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7|回复: 1

王子欧的主题帖

[复制链接]

7

主题

71

帖子

5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9
发表于 2025-9-12 15: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子欧 于 2025-9-12 15:30 编辑

读书启思录
                           ——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

  最近读了《不管教的勇气》一书,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教育理念,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它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不管教”背后的深刻意义。在此,我想结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实例,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一、放手,让孩子自主成长
  书中提到,真正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这让我回想起一次数学课堂上的情景。当时,我们正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面对一群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们,我试图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让他们掌握知识点。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孩子们的眼神中透露出迷茫和疲惫。
  正当我陷入困惑时,我突然想到了《不管教的勇气》中的理念——放手,让孩子自主成长。于是,我改变了教学策略,将课堂变成了一个探索的乐园。我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小棒、计数器等学具,通过实践来发现加减法的规律。果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开始主动思考、积极交流,课堂氛围变得异常活跃。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只有当我们敢于放手,让孩子在探索中自主学习,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尊重,理解孩子的独特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学习能力。在《不管教的勇气》中,作者强调了尊重孩子独特性的重要性。这让我联想到了班上的小明同学。
  小明是一个内向的孩子,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理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曾经感到十分焦虑,甚至一度想要通过加压来迫使他提高成绩。然而,当我读到书中关于尊重孩子独特性的论述时,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尝试走近小明,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我发现,他对数学其实并不排斥,只是缺乏自信,害怕犯错。于是,我开始调整对他的教学策略,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每当他在课堂上取得一点小进步时,我都会及时表扬他,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渐渐地,小明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尊重孩子的独特性,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三、信任,相信孩子的潜力
  在《不管教的勇气》中,作者还提到了信任的重要性。信任孩子,相信他们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最基本的信念。
  记得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有一道题目难度较大,很多孩子都放弃了思考。然而,我却注意到班上的小华同学一直在埋头苦思。尽管他的脸上写满了困惑和挣扎,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我走到他的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小华,相信你一定能够解出这道题的。加油!”听到我的话后,小华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继续埋头思考,终于在下课铃响起之前解出了这道题。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他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四、结语
  回顾这段阅读《不管教的勇气》的旅程,我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将继续秉持“不管教”的勇气,放手让孩子自主成长;尊重孩子的独特性,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信任孩子的潜力,相信他们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教育的魅力,用爱去滋养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那么我们的教育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让我们携手同行,在教育的田野上共同耕耘出一片属于孩子们的绿色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1

帖子

5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9
 楼主| 发表于 2025-10-9 09: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子欧 于 2025-10-9 09:12 编辑

读书启思录
                  ——共读《孩子的品格》:从理论到实践的育人启示
  在翻阅《孩子的品格》时,我常想起教室里那些或活泼、或腼腆的面庞。彭凯平教授用积极心理学搭建的育人框架,让我重新审视了"品格教育"的温度与深度。我想结合学生的故事,分享我的思考。
一、最触动我的观点:品格是后天可塑的"心理韧性"  
  书中提出的"抗逆力三要素"让我豁然开朗:目标感、掌控感、社会联结。这颠覆了我对"挫折教育"的刻板认知——并不是让孩子硬扛压力,而是帮他们建立"我能应对"的心理地图。  
小雨的故事印证了这一点。这个内向的女孩曾因数学考试失误躲在厕所哭泣,我尝试用书中的"ABC模型"引导她:  
• A(事件):计算题出错  
• B(信念):"我永远学不好数学"  
• C(结果):逃避练习  
  我们一起分析B的偏差,她逐渐意识到"一次错误≠能力缺陷"。现在,她会在错题本上画笑脸,说:"这是打败小怪兽的勋章。"这种转变,正是抗逆力从"被动承受"到"主动成长"的跨越。
  我也对她进行了自我效能感的阶梯培养,借鉴书中的"成长型思维话术":把"这道题太难了"改成"我需要再试三种方法"。当她用画线段图解决和差问题时,全班为她鼓掌。现在她会拿着练习题说:"王老师,我是数学小勇士!"
二、最需培养的品格维度:情绪力与专注力  
  在三年级课堂,我观察到两个典型现象:  
1. 情绪失控:小文因抢不到同桌橡皮砸桌子,全班陷入混乱  
2. 专注断裂:小组讨论时,小李总被窗外飞鸟吸引  
  书中提出的"情绪五步走"(识别-接纳-表达-调节-反思)和"SMART专注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时限性)提供了解决方案。  
实践案例1:情绪力的课堂渗透  
  当小文再次发脾气时,我拿出"情绪温度计"卡片:"现在你的愤怒是几度?我们试试深呼吸降温法。"他指着"80度"的位置,跟着我做了三次腹式呼吸。两周后,他主动说:"老师,我现在生气时会先数10个数。"  
实践案例2:专注力的生活迁移  
  针对小李的分心问题,我和她制定了"番茄钟计划":用25分钟专注完成数学题,奖励5分钟休息坐在窗边眺望远方,观察自然。她妈妈反馈:"孩子现在写作业会主动关掉电视,说'这是我和数学的约会时间'。"  
三、让品格教育落地生根的三个建议
1. 用游戏化工具降低认知门槛:设计"小红花大比拼",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积累的小印章。日积月累,看谁能坚持做的最棒。  
2. 建立家校共育的"数学日记":记录数学学习中的积极瞬间和学习反思。  
3. 创造体验场景:定期让学生讲"数学小故事",分享数学家克服困难的具体事例,学习他们的美好品格。
  合上书页时,我更加确信:教育不是往孩子脑子里装知识,而是帮他们心里长出力量。当小雨在数学课上自信地讲解解题思路时,当小文拉着同学说"我们来玩数学游戏吧",我看见了品格教育最美好的样子。让我们继续携手,用积极心理学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0-20 23:05 , Processed in 0.2079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