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6|回复: 1

孙晓曼的主题帖

[复制链接]

1

主题

7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9
发表于 2024-9-27 14: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晓曼 于 2024-9-27 14:35 编辑

抛开偏见  平等待人

最近我再一次阅读了林海音女士的《城南旧事》,我这个人读书经常喜欢反复的去读,因为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然啦,也有自己记性不太好的原因。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中的《惠安馆传奇》和《我们看海去》这两个故事。

《惠安馆传奇》主要讲述了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的故事。《我们看海去》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英子无意中撞见一个小偷,以收破烂来掩饰自己,又时常躲藏在草丛里。他做小偷是为了养家糊口,供自己的弟弟上学。小英子虽隐约感觉出了对方的身份,但在与他的几次接触后,直觉又告诉她,他并不是一个坏人。可她不经意间又害了小偷,她把一尊小佛像(我理解这可喻指小偷寻求出路的内心需要)送给了一个摇拨浪鼓的便衣警察,却成了小偷被抓的一个依据。在小英子含着泪花的眼里,又一个朋友离她而去了的故事。

在这一次读完这两个故事后,我的感受和以前有所不同。疯子、小偷,这些在人们眼中嗤之以鼻的人物,却都是小英子的好朋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英子单纯善良,她平等的去看待每一个人。虽说人要分善恶、辩是非,但小英子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态度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人:同事、朋友、社会人士,还有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学生,我们做到平等对待了吗?成绩优异的学生忘带作业,老师让明天带来。成绩落后的学生忘带作业,老师开口就问:“你到底写没写?”试问,这样真的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吗?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的求知之心难道和其它同学有什么不同吗?

全国模范教师桂贤娣,在她的教书生涯中,正是用她的无私公正,让一个个幼小的心灵绽放出夺目的生命之花。有一年,桂老师班上漂亮的小姑娘吕晶,得了重病。因为化疗反应头发掉光了,不戴帽子不好见同学,戴上帽子又怕被同学笑话,当她忐忑不安地走进教室时,却有一片夺目的红色跳进了小吕晶的视线,全班63名同学都戴着和自己模一样的小红帽。原来,桂贤娣老师得知吕晶的特殊情况后,专门到汉正街买了64顶小红帽,家访时悄悄地给了吕晶的家长1顶,让孩子上学时戴上。为了不引起小吕晶的疑惑,桂贤娣特地安排全班当天进行野游活动。从那以后,班上每天都有五、六个同学戴着小红帽,一直到吕晶的头上长出了头发。我相信,那一顶顶普通的小红帽,一定是孩子们生命中最美的花朵。

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还说:爱是一种伟大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是啊,爱是教师的天性,从金子般的年华到日染桑榆,有多少不知疲倦的跋涉者,留下一行行奋进的足迹。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无限的经历和爱,我们给每一位学生的爱都应该是纯粹且平等的。

抛开偏见,平等待人,我愿做个提灯人,低温而有光芒,为每一位学生带去爱的温暖和知识的光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10: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死无葬身之地

                                                                                                                                  ――读余华《第七天》有感
      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我将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看完了,不得不赞叹:所谓的“死无葬身之地”居然是那么的美好!
      这是我读的余华的第四本小说,也是想进一步了解余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作家。《活着》给了我一个寻觅多年的人生答案。而《第七天》,又将带给我哪些礼物呢?
      这是个描写现代生活的诡异故事,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主要讲述一个生活在大都市的中年男子,在死后的七天里,他的灵魂在每一天的所见所闻及所想。故事听着害怕,可当你跟着他的步伐一点点的走下去,便觉得一点也不恐惧,相反,还很真实。值得一提的是,我是个唯物主义者,对鬼神什么的从不相信,同时也是个无宗教信仰的自由者。因此,我尊重作者这样的写作风格,也相信,作者笔下的灵魂,其实是有内涵的。
       我非常敬佩余华的勇气和胆量,虽然是小说,虽然是以一个灵魂的身份去揭开现实生活的种种黑暗和弊端,例如:用活生生的婴儿来作医学试验的医疗事故;强制拆迁致人死亡的房地产纠纷;一块块在城市中可望不可即的天价墓地……可以说,都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也是和所谓的“和谐社会”极为不搭的麻烦事。梦,人人都有,有美梦也有噩梦。中国梦,亦如此。毕竟,中国人的人均收入,在国际上的排行还是倒数的。穷人,永远比富人多。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人是没钱买到墓地的,而这样的人,顺理成章的应了那句老话:死无葬身之地。
      我们不知道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即便是有,那么面对这些死无葬身之地的人们,他们的灵魂最终又去了何方呢?也是在漫无目的、居无定所的游荡吗?在这里,余华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交代。在另外一个世界,有一个地方,那里的花四季开放,那里的水从不停息,那里的人永远和睦。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黑暗,更没有人世间的忧愁烦恼。而这个地方,就是传说中的“死无葬身之地”,也是那些拥有高档墓地的人们无法到达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06:52 , Processed in 0.0761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