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丽萍

【选修第二项】我们的创意课程

[复制链接]

24

主题

85

帖子

4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4
发表于 2024-11-26 22: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闫军娜 于 2024-11-26 22:07 编辑

启航于书香深处  远航至智慧彼岸
                  ——阅读课程、班本课程
在阅读课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单元主题阅读了如下书籍。
结合第三单元民间故事单元,我们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和《非洲民间故事》,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外传统文化的精髓,还重点学习了在叙事结构、语言风格上的差异。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增强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城南旧事》《俗世奇人》《母亲》的阅读,探寻记叙文高效阅读奥秘,解锁多元阅读方法。让孩子们看到不同的世界和人生,从中学到善良、勇敢、诚实等美好的品质。
在说明文单元,拓展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精研说明方法,解析阅读技巧,将其转化为提升阅读能力的有力工具。
在现代诗《新月集》、《飞鸟集》中品诗歌韵味,析意境高远。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让孩子沉浸其间,于不知不觉中,雕琢内心对美的感知,升华审美情趣。
日积月累,读了一定书籍后,同学们更是深感知识不应只停留在脑海里、书页间。于是我们在阅读的基础上,以班本课程的形式进行了主题探究。让阅读真正在生活里扎根、开花、结果。
接下来,以我们班为例,跟大家一起分享。
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基于班级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特点,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开发的课程。它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
四年级下学期,我们压缩了一部分语文、道法、班会课。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通过以上四个维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与自然之竹韵悠扬”的班本课程探索之旅。
一、自然之竹
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化身为小小自然探索家,走进竹林。细究形态特征,探寻环境分布、甄别种类,思维碰撞间,满是研究热情。
(这是同学们走进竹之韵友谊公园,正好赶上十一,有同学回老家走进竹林)。
二、功用之竹
这是孩子们的资料,一个个小知识点,是他们搜集后剪下来,贴上去的,原来,竹子还可以做船,建造的房子是如此的漂亮。(图片)
他们还亲手制作了竹制小物品,通过亲身实践,他们对竹子的认识不再停留在书本上,让知识真正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三、文化之竹
同学们在这一环节学习了竹子在传统习俗中、文学作品中、历史典故中的体现。像在中国古代,竹子象征君子。还象征坚韧不拔、节节高升的精神。
四、艺术之竹
美术课上他们画竹子、捏竹子。

张一喆和李梓豪他们从博物院回来说,看到了很多名人的竹画,于是我们开始了竹子名画的赏析。竹子的挺拔之姿,竹叶的灵动之态,让他们沉浸其中,领略到艺术带来的独特魅力和精神享受。
五、衍生内容
随着课程的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研究内容不受控制了,越来越随机。
几个女孩提议说,竹子还可以吃!于是我们开展了以竹为美食的班级品尝大会。从鲜美的竹笋到香醇的竹筒饭,竹子为我们带来了一道道美味佳肴。
语文园地八制作书签的版块,在同学们的建议下,竹书签制作又轰轰烈烈开始了。
期末微机课综合测试是制作幻灯片。他们又去找微机老师沟通,制作有关竹子的幻灯片。幻灯片制作最锻炼人,他们说,终于体会到了老师平时备课的辛苦。
最后同学们把我们研究的内容,装订成册,形成了自己班级的成果集。
这学期继续推进,课文《桂花雨》触动同学们灵感,围绕“人与自然之桂香深处”正在进行中。
到现在为止,制作了桂花糕,从学习到选材到亲手制作再到品尝,孩子们收获满满。
制作了桂花功效卡,衍生出其他植物功效卡。他们更关注的是知识服务于实际生活。
进行了有关桂花的美术创作。
制作了桂花香囊。
从墨香深处启航,阅读让学生的文化底蕴日益深厚。塑造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它赋予孩子们敢于探究的勇气,借探究之力前行,知识使孩子们的实践气魄稳稳生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78

帖子

4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2
发表于 2024-12-2 21: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的搭配》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饿广泛应用,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会找事物的组合数和排列数。

教学材料:衣服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小明、小梅和生日蛋糕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么?今天,是小明的生日,邀请小梅和大家一起去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你们愿意去吗?

