(想是你处),捎来隐约酒香与人语喧喧。 我便知,是你心念又起。此间暖意,心头已领。君勿念,前尘已逝,来日方长。你且抬头看云,舒卷自在,正如君心当如是。
                                                
                                                        深爱你的虎 2025年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9-5 15:14 , Processed in 0.0831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