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 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咱们共同学习了《桥》,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明确:洪水逼近,老支书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全体村民。 教师评价并引发思考:从这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初步能感觉出这个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明确:舍己救人、无私奉献、一心为民 二、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转巡视教室,查看学生学习情况) 师生交流,共同提升。 1、师:找一找文章中对老汉的神态描写,分析老汉人物性格。 原句: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学生分析老汉形象:沉着冷静。 教师评价,并引发新的思考:危急时刻,老汉稳如泰山,而人们表现是怎么样呢? 请大家画出相应的句子,并圈点批注。 明确: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人们表现: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极度恐惧 思考:文章主要想突出老汉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还要写人们的表现? 明确:这里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危急时刻,老汉的沉着冷静。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出评价并做小结:在写作中,我们为了突出我们想要表现的人和物也可以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2、找一找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老汉人物形象。 原句: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思考:老汉喊话的特点?从他的喊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明确:老汉喊话很简短,但很有力度,从中可以看出危急时刻,他镇定自若,有足够威严组织人们有序过河,三个感叹号也强调了这一点。 思考:“党员排在后边”,从这句话中,你还能看出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明确:老汉也是党员,他说这句话说明他要最后离开,在危急时刻,他把活的希望给了村民,他真是一位心系村民、舍己为人的人。 3、找文中其他能够体现老汉舍己为人、心系村民的语句。 原句一: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找学生说明理由,教师和其他学生点评。 原句二: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找学生说理由,重点抓住老汉的三个动作:冲、揪、吼。 教师点评,再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句子中还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明确:从老汉的话中,可以看出老汉是一位坚持原则的人。 教师找学生表演,在表演中,抓住关键字“吼”,深入体会老汉坚持原则、一心为民的高尚品格。 原句三: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学生合理回答。 三、结合文章结尾,升华情感,再次感受老汉高尚的人物形象。 师:在老汉的努力下,村民们都得救了,而他和小伙子……(学生齐读)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设计意图:学到此处,学生已经对老汉的行为肃然起敬,在此基础上,再读老汉和小伙子的结局,他们情感会得到升华。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的结尾,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 生齐答:原来这个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 教师引领学生再次分析两个“吼”,还能看出老汉什么形象? 原句一: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思考:从这个句子中,你还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明确:这还是一位不徇私情的人。即使是自己的儿子,只要是个党员也绝不允许他走在村民前面。 原句二: 师:这除了是一个坚持原则老汉外,还是一位什么样的老汉呢? 生:不徇私情。 师:是呀,即使是自己的儿子,只要他是党员,也不允许他走在群众前面呢! 我们在来看第二处“吼”,此时,桥这边只剩下老汉和儿子了,他吼着让儿子先过,从这处的”吼“你又看出什么呢? 生:我看出了老汉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是呀,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呢!
四、拓展延伸,回归现实 师:同学们,我们来回顾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学习,知道了他是一位镇定自若、心系群众、坚持原则、舍己为人、不徇私情、关爱儿子的人,其实,这样的人,在我们当前社会上就有很多呢,谁知道这样的英雄?
布置作业: 如果老汉有幸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辞,你会怎样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