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郭振洲

2022上半年校本课程《人生幸福课》

  [复制链接]

2

主题

32

帖子

1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0
发表于 2022-6-30 10: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选择》读后感
思想巨匠斯蒂芬柯维在他的《第三选择》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思维,即:面对两难困境,不妨考虑超越两者的方法,让双方能从冲突中找到互相协同的出路,这就是“第三选择”。
它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我看到自己”,即将自己视为独立判断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而不受情绪控制。
第二步是”我看到你”,即视他人为人而非物。每个人都需要尊重,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
第三步是“我找到你”,这一步的关键是找出冲突,而非回避。回避往往是忍受或认同,这样就达不到双方的预期。
第四步是 “我和你协同”,也就是找出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
书中父亲处理女儿和吸毒者交往的事情使我感触颇深。这个女儿跟很多吸毒的人交往,这是一件很令人担心的事,所以这个父亲就跑去跟女儿谈话。如果这个父亲直接要求女儿远离他的吸毒者朋友,一定会引发大量的争吵,因为孩子很叛逆。而父亲先让自己冷静下来,说真难为你了。这才叫作强大,这才叫作悲天悯人。因此这个父亲这样讲了以后,女儿说我觉得很孤独,你们都很忙,我没有朋友,他俩是我唯一可以说话的人。然后这个父亲说所以你真的很依赖他们俩,对吗?女儿接着说了自己对于吸毒的看法,说他们吸毒的样子真的很可怕,我很担心他们。父亲说看到你朋友受苦,你一定很难受。 这个父亲从头到尾没有用过别的招,就是不停地反映情感。这个女孩什么道理都明白,所以当父亲不断这样做下去的时候,父亲和女儿逐渐达成了协同。因为女儿说,我不知道如果我也这样会怎么样。女儿是很害怕这件事,所以孩子有时候说话会很伤人,但你要知道他们的伤害只是针对他们的情绪而并非针对你。如果你针锋相对地反击,就会丧失获得第三选择的机会。这是很常见的一个情景,在我教育孩子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选择的处理方式就很极端,导致孩子经常争吵。
听完此书,闭上眼睛回想和反省生活中的诸多经历,才意识到当时有些没有处理得更好的问题,多是因为自己不内省、不倾听、不耐心、少了些同理心,坚持自己的所谓的完美却狭隘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势造成。
生命不是球赛,其赢才是更好的人生。当我们冲破 “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进入“第三选择”时,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己不止一个,它会带我们走进一个全新的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的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9

帖子

14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9
发表于 2022-6-30 10: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幸福的方法》感悟
      在没有阅读过《幸福的方法》前,我本人对幸福也没有明确的定义,那么幸福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拥有幸福呢?
      书中说道:所有的人都能够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忙碌型,第二种是享乐型,第三种是虚无型,第四种是幸福型。我们需要确立了怎样的生活态度才能离幸福更近或者拥有幸福。书中举例说到,一个作恶多端的人死后到了一个不用工作,整天吃、喝、玩、乐的地方,他以为自己到了天堂,在他庆幸着自己到了天堂不久,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和寂寞,此时,上帝出现了,上帝告诉他,其实你此刻是在地狱。另外一个故事说到,有一个年轻人和一群老人一齐去登山,年轻人十分迫切的期望登到山顶,去欣赏美丽的风景,并没有时间和情绪去欣赏沿途的风景,结果他并没有在老人们前面登上山顶这两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幸福并非是每一天要做有好处的事情,结果并非是最重要的,过程才就应是接近和体会幸福的捷径。
      如何实现幸福,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的方法》中,他自己以为能拿到世界冠军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当他自己拿到世界冠军的那一刻,他却并不感觉自己幸福,反而是迷茫,为什么会这样?这引起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深思,作者到处寻求答案,他发现幸福并非是短暂的、单一的,而是长远的,多样的。幸福是相对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学历、不同的阅历,幸福感是不一样的,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事情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幸福没有固定的公式和统一的标准。因为幸福是相对,所以就引出了一个惯性,习惯和他人比较。为什么以前的人容易感到幸福,那是因为普遍的贫穷,大家没有比较就没有失落。我想幸不幸福的参照不应是任何外在的东西,参照就应是过去的自己。当渐行渐远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刚刚出发的样貌,这样我才能始终记得出发的原因,才能始终怀有感恩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75

