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59|回复: 53

校长日志随笔

[复制链接]

70

主题

181

帖子

97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9
发表于 2020-9-16 10: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郭振洲 于 2020-9-17 17:26 编辑

                                              有一种教养叫安静
昨天的例会上,因为时间仓促,有些内容可能说的不太明白,在此做个补充。先粘贴一些内容。
                                  如何看待课堂的闹与静
主持人:我发现,日本教育和我们在很多方面太相似了,佐藤学教授描述的日本课堂里的景象,我们全都有。比如,他介绍,在日本,小学里发言闹哄哄,发言过度;到了中学静悄悄,拒绝发言。怎么看这样一个现象?
朱永新:我感觉就整体而言,中国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其实发言的积极性都还是不够的,这和我们的文化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不鼓励失败的文化,不鼓励个性表达的文化。这种文化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不允许有不同意见。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点名发言时不会点那些易犯错的学生。
本来教学过程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但是老师为了能够掌握课堂节奏,为了赶进度等等,他不会把时间留给学生,他也不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所以我们孩子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是被动的。
主持人:我们非常想听听佐藤学教授的观点。
佐藤学:我上中小学的时候特别讨厌学校,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逃学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学校太吵闹了。我曾经好好回想了一下,我在初中和高中期间,一次都没有在课堂上发言过。就像刚才几位讲的,这是我对老师和学校的一种抵抗,一种厌倦。
这些年,我到欧洲和美洲很多国家访问,我很震惊:他们的小学非常安静,反倒是中学,大家非常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现象和当时日本的学校是完全相反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出现呢?
首先可能是因为文化的不同。欧洲和美洲有一个观念,认为学校应该像教堂一样,应该是一个安静的环境,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现代生活过分吵闹了。既然我们认识到这一状况,就必须要培养大家倾听别人声音的习惯。
据我观察,整个亚洲地区都是这样的,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莫不如此。这首先跟教室人数过多有关,我们一个班最少也有四五十人。而美国、欧洲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班级里人数多,小朋友就要不断想办法吸引老师的注意,于是课堂就显得嘈杂。而且,因为人数过多,如果老师不大声讲话,后面的小朋友就会听不到。
我后来发现,教室当中最吵闹的人并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老师说得太多了,而且声线过高。老师首先要做的是把声音放低,如果老师自己不把声音放低,不变得学会倾听,课堂闹哄哄的问题是没法解决的。请大家记住:在学校里,最吵闹的并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师自己。
导致这种现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把学习行为当作一种竞争行为,“老师我会”“老师,我的答案才是正确的答案”……你看,全是竞争。如果不把这种竞争行为变为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行为的话,这个问题就没法解决。
除此以外,我发现很多家长的观念也有问题。他们认为那种经常像开庆祝会一样热闹的学校是好学校。我发现:越是那种问题学校,越缺少安静的氛围,越是闹哄哄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越是薄弱校,越需要有一种安静的环境。有了安静的环境,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建立一种互相学习的关系。
所以,我在日本一直提倡小学阶段要努力营造安静的环境。到了高中,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反倒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一直推崇佐藤学先生,大家可以购买他的书籍看看,主推《静悄悄的革命》或《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过之后,相信大家会有很大收获的。
周五下午的班队会课,我们的主题是“做有静气的孩子”,希望各班老师要把道理给孩子们讲明白,让他们讨厌聒噪,喜欢安静。之后提出相关的行为标准和要求,主要是:1、入楼即静,轻声慢步;2、不用言语打扰别人;3、学习手语和身体语言,适当的时候开展课间手语日活动(可以从半天开始练习尝试);4、楼道里需要自觉排队行走。总括起来的标准是:自律,从控制说话音量做起!自律,从楼道排队行走做起!
下面再粘贴一些文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为什么要做个有静气的孩子呢?我看过每个班的班训和班级口号,其中有两个班的班训引起了我的兴趣,其中一个班的是“定能生慧,静纳百川”,什么意思呢?是说静心静气能够使我们变得聪明,变得有气度。另一个班的口号很明了,叫做“把心静下来,让脑动起来”——都提得很好。静心静气对于我们获得知识拥有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想做一个聪明的孩子,不愿意做傻孩子,那么,“聪明”这个词,如果换成四个字的成语怎么说?——叫做“耳聪目明”,是指一个人的耳朵能够习惯性地处于聆听状态,眼睛能够习惯性的处于观察的状态,这就是聪明。聪明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不用考试,一看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相反,一个人爱吵爱闹,就意味着他的心门是闭塞的,是堵着的,他眼里只有他自己,他耳朵只听见他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和书本中去吸纳和汲取营养呢?
所以,我认为,爱吵爱闹的孩子,是在让自己变傻。越是爱大喊大叫的孩子,越是静不下心来的孩子,越会成为傻孩子。因此我今天特别提醒我们所有的同学:要做一个有静气的孩子。
那么,怎样才能做个有静气的孩子呢?
第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计划。除了上课之外,要给自己定计划,一个人没事干的时候就容易浮躁。所以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要给自己定好了,然后去努力执行。
第二,管住自己的嘴。越是说话多,越容易浮躁,也就越静不下来。所以不该说话的时候坚决不说,没有必要说话的时候尽量不说话。更不能大喊大叫。说话声音要洪亮但是不能喊叫。
第三,中午要午休。有午休习惯的同学,基本都容易静下心来。哪怕躺下睡不着,也要躺着静静地休息。
第四,适当的时候闭上眼睛。当你感觉焦躁不安的时候,当学习累了或心浮气燥的时候,可以先坐直,全身放松,闭上双眼,想象内心深处那片平静的湖泊,想那花草树木在湖面上倒映的影象,想得越逼真越细致,心情便越沉静。中午听学校的广播时,可以闭上眼睛,让自己享受静静的聆听。
第五,要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静下来。并不是说我们一天到晚都要安安静静待着,该动的时候还是要动的,该活泼的时候是要活泼起来的,但是活泼绝对不是瞎闹腾,不是追逐打闹。
二、近几年,相信大家经常在新闻媒体里听到一些让我们感觉到丢人的事情,那就是好多中国人不安静,爱吵闹,爱大声喧哗 ,这种丑陋的习惯已经被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丢人丢到了国外。
前些日子,记者拍摄到了中国游客在香港机场的镜头:一群中国人在等待飞机的候机厅里,又是拍照、合影,又是大声的喊叫,这个机场那么多人,注意力都被他们吸引住了,瞬间都把头转向他们,脸上露出难以让人接受的表情,有几个西方国家的人用鄙视的口气说:中国人!——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为这些中国人感到很丢人而气愤呢?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人拍个照也能高兴成那样?
其实不难理解——他们形成了这种不安静的习惯,陋习。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有没有这种陋习呢?有些同学,上课不能专心在课堂的学习上,课下的作业不去认真做甚至不完成。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心静不下来,动不动就大喊大叫,追逐打闹,等公交车不排队,在公交车上还大声喧哗,这是一种既不文明又对成长有害的坏毛病。我想,这样的学生一旦能够走出国门的话,也会把人丢到国门之外的。
在公共场合,自觉地控制说话的音量,避免打扰他人。
旁边有人的时候,安静是一种礼貌。不管是什么声音,哪怕是轻音乐,当别人不需要的时候,它就是噪音。人们对这样的礼貌也是非常敏感。所以,无论是公共汽车、餐厅、火车、飞机或者教室等学习场所,只要是公共的场所,都要保持安静这就是一种礼貌。同时你喧闹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让自己丢脸,也给父母家人丢脸,最后让别人对你极为反感。
因此,我们每一位同学要知道,有一种教养叫安静,安静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学生的品质,这是一流的品质。在此,我倡议一个口号,这个口号是:一流的品质——静悄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91

