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郭振洲

2022上半年机场北郡教师专业阅读

  [复制链接]

9

主题

67

帖子

2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7
发表于 2022-6-22 16: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教育》这本书的核心其实是讲孔子的教育。古圣先贤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对教育与人类道德生命关系的认识,仍然是今天我们认知教育理解教育的出发点。我们一直在说,现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才是素质教育呢?读到鲍鹏山老师《好的教育》一书中的三问,我理解到:素质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有情怀,有观察力,有判断力,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也就是“兴、观、群、怨”这四种精神。下面我简要谈谈自己对“兴”的理解:当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甚至当我们自己作为学生时,潜意识里是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谋生的工具,认为受教育,好好学习是为了能找一份好工作。而我们老师在面对中考高考这样的层层选拔时,给到学生的更多的也是知识教育。教育是要唤醒人,让人自我成长。也就是朱熹的感发志意。志意每个人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让志意觉醒,而我们好的教育就是唤醒人内在的生命力,唤醒人自我生命的激情,不应让“人生变成无所事事,不动声色的悲剧。”而我们被唤醒的前提是,有情怀。有情怀,就是有生命力。天地生人不齐,生命力有差距,这一点我们不能改变,我们能做的是要把自己的生命力点燃。卢梭在著作《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当我们老师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不仅在课堂上、不仅教授给学生课本知识,而是带着充满青春气息的蓬勃的生命力(与年龄无关),与学生交流、相处、学习,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断的引领学生去唤醒、去追寻自己的“内在生命力”。正如鲍鹏山老师写本书的意愿,当我们不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逡巡,寻寻觅觅,总会找到一个答案,让教育变好,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好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2

帖子

38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5
发表于 2022-6-22 17: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读完《夏山学校》之后,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它让我想到了庄子的《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如果说我之前理解的教育还是有形的、可演绎的,夏山学校里的教育似乎已经达到了“润物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了。它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远!
在夏山学校,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平等,一切有关学校和集体的事情,由学校自治机构——学校大会全体学生投票决定,校长也只有一票之权。
在夏山学校,是否上课,由学生自己决定。曾经有个叫默文的学生从7岁到17岁在夏山待了10年,一堂正式课也没有上过,出校后同样成了社会上的有用之才,拥有幸福的生活、温馨的家庭。他用自己的手艺赚了很多的薪水。
在夏山学校,要求老师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老师。正如尼尔校长所说:“我们决定办一所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为此,我们不得不放弃所有管训、指导、约束,以及一切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尼尔用了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自己的信念,夏山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夏山学校中的孩子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之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发自觉地学习,独立自主地学习,充满自信,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
太多的不可思议和不可想象,都在这里真实而又生动活泼地展现,它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如何为生命奠基,如何自由发展。
在夏山学校,没有任何的说教和管制。我感受到的只是校长、老师和学生们脉搏一起跳动的声音,一起成长的快乐。这种教育,已经超出形式、技能乃至内容的层面,没有固定模式,没有固定内容,它事实上已经超出了传统教育的理念,而上升到一种精神的层面和哲学的境界。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比海洋还要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把夏山学校的教育比之为心灵的教育,只有我们教师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自由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达到这样一种“润物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当传统的教育还在为课堂组织教学、道德教育、传授技能等争论不休的时候,当“爱的教育”还在谈论奉献、谈论爱与被爱关系的时候,夏山学校已经穿过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实现了教育心灵的交融和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夏山学校的教育无疑超越了“爱的教育”,《夏山学校》一书无限地拓展了我们教育想象的空间。
当然,这种教育可能会更多地让我们引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也应该站在坚实的大地上,多几次仰望星空聆听天籁的机缘,以填实日渐空虚和贫乏的心灵吗?
让我们合上书,从心灵深处再次发出叩问: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远?细思之后,觉得教育可以很大,教育也可以很远......;教育又似乎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到就在脚下,待我们踏着每步改变美好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0
发表于 2022-6-23 09: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奖励的惩罚》有感
    作者在这本书当中所论证的观点就是,奖励其实跟惩罚是一样的, 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奖励本身就是惩罚。对于塑造人的品行,或者是去提高他们的表现,都是一种很失败的方法。 他是反对奖励的。
    所有的奖励都是带有诱感和控制的引导,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做某事,我们不应该奖励的模式来让孩子带着功利来学习或是做任何事情。所有的奖励包括表扬,用的不好就会让我们的孩子没有受挫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孩子更多的是缺少榜样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2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5
发表于 2022-6-23 09: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接触教育工作以来,看到的各种书籍上都在提倡教师要有爱心,要爱学生。
我在自己任教的不到一年的时间中,自认为对学生比较关心与宽容,但在现实生活中效果甚微。但在看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后,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是如此评价此书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本书有分析,但不是抽象的谈理论;有案例,但不是单纯的讲故事。他用教育科学之利刃,冷静而理智地解剖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
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之前没收到好的效果是因为自己缺少“智慧”,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缺少思考与反思。王老师的语言离自己很近,好象就是写我自己身边的事,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其中在关于“教育学生常见的错误思路”中,王老师阐述了自己的几种见解,对我感触比较大。我觉得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噪,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问题生也多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他们冲动起来,可以忘乎所以,老师若跟他们对着干,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对问题学生进行诊疗,前提是教师要冷静有耐心。一般来说,问题学生发生的问题,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迟。对待问题学生,教师如果不能保持冷静,失去理智,那么,教育就可能变成吵架、顶牛,结果是两败俱伤,走向反面,事与愿违,问题生的问题更严重。保持冷静,起码事情不会变坏。应该在冷静中寻觉更好的解决办法,等待良机。"故进我退”是为了最后的胜利。冷静宽容才能最终顾全大局。
总之,我认识到我以前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之所以不能奏效,是因为我并没有耐心把问题真正地搞清楚,所以,也就谈不上对诊下药。我会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找准问题学生病因的同时,也找到治病的药方。
教育是润物无声、文火慢炖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可以立竿见影。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遇到问题要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进而对症下药。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让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2

