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刘月芳

【选修四】《章程》进行时——大教育理念下的综合性学...

[复制链接]

9

主题

94

帖子

4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7
发表于 2025-6-25 15: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璐 于 2025-6-25 16:11 编辑

落实章程,构建自主班级生态
《章程》第三十一条实践:以儿童为中心,构建自主发展班级生态。
要落实学校《章程》第三十一条,我读出了需紧扣“儿童立场、自主管理、多元评价”这些核心,从班级建设、评价改革等维度,搭建学生自主成长平台。下面谈一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日常教育行动。
一、班级管理构建志愿服务岗位体系
(一)岗位设计:基于班级需求,尽可能覆盖全员参与
      依据“取消班干部制度,落实班级志愿服务岗位”要求,我先独自梳理班级日常运转需求,之后在班级当中我引导全班学生一起积极思考、发现班级所需岗位及合适人选。这学期的“矛盾调解员”是班里的一个女生最先想到的,起初我也曾有过设想,又担心学生处理不好就没有将次岗位列入计划而在班级中讨论时,当这位女生提出后很多同学都在点头赞同,见此情形,我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我让学生不要一时兴起,仔细思索一下能否胜任,学生们思考后给了我肯定的答案。于是,我想,那不如一试吧。我们将管理细分,涵盖学习、生活、文化、安全四大板块。
学习支持岗:如“领读员”(早读带领诵读)、“课前准备小助手”(整理讲台)、“作业收发员”(收交作业)等;
生活服务岗:有“卫生督查员”(监督值日、维护教室整洁)、“牛奶搬运员”(为同学们领取课间奶)、“课间饮水机管理员”(保障同学接水秩序)等;
文化营造岗:包含“黑板报设计师”(策划主题板报)、“文化墙管理员”(日常维护班级文化墙)等;
安全保障岗:设置“课间安全巡视员”(提醒危险行为)、“电器管理员”(开关多媒体、电灯、电扇与空调)、“门窗守护员”(放学检查关闭情况)等。
每个岗位清晰标注职责、服务周期(每月轮换),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如何评” 。
(二)岗位实施:自主申报+动态轮换,激活自主意识
       学期初,开展“班级岗位招聘会”,学生通过“自主报名+现场竞聘”双向选择。自己要提前想好“想承担岗位、自身优势、服务计划”,比如学生申请“卫生督查员”,会在竞聘时讲述“我擅长整理,能监督同学垃圾分类,每天午间提醒值日小组,让教室更干净” 。竞聘现场,学生上台阐述想法,全班投票选出“岗位服务者”。同时,建立“志愿者名单”,每月末,现任岗员与下一轮岗员进行“交接仪式”——面对面沟通工作问题、分享经验,确保岗位服务持续衔接并张贴新的志愿者名单。
通过“自主选岗→履职实践→轮换交接”环节,学生从“被管理”转向“主动服务”。比如“课间安全巡视员”,原本需老师反复提醒的奔跑、追逐行为,学生自主发现后,会用“志愿者身份”友好劝阻:“咱们岗位约定要守护安全,你跑太快容易摔倒,一起慢慢走呀” ,责任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自然养成。
二、评价改革:从“筛选人”到“培养人”,构建多元评价生态
(一)日常评价:弱化竞争,聚焦成长
       践行“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理念,我摒弃“排队式打分”,设置了道德积分表。每一周到两周开展“小复盘”,学生自主梳理收获,分享成长故事。老师补充鼓励:“你这周主动整理图书角,让大家找书更方便,加分背后是责任意识的进步,值得为自己骄傲!” 用具体行为关联成长价值,让评价成为“看见进步、强化自我认知”的工具。
)多维度评价:搭建多元展示平台,重塑“优秀标准”
       打破“成绩唯一论”,构建“五星成长榜” ,从“品德力、学习力、合作力、实践力、创造力”五个维度,每月评选“班级闪耀之星”:
品德力之星:挖掘“日常善意”,像默默帮同学捡文具、主动给老师递粉笔的学生。
学习力之星:不看分数看“学习态度”,如坚持主动预习复习的学生;
合作力之星:关注小组活动中的“协作贡献”,像组织分工、化解矛盾的学生;
实践力之星:表彰参与劳动、社区服务的行动者,比如长期参与校园清扫的学生;
创造力之星:鼓励“奇思妙想”,如设计班级文化墙、班级公约、改编课本剧的学生。
       每月最后一周,举办“星光发布会”,获星学生上台“讲述成长故事”,其他同学用“优点贴纸”互动(写下想学习的品质)。比如“实践力之星”分享“放学后,看到班级有垃圾就随手捡起来,就像我们在家里爱护家庭卫生一样,这样我们也可以待的更舒适” ,把实践体验升华为品德认知。通过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光点”,构建“善意竞争+乐于合作”的班级生态。
      同时,将“自主管理、多元评价”与学科教学融合。语文课开展“小组合作编剧本”,用“合作力+创造力”评价。让章程要求从“班级管理规则”,融入日常教育的每一个细节,真正实现“引领学生责任意识,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目标。
      通过以上实践,班级逐步形成“人人有岗、人人能评、人人成长”的生态:学生从“等待安排”到“主动服务”,从“害怕评价”到“期待成长”,真正在自主管理与多元评价中,成为班级的主人、成长的主角。这正是落实章程“善待儿童、促进自主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也为五年级学生迈向青春期,埋下“责任、自主、合作”的成长种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8

