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郭振洲

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5

主题

66

帖子

4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1
发表于 2020-12-7 10: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心得
本学期我读了帕克·帕默尔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作为一个新老师,我有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学生,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课上好,面对让我棘手的课堂,我总喜欢安慰自己:等我再多教几年书,多一些经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现在已经上了快三个月,每次走进课堂时,我依然困惑,依然茫然,依然是每节课后,我都能找到一大堆存在的问题。我常常为教学设计时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为课堂上无法激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苦心孤诣的教育却看不到相应的效果而苦恼。
就在这时,教育论坛的张鲁川老师推荐了一本书,这本书便是帕克·帕默尔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正是这本书带领着我重新点燃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爱献给学生,用心来教学,因为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而教育更是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用真实的方式来看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存。作为一名教师,我不能只看重孩子的成绩,而是要从多方面去了解这个孩子,鼓励和引导孩子探索自己的世界。同时我们也应该向自己的世界、向学生敞开心扉,做一名享受教育幸福的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9

帖子

5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93
发表于 2020-12-7 10: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旭 于 2020-12-13 16:56 编辑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书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一次看到这《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个题目,感觉非常新奇,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都要在教室里度过非常长的时间,在教室里会发生哪些奇迹?为什么又是第56号教室呢?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这本书的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内心不时被雷夫的教育观点和教育信念所震惊和感动,他真正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当中。虽然书中的很多实践在我们目前的小学中并不能真正实现,或者说在我们学校无法实现,但他的教育实践却在启发着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
一、建立充满信任感而非恐惧感的教室
首先要以信任取代恐惧,因为破解的信任很难修补,因此需要在开始就告诉孩子教师是孩子在学校最值得信任的人,教室应该成为孩子们躲避暴风雨的天堂。
并告诉孩子以下最重要的几条规则:
1.以信任取代恐惧。破解的信任很难修补,除此之外,其他事情都可以补救。
2.有问必答。遇到学生不懂的问题,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3.父母和老师要勇于负责,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这也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如果要孩子信任你,就要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关怀。
4.老师必须严格,也必须公平。
5.惩罚要相当。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
6.教师就是榜样,不要忘了孩子们会时刻看着你,你要求孩子们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
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运用
信任是基础,六阶段则是引领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我不想惹麻烦。
我们让孩子们有良好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自己这么做是对的,而非因为害怕惩罚而去做。
2.我想要奖赏。
想要获得奖赏而做好。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得到奖赏。
3.我想取悦某人。
孩子们表现出符合我们要求的行为,但是这么做的理由却是完全错误的。
4.我要遵守规则。
规则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敬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遵守规则。如果要我们的孩子达到相同的境界,就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要把规则局限于教室之内,人的一生有时并无规则可循。
5.我能体贴别人。
《杀死一只知更鸟》你永远无法真正地去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
要学会体谅他人,如自动放低说话音量不影响其他班上课,老师不舒服过去问是否需要帮忙等。
6.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且奉行不悖。
书和电影中寻找。约翰•诺斯《独自和解》,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正午》《肖申克的救赎》。我们对于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
三、为什么要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将自己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产生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但我们最终应该用孩子们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这些孩子们将终身阅读,为人生而读。
现在孩子们受各种影响,如电视、破裂的家庭、劣质的教学以及普遍欠缺的成人指导而不会阅读,不喜欢阅读。
1.阅读的目标应该是“乐趣“”热情”“引人入胜”,而不是流畅力和理解力,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2.大人的指导
身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有责任把一些好书介绍给学生。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
除了读书,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听动听的声音说故事,但要注意指导,学会在恰当的地方按暂停键,否则容易扼杀孩子们的专注程度和乐趣。
3.善用图书馆
做父母的绝对有必要带小孩去图书馆,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有益处的,但是需要大人的指导,而不是仅仅去图书馆逛了一圈。
4.挑选文学作品
权威排名或推荐
5.不会阅读的学生
双管齐下。首先,经常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还会事先帮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线上。其次,让个别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书籍。一旦克服了不安,就连成就感最低的学生也开始建立自信。孩子们需要和大人经常一起读书、讨论。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
为人师长、父母的我们要负起责任来,纵有重重的阻碍和障碍,我们也要找到能提升孩子写作能力的策略和活动。
语法之恐怖重写,每周作文之时间管理(布置时间要提早),每月读书心得(用实际范例帮助孩子了解在读完整本书、撰写读书心得时,我们希望他们怎么做),无论对学生还是家长而言,完成读书心得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挑选能吸引儿童阅读的书是一项挑战,评分和写下有帮助的评语也很花时间,但若能执行,孩子们会有很大的收获。
四、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讨论考试结果来帮助孩子,让孩子明白“行动”和“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
1.我要他们告诉我,以前他们考不好的时候老师都怎么发火的恐怖故事。我们常常讲到笑翻天,因为这么做有助于放松。
2.测验就像温度计,它是一项测量工具,就这么简单。只是它测的不是温度,而是对某项技巧的理解。我会提出一个问题:要是他们某次数学没考好,会有什么实际结果?他们的未来是不是完蛋了?第二天太阳是不是照样升起?孩子们需要了解,一次没考好并不代表是世界末日。爸妈还是爱他们的,我也是。如果学生不明白,我很愿意再为他讲解一次。从“信任”的主题上看,视说到做到。我前后一致的行动让孩子们知道我不会放弃他们,不会因为某一次测验的分数生他们的气。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务力帮助孩子们安全渡过分数的陷阱。
3.绝对不可以拿某个学生的结果来和这个学生相比,而应该对这个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即自己跟过去相比是否有进步。
一个小技巧,选择题除了正确答案都是精心设计的陷阱,我们除了选出正确答案,还应该知道其他选项何时会成立。
五、好的电影能建立孩子的品格,了解正确或错误决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并且启发他们,让他们就算是身处困境也能为信念挺身而出。另外,学生向老师借电影时要注意,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道德观,需要每位家长告诉自己希望自己的孩子看什么电影以及能接受什么程度的电影,以免产生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74

