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王静敏

【必修第二项】修炼幸福力

[复制链接]

5

主题

9

帖子

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1
发表于 2025-6-16 15: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有感
读完彭凯平教授的《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深度洗礼。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积极心理学的科普著作,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在浮躁时代重构幸福观”的生命实践指南。以下是我的核心感悟与思考:
一、颠覆认知:幸福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创造
书中最震撼的观点是打破“幸福=物质满足”的迷思。彭教授用大量心理学实验证明:  
金钱与幸福的“临界点”:当基本生存需求满足后,财富增长对幸福感的提升微乎其微;  
比较陷阱”的毒性:社交媒体制造的虚假完美生活,让我们陷入永无止境的自我贬低;  
心花怒放”的本质:幸福是神经系统的积极状态(如血清素、内啡肽的分泌),可通过科学方法主动触发。  
启示:我们总在等待“某个目标达成后幸福”,却忽略了当下创造愉悦体验的能力。
二、幸福方法论:五施理论的实践智慧
书中提出的“五施”模型(颜施、身施、言施、心施、眼施),将抽象幸福转化为具体行动:  
1.颜施(微笑的力量)
   哪怕假笑也能欺骗大脑释放快乐物质;  
   教师对学生微笑,可激活课堂的“情绪感染力”。  
2.身施(身体的智慧)  
   运动20分钟相当于一片抗抑郁药的效果;  
  “触觉幸福”(拥抱、握手)直接降低压力激素。  
3. 言施(语言的温度)
   每天3句真诚赞美,人际关系满意度飙升;  
   把“问题思维”转化为“解决式沟通”(如用“如何”代替“为什么”)。  
4.心施(福流体验)
   全情投入热爱之事时,时间感消失的“心流状态”是幸福峰值;  
   为孩子创造“轻度挑战+即时反馈”的任务(如拼图、科学实验)。  
5.眼施(看见的能力)  
   训练“积极关注”:每天记录3件值得感恩的小事;  
   在平凡中看见美(路边的野花、夕阳的渐变)。  
行动: 我把“五施”做成手机壁纸,每天实践至少两项,两周后情绪稳定性显著提升。
三、对抗焦虑时代的“心灵疫苗”
书中针对现代人精神困境开出良方:  
焦虑的解药=具体化+掌控感
  把“我完蛋了”转化为“我现在能做的一小步是什么”;  
痛苦的转化器:意义感重构
  志愿者研究发现:帮助他人时,自身痛苦感知降低40%;  
数字时代的专注力保护  
  “15分钟专注+5分钟放空”的节奏,比持续刷手机高效3倍。  
案例: 一位抑郁症患者通过每天给流浪猫喂食重建生活意义,正是“言施+心施”的疗愈力量。
四、教育启示:培养“抗挫型幸福”的孩子
作为教育者,书中对家庭教育的洞见尤为珍贵:  
1. 夸努力而非天赋*
   “你真努力”比“你真聪明”更能培养成长型思维;  
2. 制造“安全挑战”
   ️ 让孩子完成略高于能力的任务(如独立策划周末活动),积累“我能行”体验;  
3. 情绪教养三步骤
   接纳情绪→命名情绪→解决策略(“你生气是因为…,试试深呼吸+说出来”);  
4. 家庭幸福仪式
   ️ 每周“感恩晚餐”、睡前“快乐三件事分享”,塑造积极神经回路。  
五、我的觉醒:幸福是动词,不是名词*
这本书彻底扭转了我的认知偏差:  
过去认为幸福是“拥有什么”(财富、地位),现在明白是“成为什么状态”(专注、联结、意义感);  
停止说“等我…就幸福”,开始实践“微幸福行动”(晨起对镜子笑、给父母发暖心语音);  
在教室推行“心花怒放计划”:每天课前3分钟学生分享小确幸,课堂氛围从压抑转向活跃。  
最后一句击中灵魂的话:
“真正的幸福不是没有痛苦,而是痛苦中依然能看见光的方向。”
这本书不是鸡汤,而是一把打开积极神经回路的钥匙——当我们用科学方法训练大脑关注美好,心花终将在废墟上绽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

帖子

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2
发表于 2025-6-26 08: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例会分享中分享了一平方米的静心里的第七个支柱,那就是意义。      首先看到这个意义我就在想老师的意义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教书育人,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接下来我分享的是意义。你对工作的无力感觉得越来越强,对自我对未来所面临的困难都充满了疑惑?如果是的话,你,需要的是意义。第七根柱子是意义。意义就是你把工作和个人的价值相结合的能力,这个取决于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就是并不是很多事没有意义,而是我们不具备发现意义的能力。我们做着很平凡的工作,当你把它视作是养家糊口的时候,它就没有义,但如果你能够看到你为这个城市带来的改变,意义就出现。所以我们做一件事基本上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叫工作,养家糊口。第二个叫作事业,我有方向,有目标。第三个叫作召唤,我有使命,我有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召唤的角度,你的工作的幸福感和意义就会高很多。所以要把工作视作是施展抱负的机会,要努力地去做能够施展自己抱负的工作,而不是轻易地为生活妥协。如果你真的有梦想,你要努力去实现它,而不是说养家糊口就好,那时候你会发现,你找不到工作的意义的时候,这是塞利格曼研究,就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任何一件事上找到意义的。当然,找到意义是一个能力,但你可能找不到。那怎么办?不要委屈自己,你应该去做那些你能够找到意义的工作,就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工作。所以给自己的工作种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就是一个目标,当你能够为自己设定一个看起来比较美好的目标的时候,这个工作的意义就会逐渐地出现,这是第七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5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4
发表于 2025-7-1 15: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炼我的幸福力

一、调整心态,接纳教育的不完美

- 教育过程中难免有学生调皮、教学效果未达预期等情况,教师要明白没有完美的课堂和学生,接纳这些不完美,把它们当作教学成长的契机,而非自我否定的理由。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可看成是引导其深入思考的机会,而非浪费时间。


二、关注细节,发现工作中的小确幸

- 留意学生的点滴进步,如平时内向的孩子主动举手发言、学生用稚嫩的文字写“老师辛苦了”的小纸条,这些细节都能带来温暖和幸福感。每天结束时,花几分钟回想当天让自己感到开心的教学瞬间,强化积极感受。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课间和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当师生之间形成信任和亲密的关系时,教师能从学生的喜爱和依赖中获得满足感,这是幸福力的重要来源。

四、提升专业能力,增强教学自信

- 通过阅读教育书籍、参加培训、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当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时,教师会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转化为内心的幸福和满足。

五、平衡工作与生活,培养个人兴趣

- 不要让工作完全占据生活,下班后留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如阅读、运动、绘画等。拥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让教师在工作之外找到精神寄托,缓解工作压力,以更轻松的心态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六、与同事建立支持性的关系

- 与同事分享教学心得、互相倾诉工作中的烦恼,形成彼此支持的团队氛围。当遇到困难时,能从同事那里获得帮助和鼓励,这种归属感和互助关系能提升教师在工作中的幸福感。

七、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初心

- 经常回顾自己选择教师职业的初衷,想想自己希望通过教育带给学生什么,用最初的教育理想激励自己。当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成长和进步时,那份对教育的热爱会让教师感受到深层的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9-7 21:15 , Processed in 0.1411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