帖子

2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2
发表于 2022-6-30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养孩子内驱力——《自驱型成长》读书笔记

       大家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孩子(往往是男孩),之前成绩一般,可是在临近大考前,突然“发力”,到最后成绩提高了几十分。

     作为老母亲,聊天时都希望,这样的奇迹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只可惜,每每总是一厢情愿。其实,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很大原因是因为孩子有了内驱力。
书中列举了会让人产生压力的几种情况,比如之前没经历的事、预想不到却发生了的事、安全感或能力遭到质疑,感到几乎不可能驾驭局势。
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屡受质疑或打击,对自己能力产生质疑,就会越学越没劲,就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父母要学会做顾问型父母,不要因为作业与孩子争吵,要跟孩子说:“我那么爱你,从不愿跟你吵家庭作业的事”,要强调孩子内心的自我导向,培养他成熟的价值观。
父母要努力让孩子拥有掌控感,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使作业、学习变成父母的事,可以经常跟孩子说三句话:

1、你特别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专家;

2、你脖子上长着自己的脑袋;

3、你想要让生活中的一切有条不紊;

经常这样给孩子“洗脑”,激发孩子的自主能力。

人的需求包括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归属需求。当我们一味地要求孩子满足胜任需求,而忽视其他两个(自主、归属)需求时,孩子就会认为,学习、作业都是帮老师帮父母做的。

那么要如何激发自主需求与归属需求呢?

两种方法,

第一, 多巴胺可以激活大脑。

产生多巴胺有以下几种方法:

1、饮食。吃富含酪氨酸的食物,比如杏仁、香蕉、低脂奶制品、芝麻籽和南瓜籽;还可以增加抗氧化成分的摄入量,比如胡萝卜、芦笋、花椰菜、野菜、坚果、草莓等。

2、经常运动锻炼。孩子天生好动,要给他们与小伙伴运动、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可以增加血液中的钙质,刺激大脑内多巴胺的分泌和吸收。

3、保证充足的睡眠。孩子每天至少要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第二,让孩子陷入心流状态中。

心流状态是指一个人将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特征有:

1.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2.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3.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4.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5.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8.不断优化的障碍,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增加完成障碍的能力。

似乎游戏就满足了其中所有的条件,或许这就是让孩子沉迷的原因,我们要努力找到别的事情,让孩子产生心流状态。

尤其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时,作为父母千万不要随意打断他。

要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家长需要做到的:

一、首先要自律。

要做好榜样,让他去运动,家长也要一起去运动;让他不要玩手机,家长在孩子面前,也不要长时间刷抖音、看微信;让他好好看书,家长也要捧一本书来看。

二、回归自然。

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多出去走走,让孩子双脚踏进泥土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三、告知而非说教。我们可以告知他行为的后果,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或规定。

四、通过合作达成解决方案。可以跟他商量,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而不是父母“一言堂”,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掌控感与主动权,只有这样,他才会产生内驱力。

要常常让孩子锻炼大脑与身体:

1、一起设定明确目标。

2、让他注意大脑告诉他的事。

3、练习备选思维。

比如出去玩,孩子一定要买某个玩具,家长可以事先跟他商量好备选方案,假如没有或者太贵,你可以用别的什么玩具来代替?

4、带着同情心与自己交流。

5、练习重构问题。

让孩子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一个问题,有时候这样看是这个问题,那样看就不一定是问题了。

6、动起来,多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9

帖子

14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9
发表于 2022-6-30 11: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晨曦 于 2022-6-30 11:28 编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告知具体的请求。很多时候我们的话语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十之八九是因为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如果你从说第一句话开始就加上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对你打开心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很有可能获得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比较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需要的。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事使用“应该”这个词,只会加重自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如果感到自责,就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这样我们就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一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A 、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
     B 、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C 、体会自己的需要。
     D 、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这本书让我们学习如何控制情绪理性沟通,让我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7