帖子

2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3
发表于 2022-6-23 11: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罗杰斯提出共情能力、同理心,指与他人沟通过程中,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理解他的情绪和想法,并及时将自己的共情传递给对方,以便让对方接受和理解。卢森堡博士主张的非暴力沟通其实也暗含着同理心,通过讲事实,讲感受,找内在需求,寻求帮助四步,帮助人们做到良性沟通。齐学红老师说过“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学生沟通效果的好坏”。一次高效的沟通比频繁的苦劝更有用。
一、一说暴力,大家肯定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暴力沟通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发生过。以下是暴力沟通的四种形式,我觉得大家如果能改变平时沟通中的以下四种暴力沟通,那么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会变得更加良性和有效,也有益于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相处。
第一种是道德评判: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往往会用一些分类的词语做评判,比如把人看作好人或坏人,负责任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等。这种做法类似于我们平时说的“贴标签”,简单粗暴的来给一个人定性,对他人进行道德批评很简单,如同一个高高在上的上帝,以全知视角来审视一个人,并且对他进行道德评价:“你不合格”“你不懂得尊重别人”“你是个差生”等等。这种做法首先很容易伤及被评价人的自尊心,其次非常不客观。卢森堡博士觉得评判别人,其实体现的是自己的价值观念,只是别人不符合我们的期待。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沟通时,客观地陈述一个人的行为,比直接武断地给他贴标签要好很多。比如一个学生没有交作业,如果我们说“你怎么总是不交作业,你这样做是合格的小学生吗?”或者是“ 你好几天不交作业”这句当中的“总是”就是评价,”我们可以客观陈述事实,“你今天没有交作业,昨天也没交,一周你两次没交。”评价一个人容易,给一个人贴标签更加不难,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客观陈述行为,发现问题,并且给出高效的解决方案和改善方案。
②进行比较: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换言之,没有人活在真空当中。所以,完全杜绝比较是不现实的,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比较什么,比较哪些东西,怎么比较就显得很重要。经常有家长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比如你看看你们班的某某某,他为什么学习那么好,总是考第一,或者看看某某某,多才多艺,会跳舞会弹钢琴等等。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别人能取得的成绩,你就能做到等等。在《非暴力沟通》中卢森堡博士甚至还举了更加极端的例子,比如莫扎特,他的钢琴谈的那么好,为什么你不能成为第二个莫扎特?
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真的不胜枚举,很多孩子苦不堪言但是似乎又无法反驳,这样的比较,其实也是暴力沟通的一种。
首先,有些因素是不能比的,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不要争第一,只要做唯一”。我们换一个角度看,有些因素真的也不是想争第一就能争取的。比如身高、身体素质等遗传素质,这些都是先天因素,根本不具备可比性。其次,就是天赋,天赋确实是存在的,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不同的婴儿的大脑,针对不同的刺激要素,其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对音乐天生很敏感,这就是我们说的有音乐细胞,有的孩子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要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莫扎特,不仅不现实,也同样违背了生理因素。
所以,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比较。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实已经把比较的真谛诠释得很清楚了。比较是一种态度,一种促使孩子们更加积极努力学习的一种催化剂。但是不能刻板和机械,他在某一科目上取得成就,我也一定要在同一科目上取得相同的成就,这就显得很机械,违背了比较的初衷。比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是一种对自己能力客观评估的成熟的表现。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我们说的比较是一种态度,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而不是处处逞强,与人争胜的狭隘与浮躁。
3、回避责任:“不得不”和“你让我”。这种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淡化了个人责任。而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4、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藏着威胁,这意味着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比如父母就会威胁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二、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1. 区分观察和评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即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作者特别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
作为老师,我强烈建立我们在和学生沟通时,杜绝将观察和评价混在一起,这样会大大降低沟通的效率,混淆意思,甚至让学生产生抵触反感等心理。作为老师,我们只需要陈述我们观察到的客观事实,之后可以依据事实得出客观的结论,来引导、教育学生,而不是一上来就贴标签、评价学生。
2、体会和表达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要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同时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例如: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得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郁闷、苦恼)。
3、感受的根源---需要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因此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找到他内在的需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4. 请求帮助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应该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要求。如妻子希望丈夫能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这是她不想要的),但没有说清楚什么是她想要的。于是,我们鼓励她直接说出愿望,她说:“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
非暴力沟通的公式是可以在平时进行练习的:“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自觉地在每个关键时刻都深吸一口气,然后套用这个公式,真诚地倾听、反馈,我们就会慢慢发现人和人之间可以让关系变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1

