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读书,读出好习惯 机场路小学 王亚卓 古有妇孺皆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吕叔湘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谋而合。”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与学生读共同的书,一起读,一起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此外,在我与学生共同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还要注意: 一、激发兴趣,增加阅读动力。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同时就应特别注重兴趣的培养,否则只会使课外阅读陷入举步维艰的景况。记得以前我总是对学生的读书提出各种要求,如”写上自己的感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学学作者的写法”等等,岂知这些都如枷锁般套牢了孩子,禁锢了心灵,使课外阅读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这样的”书”读之还有趣吗?我认为,在习惯培养的初始,更多关注的是兴趣,而非急功近利的读书结果汇报。 1、树立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看的心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利用课余时间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传说,与学生一起看相同的书。这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教师成为学生读书的榜样。 2、享受成功。当需要得到满足,当努力得到承认,人必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也更会激发做事的积极性。对于行为控制意识还不稳定的小学生来说,必须时常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从而让课外阅读进行到底。比如,与学生开展各类读书交流会等。 3、创造机会,拓展阅读天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存在着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学生想读没时间读,要读没书读的情况。于是,介绍学生去图书馆,经常向学生推荐新书,让他们及时地看到新书、好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二、教给方法,指明阅读方向。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的阅读体验,阅读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1、筛选读物。由于学生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了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不但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筛选读物,要求学生选择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还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教师可把自己读书感受介绍给学生。 2、讲究方法。阅读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和速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速读即一要带着问题一眼一句、一行地扫读;二是看得快想得也快,脑子跟着眼睛扫读思考。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灵活地选用适宜的阅读方法。 3、勤做笔记。单纯的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是很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还可用笔把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画画,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以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总之,教师与学生一起读书,既可以很好的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还可以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