帖子

68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85
发表于 2020-12-7 20: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读了芬兰作家本·富尔曼写的《儿童技能教养法》,收获颇多。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发现所有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些问题,如学习障碍、与同学交往问题、生活习惯等等,有些问题会伴随孩子很长时间,有时候我们作为老师或家长会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这个现状,有时一味地关注孩子这个问题反而会让这个问题得到更多的强化。有没有一种办法,致力于解决问题,而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在《儿童技能教养法》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儿童技能教养法由十五步组成,可操作性很强。
1. 把问题变为需要学习的技能
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首要的事情是帮助孩子看一看,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他要学习什么,或者他要在哪方面变得更好一点儿。孩子可能同时有很多问题,就先把这些问题列出一个清单,再一个一个地把它们转化成能够帮助孩子克服问题的技能,然后逐个学习。  
2. 跟孩子达成一致
如果要学习的技能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技能学习就能获得最佳效果。但是,关于孩子首先应该学习什么技能,家长、老师以及其他的成年人显然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所学技能必须要征得孩子的同意。  
3. 探索学习技能带来的好处
挖掘学习技能的好处是获取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跟孩子讨论“你能从技能学习中获得什么”“为什么学习这个技能对你这么重要”等,能够帮助孩子意识到学习技能的好处。  
4. 给技能命名
让孩子自己给技能命名能够把孩子更深地带入到游戏之中,让孩子成为技能学习的主人。孩子也会更加喜欢这个学习,并为此感到骄傲。  
5. 魔法宝贝
让孩子选择一个可以帮他学习技能的魔法宝贝,它可以是任何东西。魔法宝贝是孩子内在力量的一个象征,它可以鼓励孩子的进步、提醒技能的学习等。  
6. 招募支持者
为了能够让孩子学习技能,或者改进已经有的技能,孩子生活中重要他人的支持、帮助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自己决定他想招募哪些人来做他的支持者。支持者中不仅要有成年人,也要有小孩子,比如他的朋友或者兄弟姐妹。  
7. 建立信心
为了让孩子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技能,需要让孩子相信他做得到。为了保持信心,要跟他们探讨一下信心从哪里来。比如,可以问“是什么让你觉得有信心”。另外一个做法是让支持者告诉孩子,孩子的一些什么特质使得他们确信孩子一定能够掌握这个技能。  
8. 策划庆祝
在开始跟孩子做技能练习的计划之前,就要把庆祝的事提出来讨论。庆祝会是额外的激励,它能够显著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而且,借由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他的社交圈传达他的成就。  
9. 清晰技能的定义
即使孩子自己表示要学习某种技能,他们可能并不清楚这个技能到底意味着什么。因此,一定要跟孩子探讨一下,如果掌握了这个技能他们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  
10. 广而告之
孩子通常不喜欢别人谈论自己的问题,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反对让他们的伙伴和大人们知道他们正在学习新技能。这样就可以“广而告之”,让大家都知道孩子正在学习的技能,并可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鼓励。  
11. 练习技能
为了让孩子发展新技能,或者改善已经有的技能,孩子需要不断地练习,诸如角色扮演、做游戏等来训练自己的技能。  
