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刘月芳

【必修三】学以致用——谈读书收获、启迪与实践应用

  [复制链接]

4

主题

58

帖子

2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发表于 2025-6-23 08: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高绩效教练》,我深有感触,书中的理念对教学很有启发。   

书中强调激发个体潜能,促使自我提升。从 “教导者” 变成 “引导者”,像教练一样帮学生挖掘自身优势。   


书中 “GROW” 模型很实用,比如在习作课上,学生常不知如何下笔。我就先帮他们明确写作目标,了解他们现在写作的难点,然后一起探讨多种解决方法,最后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激发写作动力。   


书中的倾听与提问技巧也让我印象深刻。以前班级有矛盾,我总急着解决,后来学会倾听学生想法,用提问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解决办法,效果很好。如两个学生闹矛盾,我没直接批评,而是听他们说原因,问 “如果你们换个位置,会怎么想”,引导他们自己化解矛盾。   


在教学中,我用这些理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阅读课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分享想法,我再总结引导,课堂氛围活跃多了。   


班级管理中,我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制定班规时,让全班参与讨论,他们更清楚规则重要性,也更自觉遵守。   


家校沟通也受益,以前只是汇报,现在和家长一起分析问题,探讨培养孩子的办法,家校合作更紧密。    《高绩效教练》让我教育观念和方法大转变,我会继续实践,助力学生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

帖子

13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9
发表于 2025-6-24 16: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清 于 2025-6-25 16:15 编辑

                                                  觉醒,让教育回归生命的温度
                                                      ——读《成长的觉醒》有感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日常工作充斥着备课、授课、处理班级事务以及与家长沟通等繁琐事项,在忙碌中我渐渐迷失了教育的方向,陷入按部就班的循环。直到翻开《成长的觉醒》,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深刻的思考。
  《成长的觉醒》强调,教育不是流水线上的生产,而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和发展节奏。就像班里的孩子,有的活泼开朗,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有的则安静内敛,喜欢在角落里默默观察、思考。以前,我总是希望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让内向的孩子也能像外向的孩子一样大胆表达,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成长的规律。读完这本书,我意识到这种做法是多么的不妥。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包容,就像静待花开一样,耐心等待他们在自己的节奏中绽放光彩。
  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常常让我感到头疼。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我有时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能暂时平息事端,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长的觉醒》让我懂得,班级管理应该以爱和尊重为基础,用智慧去引导学生。我开始尝试倾听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和他们一起制定班级规则,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比如,在讨论如何保持教室卫生时,我让学生们自己提出建议,共同制定卫生值日表。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责任感增强了,教室的卫生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与家长沟通方面,这本书也给了我新的思路。以前,我和家长沟通时,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忽略了家长的感受和需求。现在,我会更加注重与家长的情感交流,倾听他们的困惑和期望,与他们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通过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读完《成长的觉醒》,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书中的理念为指引,保持觉醒的状态,用爱和智慧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充满阳光和温暖的环境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0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4
发表于 2025-6-24 16: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教育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我们始终在探寻更有效的育人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助力。在读了《高绩效简练》一书后,感悟颇多。它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对教学角色和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什么是高绩效教练?书中指出,高绩效教练不只是专注于技能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引导其主动探索并取得卓越成果。与传统教练不同,高绩效教练更像是一位激励者,致力于唤醒被教练者内心对成功的渴望。就像在教育领域,我们的目标不再仅仅是把知识塞进学生脑袋,而是要点燃他们对知识的热情火焰。本书最核心的也极具价值的就是GROW模型,它是我们从指导者转变为教练型教师的有力工具。GROW分别代表目标设定(Goal)、现状分析(Reality)、方案选择(Options)、行动执行(Will)。
在运用GROW模型之前,有两大重要前提不容忽视:提出强有力的问题与积极倾听。
首先是提出强有力的问题,这里指的是开放式问题,而非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专注探究与细致观察。其通常包含“什么”“怎么”等疑问词 ,比如:“你能做什么?”“你想要完成什么目标?”“你将会怎么做来实现它?”“做这件事情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假设我不在这里,你会采取怎样的行动?”等。值得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使用“为什么”类问题,像“你为什么不写作业?”“你为什么不听讲?”这类问题,极易让学生感觉被批评指责,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沟通的开展与问题的解决。
其次是积极倾听。作为教练型教师,需要全身心投入,充分关注学生的言语表达,更要敏锐捕捉言语背后所传达的感受。积极倾听并非仅仅是听学生说的话,还要通过点头、适当的眼神交流等方式给予学生回应,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这样他们才会更愿意敞开心扉,分享真实想法,为后续借助GROW模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实现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只有做好这两大前提,GROW模型在教育教学场景中的运用才能更加顺畅且富有成效,真正助力学生的发展。
通过运用GROW模型,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我探索中不断成长。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积极将《高绩效教练》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以教练的全新视角助力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9