2、课件出示:小梅的衣橱。

师:你们瞧!小梅想穿的漂漂亮亮的,可他不知该穿什么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帮他,好吗?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中开始新课的教学,自然引出了本课的教学。

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

师:小梅最喜欢这些服装。你希望小梅穿什么衣服去?为什么?

①根据学生的不同意见,使学生发现有很多种搭配。

师:同学们有很多种建议,那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②请学生拿出准备的衣服图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教师巡视,学生同桌合作摆)

反馈学生的搭配方法。

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搭配。

让学生通过摆一摆,与同桌合作交流。

师: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哪个小组愿意把搭配的方法展示出来?

请一组学生上黑板用学具衣服演示搭配的方法。(学生边摆边讲述)

师:这样摆是一种方法,还有谁的搭配方法和他们小组的不一样的呢?

再请一组上来摆一摆。(学生边摆边讲述)

师:我们刚才是通过摆的方式,如果没有这些图片,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用线连一连的的方法)

③把两件衣服分别用A、B来表示,三条裤子分别用1、2、3来表示。

学生在纸上动手连一连,连好后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

同桌间相互说一说是怎样连线的?

3、点心搭配(练习二十五第1题改编)

师:到了小明的家里,我们来看,小明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呢?

①计算机出示,饮料和点心。

出示饮料:牛奶、橙汁、黑豆浆;点心:蛋糕、油条、饼干。

师:你喜欢什么点心和饮料?

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那么应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怎样能很快的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法?

学生在纸上连一连,连好后再说一说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搭配的?这样连有什么好处?

4、(智闯五关)

第一关:解密吗:

师:吃过了点心,喝过了饮料,小明邀请大家去他家附近的游乐园去游玩。

可是这个游乐园的大门有密码,你们想解开密码去游乐园玩吗?刚才老师对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 所以老师也来帮助大家好么?

好,接下来老师提供解码的第一个信息: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学生在两位数里猜)

下面,提供解码的第二个信息:密码是由2和5组成的(学生说出25和52)。能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吗?

提供解码的第三个信息:密码和老师的年龄有关。(学生说出是25)解码成功!欢迎大家进入游乐园!你们真是好样的!

第二关:数字乐园

教师出示题目要求并且提问:用数字卡片3、7、9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策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2) 各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组数的规律。

第三关:走路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从数字乐园到活动乐园有A、B两条路可走,从少年宫到动物园有C、D、E三条路可走。提问:从数字乐园经过少年宫到活动乐园,一共有几条路可走?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的线路图,自己用笔画一画。

第四关: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三个人打乒乓球,每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三个人一共要比赛几场?

学生活动策略:教师可以请学生用字母A、B、C表示三个球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比赛场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来。



第五关:握手中的数学问题(游戏乐园)

教师出示画有四位小朋友的图片,提问: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四个人一共握几次手?

学生活动策略:每个小组选出四位同学实际做一做。

以上五个环节按照学生的要求来决定讲授顺序。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1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发表于 2024-12-5 09: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智素养课——课题《动物园竞选大会》
本课主题:自我概念,以培养社会情感能力中自我认识力,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自身内在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理论基础:自我感念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特征、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汇总,包括对自身外在特征、性格、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定义他作为个体的全部内容。学生通过认识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感念有助于形成一种健康稳定的自尊,减少对自我的不确定感,从而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保持稳定的自尊水平。

课程设计:
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社会活动,而且儿童天性就容易被游戏所吸引。因此,本课时由两个活动组成,创设情景,以游戏贯穿其中,其中活动一为“动物接龙”,活动二“我是代言人”。
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完成学习目标。