12. 提醒
一般在开始学习新技能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做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自己找到一个方法,告诉他的支持者,当他一时忘记了在学习的这个技能希望别人怎么来提醒他。这样可以使孩子不致陷入失望或低落的情绪中。  
13. 庆祝会
借助这个仪式可以向所有关心孩子的人宣称: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个新技能,也是让孩子向所有在他技能学习中支持过他的人道谢。并且,表达感激本身也是帮助孩子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的一部分。  
14. 传授技能
强化新技能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让孩子把这个技能传授给其他孩子。对于传授技能,孩子们通常会感到非常地骄傲。除了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传授技能本身也是很好的学习,可以强化孩子对新技能的掌握。  
15. 下一个技能
孩子一旦掌握了一个技能,通常就会看到另外一个要学习的技能。成功掌握技能的积极体验能够让孩子有动力和信心去学习新的、更具挑战的技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74

帖子

68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85
发表于 2020-12-7 20: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推荐——《身体知道答案》
喜欢读心理方面的文章,关注了几个不错的心理公众号,还不过瘾,前段时间无意中听说一本书《身体知道答案》,正值近段时间因为锻炼少,感觉后背僵硬,腰酸脖子疼,迫切想知道身体各种症状背后的深层原因,看到这个书名就产生一读为快的欲望,再看作者武志红,非常喜爱敬佩的心理咨询师,于是果断入手。
文中的一些观点,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及潜意识。推荐给大家:
1.我们往往因为对这个世界缺乏信任而怀有敌意或恐惧。
2.生活模式本身就是思维模式的展现。
3.身体是心灵的镜子。癌细胞是被压抑的情绪。脊椎病或象征着过度的负担。
4.吉利根论三种智慧:身体的智慧,认知的智慧,场域的智慧。先和身体链接。不舒服就去觉察,不做分析和想象。
5.你的身体喜欢你的注意力,它同样是一个很强的自我治疗体系。不仅使你的身体免疫系统得到加强,精神免疫系统也会得到提升。它可以保护你不受他人消极心理和消极情绪力量的影响,它们很快就会穿越你而消失。
6.跟着感觉走,成为你自己。“我很赞同你自杀的选择”“你心中有没有一些遗憾”“活着是多么美好”她开始做自己,不再以别人为中心。
7.我们为什么不敢做自己? 这是因为在成长中,人们得到的积极关注是有条件的积极关注,而很少得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的逻辑是:你必须做到A.我才能给你B。B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在有条件积极关注的影响下,一个人会形成这样的经验:只能表露“好的”或“可被接受的”,否则就会被拒绝被伤害。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学习,修正自己“应该如何部分地表露”的过程,最终就形成了一套外在评价系统。 然而,“表露”经常违背内心,你认为自己“应该这样做”,但你的体验和感觉却是另外一回事。久而久之,一个人会逐渐忽略乃至压抑自己内心的体验与感觉,只去关注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自己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更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8.“应该”越多,一个人的心灵自由会越小。一个人内心的声音越强大,就越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受外在评价系统支配的人,他的方法是理性的,是缜密的去计算成败得失。但受内在评价系统支配的人,他的方法是凭直觉,是倾听并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1