帖子

2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8
发表于 2025-6-25 16: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董伟 于 2025-6-25 16:51 编辑

《高绩效教练》读书收获

——点亮体育教学自主探索之光
      阅读《高绩效教练》后,我对教练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强调教练的核心任务是激发被教练者的内在动力,通过提问、倾听和反馈,帮助他们建立觉察力、责任感和自信心。
      在以往的传统体育教学中,我习惯于扮演主导者的角色,直接示范动作、详细讲解技巧,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授知识,但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探索的热情和机会,难以真正掌握技能,更难以形成对体育的长期兴趣。他们就像被牵着线的木偶,机械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却无法理解动作背后的原理和意义。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被严重抑制,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孩子们缺乏主动探索的热情和机会,对于体育技能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融会贯通。更让我担忧的是,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长期兴趣。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看似认真,但课后却很少主动去练习,体育在他们眼中似乎只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一种享受。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被严重抑制,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这让我深感苦恼。
     书中提到的GROW模型(目标、现状、选择、意愿)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将其应用到技能学习与训练中。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我先与学生共同设定目标,如“在一个月内提高投篮命中率至60%”,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这个目标就像一座灯塔,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学生们在听到这个目标后,眼中闪烁着兴奋和挑战的光芒,他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在探索选择阶段,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改进,是增加练习次数、调整投篮姿势还是观看教学视频?”这一环节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再局限于老师所教的内容,而是开始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每天放学后加练投篮,有的学生建议观看NBA球员的投篮视频学习技巧。学生们的想法层出不穷,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
     最后是明确行动意愿阶段。在与学生共同探讨出改进方法后,我会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如“每天课后加练30分钟投篮,记录每次命中率”。这样的计划让学生有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真的按照计划认真执行,他们的投篮命中率也在逐渐提高。
    除了GROW模型,教练技术中的倾听和反馈技巧在体育教学中也至关重要。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往往只注重动作的规范性,而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现在,我更加注重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当学生完成一个动作后,我不再简单地评价“好”或“不好”,而是给予具体、建设性的反馈。例如,“你这次传球的力量和角度都很准确,如果能在传球前更注意观察队友位置,效果会更好”。这样的反馈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又指出了改进的方向,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步空间,从而更有动力去提高自己。
    《高绩效教练》让我深刻认识到教练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运用GROW模型、提问、倾听和反馈等技巧,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如今,体育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学生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舞台,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8

帖子

2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发表于 2025-6-25 21: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受辰 于 2025-6-29 10:52 编辑

读《高绩效教练》一些感受

教育是唤醒灵魂的艺术  

《成长的觉醒》一书颠覆了传统教育中“灌输”与“塑造”的思维,提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一场“唤醒”的旅程。作者深刻指出,每个孩子内心都蕴藏着独特的潜能与智慧,而教育的本质不是用标准化的模板去修剪他们,而是通过尊重、信任和引导,帮助他们发现自我、实现内在成长。  

