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14|回复: 5

卢天妮的主题帖

[复制链接]

1

主题

11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9
发表于 2024-9-30 15: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整理东西时翻出来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一本书,重温这本书后感触良多,在真正投入到教师事业之后才发现这本书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在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条列出了100条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师具体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还涉及教师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提高专业水平等问题,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书中第六十四、六十五条的建议中提出:"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和"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在这两个章节中告诉我们"课"是什么,它首先是具体的"人"。这意味着,在设计课程和教学时,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而不是将学生视为抽象的概念。教育是最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是和一群活生生的人打交道,很多人说教师很轻松,备课几年就可以高枕无忧,但教师真正的工作是育人,是塑造一群心智未成熟的孩子的心灵。
总的来说,《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教育经典。它不仅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学建议,更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如何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16: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一周我上了人生中的第一节公开课,课程内容是《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在讲课之前,我寻找各种资源,一点一点的将这节课的框架与内容补充完整。在真正落实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虽然这节课对于我们来说是简单的,但在讲给学生们的时候却是困难的,因为份数与每份的个数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有些抽象的。
在这节课的教研中,我学会了很多。首先,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课标备好重点难点,对于自己来说是难点的,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所以千万不能逃避跳过。第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讲课堂归还于学生,尤其是这种抽象的知识,不能因为怕学生纪律乱而满堂灌,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的机会。第三,在上课过程中,红笔可以随身携带,方便我们随时批改学生的课堂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针对错误地方再次讲解,直至学生弄清。第四,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读题,去理解题意,并在课堂中多找学生提问。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会思考,得到进步。
这一次的教研让我收获良多,也知道了自己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更加努力,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长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9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6: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月我主动邀约上一节数学的公开课,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
在上课之前,我先看了教师用书的教学目标,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且知道99+1是100,能熟练的数出来100以内的数。于是我自己思考结合上网参考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完成了公开课。这次课程首先由家里人的年龄导入,询问学生家中长辈的年龄,同时向学生传达关爱家人的道德思想与观念。然后由一幅企鹅图引出问题:如何能数出来企鹅的个数呢?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去数,这时学生有一个一个数的,有10个10个数的,方法多种多样,此时要对学生的回答与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之后我先带着同学们从1数到39,并在黑板上显示出数的过程后,学生们拿出来小棒自己动手数100,了解99+1到100的过程。随后由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感受过程。
在本次公开课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纪律有些乱,学生拿出小棒后没有明确的指令要求。第二是课程重点有所偏移,摆小棒应该放在计数器后面,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应在有限的时间讲解完重难点。
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教研,我学习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相信我会在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

帖子

10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5
发表于 2025-3-27 08: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卢天妮 发表于 2025-3-26 16:58
在这个月我主动邀约上一节数学的公开课,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
在上课之前,我先看了教师用书的教学 ...

不必纠结课堂乱不乱而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在哪里,没准儿他们在吵闹中恍然大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9
 楼主| 发表于 2025-6-23 14: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炼幸福力,做快乐教师
面对生活与工作里层出不穷的状况和焦虑,我从《一平方米的静心》中汲取力量。当繁杂事务涌来,我会先找一平米空间,静坐深呼吸,让思绪沉淀。这一方小天地,是情绪的缓冲带,帮我跳出焦虑漩涡。
工作中,学生调皮、教学任务重等状况常引发负面情绪。我用“成长型思维”转变认知,把“学生又犯错,真头疼”换成“这是引导他进步的契机” 。遇到教学难题,不再抱怨,而是想 “我又能提升教学能力了” 。阅读《正念的奇迹》后,我尝试将正念融入日常。批改作业时,专注每一笔字迹,感受与学生的 “文字对话”;课间漫步校园,留意花草微风,让自然疗愈心灵。这些小练习,把琐碎日常变成滋养幸福的源泉。情绪劳动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管理好自身情绪,才能给学生正向影响。我会在课堂上分享情绪调节小故事,和学生一起做情绪觉察游戏。当看到学生从烦躁变得平和,我深知,教师的情绪稳定,就是给学生最好的心理养分。
修炼幸福力,是一场持续的修行。通过阅读、转念、正念实践,我消解负面情绪,也愿以积极心态,陪学生在成长路上,共寻快乐与幸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9
 楼主| 发表于 2025-6-23 14: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素画社团:以方块为笔,绘童真世界
本学期,我负责二三年级像素画社团课程。像素画以其独特的方块拼接魅力,成为孩子们创意表达的窗口,课程围绕认知像素艺术、掌握绘制技巧、激发创作灵感展开,助力学生在方块世界里释放童真。下面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维度进行总结 。

一、课程目标:分层奠基,培育多元能力

针对二三年级学生认知与发展特点,设定分层目标。二年级学生聚焦基础感知与兴趣培养,目标是认识像素画 “方块构建图像” 的特性,掌握简单图形(如圆形、方形)像素化绘制,能用基础色彩完成小幅作品,在创作中提升耐心与专注力;三年级学生侧重能力进阶,要求熟练拆解复杂图案并像素重构,尝试色彩搭配设计,能结合生活与兴趣(如动画角色、自然事物 )创作有故事性的作品,同时强化团队协作与创意表达,让学生借像素画学会观察、想象与分享。

二、课程内容:主题串联,搭建创作阶梯

课程内容以 “生活 + 兴趣” 主题串联,分模块推进:

(一)基础认知与工具探索

开篇通过展示经典像素游戏画面(如《星露谷物语》场景 )、像素艺术作品,结合像素积木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像素画原理 —— 小方块拼贴成画。接着介绍绘制工具,包含手绘像素格本(方便低年级上手 )与简易在线像素绘制软件(适配三年级操作 ),带领学生用像素点 “画直线”“拼圆形” ,熟悉 “点 - 线 - 面” 构建逻辑。

(二)趣味主题创作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计主题,串联学期创作:

- 萌趣角色:以 “卡皮巴拉的悠闲日常”“蜡笔小新的奇妙瞬间” 为主题,引导观察角色外形特征(如卡皮巴拉圆润身体、小新标志性眉毛 ),拆解为像素方块,尝试用色彩还原角色,二年级侧重 “形似” ,三年级挑战 “神似” (如捕捉小新搞怪神态 )。
- 自然风物:开展 “葡萄的像素派对” 主题,让学生观察葡萄串形态、紫绿渐变色彩,用像素点模拟葡萄颗粒排列、光影变化,还拓展 “水果家族” 创作,对比不同水果像素化差异,提升色彩与造型把控力。
- 校园与想象:设定 “像素校园大冒险” 主题,鼓励学生绘制校园场景(如操场、教室 )、课间活动,或发挥想象创作 “像素魔法校园” ,融合学科知识与童话元素,让创作扎根生活又超越生活。

三、实施过程:互动驱动,点燃创作热情

(一)情境化导入,唤醒兴趣

每节课以趣味情境导入。讲 “卡皮巴拉” 主题时,播放卡皮巴拉治愈视频片段,发起 “找一找卡皮巴拉的方块朋友” 互动,让学生观察视频里类似像素块的画面细节;画 “葡萄” 前,带来真实葡萄串,让学生触摸、观察,用 “如果葡萄住进像素世界,会怎么排队?” 引发好奇,自然衔接创作。

(二)分步示范与创意启发

创作环节,采用 “拆解 + 启发” 教学。以 “蜡笔小新像素画” 为例,先在黑板画大像素格,分步演示:勾勒轮廓(用深色点出头部、身体框架 )→ 填充色彩(讲解如何用黄、棕表现脸蛋与衣服 )→ 添加细节(用黑色点出眉毛、眼睛,还原小新神态 )。同时抛出创意问题,如 “怎么让小新在像素世界做出‘动感光波’动作?” 启发学生拓展画面故事性,引导三年级学生尝试 “给小新设计像素背景(如春日部公园 )” ,深化创作层次。

(三)自主创作与个性化指导

学生实践时,鼓励 “自由 + 创新” 。二年级学生刚开始会拘谨,我引导 “你的方块颜色可以任性选,让卡皮巴拉穿上彩虹衣!” ;三年级学生尝试复杂构图遇瓶颈(如 “葡萄串怎么绕出‘S 形’” ),我启发 “把葡萄串拆成小段,一段一段拼,像搭积木” 。过程中穿梭指导,及时肯定创意,如 “你给葡萄加的‘闪光像素点’,让葡萄像在发光,太有想法!” ,用鼓励激活创作自信。

(四)作品分享与思维碰撞

完成创作后,开展 “像素故事会” 。学生上台分享作品,二年级孩子会说 “我的卡皮巴拉在像素池塘里,旁边是我画的小鱼方块” ;三年级学生讲述 “我画的蜡笔小新在像素葡萄园,他要给葡萄‘变魔术’,把紫色变成彩虹色” 。其他同学提问、点赞,在交流中,“怎么让背景更丰富?”“角色动作还能怎么设计?” 等讨论,拓宽创作思路,也让学生学会欣赏与表达。

四、课程评价:多维激励,守护创作初心

(一)过程性评价:关注参与与成长

记录学生课堂表现,从 “创意尝试”“专注坚持”“合作分享” 等维度,用 “像素小达人” 积分卡奖励(如完成一幅作品积 1 分,帮助同学积 0.5 分 ),累积积分可兑换 “像素创意礼包”(含定制像素贴纸、新画本 ),激发持续参与热情,尤其鼓励二年级学生 “敢下笔、敢尝试” ,三年级学生 “挑战复杂、分享经验” 。

(二)作品评价:聚焦创意与进步

从 “造型还原度”“色彩创意”“故事完整性” 等维度,采用 “星级 + 评语” 评价。对二年级作品,侧重肯定创意,如 “你的葡萄像素画,颗粒排列像在跳舞,色彩超活泼,继续加油!” ;对三年级作品,引导进阶提升,像 “蜡笔小新神态抓得很准,如果背景像素块再‘动’起来(如添加线条暗示风 ),故事感会更强~” ,让评价既有鼓励也有方向。

五、反思与展望:沉淀经验,迭代成长

课程实施中,学生收获显著:二年级能熟练用像素块构建简单形象,创作从 “模仿” 到 “加小创意” ;三年级掌握复杂图案拆解,作品故事性、色彩设计感提升,跨年级协作(如三年级帮二年级完善背景 )也让团队意识增强。但也存在不足:部分二年级学生软件操作仍吃力,后续可增加手绘像素创作占比;主题深度可拓展,如结合语文课文(《葡萄沟》 )创作像素场景,强化跨学科融合。

未来,我会优化课程:简化工具适配低龄,深挖主题联结生活与学科,让像素画社团持续成为二三年级学生创意发酵的 “小宇宙” ,用方块像素,定格童真,点亮他们观察世界、表达自我的艺术之窗,陪伴孩子在像素天地里,一路 “拼” 出热爱与成长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7-4 18:07 , Processed in 0.0784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