帖子

49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7
发表于 2020-12-7 22: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分享《轻叩阅读之门》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近年流行的PISA阅读素养测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本学期初,郭校长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义,爱阅读、爱劳动、爱运动,诗意的飞行,向着远方。郭校长把阅读教学放在了首位,可见,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因此,在假期,我从网上买了《轻叩阅读之门》这本书。作者是陈凤英,致力于小学语文学科研究工作。陈老师温和可亲,这本书的文字一如她的为人,朴素而不张扬。
     全书共五章。第一章梳理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义,主要从阅读教学教什么、阅读教学怎么教、阅读教学为什么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能够帮助教师增进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把握阅读教学方向,了解阅读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第二、三章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阅读理解指导方法(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阅读理解)和四类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阅读理解指导方法。任何文章都有积词成句、连句成段、组段成篇的过程和见之于形的语表形式。立足常见的关于词句、段落、篇章的语表形式,掌握相关的阅读理解指导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习得常用的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以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文章类型不同,阅读理解的路径和方法也应有所变化,掌握其阅读理解的指导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表达技法、获得读懂一类文章的方法。
     第四章以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和迁移观为理论背景,具体阐释了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型(精读课、练习课和略读课)设计。“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如果只注重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是叶圣陶先生对精读和略读功能的定位。本章旨在引导教师关注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策略意识的养成过程,帮助教师掌握结构化的单元阅读策略,提高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技能。
     第五章提出了探索“知能并进”课堂的教学构想,旨在引导教师进一步关注三类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同一堂课中的转化关系。
     全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语言质朴,案例丰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同时,本书重视知识的提要和学习策略的归纳,多处出现简洁清晰的图表,对教师快捷、准确地把握各章要点,并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大有益处。如果按这套方法去设计阅读课程,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相信对教师的教学规范和学生的阅读策略养成都有不小的价值。
   在这里,我把陈凤英的《轻叩阅读之门》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对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所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6