帖子

35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4
发表于 2022-6-30 15: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暴力沟通》
分享一点我的心得,
《非暴力沟通》主要包括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符合客观事实,不参杂个人评价。
感受,自己的真实情绪感受,而不是个人猜测。
需要,自己的情感需求而不是带有情绪类指责。
请求,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希望让别人做的,而不是威胁命令。
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协调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那么就要来分析两个关键字,协调和需求
请求是非暴力的一种常用方式,而如何做,这就需要智慧,比如唤起同情心等等。
人都是有同理心的,这是人之所以为人,沟通之所以为人之独有的所在,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能激发别人的同理心,这样才能合理请求别人来做某事满足自己生理心理的需求。
当然沟通也是双向的,也需要自己来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外观和倾听才能明白别人的需求是什么,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词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互动是明确双方实际需求的方法。
比如老公刚回家,刚回家,工作上有些不顺,结果晚回家,妻子就对丈夫说:你今天怎么这么晚回家?你是不是在外面搞事情,老公看着妻子:我因为是工作的原因,回来晚,你就这么不信任我吗?妻子对丈夫说:就算是为了工作,可离你下班到回家相擦两个半小时,说你究竟干什么了?丈夫因为妻子的不信任加上工作的压力,接下来的话肯定矛盾发生的开始。
非暴力沟通版本,妻子对丈夫说:你今天为什么会回来这么晚?丈夫有气无力满脸疲倦说:因为工作的原因,所以我晚归,此刻妻子考虑的因素有,人类过于疲倦,容易对所有事物产生很敏感,因为工作上的原因,他心里并没有完全平静,使得无法自我思考,这种情况,人最多感受的是自己的身体的感觉,因为妻子的认真聆听,使得丈夫更容易平静,并从丈夫的一句话中感受到他的疲倦和劳累,丈夫需要的妻子的安慰,妻子对丈夫说:我很幸运能嫁给你这种努力认真,爱我的男人,这句话达到的效果,第一,会让他在最无奈的时候,感觉有人在陪伴他,第二,能让他快速平静,因为妻子的关心,使得他不想把,情绪带入与他对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08

帖子

4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2
发表于 2022-6-30 16: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彦平 于 2022-6-30 16:12 编辑