课时目标:
1、通过活动一,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尽可能多地说出不同的动物名称,感受游戏的乐趣,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
2、在活动二中,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参与竞选动物代言人的活动,初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3、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加深对自己内在性格特点的了解,同时也看到身边人多样的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课前,请学生提前查阅并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活动导入:
老师戴上燃燃狗的手偶进行简要的引入:“同学们,你们好呀,今天我是你们的导游燃燃狗,我们要共同参观一个神秘的动物园。为什么说这个动物眼很神秘呢?因为这里的动物种类并不是固定的,只有当你们说出它的名字时,这种动物才会出现在动物园里。
2、老师戴上燃燃狗的手偶向学生介绍动物园接龙的游戏规则。(提示:如果有的学生遇到困难,在接龙时无法说出动物名称,可以邀请其先说出”藏起来了”,带其他学生完成后再进行相关补充即可。)
3、游戏体验环节:教师和学生开始进行动物园接龙游戏。(游戏时,老师可以邀请学生通过节奏律动是形式来接龙,使游戏更有节奏感。
4、教师对活动一进行简要总结,并引出活动二。
5、活动二:我是代言人
老师戴着手偶在情境中向学生简要介绍“我是代言人”活动:“在我们刚刚参观完神秘动物园后,有一些动物悄悄跑了过来。它们纷纷向我们表达自己的苦恼:大家平时只会关注到它们的外貌,很少有人去了解它们的性格特点,它们希望能找到人类的朋友成为自己的代言人,代表自己发声,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内在魅力。想要成为这些动物的代言人,首先就要发现这些动物的性格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A、启发式提问:猜猜看,神秘动物园里的动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比如:狮子,它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
B、规则介绍——“我是代言人”活动规则、
C、教师向学生展示12种动物的头像图标并进行相关性格特点介绍。
D、教师邀请学生从动物图片中选择一种参与竞选活动。
E、学生在参与竞选时,需要说出所竞选的动物名称,并通过一个相关的事例补充。
F、书写竞选宣言
G、游戏体验
H、启发式提问二:通过代言人竞选活动,你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有了哪些新的认识?/除了刚才代言的动物外,你还想成为哪些动物的代言人?为什么?
6、活动总结
7、课后拓展活动:
将自己展示的动物头像贴在白纸上,手工制作自己的性格图片。

课后反思:这节课中,学生对学习内容十分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能够全情投入游戏中并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在活动二的动物代言人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分享,在语言表达方面,词汇量较多的学生表达较为清晰流畅,更加自信,主动性更高。整节课较为完整流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31

帖子

7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89
发表于 2024-12-6 09: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郭增强 于 2024-12-6 09:40 编辑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走近鲁迅》

请点击链接打开“简篇”
https://www.jianpian.cn/a/1aqe21j4?sc=groupmessage&sd=1&a_uid=6160950&s_uid=61609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91

帖子

3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1
发表于 2024-12-8 20: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趣生活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项目式学习方案

一、项目主题
趣生活
二、项目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课余生活方式,认识到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决策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发掘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项目实施时间
[9月2日——9月17日]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启动阶段
-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引发学生对课余生活的兴趣。
- 问题提出: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课余生活?为什么要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等问题,引导学生明确项目主题。
- 组建小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2. 调查研究阶段
- 资料收集:各小组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采访家长和老师等方式,了解不同的课余生活方式及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本校五年级学生的课余生活情况,包括课余时间的安排、兴趣爱好的选择等。-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五年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方案设计阶段
- 头脑风暴:各小组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制定合理的课余生活计划、组织兴趣小组等。
- 方案优化:小组内对提出的方案进行讨论和优化,确定最终的方案。
- 方案展示:各小组制作海报或 PPT,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方案。
4. 实施阶段
- 按照方案实施: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组织开展课余生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体育比赛、手工制作等。
- 过程记录:各小组记录活动过程中的点滴,包括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收获和体会等。
5. 总结评价阶段
- 成果展示:各小组通过海报、视频、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
-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 小组评价: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建议。
-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方向。
五、项目评估
1. 评估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
2.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成果展示等方面。
六、项目拓展
1. 鼓励学生将在项目中养成的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习惯延续到日常生活中。
2. 组织学生开展课余生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余生活中的收获和体会。
3. 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3

