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回复: 0

李叶的主题帖

[复制链接]

7

主题

20

帖子

14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1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叶 于 2025-10-14 10:49 编辑

读《孩子的品格》有感
        当看到《孩子的品格》这本书时,书名引发了我的思考——当代孩子,究竟该培养哪些核心品格?我觉得善良、创新与自律,是孩子们所需要拥有的美好品质。我想起之前在小红书刷到的一则帖子:一位家长疑惑老师说“他家孩子很聪明但不想学”的深层含义,底下有个高赞回复说老师深层含义是孩子没养成规则意识,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评论里还提到,老师若真心夸赞学生,很少用“聪明”这类先天属性的词,反而会强调“专注力强”“自制力好”“自我管理能力突出”,而这些恰恰是品格层面的优势。后来我又特意问了办公室的丁老师:“您想培养出怎样的孩子?”她说:“每次看到我家儿子不再事事依赖我,能自己琢磨着解决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时,我就特别欣慰。”这份答案,也悄悄印证了“品格比先天条件更重要”的想法。
      《孩子的品格》一书,副标题是《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作者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作为凝聚了彭教授近30年研究成果的作品,它读来更像一盏育儿明灯,与普通育儿书有着本质区别——它不会罗列“一、二、三、四”的刻板步骤,让家长机械照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相反深刻点出关键:在教育当中家长应注入“爱”与“价值感”,这正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相较于传统心理学侧重“事后修补”心理问题的模式,“积极心理学”更像“园丁培育植物”:既会帮孩子化解成长中遇到的心理困扰,更会主动挖掘孩子的积极潜能、培养积极品质、提升幸福体验,从而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正向力量。不只为了学习,更是为了幸福,这本书中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塑造的“品格优势”对孩子来说有很大帮助,它能帮孩子敏锐感知生活中的小幸福,主动亲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让孩子发现并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进而从“被动应付学习”转变为“主动激发动力”,真正爱上学习;更重要的是,面对成长中的压力与挫折时,拥有品格优势的孩子会具备更强的承受力与复原力,能带着自信从容应对各种挑战。这本书传递的“积极教育”理念,还能帮家长跳出“焦虑育儿”的困境。当家长不再执着于塑造标准化的“优秀孩子”,转而专注培育每个孩子的内在品格时,不仅能让孩子活出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也能让亲子关系摆脱“成绩捆绑”,变得更轻松、更融洽,最终实现“以爱育爱、以品格养品格”的美好育儿状态。在书中也提到了七种关键的品格,这也是家长实践的关键方向:一是情绪力,帮助孩子接纳、理解并管理自身情绪;二是抗逆力,让孩子在困境中保持坚韧,心怀目标不放弃;三是自我效能感,激发孩子内在潜力,敢于突破自我;四是自控力,培养孩子自律自洽的能力,不被外界诱惑干扰;五是天赋优势,引导孩子欣赏自己,持续发挥自身特长;六是专注力,让孩子能全情投入做事,收获巅峰体验;七是善良,教孩子懂得感恩,从而赢得他人的信赖与支持。我认为善良,本该是每个孩子生命里最动人的底色。在我们班里有个特殊的孩子,他的智力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也在班里和其他孩子强调,“他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成长稍微慢一点,希望大家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多帮助帮助他。”下课铃一响,孩子们总会主动跑到他身边,拉着他一起做游戏、聊趣事;要是他妈妈没法来学校,不少同学还会悄悄当起“小照顾者”,提醒他喝水、整理文具。放学排队时,总有固定的小朋友特意等着他,轻轻拽着他的手一起站进队伍;偶尔他不小心躺在地上,周围的孩子会立刻围过来,你拉胳膊、我扶肩膀,齐心协力把他扶起来。平时要是遇到小问题,孩子们也会第一时间来找我说明情况,处处想着帮他化解。就连他妈妈都跟我说,孩子在学校或许没掌握太多书本知识,但收获的这份份珍贵友谊、满溢的善意,才是最难得的成长礼物。我时常为我们班的孩子感到骄傲。
      同时,文中提到的“自控力”与“抗逆力”,也让我有了特别深的感触。二年级本就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可我们班有个孩子却一直让我犯难——他上课没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常常坐不住,还会不自觉地和周围同学说话、递小纸条,哪怕我多次轻声提醒、耐心引导,效果也总是很短暂。直到看完这本书,我试着改变了方式:不再只笼统地说“你要认真听课”,而是给他提特别具体的要求,比如“这节课我们学生字,你能跟着老师读3遍,并且坐满15分钟不打扰同学,就特别棒”。没想到这个方法真的有效果,当他第一次做到时,我立刻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还奖励了他一张“专注小明星”贴纸。从那以后,我会根据他的状态慢慢提高要求,比如从“坐15分钟”到“坐20分钟”,从“不打扰同学”到“主动举手回答1个小问题”,每一次他达成目标,我都会及时给出肯定,有时是一句鼓励的话,有时是一个小贴纸。渐渐的,我发现他上课走神的次数少了,不仅不再影响周围同学,偶尔还会主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甚至试着举手分享自己的想法。他妈妈也跟我反馈,孩子回家会开心地说“今天又拿到贴纸了”,对去学校上课的积极性也比以前高了很多。原来,比起反复提醒,用具体的目标帮孩子建立信心,用及时的鼓励帮他找到成就感,才是引导他养成好习惯的关键。
      正如古希腊人相信“每颗橡果都蕴含整片森林的密码”,《孩子的品格》也让我们明白:每个孩子心中都藏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家长无需刻意“塑造”,只需以积极教育为方法,以品格培养为核心,便能唤醒这份内在力量,让孩子凭借自身优势,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0-20 23:17 , Processed in 0.0825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