帖子

2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9
发表于 2020-12-7 22: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为天才?何为疯子?聪明才智就称为天才?心理易于常人就为疯子吗?我就联想学生,好学生,差学生。每次都能回答到老师的问题,符合老师的标准,考试都是满分,那就是好学生?每次老师的要求达不到,考试分数差,那就是差学生吗?我觉得不能太过片面、绝对,各有各的优异与不足。人是独立的个体,思维异于他人存在。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很好奇,别人的脑袋瓜里都在想什么呢?我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别人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在这样想?后来被这本书名所吸引,很想要探究下他人的内心到底是什么样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以访谈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有着深刻、独特视角的所思所想,让我感受到了疯子抑或天才内心不同寻常的价值观。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在询问自己,询问这个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循规蹈矩的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再询问,而作者笔下的这些人,往往过于偏执。他们把细微的事物放大,用他们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回归到我们的学生身上,那些调皮捣蛋、不循规蹈的学生是不是也在用他们的方式探究世界呢?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这个世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世界观。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
世界上绝大部分人的世界观是相同的,但是也有极少部分人的世界观很独特,跟一般人很不一样,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荒诞。也许很大部分人不能理解他们,甚至认为他们疯了,但是,他们就一定错了吗,他们就真的是疯子吗?其实不然,只是他们从不同寻常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而我们依然习惯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不再好奇,看到什么都觉得很正常,认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他们会打破沙锅问到底,从各个不同方面来看这个世界。
有这样一个案例,我们一般看东西是从外往里看,而有个精神病人是直接钻到东西里面,从里往外看。我们被教育着拥有自己的思维定式,往往不敢扩展和更新自己的想法,就这样,许多人陷入狭小的圈子里活了一辈子。记得一位病人,他喜欢盯着石头看,他觉得石头是有生命的。也许在我们看来,冷冰冰的石头怎么会有生命,可是,石头可以提供养分,可以养活植物,也许他不会消耗生命。
不得不说,这些所谓的精神病人只是世界观与他人不同,他们所看所想都与大多数人不相同。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但是他们所认为的就一定是谬误么?
有一个男人,他很神奇,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小说中的一部分,包括作者本身,最后他预测出了他半年后将离开疗养院,他的确做到了。不得不说,他的预感很准确,也许,我们的人生真的只是一部小说,而作者,正是我们自己。是的,谁又能说他自己的世界观是一定正确的呢。我们可以不认同但是我们不能不尊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认知的方式。不能说他们的世界观跟我们不同,我们就认为他们是疯子他们是神经病人。
纵观全书,我们会发现我们可以不认同他们的观点,却不能不尊重他们的观点。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他们站在不同于常人的位置,去观赏和评价这个世界,很多人都知道天才在没有出名之前只是疯子,但却没人知道疯子在未来的世界里会不会变成天才,因为,左与右,只有一步之遥。让我们尝试以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我们的世界,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更好的认识我们自己。
也让我联想到班里的孩子们,他们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花期不同。每个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用心的绽放,而我们作为老师,做好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1

帖子

2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发表于 2020-12-8 14: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着良好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这是《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说过的一段话。
     《窗边的小豆豆》书中的主人公是个调皮捣蛋又充满童趣的小女孩,她的身上有每个人的缩影,可爱、单纯、善良、爱玩耍。然而她却因淘气被退学了。一个全新的“巴学园”接受了她。“巴学园”的教室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那位“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第一次见小豆豆,就微笑着听她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巴学园”的午餐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是校长为了不让大家挑食,蔬菜鱼类都得吃;“巴学园”的教学方法是,每天孩子们都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自修,下午大家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会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边弹音乐边跳韵律操……这所有的所有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却塑造了一群群善良、优秀的孩子们。
     通常,大人们要是看到了小豆豆在做的事,会说“在干什么蠢事呢”或是“太危险了,快停下”。而小林宗作却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诸如此类,让老师和小豆豆自己大吃苦头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但是,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校长先生绝对不会把孩子们的爸爸妈妈请到学校里来。正像小豆豆第一次来巴学园的时候,校长先生听她说了四个小时的话那样。发生问题的时候,校长先生总是会耐心地听每一个孩子的解释。即便孩子们说的是借口,先生也会认真地听下去。当的确是“那个孩子做错了”,而且,“那个孩子自己知道错了”的时候,先生就会说:“请为这件事道歉。”
      小豆豆确实是一个善良的好孩子。她对大家都很友好,特别是当有的朋友因身体上有缺陷,被别的学校的孩子欺负的时候,即便外校的学生一拥而上,小豆豆也要拼命地保护朋友,哪怕自己被弄哭;遇到受伤的小动物,就不顾一切的照顾他们。可是这一切的美好和善良在小豆豆转学前的学校里都被忽视了。那些老师都几乎没有发现越是小孩,就越是拥有人类最珍贵、最必要的东西。即便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他的行为也是有理由的:一个人成长以后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也可以找到童年时期的根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2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2
发表于 2020-12-8 14: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陶行知教育箴言》有感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重读他的的文章,感受到他的教育理念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一、学习是终身的事情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传递新知识的我们更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学习进取,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读陶行知文章,他的平易近人、热爱学生,在书中处处能感受到。在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信》中,他写到:“平时得了小孩子的一封信,如获奇宝:看过了即刻就写回信:回了信就把它好好地收藏起来。每逢疲倦的时候,又把它打开一读,精神就立刻加增十倍。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泉源!”一个不是真心关心儿童、从内心爱护儿童的成年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一个孩子给他的信,陶先生都给予这样认真的回复,待人之诚恳、做事之认真可见一般。我们在平日的日常教学中,也应该具有陶先生的这种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70

