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22|回复: 2

穆阳光的主题帖

[复制链接]

1

主题

8

帖子

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3
发表于 2024-9-25 07: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由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约翰·瑞迪与埃里克·哈格曼合著,为我们揭示了运动与大脑之间深刻的联系。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书中通过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论证了运动对大脑的积极影响。从增加脑细胞、提高学习能力,到调节压力、缓解焦虑,再到治疗抑郁、提高专注力,运动仿佛是一把钥匙,能够解锁大脑的无限潜能。这让我意识到,运动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促进大脑健康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其次,书中提到的“运动是天然的健脑丸”这一观点,让我深感赞同。在过去,我们往往通过药物来治疗精神疾病,如抑郁症、ADHD等。然而,这本书告诉我们,运动同样可以达到类似甚至更好的效果,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这使我更加坚信,运动是维护大脑健康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运动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改善作用。书中提到,运动能够让大脑知道焦虑是一种认知错误,通过增加血清素和GABA等神经递质,缓解肌肉紧张,从而有效减轻焦虑症状。此外,运动还能促进内啡肽的分泌,产生欣快感,改善情绪和幸福感。这让我意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运动或许是一种更为自然和有效的应对方式。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运动对大脑的长期效应。长期运动不仅能够改善注意力功能,增加海马体的容量,还能对大脑产生保护效应,延缓神经退化性疾病和老化过程。这使我更加坚定了坚持运动的决心,因为我知道这不仅是为了当前的健康,更是为了未来的幸福和长寿。
总的来说,《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让我对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它让我明白,运动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促进大脑健康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运动,通过运动来改造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同时,我也会带领更多学生了解这本书,了解运动与大脑之间的紧密联系,共同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帖子

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3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15: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生活和工作中层出不穷的状况以及随之而来的内心焦虑情绪,我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转变思维方式,并努力提升个人的幸福力。以下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具体方法:

一、正视情绪,接纳现状
首先,我认识到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是人类面对挑战时的自然反应,而非个人的失败或弱点。我学会了正视这些情绪,不逃避、不压抑,而是接纳它们的存在。这种接纳让我能够更加冷静地分析问题,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

二、积极调整思维方式
正面思考:我努力培养积极的心态,用正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即使面对困难,我也会寻找其中的机遇或成长的可能性。

目标分解: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每完成一步就给自己一些正面的反馈,这样既能减轻压力,又能增强成就感。

感恩练习:每天花时间思考并记录下至少三件让我感到感激的事情。这有助于我聚焦生活中的美好,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三、情绪管理与消解策略
深呼吸与冥想:通过深呼吸和定期冥想练习,我学会了放松身心,减少紧张和焦虑。这些练习帮助我保持冷静,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情绪日记:记录每天的情绪变化及触发因素,有助于我识别并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它们。

寻求支持: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分享我的感受和困扰。倾听、理解和支持是消解负面情绪的重要途径。

四、提升幸福力的实践
培养兴趣爱好:投入时间和精力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如阅读、绘画、运动等,这些活动能显著提升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充足睡眠是维持良好心态和身体健康的基础。

设定个人界限:学会说“不”,避免过度承诺导致的压力和不满。明确自己的界限,保护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持续学习与成长: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不仅让我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也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总之,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我通过正视情绪、调整思维方式、采取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以及积极提升幸福力,逐步学会了如何转化负面情绪,使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韧不拔,同时享受更加充实和快乐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帖子

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3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碎片化时代聆听少年的声音:阅读如何重塑教育生命
一、当少年的呐喊穿透应试教育的铁笼
《少年发声》中十六位青少年的故事,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划开了当代教育表面的平静。他们中有的人因“考不上好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的焦虑而窒息,有的人用麻木的微笑掩盖内心的崩溃,甚至有人通过自残来宣泄无法言说的痛苦。这些声音让我想起自己曾教过的一名学生——他成绩优异,却在周记里写道:“我像一台答题机器,连哭的时间都没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若只追逐分数,便是以牺牲少年的精神世界为代价。而阅读《少年发声》,正是打破这种沉默的第一步:唯有倾听,才能看见那些被标准化答案遮蔽的鲜活灵魂。
二、碎片化时代:阅读是喧嚣中的“反叛”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短视频、热搜和算法推送不断切割我们的注意力,深度思考成了奢侈品。正如搜索结果所言,年轻人亟需“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思考深度”,而读书恰是一种“逆向而行”的修行。我曾尝试让学生记录每日屏幕使用时间,结果平均超过6小时——这让我深感忧虑。后来,我带着他们共读《少年发声》中的案例,讨论“为什么有人宁愿在虚拟世界倾诉也不愿对父母开口”。当学生静下心来咀嚼文字时,他们的提问逐渐从“考试会考吗”转向“我该如何理解自己的情绪”。这种转变印证了读书的力量:它像春雨润物,悄然修复被碎片信息蚕食的思考能力。
三、从“会心处”到“透彻时”:教育者的阅读修行
书中一个令我震撼的细节是,一名少年在访谈中反问:“你们大人总说为我好,但谁来问问我想要什么?”这句话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也曾用“经验”代替了倾听?后来,我尝试将阅读融入班级管理。例如,通过共读《少年发声》中关于亲子矛盾的章节,引导学生用书信与父母沟通;分享书中“抑郁少年”的故事时,一名学生主动坦白了自己的焦虑,我们由此建立了心理互助小组。这些实践让我体会到,教育者的“从容”与“智慧”,并非来自教条的灌输,而是源于对生命复杂性的阅读与共情。
四、重塑教育生命:书籍是阶梯,而非捷径
《少年发声》中最动人的,是那些在绝境中依然坚持发声的少年。比如一名高中生写道:“我拼命读书不是为了分数,而是想证明自己值得被看见。”这种韧性恰如阅读的本质——它不会立刻改变命运,却能一点点松动板结的土壤。我曾在班级设立“自由阅读角”,允许学生不带功利目的地读书。一年后,最调皮的学生交来一篇读后感:“《少年发声》里说‘麻木比叛逆更可怕’,我才明白自己不是‘坏孩子’,只是需要被理解。” 这一刻,我真正懂了何为“潜移默化”:教育的光亮,往往藏在那些未被量化考核的角落里。
结语:让书籍成为破壁的锤与开花的土
合上《少年发声》,我常想起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话:“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在这个急于求成的时代,读书或许是最慢也最快的变革——它让教育者学会俯身倾听,让少年敢于挺直脊梁发声。当我们以书为梯,便能在碎片中重建思想的完整性,在喧嚣中守护心灵的深度。正如那十六位少年的故事所昭示的: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9-5 15:16 , Processed in 0.1013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