帖子

7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9
发表于 2024-12-10 16: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跨学科主题教学案例:角谷猜想

信息科技与数学融合


一、案例背景
约课中听了陈婧老师的四年级数学课《角谷猜想》,课上老师让学生借助计算器了解角谷猜想及其数学背景。课上陈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创新问题:对于任意一个正整数x,如果x是奇数,则将其乘以5再加1;如果x是偶数,则将其除以2。按照这一规则重复操作,无论初始的正整数x有多大,最终的结果是否也是1呢?如果换成7或者其他数角谷猜想是否也成立呢?
刚好四年级我们刚刚认识了算法,接下来就是算法的表达,我们刚好可以做一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我猜我想》。
二、教学目标
掌握基本的算法设计和实现方法,特别是迭代法。
培养学生的编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
角谷猜想的定义与背景
角谷猜想(又称冰雹猜想、考拉兹猜想、3X+1问题)是一个数学猜想,最早由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在1937年提出。该猜想表述如下:对于任意一个正整数x,如果x是奇数,则将其乘以3再加1;如果x是偶数,则将其除以2。按照这一规则重复操作,无论初始的正整数x有多大,最终的结果都将是1。
例如,若初始整数为5,其计算过程为5→16→8→4→2→1。
这一猜想看似简单,但至今尚未得到证明或证伪。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算法的表达,我们借助生活中实际案例让学生明白了算法的三种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并了解了流程图需要用到的各种图形。
第二课时我们使用流程图完成角谷猜想的算法流程图。
第三课时上机操作,我们借助图形化编程,设计一个程序,验证角谷猜想,并计算给定正整数n对应的角谷序列,显示运算的次数。同学们发现,程序最后都会显示1,并且结束程序。我们将猜想继续,更改小程序,将3换成5换成7再换成9,总结尝试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7