书中强调,教育者(包括父母和教师)的角色不是权威的“指挥者”,而是“陪伴者”和“启发者”。真正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体验和反思的过程。当教育回归到对人的尊重与理解时,孩子才能从内心觉醒,走向真正的自由与成长。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听话”的学生,而是唤醒独立思考、热爱生命的完整人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3

帖子

1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0
发表于 2025-6-26 09: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康玉倩 于 2025-6-26 09:07 编辑

从《成长的觉醒》到六年级课堂:觉醒式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阅读《成长的觉醒》的收获与思考

《成长的觉醒》由樊登精心撰写,是一本深入剖析孩子成长规律、融合脑科学与心理学知识的教育佳作。书中提出的“幂次法则”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我对孩子成长理解的盲区。这一法则指出,孩子的成长并非是匀速直线式的,而是在前期缓慢积累,达到一定阈值后会产生爆发式的增长或变化。以往,我在看待学生成长时,常常过于关注短期内成绩的起伏,忽略了他们在知识、能力和心理层面的持续积累过程。就像长跑比赛,不能只看眼前几步的快慢,而要着眼于全程的节奏与耐力。

书中强调的“无条件的爱”和“尊重”,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态度。曾经,我可能会因为学生未达到预期而不自觉地流露出失望或指责,却未曾意识到这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与积极性。现在我明白,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认可和接纳,只有在充满爱的氛围中,他们才能放下防备,勇敢地探索知识,挖掘自身潜力。

二、在六年级自主拓展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内在动力

六年级自主拓展课程有一门“科学小发明”,以往我习惯按照既定的教学步骤,要求学生统一完成特定的发明项目。但读了《成长的觉醒》后,我改变了策略。在课程开始时,我组织了一场“创意头脑风暴”,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思考如何通过发明创造来解决。有的学生关注校园环保,想设计自动垃圾分类装置;有的学生觉得课间休息时间短暂,构思快速整理书包的工具。我尊重他们的想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资源支持。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创意得到重视,积极性被极大激发,在后续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专注与热情,主动查阅资料、尝试不同材料,努力将创意变为现实。

(二)运用情绪管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自主拓展课程“火柴人创作”中,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因为画不出理想的动态效果而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有些学生会自我否定,发脾气。我意识到这是实践书中情绪管理理念的好时机。当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时,我不再简单地安慰“别着急”,而是引导他们正视情绪,如问:“我看到你很沮丧,能和我说说画不好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吗?”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慢慢学会表达内心感受,我也能根据他们的困惑,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像讲解火柴人动态线条绘制技巧、分享心态调整方法等。同时,我也注重自身情绪的稳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包容的氛围,让学生能安心享受火柴人创作的过程。

(三)把握成长关键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六年级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关键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人体彩绘”拓展课程中,我参考书中关于孩子成长关键期的理论,设计了一系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例如,开展“人体彩绘创意分享会”,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结合人体结构和色彩知识进行彩绘设计,然后在课堂上分享设计思路、色彩搭配原理和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刚开始,学生们有些不适应,依赖老师讲解。我便通过提问启发他们:“你觉得这个主题怎样通过彩绘更好地呈现?不同色彩组合会传达出什么感觉?”逐步引导他们学会主动思考、自主探索。随着课程推进,学生们不仅提升了彩绘技巧和审美能力,还掌握了自主学习美术创作的方法,养成了主动观察生活、收集创作灵感的好习惯。

三、实践效果与反思

通过将《成长的觉醒》中的理念应用于六年级自主拓展课程教学,我看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学生们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大幅提高,主动提问、寻求帮助的次数明显增多,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释放。在期末的课程成果展示中,学生们的作品无论是创意还是完成度,都远超预期。

然而,实践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学生长期习惯传统教学模式,在初期难以适应这种自主性较强的学习方式,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引导。同时,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教师的精力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书中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成长,让觉醒式教育在课堂上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8

