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回复: 0

丁燕的主题帖

[复制链接]

20

主题

106

帖子

4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2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丁燕 于 2025-10-14 14:35 编辑

                                       读《孩子的品格》之“抗逆力”的培养
      抗逆力就是要有适度的挫折、挑战、打击、失望的能力。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因为人难免会遇到挫折。培养抗逆力最重要的是什么?
      彭凯平教授觉得最重要的是,把抗逆力当作一个免疫能力。免疫能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要不断地遇到挫折,感到失落,受到打击,这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经历和挑战。如果孩子完全没有这样的经历,生活一帆风顺的话,一旦遇到大问题,他就很容易崩溃。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一定要有适度的挫折、挑战、打击、失望,有了这样的一种体验之后,他就可以慢慢地适应,然后慢慢地变得强大。所以训练一个孩子的抗逆力,需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锻炼抗逆力的难度就是彭教授说的“适度”。这个度到底怎么把握?比如之前有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沙漠里走,很多网友就说这是在折腾孩子,因为那个孩子在视频里哭得特别可怜。他的爸爸就是为了给他压力,让他在沙漠里锻炼。父母应该怎么把握好锻炼的度?
       就像我们锻炼自己的肌肉一样,尝试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过程。我能举五十公斤,还是二十公斤、三十公斤,试一试才知道。举不了三十公斤,我就举二十公斤;举不了二十公斤,我就举十公斤。心理控制能力和锻炼肌肉一样,也得自己尝试。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去尝试一下比较难的任务,如果做不了,再从容易一点的开始。所以锻炼抗逆力的第一步就是尝试。父母需要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沟通的习惯,不能自以为是地设计好所谓的挫折情境,根本不跟孩子交流、探索、讨论,那你就不会知道孩子的抗逆力的度在什么地方。
  关于抗逆力,有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弹钢琴、拉小提琴这种事。我见过很多人家里万事皆好,只有弹钢琴这件事不好。就是一说到弹钢琴,孩子就哭,大人就生气。大人也有敏感神经,就直接生气。后来我就问他们,为什么对这件事这么敏感、生气呢?因为父母认为这不是在练习弹钢琴——他们也不指望孩子将来弹钢琴赚钱——他们认为这就是挫折教育,这就是毅力。父母把这么一个技能的训练和毅力挂钩,您觉得这个做法是对的吗?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确实是要通过这些挫折来锻炼毅力,这是很重要的。但还是那句话,一定要允许犯错误,一定要允许孩子去尝试,一定要有一种从易到难的渐进过程,这些道理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我还是拿锻炼肌肉作为例子,你不能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能举三十公斤,所以你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必须举三十公斤,这是很危险的。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让他的抗逆力不断地进化。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这种抗逆力的锻炼应该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而不是父母设计的。这一点其实挺重要的,因为如果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而是被父母安排抗逆力的锻炼时,他会产生反抗、焦虑、不理解、愤怒等情绪。所以,通过沟通、交流,让孩子自己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挑战,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发现,父母完全可以跟孩子共同设计一个抗逆力的挑战,比如钢琴弹多长时间,弹什么样的曲子,难度有多少,进步的标准是什么,孩子的自主选择其实是特别重要的。
      还有就是抗逆力在积极情绪下容易提高,在消极情绪下容易降低。人在开心的时候,抗逆力是很高的。如果你心情好,别人说了你一句,你笑一笑就挺过去了;如果你心情不好,别人没说你,你都会觉得他在含沙射影,感觉很别扭、很生气。其实人是在积极的状态下才有更高的抗逆力,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给他一些挑战、磨难。
      世界抗逆力研究中心提出了培养孩子抗逆力的三个步骤,一个就是要培养他的“我有”的意识,就是“我有支持”“我有爱护”“我有帮助”“我有信任”。这其实挺重要的,孩子在一个爱的环境里容易产生抗逆力。如果他不信任大人,总在怀疑大人会恶意伤害自己,那他基本上不可能有抗逆力。
第二个很重要的是,培养他的“我是”的积极意识。这个“我是”指的是积极自我意识,就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优势。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练习,就是讲一讲“我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我有哪些爱好是特别有意义的”。
      心理学家设计过一个“二十个自我描述”的测试,就是讲二十次自己是谁。现在我们发现,凡是能说得清楚、讲得明白自己是谁的人,也就是学术上所谓自我概念清晰度高的人,就容易产生积极的自我。好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想过“我是谁”“我到底能做什么”“我想干什么”。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甚至把这个叫作空心病,就是连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都不知道。这就很可悲,也很可怕。
     第三个就是培养他的“我能”的意识,这个也挺重要的。有一位研究自我效能感的大师,叫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做研究,发现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一种自我期许对我们培养孩子的抗逆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有”“我是”“我能”,这三个“我”的教育,对培养抗逆力特别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0-20 23:05 , Processed in 0.0978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