帖子

37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6
发表于 2022-6-23 11: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去喜欢孩子,怎样让孩子喜欢我们呢?《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在这本书中,于永正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像于老师一样,必须具备教育教学的智慧,具备与孩子交流的智慧。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未来,以博爱的胸怀面对全体学生。于老师说,要让孩子喜欢你,必须做一个甘草似的老师,温和而宽厚,真心的爱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把学生放在心上,以平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
作为老师,让学生喜欢的秘密还在于要尊重学生。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老师喜欢的学生,都不希望自己是老师讨厌的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于老师理解学生这一纯真的愿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不挖苦、讽刺、体罚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战胜困难,激励学生努力进取。课堂内外,尽是于老师的爱与尊重,爱学生,就蹲下身来倾听、融入学生的生活。
于老师最重要的教育智慧在于他能把课上得有意思。“既有意思,又轻松”来自哪里?来自于老师的举重若轻。于老师备课时,可能把课文钻得很深,想得很多,但到了课堂上,不会一股脑儿把备课所得“灌”给学生。于老师一定要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深入浅出,举重若轻。课要上得轻松,因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习的效率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课堂教学要生活化,因为儿童的生活方式是游戏,课堂上不时地“游戏”一把,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情趣。于老师课堂轻松还来自他的幽默,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幽默的语言可以让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课堂让人精神轻松。
掩卷而思,《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凝聚了于老师五十多年的心血,文字浅显,句句经典,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反复品味。想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源于于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只有像于永正老师那样,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才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留下爱的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22-6-23 15: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弥儿》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我对其中的两个观点有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第一个观点:应该怎样对待一个“任人宰割”的孩子呢?
要顺应孩子自然的发展,不能把它绑的一动不能动。要让它能自由活动。开篇的第一句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作者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应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与此同时这句话也给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包括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专属品,也不是教师的教育物,不属于任何人。所以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将知识技能强教于孩子,而是教育孩子如何利用好自然,通过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会,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卢梭提到,每一个学生,在他身上都有三种不同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其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受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有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唯独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如何把这三种教育配合一致,在孩子身上产生意义,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观点:怎样对待孩子的哭?