帖子

4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6
发表于 2020-12-8 14: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这学期我有幸拜读了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佐藤学所著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掩卷沉思,反顾我们的教学,备受启发,受益匪浅。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佐滕学教授认为,这种宁静的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这不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改革教学的方向,也是对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教师的责任不再仅仅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追求教育的公平与质量。
    目前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全社会都处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须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我们都不得服从于高考,学校里更多的是埋头苦学、争分夺秒,学习中缺少了必要的快乐和坚实的进步。那么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是怎样的挑战,怎样让课堂变得有趣,让学生能够愉悦的学习呢?《教师的挑战》一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案例,对此作了全面的阐释,给我们以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此我深有体会。
      作为在课堂上直接面对学生的我该如何改变?
1 、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学生。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和自由的思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
2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倾听的第一步骤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实践佐滕学先生的观点 在倾听学生的发言后我要学习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学生的发言串联起来,使学生们不但自己受到了应有的关注,而且还让他们意识到:通过其他伙伴的发言,自己的回答得到了延伸。当每个人的发言都建立在其他人的思考的基础上时,课堂上的观点就如同珍珠一样被串联起来,学生们通过同伴的思考和帮助,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3 、在模仿中尝试探索,开展真正的合作学习。把书上或听课中拾来的好方法在自己的课上进行运用。在模仿后,有自己的创新、探索、并在实践中验证。佐滕学先生认为“从边缘化的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学习的可能性”。在课堂重视“不懂”的儿童,让边缘化的儿童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开展自主学习,所有学生都能开展的探究。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好像多听了许多节课,对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了解,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教师内心的宁静是源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烂熟于心,才会张弛有度地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宁静是源于具有个性的发展和思考,才会诚实地去想问题、说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7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发表于 2020-12-8 15: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读了《听吴正宪老师上课》这本书,我被吴老师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这一章内容深深吸引,在这里我被她和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精彩互动场景感动,被她“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晚,意未尽”的孩子们乐学的氛围吸引。品味吴老师的课堂,“真情”是最突出且最有力的字眼,使我深刻体会到真情给课堂带来的生命力,给学生带来的发展动力。同时也诠释了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
吴老师除了知识,更关注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她总是想方设法用最短的时间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形成想学、爱学、学会、会学的良性循环。是啊!老师们一个个关注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轻轻的抚慰,都会悄悄的流进孩子们的心田。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会要求学生千篇一律的学习,尊重孩子不同的认知过程,时常会让学生在执意坚持后,最终欣然接受。教师的“真情”对于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吴老师用细致全面的关注、恰当有效的点拨、真情友善的关爱,帮助孩子实现从“墙角”到“舞台”的超越。吴老师用真情为孩子们创造了追求成功的机会,被尊重、被激励的孩子们在一次的成功中汲取动力和信心,想更多的困难挑战。实现从不敢发言到毛遂自荐的超越,帮助孩子跨越学习的障碍。
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数学不再是冷冰冰的性质、定理、法则、公式,在她的引领下,每个孩子都会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都会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感慨,都会为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发生在身边的数学问题而自豪!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有机会探讨知识背后的道理,有机会梳理学过的知识,有机会反思用过的方法,有机会探索新的问题,有机会驻足反思……这些都为孩子们收获了不断学习的力量,让生命在生命的课堂中扬帆起航。吴老师用她的真情唤醒孩子的情,让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数学,因为喜欢数学而喜欢学习。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是方法,更是做人的哲理,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命成长的幸福。
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我们教育者的追求的目标。这些在吴老师的课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细细揣摩吴老师的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尝试,让每一位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6:06 , Processed in 0.0954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