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郭振洲

聚焦教育专著,分享研读的收获

  [复制链接]

7

主题

54

帖子

3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2
发表于 2021-6-30 09: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学生的倾听者——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我总是在想,对于我们来说课堂最主要的应该是什么?我们总是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以学生为主。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得益于我们的课堂呢?这其中最关键的应该是什么呢?
    阅读《静悄悄的革命》,似乎让我找到的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倾听。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因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而学生能倾听源于教师的倾听。《静悄悄的革命》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像这样的精辟之言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而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是否认真倾听了呢?课堂上虽然认真讲授每一个环节,脑海中思考着该怎样把学生引到自己要走的路上来,该开展哪个活动,而对于学生说的每一话,甚至于学生那些无声的语言我是否认真倾听了呢?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的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这个提示,让我意识到: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学生虽需要鼓励,但教师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应能慎重地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只有在“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互相交流。许多时候,我们急于完成“教教课本”的任务,将时间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中,担心学生会走向自己没有预设的那一条路上,于是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发言,心安理得地做一个骄傲的传授者。   
  对于倾听,佐藤学先生对老师的要求是“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他指出老师要做到两点:一是理解孩子言语所表达的意思;二是理解对方话语中渗入却又没有明说的想法。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
  关于孩子们的倾听,佐藤学先生指出:告诉孩子们,倾听就要用好自己的耳朵,但并不仅仅指用耳朵,有时候我们还要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和体验。就像一只小鸟在向我们说话,我们听不明白它的叫声,如何去了解它此刻的心情呢?就要用眼睛去“听”。   
  倾听实际是一切教育的开始。美国的创意教学,有专门的培养学生倾听的训练中心。美国教学研究协会研究发现:传统教育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在孩子还没学会如何听课时,讲课就开始了。倾听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质。而在这其中我想最应该学习倾听的应该是我自己,让自己成为倾听学生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6

帖子

2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8
发表于 2021-6-30 09: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儿童技能教养法》有感
刚拿到《儿童技能教养法》这本书的时候,大致看完了一遍竟不知从哪儿下手,当我再次细细阅读时,边读边思考,才有了一些感悟,大概明白了儿童技能教养法就是:在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开始解决问题的过程时,要先把问题“转换”成技能,也就是说不把这些事情当成“问题”,而只是有待学习的技能。说白了也就是:我们可以把大部分的儿童问题,例如恐惧,以及睡眠、饮食、排尿和排便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不足,都视为是有待学习的技能。只要学会某些方面的技能,孩子就能克服相关的问题。

  今天我想以一位家长的身份谈谈我读这本书的感悟:

  我的孩子现在有一个令我头疼的毛病就是咬指甲,我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打手、讲危害、转移注意力等等,结果都没改掉这个坏毛病。当我看到这本书中有一个这样的案例:12岁的女孩丽萨想改掉咬指甲的坏毛病。她首先要学习的是,留意到自己什么时候在“做”,或者最好是能够在没做之前就能有所察觉。这种察觉能够让她有意识的用一个另外的行为来取代咬指甲的习惯。丽萨自己有个主意,她一旦注意到自己在咬指甲或者想去咬指甲时,就就去用自己的手指做点儿什么事儿。她自己提议,要把指甲锉刀一直带在身上,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用锉刀来照顾指甲而不是用牙齿咬了。为了帮自己记住这么做,她甚至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指甲锉刀挂在脖子上,这样就能随时取用了。

  看完之后我很高兴,我知道该怎样帮我的孩子改正了。首先在孩子开始学习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之前,我让她学着觉察咬指甲坏习惯出现的时机和次数。只有当孩子开始能够觉察到自己正在“做”的时候,才有可能用另外的行为来取代坏习惯。其次,我让她想想再次咬指甲时,用什么方法代替。她想到的办法是用另外一只手抓住这个手指,挤压它。就这样我们实验了一段时间,她咬指甲的次数越来越少。