《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的作者,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了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此书),也因此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
       虽然这本书叫《非暴力沟通》,但是,这本书讲的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套实现幸福人生的生活哲学。
        如书中所讲,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是留意一下现实中的谈话方式,我们发现,有一些话确实会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等,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和敌视。
       这本书的核心,希望是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加强人与人的联系,既充分表达自己,又能够去理解他人,实现人与人的和平相处。书中所讲的运用非暴力沟通的例子,都有很好的效果。我并不怀疑,只是我感觉做到那样并不容易。Anyway, just do it!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
      1、观察而不评判;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犯的毛病,妄加判断,添油加醋地加入个人主观判断,用自己的主观意识给他人“贴标签”
     2、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毕竟我们是有情绪的个人,允许有情绪,但直接表达就好,不必用过分偏激的语言或者行为来提醒对方我很失望、生气、愤怒
     3、个人的需要/价值观念;静下来扪心自问,是什么样的个人需求和价值观念导致我会有现在的情绪,不去责怪他人的行为,而是将”矛头“指向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某个需求,而导致会这样看待他人的行为,是自己的需求和观念导致了自己的情绪。
     4、请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而非命令),注意语气委婉。女生爱玩”你猜猜猜“的游戏,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请求,至少曾经我是这样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当的,因此会起很多不开心。直接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一种沟通模式,实践下来也会带来思考问题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会再怨气冲天负能量地去抱怨指责他人,而是在自我观察剖析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样,当他人在抱怨指责时,我们平静地去倾听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么争论也能平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76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2-6-30 16: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暴力沟通》学习感受
       明白了非暴力沟通四个步骤:
      一,陈述事实,二,我的感受,三,我要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的要求是什么?
     通常暴力的来源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要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发泄情绪,这样一旦双方不想忍让,冲突就来了,所以要想陈述事实,先稳情绪,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提出具体的要求。
     因此,在今后跟学生沟通时,我要尽量避免自己的情绪,向学生清楚地表达你的要求,这样沟通会更顺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37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3
发表于 2022-6-30 18: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小孩》读后感
最近读了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小萌写的一本书《你好,小孩》,我的认知建立被刷新了很多次。李小萌写的这本新书,《你好,小孩》,不仅刷新了我的认知,而且打开了思路,更新了观念。
这本书给中国的家庭教育描绘了一个同心圆。就是要对孩子友好,然后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妈妈、怎么做一个友好的爸爸、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家庭、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学校,最后是怎么创建一个友好的社会。本书作者认为: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件妈妈一个人焦虑、一个人努力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它特别需要我们用两个视角来看待养育这件事,一个是你要真正去观察和体谅孩子在每个不同的成长阶段的特点、心理、心智模式:另一个角度也特别重要,就是你能不能观察自己。你的成长历程带给你的思维习惯,某些心理暗示,都会作用在每一个你跟孩子相处的瞬间当中。如果妈妈已经能够比较好地去面对这这个过程,但周围的系统不能给到她一个相应的支持,她会更加辛苦。           
当孩子从家庭逐渐走向广阔的社会——幼儿园和学校就像是一个中转站一样——这个就是家校之间的合作。包括孩子走向社会,他在每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比如公共汽车上、博物馆里、电影院里,他都是在感知这个社会给他一个怎样的态度,他将来要反射一个怎样的态度给到别人、给到这个社会空间,都是互相有关联的。
作者举例,她的孩子四五岁去乘公交,站在进口处怎么也找不到零钱的时候,司机让她上车,同时在她下车之前又给了她零钱,交代她返程用:看电影时,让女儿自己进去,检票口的小哥哥专门交代让孩子结束之后还从进口处离场以防丢失,去学校开家长会,面对没有写完作业的孩子,老师不是贴标签,对家长不是强刺激,反,而理解家长的不易,这有效避免家长将自己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从而恶性循环。其实,体谅了家长,也就是善待了小孩,这是一套互相循环的情绪。
这些事例让我感动,我在想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老师的压力往往特别大,老师不但要被校长评估,还要被孩子打分,然后把巨大的压力转移在孩子身上,孩子如果做不到,再去找家长。甚至有的老师在家长群里吼家长,就导致前一段时间有那个家长愤然退群的事件。然后家长呢,处理不好这种复杂情绪,又把它给到孩子身上。然后发现孩子的状态就越来越焦虑,越来越痛苦。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虽然我家小盆友还小,但是在工作中发现,这样的老师,家长比比皆是。其实,作为大人,我们应该有一个意识:我们应该是外界压力的一个过滤器,而不是压力的放大器。       
当一个人在他小的时候,不断得到爱的能,量的输送,他才觉得这个世界是有趣味的、是有希望的,人们是会善待我的。他才会有能量在相对艰苦的现实当中继续往前走,还会希望明天能有转机、明天太阳照常会升起、转角还能看到帮我的人:如果他得到的都是压力、困难,或者是绝望,很多时间他不会自己做主,我们大人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我要做我自己,成为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这样的认知观念。但是很多父母,都错误的认为孩子将来走上社会,皮糙肉厚的什么都不怕。可恰恰,所有的暴力犯罪分子,小时候都经历过特别残酷的家庭环境。还有那些放弃自己生活的人,并不是说因为打他打得多了,他就更爱自己了。打他打得多他也恨自己。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当你打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不爱你,但他会不爱自己。他就会变得更加脆弱,或者更加暴力。但是很多家长不能够理解这一点,他就觉得只要对他严一点,就会更好,所以善意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东西。
我们做老师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做好他们的“服务员”就好了,就像开车时,他们是司机,我们就是“副驾驶”的那个,点到为止,可以提醒,警示,但是人生的方向盘还是在他们手里,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
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劣质的陪伴,而是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爱。在要使一个孩子爱自己,发掘自己内在的潜质和价值,家长就要在六岁钱对孩子进行正面催眠。孩子会逐渐地长成你嘴里描述的那个样子。很多孩子的缺点或者问题,本来都是一个无意间的行为,被我们捕捉到之后,反复强化,就成了他身上的一个真正的特点了。父母的这种自我觉醒,或者意识,还是挺重要的。评价孩子的时候,尽量不去评价人格方面,更多的是关注情绪,多用“我”开头的和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效果更好。
永远都相信你是最适合你孩子的那个妈妈,你有权利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养育你的孩子。人生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孩子必须得按照自己心里面的那个召唤去不断地探索,最终走他自己的路。而父母只是用自己对世界原有的理解去设计这个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2

帖子

1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8
发表于 2022-7-4 11: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暴力沟通》阅读感悟