帖子

3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1
发表于 2020-9-16 22: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符号,是中华民族自然作息、躬耕田畴、苦读寒窗积淀而成的做人品质和审美追求。应把静气当成一种境界去追求、一种情操去修炼、一种品质去磨砺。有静气才会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行,内化于心、外化于事,成为我们立身做人的强大人格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6

帖子

3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8
发表于 2020-9-17 09: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静气是一种品质。“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

帖子

35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9
发表于 2020-9-17 13: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181

帖子

97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9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16: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段时间,摄于“正能量”的舆论,自己变得不想说什么了,似乎“正能量”只允许歌功颂德,不能有意见和批评。好几次市里进行征求意见会或研讨性的会,都以种种理由拒绝了。但是偶尔会看到李镇西的文章与讲话出现在朋友圈的时候,禁不住点赞并评论说“很难看到这样的文章了”。终于有一次,李镇西发表了关于“正能量”的文章,便粘贴到了手机的备忘录里,免得以后再看不到。摘录一部分分享一下。


一切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时代发展、助力国家强大、增强人民幸福的言论,无论是热情的讴歌,还是尖锐的批评,只要是实事求是,都是“正能量”。

冼星海是正能量,鲁迅也是正能量;雷锋是正能量,张志新也是正能量;周恩来是正能量,彭德怀也是正能量……
“正能量”的前提是实事求是,即说真话;否则,就不能叫“正能量”。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说真话,是最大的“正能量”!
我想到了当年陶行知所大声疾呼的对孩子的“六大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使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教育就是人的解放,而这个“解放”,首先是心灵的解放。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可不只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个“我”怎样,“我的祖国”就会怎样。

孩子的思想被禁锢,作文被格式化,这不仅仅孩子个人的悲剧;这样一个个孩子的长大将是我们民族未来的隐患。

唯有一代又一代举止文明,精神自由,心灵飞扬、个性鲜明,视野开阔的孩子,将来才可能把我们可爱的中国引向真正文明、繁荣与强盛的新时代,让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崛起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181