帖子

1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8
发表于 2024-12-11 09: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河之旅,一路生花”项目式学习活动
一、项目式学习设计
二年级上册的学习进程中,我们迎来了以家乡为主题的第四单 元。这一单元的课文犹如一扇扇窗户,展现出祖国辽阔大地的美丽画卷,涵盖古今文化,跨越海峡两岸,孩子们在文字中领略着祖国的广袤。与此同时,本学期充满活力的校园主题曲《一路生花》也在校园中回荡。它那积极向上的旋律和充满希望的歌词,与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相互呼应。
基于此,我们希望将课文学习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开展一次让孩子们走出家门,亲身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探索祖国山河的旅程中一路生花。
二、项目式学习活动实施过程
(一)活动筹备阶段,制定详细计划:
结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家乡为主题的课文内容特点,以及《一路生花》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精神,规划活动的时间跨度、参与方式、预期目标等。确定活动为期一个月,让孩子们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参与。
划分不同的活动板块,如 “家乡美景探寻”“祖国山河知识小课堂”“我的旅行日记分享” 等。
(二)活动实施阶段
1.家乡美景探寻:
布置任务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利用周末时间走出家门,去发现家乡的美丽景点,如公园、古迹、特色街区等。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景点的景色、建筑特色、人文氛围等,并拍照记录。
2.祖国山河知识小课堂:
回到家中,引导孩子们结合第四单元课文中对家乡的描写手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所看到的家乡美景,形成一段简短的 “家乡美景介绍”。在学校的课堂时间里,由语文老师组织开展相关知识小课堂。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向孩子们介绍祖国各地的著名山河景观,如长城、黄河、黄山等,讲解这些景观背后的历史文化、地理知识等。
同时,引导孩子们回顾课文中涉及到的类似描写祖国山河的语句,让他们在对比学习中加深对祖国广袤大地的认识。
3.我的旅行日记分享:
鼓励孩子们在假期或其他课余时间,跟随家人进行一次稍远距离的旅行,亲身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旅行过程中,要求孩子们每天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形成旅行日记。
回到学校后,安排专门的课堂时间让孩子们轮流上台分享自己的旅行日记,讲述在旅行中遇到的有趣事情、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对祖国山河的新认识。
4. 动手捏美食,画美景:
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中再次回味本次的旅性,增加趣味性。
(三)活动总结阶段
成果展示:
在班级内设置专门的展示区域,将孩子们拍摄的家乡美景照片、撰写的家乡美景介绍、旅行手册等作品进行展示,供全班参观。
举办一场小型的成果汇报演出,让孩子们通过朗诵自己描写家乡和祖国山河的文字作品、演唱与活动相关的歌曲(如《一路生花》)、展示自己创作的描绘美景的美术作品等方式,向大家展示此次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成果。
评价与反馈:
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从孩子们的参与度、对家乡和祖国山河的认识深度、作品的质量等方面对每个孩子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同学互评。总结活动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经验参考。
三、项目式学习活动成效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语文素养提升:
通过亲身观察家乡和祖国山河并进行描述、记录,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学会了运用更多生动的词汇和形象的描写手法来表达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写作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
在阅读课文与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描写家乡、祖国山河的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结构和语言特色,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2.其他学科知识拓展:
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用画笔描绘美景,他们的绘画技巧得到了提升,同时对色彩、构图等美术知识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音乐老师引导孩子们学唱相关歌曲,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新的歌曲,还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等有了更好的理解,增强了音乐感知能力。
(二)情感态度方面
家乡与祖国热爱之情增强:
孩子们通过走出家门,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祖国山河的壮阔,对家乡和祖国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有了更加真切、深刻的体验。这种体验让他们内心深处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更加浓烈。
在分享自己的旅行日记和作品展示过程中,孩子们看到了其他同学眼中的家乡和祖国,进一步拓宽了视野,也更加为自己的家乡和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
《一路生花》的旋律和歌词贯穿活动始终,孩子们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受到了这首歌曲积极向上精神的感染。他们在面对旅行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未来的旅程会 “一路生花”,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将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此次活动要求孩子们走出家门,亲自去完成各项任务,如探寻家乡美景、记录旅行日记等,这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思考、记录和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增强:在成果分享和展示环节,孩子们需要与同学、老师交流和合作。他们要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在共同筹备成果汇报演出等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与他人分工合作,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通过以上具体做法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能够让二年级上册的孩子们在与课文学习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综合能力,更好地感受家乡和祖国的魅力,在成长的道路上 “一路生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0

帖子

2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6
发表于 2024-12-18 09: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智芳 于 2024-12-18 09:14 编辑

主题:从折纸中学习数学
1、认识几何图形,通过不同的折法,图形发生不同的变化。
2、一张纸对折一次产生2层,再对折是4层,再对折是8层,从折纸中寻找数学规律。
3、学习看基本的设计图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7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发表于 2024-12-18 16: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宏艳 于 2024-12-18 16:26 编辑

