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想象力 要谈美术教学中的想象力,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想象力? 想象力:人能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去构成没有经过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在创造性想象中,你运用你的想象力去创造你希望去实现的一件事物的清晰形象,接着,你继续不断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思想或画面上,给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后它成为客观的现实。想象力的伟大是我们人类,能比其他物种优秀的根本原因。因为有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人类将不会有任何发展与进步。爱因斯坦之所能发现相对论,就是因为他能经常保持童真的想象力。牛顿能从苹果落地,而想象到万有引力这一个科学的重大发现都是因为有了想象力。 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正是想象力丰富的时候,正是思想没有禁锢的时候,应当给予正确的引导,在基于绘画主体基础上进行大胆地想象,教师应当运用更精简而有效的问题来挖掘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经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如讲“月儿圆圆月儿弯弯”一课中,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对月亮的美好想象表现在美术本上。我在上课的时候涉及到了两个能够深挖学生想象力的问题,(1)我们如何登上月球?(我们用什么方式上去?)孩子们的答案很多,有的同学说:“坐电梯、挖通道、希望自己能够长上一对漂亮的翅膀、爬梯子、给嫦娥姐姐打电话,让嫦娥姐姐把他带上去、坐宇宙飞船等。”答案太丰富了。他们回答到这里,我认为还不算完,如回答“希望自己能够长上一对美丽的翅膀”的同学,我应接着问“你这对翅膀哪美丽呀?这对翅膀我想一定与众不同吧,它长的什么样子?(颜色、造型)来引导,你认为多长时间你能飞到月亮上去?等等”接着追问,直到他脑海中有一个造型与色彩的概念。第二个激发想象力的问题就是“我们到月亮上去做什么?”来激发学生对月亮的遐想,这回的回答更是种类繁多,如:“到月亮上去建别墅、去嫦娥姐姐家做客、到月亮上去种树、到月亮上去建学校或者建造一个大的操场”等等。之后就需要教师接着问下去了,到月亮上去建学校,你要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啊?里面什么构造啊?有那些设施?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样利用步步深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能够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老师也要及时表扬他们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精神。 对于中年级的孩子,如讲“假如我变小”这一课,让孩子们自由想象,假如自己变小、变大之后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让大家自由发言,“有的同学想变大,对于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能够一览无余、或变大之后可以触摸白云、月亮、摘星星,迈大峡谷只需一小步……有的同学想变小,可以钻到蚂蚁洞里与蚂蚁聊天、玩游戏、看看蚂蚁是怎么生活的,可以去与蜗牛赛跑,可以把花朵当成自己的家,可以在叶片上面打滑梯……”由于之前我搜集的关于变小、变大的图片和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感兴趣了,自然想法多了,开阔了思路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如讲“图形变身”这一课中,通过想象,一个圆能够变化出许多新形象。在上课开始,首先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我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同学回答说:“三角形”。我点了点头。我接着问:“还像什么?”这回的回答太精彩了“西瓜被切开了、三角板、小旗子、支架、铅笔尖、手枪、匹萨被切开了、雨伞、红领巾、遥控器的按键……”最后我留的课堂作业是“西瓜的联想”,有的同学画了一顶很时尚的西瓜帽子、有的同学画了西瓜房子、西瓜衣服(裙子、套装)、西瓜餐厅、西瓜船、西瓜山、西瓜游泳池、西瓜花盆……太多了,他们的想法很多、创意很新颖。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想象力各有不同,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由问题的解决者变为提出者,让孩子们来探索、思考、解决问题。一堂课所谓上的最完美的时候,就是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再一次激发起来,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儿童那一份纯真的好奇及热情。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相对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今天的想象,明天很可能就会成为事实。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挖掘学生想象力的潜能,是每一位教育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积累形象,培养想象力的必要前提。 美术属于造型艺术,其创作艺术形象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感受和积累。井底之蛙想象不到世界有多大;没有见过大海的人绝对体验不到它的浩瀚。因此,积累丰富的形象,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必要前提。形象的积累可以是大脑中的思维储备,也可以是外化的实物资料。积累可分为直接积累和间接积累。直接积累,即多看、多听、多经历、多感受、多体验,见多识广。见得多了,头脑中的表象也就丰富了,再将它们化作记忆、印象、图像储存起来,等到需要时就可以随时调动使用。间接积累,就是从作品中、书上、电视上、图片上、电脑上,通过多种渠道,大量接收和储备图像信息。社会越先进、越发达,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积累就越多。积累越多,想象内容也就越丰富,想象空间也就越大。 二、创设氛围,培养想象力的根本保障。 开放性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根本保障。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想象创造的活跃的课堂氛围,要使学生感受到美术课是一个轻松活跃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想象创造的兴趣。不能把课上得死气沉沉,没有生机,压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应是师生双边探究、体验、感悟、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教师不是“牵鼻绳”,不能要求学生“一二一”齐步走,更不能把学生看作“听众和观众”。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最大的想象空间。教师传授的愈多,学生自主探索、想象的机会就愈少;教师示范越具体、越完整,学生的思维局限也就越大,甚至成为其想象力与独立个性发挥的枷锁。因为学生是善于且乐于模仿的。 教师应成为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将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予其释放真我的空间。使学生主动、轻松、自然地投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自觉探索感悟,自由想象,敢于创造。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就感。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现代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课题。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我们不断在教育教学中归纳总结。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不给他们束缚,放飞思想。让他们自由自在的想象的海洋中畅游。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