帖子

97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9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09: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郭振洲 于 2020-9-18 09:42 编辑

                                                                                  上帝不奖励好孩子

在当校长的前几年的时间里,经常有这样的问题困扰者自己:每年的教师评优评先,不是说达到标准的好教师就能当先进,而是按照比例产生。这样的评优评

先结果,经常是好多老师不满意,总觉得自己该成为优秀却不如愿。时间长了,总结出一个普遍特点,即我们的人事制度上,总在有意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这是个具有本域特色的管理上的特点。


后来偶然发现了一个故事,让我豁然开朗,就把这个故事在全体教师会上讲给大家听,故事是这样的:


1963年,美国有一个儿童心理学家,专门主持儿童电台,并回答孩子们提出来的问题。有一天,一个叫Alice的六岁小女孩打来电话向她问了一个问题。


小女孩问:


我是个好孩子,我的弟弟是个坏孩子。


爸爸妈妈要求我们每天晚上九点上床睡觉,每一次我都很听话,按时上床。


可是弟弟却不听话,每次要一个苹果才肯上床,而他居然每次都能得逞。


我也想要一个苹果,但父母从来不给我。


为什么弟弟是个坏孩子,他却能得到苹果,而我是个好孩子,却总得不到苹果?


这个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被这个问题问住了,她诚实地告诉Alice,很抱歉,我现在还不知道。如果有一天我知道答案了,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你。



一晃三年过去了,那天,这位儿童心理学家去参加一场婚礼。


婚礼上,紧张的新郎将本应该戴在右手的戒指戴在了新娘的左手。神父为他解围说:“孩子,她的左手已经很完美无瑕了,你戴在她的右手上吧”。


心理学家这才茅塞顿开,他迅速离开婚礼,飞奔到电台,叫停了所有正在播出的节目,开始呼喊Alice的名字。


他说:Alice你在吗?还记得三年前你的问题吗?很抱歉等我知道答案的时候已经九岁了。


我希望你能认真听,希望你不要再为了坏孩子得到苹果而耿耿于怀。


坏孩子虽然得到了苹果,但其实你得到了上帝最好的礼物。那就是,你是一个好孩子。



————这个真实故事的名字叫“上帝不奖励好孩子”。


上帝不奖励好孩子,是因为上帝给了“好孩子”的最好奖励,这个比物质上的奖励更为宝贵。


同样的道理,上帝也不惩罚坏孩子,但是“坏孩子”的名声比任何惩罚更加严厉。


所以,在一个学校里,大家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对一个老师最高的奖赏,未必非要得到什么物质上的证书和奖励;而大家心目中的孬老师是对一个老师最严厉的惩罚,不以他(她)有多少荣誉为标准。


大家心目中好老师与孬老师的标准,在于是否热爱自己的工作、是否具备良好的修养、是否自觉自律,等等。


分享以上的故事与观点,大家一起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7

帖子

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
发表于 2020-9-22 16: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静能生慧。的确,每每在安静的时候才能有效读书,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才思泉涌,在安静的环境里思绪清晰。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书、写作、思考,想来原因就是如此。刚上班时,也很厌烦嘈杂的课间,想着可能是孩子们的天性吧,慢慢就习以为常了,当听完郭校长的讲座后,深受启发,看到国外的孩子们的走廊是如此安静有秩序,感触良多。是啊,我们的校园需要“静”,在这个纷繁喧嚣的社会中,能静下来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做为教育处的我们,将以此为本学期的一项工作重点来抓,让每个孩子身上充满静气,还校园一片安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4

帖子

2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8
发表于 2020-9-22 22: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课间特意观察了一下班里的所有学生,发现真如郭校长所言,那些安静的孩子均是班级头脑灵活,大胆发言的学生,而那些大声喧哗的孩子,或者正在变得大声喧哗的孩子,也恰好是天天事故不断、做事懒散、不爱动脑筋的孩子,看来,“静能生慧”果然在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3

帖子

3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1
发表于 2020-9-23 08: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静可以让人注意力集中,长期身处节奏过快、喧嚣的环境,少年易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疾患,成年人逻辑推理能力会弱化,主管短期愉悦的细胞会更活跃。安静有利于神经细胞轴突的延长,提高注意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87

帖子

7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3
发表于 2020-9-23 11: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静,不仅是声音的安静,更应是心灵的安静。静,不仅是学生,更应是老师。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很多老师用笔写不出流畅的文章了,离开度娘,就会下笔无文。许久没有读过一部大部头的书了,每天只是碎片化阅读,只是陀螺一般忙转于无休止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和学生一起许自己一个安静的内心,每天都让自己有安静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吧!心静下来,脑动起来,我想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会更有趣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07:55 , Processed in 0.1132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