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课堂——情境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操作训练,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数学概念,纯粹进行公式推导,机械运用解题方法。教师教法单调,课堂结构老化,学生学得乏味。于是,既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完成认知的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学生学习情感,发展数学兴趣爱好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对此我做了一些工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实验组64人,对照组62人,实验前,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在以往学习成绩及其分布、智力、非智力情况、授课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以简便运算一课为例) (1)首先创设趣味的情境“买鸡蛋”,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我家有476个鸡蛋,想买199个,于是我到超市,发现有散装的,也有一箱一箱的,每箱100个。” (2)然后引出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那同学们说我怎样拿比较方便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最好先拿两箱,再放回去一个就行了。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充分的“讲”,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进一步深化课题,实现分层教学,把情境中的鸡蛋换成其他物品,把199换成299、398等,使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泛化、模糊形成抽象概念,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尽其可能而学到一定的知识,能力弱的,完成本课的基本教学目标。能力强的,可以进一步作深入的学习。 (4)利用自己的表情、语调、手势、眼神等创设体态情境,教师通过这些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说买199个鸡蛋,为了简便先拿两个整箱的在拿出一个时,做出向外扔的手势,表示减1;反之,说买201个鸡蛋时,做出向里拿的手势,表示加1,并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做,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5)下一步就是“精练”的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一些小型的课内竞赛活动,创设竞技情境,掀起学习的高潮:进行计算接力赛,每组准备8张记有简便运算的卡片,每张8题,从第一排开始,任选一题,做完向后传,看哪组做的又快又好。 对照组: 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总结四句口诀:多加几要减几,少加几要再加几,多减几要加几,少减几要再减几。) 2、 结论:(表1)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4612\wps4.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4612\wps5.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4612\wps6.png 3、讨论 新课标中的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正如我为本课创设的教学情境“买、卖鸡蛋”,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计算变的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为一些奇刺激所吸引,而新颖的、活动的、直观的形象和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了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和兴奋剂。情境教学实现了认知与情感共同发展,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达到了乐学的目标。 “买东西”的情境学生非常熟悉,且有亲身体验。教学中通过创设“买鸡蛋”的情境,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数学问题,还促进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调整,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估算习惯的养成,也在调整中更准确地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时通过具体问题泛化、模糊,进而形成抽象概念,扩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