帖子

41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2
发表于 2025-6-26 14: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章程》第二十八条的一点思考


德育课程的创新实施需以系统性思维打破传统壁垒,深度融合班级自主管理、高阶道德教育、动态评价体系与学生成长手册,构建“以生为本”的育人闭环,推动德育从课程知识转化为生命自觉。
一、以班级自主管理为载体,搭建知行转化平台
构建“学生自治”班级管理体系,将德育目标转化为可实践的行动场景。通过制定班级公约,让学生深度参与班级事务决策;设立“岗位责任制”,引导学生在履行职责中践行责任意识。例如开展“班规修订听证会”,鼓励学生基于道德认知讨论规则合理性,当学生主动引用“班级公约第三条”调解矛盾时,实现从“被动遵守”到“主动维护”的道德内化,达成“行”的高阶目标。
二、以成长手册为纽带,串联多维德育资源
充分利用学生的成长手册,手册中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校园里的点滴生活,小小的进步,老师及时跟进的评价,和伙伴之间的快乐趣事,班级岗位上服务的收获等等。通过手册的可视化记录,形成贯通的德育资源链,为学生构建沉浸式道德成长环境。
三、以分层评价推动道德进阶,实现精准育人
建立“基础层—发展层—卓越层”三级评价体系,对应道德认知、情感内化、行为自觉的进阶路径。在基础层,通过成长手册的日常行为记录;发展层采用在活动中观察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能力;卓越层则以“校园飞翔之星”“长期志愿服务项目”等方式,评估学生道德行为的持续性与影响力。评价结果通过成长手册反馈,形成“评价—反思—改进”的螺旋上升机制,助力学生向道德高阶发展。
四、以高阶德育主题活动深化价值引领
设计“道德领导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培育”等主题活动,将班级自主管理与高阶德育目标结合。例如开展“班级微公益项目”,学生自主策划手拉手项目行动等,在项目调研、资源整合、团队协作中深化道德高级层级的教育;通过“道德课程听证会”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社会视角思考道德责任,实现从个体道德自律到社会价值担当的跨越,最终达成德育与生命成长的深度融合。
通过班级自主管理赋予学生实践舞台,以成长手册贯通教育资源,用分层评价体系精准导航,结合高阶德育活动升华价值,使德育课程成为浸润学生心灵的“隐形力量”,真正实现从知识传递到生命滋养的质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108

帖子

9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5
 楼主| 发表于 2025-6-30 12: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章程》第二十四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兴趣”为前提的创意教学,以“未来”为方向的前瞻教育,让学习真实发生。这里提到“让学习真实发生”,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让学习真实发生?想到了在《新校长》杂志上看到的关于深度学习的几条标准,应该也适用于这里。
以下五个特征,作为深度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判据。
一、联想与结构: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
联想:唤醒或改造,使片面的经验变的全面、繁杂的变得简约、错误的经验得以纠正,使自在的成为自觉。
结构:把以往经验融入当下教学并得以提升、结构化的过程,成为“结构”。
二、活动与体验:学习的机制
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
三、本质与变式: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加工
发生深度学习的学生能够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属性、全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够由本质推出若干变式。
四、迁移与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
五、价值与评价:人的成长的隐形要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9-7 21:16 , Processed in 0.0953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