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微创意”成果发布 ——经典焕发“新”魅力 六年级级部刘潇卉 【创意意图】 近两年课后服务一直是“书海拾贝”整本书阅读,起初是我以传统教学方式讲授导读课,推进课,展示课。上了一年班里上课的学生越来越少,班里看书的孩子也未增加,阅读的氛围也并不浓厚。甚至有些孩子连我推荐的书目都看不完。所以,只有我在用尽全力去做这件事,很累。 后来,我决定改变,让学生形成读书推荐小组,让他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书目做小老师,去做导读,推进,和展示课。起初,孩子们相对是比较感兴趣的。组内总会有几个孩子特别用心的去准备资料像小老师一样去组织课堂。可是,他们推荐完这些书后,对其他孩子产生的影响并不大,依旧有些是不怎么爱读的,只是通过上课有个浅层的了解。 总结出整本书阅读课存在的问题:1.激发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爱读书一直是爱读书,不爱读书的依旧不爱读书甚至连老师推荐的数目都读不完)2.阅读过程中没有独立的思考和探究。3.缺乏阅读迁移能力,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或其他书籍相联系。 在接触项目式学习后,我才真正意识到,要想改变根本问题,不改变课堂形式是远远不够的。传统形式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并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探究问题的欲望,更没有可持续性的长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好,继续改变,以项目式教学方式融入整本书阅读课。 驱动性问题:如何设计并制作一面以“三国”为主题的班级历史文化墙? (在五年级孩子们学习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时,已经带他们初步阅读过整本书《三国演义》。此次“设计并制作‘三国’历史文化墙”项目,让学生对《三国演义》整本书进行深入阅读、合作探究,了解三国故事,知晓三国英雄,研究兵法、兵器、地理、美食、服饰等文化。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切实把语文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各项能力。) 环节一:心无旁骛,阅读“三国” 1.在项目之初,我做了一个“名著知多少”问卷调查表,此表设计有如下内容:对于《三国演义》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作为经典读物却并不受小学生群体关注,大家对它的了解甚少。那么,我们该如何创新设计并制作一面历史文化墙,深度阅读,品鉴人物形象,领略经典魅力呢? 环节二团队分工:班内想要参与的人各自成立研究小组。(在招募环节有抢人的,大家其实最了解同学情况,有些能力强的早早被抢走,有些小组就比较失落招不上人,沮丧来找我,我建议他可以找其他班的,也可以再想办法鼓动同学,实在不行我在去游说一番。(找这个过程中的教育意义))小组讨论研究内容(有些关于兵器的,人物名片,地图演变,美食的三十六计的。(呈现各小组搜集的资料,有三十六计书,地图册等等))制定小组成员分工表,小组评价表。项目式学习本身就是以终为始,评价先行的方式。 第一组:奇思妙想设计师 第二组:妙笔生花小作家(读后感) 第三组:妙手丹青小画家(地图、书签、人物卡) 第四组:色味俱佳小厨师(馒头、酸辣粉) 第五组:心灵手巧小工匠(兵器模型) 环节三:书海畅游,充实内容 1.沧海桑田——绘地图 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三国时期连年征战,是个战事不断的时代,大家经过讨论,决定绘制地图,从地图的演变,直观感受三国时期的动荡不安。 2.八仙过海——造兵器 《三国演义》里兵器因英雄豪杰在战场上的使用而名扬天下。同学们对英雄豪杰的兵器兴趣浓厚,决定动手制作迷你版的仿真兵器。心灵手巧的孩子,从废弃的纸箱寻找灵感,他们积极讨论,并向美术老师请教,制作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刀枪剑戟。而喜欢写作的孩子,也大显身手,用生动的文字,再现当时刀光剑影、鼓角铮鸣的战争场景,三国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3. 英雄豪杰——建档案《三国演义》中有仁义爱民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义无双的关羽,雄姿英发的周瑜,阴险狡诈的曹操……孩子们在读过《三国演义》之后,被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所吸引,成了三国人物的“小粉丝”。孩子们主动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用绘制三国人物卡片的形式,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品味三国风流人物。 5.创意无限——制书签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草船借箭——巧用天时”......像这样的歇后语,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数不胜数,为了积累这些歇后语,孩子们制作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在玩中快乐学习,并增长智慧。 环节四:师生评价,修正提升各小组的“作品”基本成型之后,老师组织全班孩子并邀请相应的学科老师进行“作品”品鉴会。大家对这些“作品”分别提出自己的建议,小组长认真记录,并及时请教专业老师如何进行改进。在同学们的点评中,在专业老师的建议下,各小组再一次修改本组的“作品”,力争让每一份“作品”更出色。 环节四:精益求精,“彩码”上墙每个小组的作品基本成型之后,大家就对自己所负责的这个版块进行设计,有的小组采用制作二维码的形式,让自己的“作品”更具吸引力;有的小组采用录制音频的形式,让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有的小组给自己的成品画上边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美观。 环节四:群策群力,成果展示 各组“作品”完成之后,大家集合在一起进行墙面装饰,有的设计主标题,有的负责排版,有的负责粘贴,有的负责邀请师生,有的负责播放音乐,有的充当讲解员进行讲解。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操作流程】 项目设计: 1.班级后墙,急待装点 结合古典名著阅读,以班级墙为空间,学生自主策划,设计一面班级历史文化墙,让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穿越历史与课程,向有知识、有情感、有个性、能审美的方向发展和成长。 2.整书阅读,确定成果阅读《三国演义》,熟悉三国的作者、人物、事件,艺术特色、文学成就、作品评价,美食、兵器、地图、诗词、歇后语等,系统了解三国时期的文化和历史,最终确定历史文化墙的内容。 3.整体规划,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表,对墙面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根据自己所长划分好小组,分好工,开始商议并实施本组计划。 4.分工合作,动手操作小组各司其职,先在小组内合议、创意规划本组区域、再细致分工到人,然后精诚合作构图、选材、配色、制作等,并将制作的人物卡、书签、兵器等张贴到历史文化墙,制作之后撰写演讲词、录制演讲词、制作二维码贴在墙面,方便师生扫码观看,另精选现场解说员,向全体同学推荐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5.师生评价,修正提升各小组“作品”完成之后,在班上进行展示与评价,任课教师和孩子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形成修改方案。各小组在修改方案的支撑下,进行再次修改与提升。 6.成果展示,反思复盘孩子们将各自修改之后的“作品”张贴在文化墙上,所有“作品”张贴好之后,大家各司其职,有的邀请全校师生共同来欣赏,有的充当讲解员讲解每一部分的内容,有的播放《三国演义》影视剧中的插曲,来欣赏的师生纷纷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