      马歇尔.卢森堡所著的这本《非暴力沟通》写的很实在,像一本工具书,教你如何倾听自己和他人内心的感受与需求,学会“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将会促进你的自我理解和内心和谐。对于时常自责,指责他人,陷入争执的人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甚至将一些要点写下来作为行为指南。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一方面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另一个方面借助它们关切地倾听和体会他人。
一、观察: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总是”、“经常”、“很少”、“从不”这样的词语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会使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二、感受:
      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以下词表达的是感受我觉得)兴奋、喜悦、甜蜜、感动、欣慰、踏实、安全、放心;害怕、担心、着急、紧张、尴尬、惭愧、失望、困惑、寂寞、茫然、郁闷等等。以下词表达的是想法和判断我认为)被羞辱、被拒绝、被打扰、被贬低、不受重视、不负责任等。
三、需要: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比较也是一种评判,与他人做比较,会让你过上悲惨生活。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的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比如:“你成绩不好让我伤透了心。” “不得不”的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这种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四、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需要他们做什么,而不是请求他人不做什么。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五、用全身心倾听自己和他人。
       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而不要分析,分析妨碍了倾听。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
六、爱惜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我们经常使用它来打击自己,这个词就是“应该”。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当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非暴力沟通的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之中。
七、充分表达愤怒。
       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如果我们认为“他让我很生气”,那么,我们难免就会指责他人。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如果意识不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一心考虑别人的过错,我们难免就会生气。除了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还可以选择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此时,我们也不会感到生气。我们无需压抑愤怒,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愤怒也就不再存在。
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有必要明了自己的需要并采取行动。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而不是去满足需要。希望他人因为内疚而发生改变,就是将刺激和原因混为一谈。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我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痛苦是由其他人造成的,并认为那些人应该受到谴责或处罚,那么,他们就播下了暴力的种子。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深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在不顺心时,许多人已经习惯于批评和指责他人。因此,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可以把节奏放慢些,在说话前先想一想,有时,我们甚至停下来,什么也不说。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八、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如果我们威胁他人或者实施惩罚,人们常常会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这样,彼此的关系将会疏远。同时,惩罚还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
九、重获生活的热情。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十、表达感激。
      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赞扬也常常被人用来实现个人目的。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一反应常是习惯性的反应,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有时是很别扭的事。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自的人生选择,我们就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审判着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在我说与听的时候,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发表于 2022-7-4 21: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个喜悦的体验过程,但却不是一般快感喜悦。幸福的感觉是一个过程,贯穿整个前后。书中把幸福定义为“快乐和意义的结合”。幸福就是,当你设定一个目标,你在奋斗的时候感觉快乐,你实现目标的时候也感觉快乐。目标是有意义的,书中的意义为两种,一种是自我完善、一种是自我实现。书中的快乐是过程中的快乐,是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中的快乐。幸福的感觉就是过程和结局双赢的快乐。
追寻幸福有什么意义?幸福感应该是人生的意义。很久以来我就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自我完善,这个想法注重了结果,但却没体验到过程。“幸福感的追寻是人生的意义”这个命题高于我以前的认识。别忙忙碌碌为了一个目标又一个目标,只求体验到目标成功后的一霎那喜悦,然后又重归虚无。要体验过程,体验当中的快乐。引申过来就是,你忙碌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只有拥抱生活,体验生活,才能获取幸福。
获取幸福感的小窍门。
一是记录。记录每一天你开心的事情,你需要感激的事情,你被肯定的事情。这个是积极心理学、励志学等经常用到的手段了,看完此书,我已在践行。要把自己的感觉当作是一个存储器,书中指出“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当大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
二是简化生活。忙碌的时间安排总是让人容易产生焦虑的感觉。给自己充裕的时间,让自己能与内心对话。可以做一个时间表,看看自己在那些时间的支出占的比重比较多,那些是可以缩减的。
三是去获取爱。每天写出五件值得感激的事情,没有爱,人生是不完满的。要获取爱,就要经营好自己的“核心价值”,即你觉得你能吸引人的地方,排除财富、地位等等东西,那是你最核心的价值,可以是善良、友好、幽默、自信、勇敢等等因素,要知道自己的核心价值,用心经营好,在生活中表现好。
四是冥想。书中建议每天可以抽出5分钟到20分钟去进行冥想。书中认为,冥想对于改造一个人的效果极其明显,跟随书中的步骤,把冥想坚持下来,可以获得难以置信的效果,这点我很心动,也想抽时间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06:54 , Processed in 0.0817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