  这真是一本教养法是如此之简单,直观有效的好书,我很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80

帖子

31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
发表于 2021-6-30 09: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有感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作者是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林,这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书。书中的着眼点在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将不惩罚、不骄纵的正面管教方法运用于教室中。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品读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认为学校的目的就是学习功课,而各种纪律规定应该以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为目的。因此,老师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然而,研究表明,除非教给孩子们社会和情感技能,否则他们学习起来就会很艰难,并且纪律问题会越来越多。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中“在接受过正面管教的教室中,学生们能受到尊重的对待,有热爱学习的勇气和激情,并有机会学习人生成功所需要的技能。正面管教的方法,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正面管教的愿景是,孩子们在学校里遭遇失败时永远不会被羞辱,而是通过有机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在这种没有威胁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他们会知道一种感受是什么,以及如何将自己的感受与自己的行为区分开。以往的管教形式和正面管教的不同,前者是告诉孩子们去做什么;后者是邀请孩子们思考应该做什么。
     从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仅是学习,更是做人。让教室不是一个老师管教的场所,而是一个学生求知、自律的乐园。《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本书,还有很多理论和例子,启发我们在教育上着重细节、采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没有规定的未来,对于孩子来说,人生路还没有真正开始,那就让我们经历过风雨的老师、家长们用爱引领他们自己去感受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5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发表于 2021-6-30 10: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室的正面管教》之错误的目的
错误行为的目的分为4种:
1.寻求过度关注(让别人为自己奔忙或者得到特殊服务)。这让我想起了班上的一个孩子,经常在课堂上开小差,捣乱,课间搞破坏或者经常来老师办公室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报告。这时需要给他一些小任务来转移他的行为。
2.寻求权力(我说了算)。我班就有部分这样的学生,课堂踢同学椅子,或者手放到同桌抽屉里让他没办法专心听课。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可以请他们帮忙,做一些有益的班级事物,例如课堂时让学生帮忙板书一些内容,教室不要批评或威胁学生。
3.报复(以牙还牙)。我班没有这样的学生,但是我了解到身边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经常欺负同学,捣乱课堂纪律,做一些危险游戏。这样的学生会有这样的行为,首先要知道他的家庭环境,这个孩子家庭缺少爱,因为家庭原因,从小在缺少爱的环境中长大,就有反击和报复心理,这样的行为不是老师一人,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
4.自暴自弃(放弃,且不愿别人介入)。我班有几个这样的学生,因为幼儿园和一年级时没有打好基础,现在学习特别费劲,导致不爱学习,甚至不做作业。这时我们可以把任务分解成小步骤,鼓励他每一点点的尝试,创造成功的机会。
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改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孩子们犯错了,我们要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惩罚和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70

帖子

4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6
发表于 2021-6-30 11: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倾听,不仅有老师的倾听,而且有学生的倾听。老师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判断发言的对错、语言的精彩,而是要仔细倾听孩子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要和孩子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老师的讲解、指导,倾听同学的发言,而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接收到隐藏着的心声,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
作为教师,我们要倾心营造每一节开放的课堂,因为我们更需要的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学生对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佐藤学先生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佐藤学在书中对教室的阐述让人心生向往:“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教室是轻松愉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也许会变得简单起来。”
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爱心,精心打造一间润泽的教室。在润泽的教室里,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如沐春风,似承雨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了人文的关怀和极大的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7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发表于 2021-6-30 11: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奖励”、“惩罚”这两种管教方法在我们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出现频繁,《教室中的正面管教》一书让我了解到一种不同的方式——正面管教,它是通过建立情感联结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倡导用和善、尊重的态度,以鼓励的模式帮助学生真正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这个观点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因为违反纪律,被罚抄学生守则,我当时会因为害怕再被惩罚而答应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还有初中时候被罚把政治试卷的错题抄三遍,密密麻麻的字以及写到手软的感觉也让我变得害怕写字。反观奖励,我现在也用加分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难发现如果某一节课老师不重视加分评价,学生就会不感兴趣。测验考试的时候甚至也会有学生问我“考到100分有什么奖励吗?”这让我不得深思:如果有一天这个奖励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了呢?这就是奖励的负面影响,孩子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奖励而不再专注于学习本身。
而正面管教恰恰在帮我我解决上面的问题。正面管教认为,孩子要好好学习并且减少纪律问题除非教给孩子们社会和情感;而正面管教的愿景是孩子们在学校里遭遇失败是永远不会被羞辱,而是通过有机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感觉到自己被赋予了力量。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同时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当学生犯了行为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的方法进行化解、沟通,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从惩罚或者一味批评孩子的方式中扭转,从正面引导孩子理解他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并且让他承担他的错误,最后改正。而在这过程中,没有老师和同学会嘲笑他,因为大家会一起帮助他认识错误,探索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的方式,而不是受到惩罚。这样的孩子一定也会有班级归属感。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
当学生对学校有一种归属感并感觉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喜欢学校;意识到老师们是支持和关爱自己的;在学校里有好朋友;致力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学业进步;相信学校的纪律是公平和有效的;参加课外活动。那学生们便会对自己学校产生积极依恋,增强学生与学校的情感联结,会使学校的教育更成功。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倾听并认真对待孩子们,让学生感受到关爱的力量。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教室中正面管教》一书让我对自己以往的班级管理行为有了很大的反思,书中还提到很多正面管教的具体措施,相信这些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我解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8