不能让他最后养成用哭来命令你做事。这样易养成孩子从婴孩期的任性。文中提到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眼泪。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了,我马上就跑到他的身边。不久以后,他呼唤我的时候就将采取停止啼哭的办法,或者,要哭也至多只哭一声。因为,孩子们是根据信号可以感觉的效果来判断其意义的。如果孩子一哭你就满足他,孩子就会成为家中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一哭你就训斥他,孩子就会成为卑怯、胆小的小奴隶,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其实背后是成人的态度与行动所造成的。孩子摔跤同样如此,成人镇静,孩子也会很镇静,会勇敢地面对痛苦,而一旦成人急急忙忙地样子,孩子会更加害怕,更加觉得疼痛。再比如:当婴孩使劲伸手想拿东西的时候,因为拿不到,使劲地哭闹,或者他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手里去,又或者在命令你拿给他,作为成人又会怎么做呢?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孩子抱到他想要的东西那里,这样孩子就不会支配或依赖成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4

帖子

2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8
发表于 2022-6-23 15: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庄子》感受文化之美- 在文字,在思想。
感谢学校开展的教师专业阅读活动让我更喜欢读书,更喜欢中华文化经典。近一年来拜读《庄子》让我对中华文化膜拜。庄子的哲学和智慧的可贵,进入庄子的世界,赞叹于他的思想视野的开阔,精神空间的宽广,文笔之美,思想之阔,寓意之远深深地吸引着我。奈何我才疏学浅,只拜读了内篇的 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和人世间。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读到此处,逍遥自在,自由翱翔的思想让我羡慕。借用蒋勋老师的话:这就是庄子讲的哈利波特。
在逍遥游里讲到小大之辨,无用之用等哲理让我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进一步深思。
《庄子 齐物论》读来甚难。百家争鸣,是非之争,主旨肯定一切人与物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 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 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 亦有不芒者乎?
读来此段落让我不免思考人生的意义。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 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如此美的文字与意境。庄子诗化哲学问题,真实与虚幻生死物化的观点,饱含浪漫思想与哲学思考,引发后人多少文人骚客的共鸣。
《庄子》读来让思想更自由开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6

帖子

2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发表于 2022-6-24 08: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勇气》是一本漫步教师心灵的书籍。作者是美国的帕克·帕尔默,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作家和教师。书中的每个章节均以优美的诗文开篇,处处散发着作者的哲思,发人深省,一步一步走向自己、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十年教学,经常写作,经常探索。撰写本书,作者用了十年时间。“因为我要弄清楚到底为什么教学总是令我既兴奋又恐惧。”
  在伯里亚学院任教的一年,作者领悟到:“个人与其专业不能别离,不管是在黑暗还是在充满阳光的日子里,‘我们都要教导自己认识自我’”。回到教师岗位作者深切地明白:教师们的日常工作,我们的教与学,等于攀爬高山峻岭。激情这个词,既可指强烈的爱,亦可指极端的痛苦,或两者兼而有之。
  1、教育,是心灵的唤醒。
  面对学生不同的表现,教师的欢喜和痛苦便随之而来。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但是一切源自其所爱。只因热爱,宁愿忍受或悲或喜的生活;只因热爱,而不愿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只因热爱,在探索中不断地认识自己。
  2、如果我们继续让称职的教师应当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仅仅依靠一些外在力量,改革永远不能成功。而我们越熟悉自己内心的领域,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3、“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特别需要。”
  “我,曾历经历经沧海桑田戴着别人的面具不断迷失,失去我自己——……”
  1、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萨敦的这首诗正是我们很多教师内心的写照。教师也应该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和超越他人的大格局大智慧,这样才能够唤醒更的心灵。
  2、教学与真我
  自我认同是指一种开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会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
  自身完整,就是说,无论怎样我都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的特点能够在朝着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时的内在联系中发现。
  3、教师的内心
  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完整的呐喊。教师内心要说的不是应该如何,而是在说对我们而言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真我。
  最近我读了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防止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送的教育学著作。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立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
  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
  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3

