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丽萍 于 2021-12-7 09:52 编辑
7.在教学的过程中感觉有时候学生对讲授的知识不是特别感兴趣,学生有一种自己什么都会,不愿意听讲的状态,希望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能找到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解决,提高课堂效率。
“双减”背景下,向课堂教学要效率
近几个月,社会及教育系统的热词无疑是双减”。“五项管理”规定、“双减”政策的相继出台,显示出我国重塑教育新生态,推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
一、落实“双减”首先要“正餐吃饱吃好
共青团中央在解释“双减”时,曾生动地说“双减”就是减去零食。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学生到课外辅导机构补习学科内容的原因往往有三。一曰吃不饱”,即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目标设置低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学生的发展期望和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二曰“不好吃”,即课堂教学质量差,不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不到既定的发展目标。三曰个别学生“挑食”或者“肠胃功能弱”课堂上的知识“吃不了”,学生的学习有“特点”、有“个性”,教师的授课无法满足学生的特殊要求,或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当然,不排除一部分家长仅仅是为了求得心理安慰而送孩子去参加校外辅导机构的学科知识补习,在此不做过多分析。
“双减”内容中的“课后作业量”,与课堂教学也是明显相关的:课堂上,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或者勉强完成,教学目标达成率不高或者达成的质量不强,就需要学生通过大量机械识记性的作业来实现知识的掌握与巩固。说白了,还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造成的。
生活经验表明,不吃零食或少吃零食的前提是正餐吃饱、吃好;以此类推,“双减”,其前提是课堂教学效率高、质量好,课内的任务课内完成,从量上满足“吃不饱”的学生,从质上满足嫌弃“不好吃”的学生,个性化对待“吃不了”的学生,因材施教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双减”自然也就落到实地了。
二、“双减”要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认为,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所以,全面而高效地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力。
教学设计要科学。教学设计指的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其中的每个步骤都涉及教学内容和学情两个方面。对于上课教师的要求是,教师既要熟知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以及某节课的基础与后续,也要了解自己班内全体学生的认知结构、已经构建的知识结构和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设计出恰当的、学生“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教学目标,也才能探寻到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以突破重点与难点;也只有教师熟知教学内容与学情之后,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才能合理,课堂教学中才能兼顾学生的新知学习与巩固练习。
教学实施要“机智”。 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中心阶段,教学实施策略的选择既要符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又要考虑在特定教学环境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学实施过程也是最能突出教师的创造性的过程平常我们说的“教学生成”往往也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虽然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完美的设计,那都是教师“想象”的课堂、“想象”的学生学习,现实中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学生每天都在发展,学生的每一天都和前一天不一样;教学设计不过是写了一个剧本、画了一个流程,课堂上学生不一定会按照剧本、按照流程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心里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眼中有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步骤与进度安排。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从细微处着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用有趣味的教具和学具,采用新颖的、富有创意的方式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对着全班学生“一对多”的讲解之外还可以采用“小先生”式(学生讲、学生听)以及同伴互助、小组研讨等共同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在“场”,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
作业布置要高效。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把作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也规定,“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所以说,“双减”控制作业量,不是简单地减少作业题量,而是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从知识学习的角度看,作业大约包括三类预习作业,此类作业可以督促学生提前准备课堂新知的基础性知识、促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前置;限时训练,比如口算、笔算等计算题,此类作业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整理性作业,此类作业有助于学生梳理新知与旧知间的关系,建构其知识体系。这三类作业的布置,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教师要结合学情,控制好质与量。
从学生的角度看,每个班的学生大致分为个层次:优秀、一般、相对较弱。因此,作业可以分为必做和选做,对于优秀学生,还可以布置“提高性作业”,保证各层次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北京市育英学校于会祥校长关于“分层作业”,有较为科学的形式界定:一是推荐作业。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三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完成;或者除布置统一必做的作业外也可以推荐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些可做的作业。二是合作作业。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作业,由小组长根据组内具体情况给小组成员安排相应的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三是商量式作业。这类作业主要是针对不够自觉的或者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由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及达成的目标,跟学生商量练习的数量、达标的途径,允许学生因人而异,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完成作业,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