帖子

7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
发表于 2021-6-30 11: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5

帖子

45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9
发表于 2021-6-30 12: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3

帖子

19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3
发表于 2021-6-30 13: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和善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正确的运用管教的方式方法极为重要。这本书同时也会让自我反省在之前的一些教育管理中是否有欠妥的地方。虽然我还没看完,但我初读的感觉是它教育了孩子的同时也培养了教师、家长自身的品德。孟母三迁就是个例子,正所谓在什么环境里就会塑造什么样的孩子。所以改变自身,修养自身的性格也极为重要。与孩子相处要情绪平缓,不再单纯以自我克制的心态“要求”自己要耐心,而是越来越自然而直觉地、“本能”地耐心。这让我感到非常喜悦并欣慰。当然,也不能死板的套用在所有孩子身上,严格的要求也是一种态度,树枝还需要修剪更何况是孩子,一旦涉及到会影响品德的行为,必须要严肃冷静并严厉的处理。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正面的管教不代表着任何事没有底线,要严把底线,修剪好每一个孩子的“枝枝叉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7

帖子

2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发表于 2021-6-30 14: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有感
机场路小学 尤向君
初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书名颇有吸引力:管教!正面管教!肯定记载着不少对付捣蛋学生的“武林绝招”吧?揣着有点激动的心情,我如获至宝地翻开了这本“教育秘籍”。匆匆扫过目录,几页看下来,心下却多少生出点失望来,“降龙十八掌”在哪里?“独孤九剑”在哪里?怎么没有看到与捣蛋学生正面交锋的一招半式?我看到的,尽是“信念”啊,“感知力”啊这些词汇。还有,竟然让我放弃奖励和惩罚?这岂不是断了教师管教学生的左膀右臂?
在一种失望与疑惑相交织的心情中,我继续往后看,慢慢地,读完之后,掩卷沉思,又慢慢品出了这本书的精神内核——一种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一书读罢,收获三层,每一层都值得不断反思。
一、爱与尊重的交响曲——初读印象
在教育发展早期,奖惩是管教学生的不二法门。中国有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家长对子女的绝对“统治”地位也借此找到坚实的理论依据,屹立千年不衰。
本书对儿童心灵的关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把心灵成长,即“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的发展看做与学业学习一样不可或缺的儿童发展的双轨之一。作者引用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一句话:“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失望感叹,父母以为孩子没注意时候微皱的眉头,都会通过孩子的眼睛放大多倍传至心灵,投下一片阴影。更不要说那些明目张胆的奚落与嘲讽,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尊,也会伤心难过痛苦无助。只要他们还没有在批评的暴雨中披上冷漠的铠甲,任何一句语带责备的话都会如同一场飓风,给他们带来莫大的灾难。只有鼓励,尤其是孩子做错事情时候的鼓励,才会给他们的心灵成长带来滋养和阳光。《管教》一书认为,惩罚除了会带来三个R——反叛(Rebellion),报复(Revenge)以及退缩(Retreat)之外,别无用处。但现实中好多学校依然在滥用惩罚,于是《管教》一书提出了一个本应是理所当然而实际上却多么奢侈的一个愿景:“孩子们在学校里遭遇失败时永远不会被羞辱,而是通过有机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感觉到自己被赋予了力量。”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我感觉到似乎有光芒从书本中溢出,给人以不可阻挡的信心与力量。
二、直击心灵的品德课——细读感悟