帖子

2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7
发表于 2022-6-24 09: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倩倩 于 2022-6-29 16:32 编辑

            读《正面管教》有感
         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教育专著就是《正面管教》,它的英文名字翻译过来就是积极的纪律。
    本文的主要作者:简·尼尔森女士,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她于2013年,在我国开展“正面管教中国行”的公开演讲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另外两位就是琳·洛特和斯蒂芬·格伦,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总体介绍: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核心,就是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坚持已同孩子商定的规则。
    一:态度要和善。要尊重孩子的自尊,不能以诋毁孩子尊严的方式达到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
    二:态度要坚定。不能因为孩子生气或抵抗就向孩子妥协,要坚持已经商定好的规则或方案。当孩子未能按照约定实施时,让孩子体验他的选择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非逻辑后果。
    和善和坚定的气氛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归属感,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感。书中曾经提到过:一些孩子们不良行为的产生就是由于孩子的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没有获得满足。作为老师或者家长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但是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我们好像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若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要让他们感觉更糟。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更多的采用惩罚来解决,例如大吼大叫地批评。我们力求在与孩子的“较量”中,能够赢了孩子而不是去赢得孩子。当我们赢了孩子时,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者盲目顺从;而赢得孩子才能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那如何做才能赢得孩子呢?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这里我想举一个小例子,一次课间学生们跑到办公室告诉我,教室里饮水机倒了,摔坏了,我赶紧去到班里,了解情况。当我赶到的时候饮水机已经被扶起来了,战场也正在打扫,人群中间站着一位我们班脾气比较火爆的小男生,他好像并不认为错都在自己身上,还在“舌战群儒”,看到这些,我好像猜到了一些,但是这种情况下我想到了正面管教的内容,所以我并没有劈头盖脸地批评学生,指责他因为玩闹破坏了公物,而是把他带到了办公室,问了他事情的情况,并和气地告诉他,饮水机坏了我很难过,班里的学生也都没有水喝了,该怎么办呢?学生激动的情绪在和善的气氛中渐渐镇定了下来,想了想说,我回家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给爸爸,让他帮忙买一个新的可以吗?我答应了,并在班级里强调了课间正确玩耍的安全方式。
    2.多问启发性问题
在孩子犯错时,不直接告诉孩子要怎么做,而是多问启发性问题,如“你觉得该怎么办呢?”“下次怎么避免呢?”。锻炼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的暂停,这也是我认为非常有用的一个方法。在双方矛盾时,首先进入班级的暂停区缓解一下情绪,再去和对方讨论这件事,会发现更容易达成意见上的一致
    4.决定我们自己做什么,而不是孩子做什么。
    5.教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抓住错误的时机,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教育。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错误,接受自己的错误,同孩子一同寻找解决方案。我觉得这样比较容易达到长期且有效的管教
    6. 定期开家庭会议。和我们每周一次的班会很相似,将一周的事宜拿到班会上来说,询问孩子们的意见,老师和孩子一起制定班级公约,我认为这样更容易促使学生严格遵守公约,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总之,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想方设法关注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关注让孩子吃尽苦头,遭遇打击、羞辱的惩罚!《正面管教》这本书,还有很多理论和例子,启发我们在教育上注重细节、采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快乐健康地成长。这本书可谓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拿出来拜读,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2:06 , Processed in 0.1066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