圆的认识--感悟数学文化
一、 主题分析
   圆是数学中最规范,也是最基础的曲线图形,学生从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图形认识的一次飞跃,不论是图形特征的探索,还是研究周长、面积的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测量工具“规”和“矩”的创造,圆周率π计算,无不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次主题学习就走进圆的世界,探究历史文化中圆。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
2.在探索圆的特征、测量直径、画圆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能够动手制作“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增加民族自豪感。
4.在观察、讨论、测量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率以及总结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5.认识圆周率,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6.了解圆周率的探索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  学习过程
(一)第一站:“圆,一中同长也。”
《墨子·经上》描述:“圜,一中同长也。”即每个圆只有一个中心点,从圆心到圆上做线段,长度都相等。
清代陈澧在《东塾读书记·诸子》描述:“《几何原本》云:‘圜之中处一圜心,一圜惟一心,无二心,圜界至中心作直线俱等。’即此所谓‘一中同长’也。”这是我国最早的几何学定义。
1.识圆
1.1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动手描圆。
1.2理解圆的对称性。
(1)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2)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根据活动经验,判断图形对称轴的条数。
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2)折一折,认识圆心。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在纸上剪下一个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师:把圆形图片对折后打开,换个方向后再对折打开,看有几条折痕,相交吗?再折几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圆的中心。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png


   师介绍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3)连一连,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学生互相指一指直径,并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
(二)第二站: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句俗语,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规”和“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和使用的两种测量和画图的工具。规是用来画圆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圆规,矩是用来画长方形、正方形、直角等的工具,相当于现在的直尺。《史记·夏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左准绳,右规矩”。说明在大禹治水的年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使用规和矩这些工具了。
2.画圆
2.1  介绍圆规。
2.2  用圆规画圆。
2.3  自制规,画圆
3.图案设计
3.1欣赏图案,画出给定的图案
3.2设计图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7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发表于 2024-12-18 16: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宏艳 于 2024-12-18 16:27 编辑

接上
(三)第三站:“周三径一而有余”
   第一部有关圆周率的记载出自《周髀算经》,它提到“周三径一,远近乖於辰极;东井南箕,曲直殊於河汉。”第一句话--“周三径一”它的意思是圆的周长为三时,直径为1,体现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换句话说,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等于三。其实本质就是表明了π等于三。这是早期人们对圆周率的初探。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涌现了很数学家对此产生怀疑。后有人提出“周三径一而有余”,意思是:圆 的 周 长 是 圆 直径 的 三倍多,但是具体多多少,意见没有得到统一。
本次主题活动通过小组活动进行探究:究竟周长/直径的比值到底3余多少?是否为定值?通过学生活动做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
小组探究:  
需要工具如下:细线、直尺、3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物品。
活动任务:
①测量3个圆片的周长和直径;
②求出它们的比值;
③完成表格。

  
物品
  
周长
直径
周长÷直径
问题1:同学们是怎么利用细线来测量圆的周长呢?
问题2:观察,这个比值是各不相同的,但都是三点几,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周 三 径 一而有余”。但理论上来讲,这个比值是个定值。
问题3:为什么算出来并不统一呢?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吗?
解答:这是因为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极其容易产生误差,比如刚刚提到的方法的选择的不同,测量不准确,都会导致之后的计算也不准确。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四)第四站:“数学史上的创举--祖率”
    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祖冲之因此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祖冲之还给出圆周率(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推算值,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是一个重大贡献,后人将“约率”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祖冲之圆周率”,简称“祖率”。
   在中国,圆周率又被称为“祖率”,这是人们为了纪念祖冲之而命名的。确实,祖冲之在圆周率上的成就是不可比拟的,他通过坚持不懈的计算,大约算到24576边形,从而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也就是我们平时能朗朗上口的3.1415926。这在当时古代来说,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足足早出别的国家一千多年!遥想当年,什么工具都匮乏,刘徽以及祖冲之这些数学家居然能有如此妙想,并且还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来不厌其烦的计算这些枯燥的数值,这样的精神,着实让让人敬佩!
三、结束语
   学习,像一趟历史之旅,教师不过是一个导游的角色,带领学生领悟沿途美丽的风景,见识名人名家的故事,了解一个符号,一个公式背后的来之不易与锲而不舍的探究。观其源可以知其流,而因其流亦可溯其源,数学文化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入挖掘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04:01 , Processed in 0.0816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