小时候上思品课,总感觉上的是故事课,因为每节课都是由若干个故事和一番道理构成。但故事毕竟是故事,不是生活,而且故事的主人公很多是历史名人,道德楷模,这其间难以逾越的距离感也决定了这些故事很难真正深入小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标杆与指南。
  这本书一开始就列出了一份供教师思考的问题清单: “你希望你的学生善于做出好的决定吗?你希望你的学生学会适应吗?你希望你的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吗?你希望你的学生学会合作吗?你希望你的学生学会倾听吗?你希望你的学生学会如何自我控制吗?……”把其中的重点抽取出来,我们再看:“学会善于做出好的决定;学会适应;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自我控制……”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中第三个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么?而且,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作者将这些品质的学习具体细化落实到每一件琐碎小事。比如用旋转轮让学生自己选择后果,在给予学生充分尊重的同时也给学生明确的信息:做错事情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再比如通过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换位思考,学会替他人考虑,提高自己的情感和交际技能。
三、责权主体的学生观——读后反思
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地用旋转轮让学生选择一个后果?教师直接指定不就好了么?这样多省时省力。为什么要费劲脑汁去揣测学生犯错的动机,然后再据此给学生以鼓励性的反馈?凭着年长者的经验,端着教师的威严,严肃批评一句不就好了么?这样多简单迅捷。又为什么让专门开班会让学生决定日常惯例?教师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直接命令学生遵守不就好了么?肯定比一群小孩儿叽叽喳喳讨论来的更高效老道。
在阅读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我脑畔,一直到读完全书,细细反思,才逐步为它们找到了答案。让学生选择后果是给他们独立做决定,为自己的决定付诸行动并承担相应后果的机会。这样学生在犯错后不会感觉自己处于完全被动的“接受处分”地位,而是作为一个相对主动的“自觉承担者”来弥补这个错误。在教育中,学生的成长不是被命令出来的,只能靠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相应品质的相继生成。一个小小的旋转轮就能给学生如此宝贵的成长机会,自然要不怕麻烦地运用了。这样做不是事倍功半,而是真正顺应孩子的心理,站在他们走偏的道路上,与他一起出发,一路相伴,引导他回归大道。让学生自行讨论日常惯例更是给学生一个极佳的锻炼机会,在不断地尝试与纠正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找到更合适的规则,而且会积累足够的经验支持他们去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从而能够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同并遵守这些自己摸索出来的规则。这样一个小小的例会活动,就完成了学生在道德与纪律上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各个方面的养成,这是对教育素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啊。
之前,教师与教材是教育的中心,不管学生如何千差万别,只要拿同样的目标指给他们,一遍又一遍地传授给他们就够了。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各个学生所在的位置与目标之间有怎样曲折而迥异的道路,他们还太小,没有能力独立跨越这段道路,于是各种责备接踵而来,他们更加消极怠惰,教师们只好感叹,孩子太难教。其实不是孩子太难教,而是教师没有能够站在孩子的身边,设身处地地教。这本书,就用了好多篇幅,设计了若干活动教给教师怎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学生看做发展的主体,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管教》一书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可谓丰富,若想读得更深,收获更多,我们不仅要勤读多思,更要在教学当中去实践,验证,再反思,因此,它将是每一位教师不可或缺的一本案头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0:43 , Processed in 0.2095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