帖子

5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81
发表于 2025-8-6 21: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童心褶皱里触摸成长的本真——读《成长的觉醒》有感
樊登老师的《成长的觉醒》如同一把精巧的铜钥匙,轻轻旋开了教育者心灵的暗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书中"成长是终身命题"的断言,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标准答案遮蔽的生命褶皱。当剥离具体教学案例的干扰,反而更清晰地触摸到教育本质的肌理。

书中"唤醒内在生命力"的论断,恰似春雷唤醒沉睡的种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将课文拆解为字词句篇的零件,却忘了语言本就是生命体验的容器。当带领学生诵读"春眠不觉晓"时,不必执着于押韵与平仄,而应引导他们感知诗句中蕴含的万物萌动。这种对生命律动的共鸣,远比机械记忆更能滋养精神根系。

最触动我的是"教育是慢的艺术"的隐喻。在追求效率的当代教育场域中,我们常常忘记成长自有其时序。就像汉字演变中"月"字从象形到简化的千年历程,每个孩子的认知发展也需经历萌芽、抽枝、展叶的自然过程。当我们放下"速成"的执念,教室便成为允许试错与回旋的生命场域。

书中关于"终身成长者"的描绘,为我勾勒出理想教师的模样。这要求我们既要做知识的传递者,更要成为思维方式的引领者。在解析《两小儿辩日》时,不必急于判定对错,而应让学生体会辩证思考的乐趣;在写作教学中,摒弃"好词好句"的机械积累,转而培养观察与表达的敏感度。这种转变,让语文课堂成为思维体操的训练场。

合上书卷,晨光中的教室仿佛变成透明的玻璃罐,每个孩子都是正在发酵的独特生命体。作为教育者,我们当如守夜人般静候破晓,用专业素养与教育智慧编织成长的保护网。在《成长的觉醒》光晕中,我愈发确信: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个灵魂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律,走向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8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0
发表于 2025-8-8 10: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翻开《成长的觉醒》,樊登老师提出的"幂次法则"如一道闪电,照亮了我未曾察觉的认知盲区。书中"教育是唤醒而非雕刻"的核心主张,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教师这个身份的本质——我们究竟是手持剪刀的园丁,还是守护种子的守望者?

书中关于"情感引导"的论述,让我对师生关系的构建有了更深层的思考。过去总以为专业素养与教学技巧是教育的核心,此刻才明白,教师首先应该成为情感的共鸣者。当面对学生时,比起纠正错误,更重要的是先接纳他们的情绪;比起传授知识,更珍贵的是传递被理解的温暖。这种认知的转变,让教育从单方面的"给予"变成了双向的"共鸣"。

"终身成长心态"的概念颠覆了我对"好学生"的固有定义。曾经将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尺,如今才懂得每个孩子都是待放的烟火,有的引信较长,有的需要更合适的点燃方式。这种心态的转变,让评价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关注,作业本上的红叉变成了"这里可以换个角度思考"的温柔提示,试卷上的分数旁多了"我看到了你的努力"的鼓励话语。

关于"无条件的爱"的阐述,让我重新定义了教育的边界。教师之爱不应附加任何条件,它不是优秀表现的奖赏,而是生命存在的回应。这种认知让我在教学中更注重建立安全的情感港湾,当孩子感受到被全然接纳时,学习的主动性便会自然萌发。家校沟通中也更注重传递这样的理念: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都是独特的,正如竹子用四年时间扎根,终将在第六周完成生命的拔节。

此刻站在教室的窗前,看着孩子们或专注或雀跃的身影,我忽然懂得:真正的教育觉醒,是教师先完成自我的破茧。当我们放下改造世界的野心,以守护者的姿态陪伴成长,那些看似缓慢的积累,终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绽放出震撼人心的生命力。这或许就是《成长的觉醒》给予教育者最珍贵的启示——在唤醒他人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第二次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9-5 15:14 , Processed in 0.0961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