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璐 于 2025-5-28 15:34 编辑
用君子之道陪孩子们慢慢长大 当班主任这几年,我总觉得,教孩子做人比教知识更重要。小孩子就像小树苗,得一点点扶正,才能长得直。我们班的孩子刚满七岁,正是学规矩、养习惯的时候,但光靠老师说“不准这样”“必须那样”,他们可能转头就忘。所以我试着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君子之道”变成他们听得懂的话、做得到的事,带着他们一边学,一边想: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和别人都开心? 一、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 二年级的孩子听大道理容易犯困,我就把《论语》里的话编成身边的事。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给他们讲故事: “昨天小明的橡皮被同桌碰掉了,他马上大喊‘你瞎啊!’,结果俩人都气哭了。如果换作是你,橡皮被碰掉了,你希望同桌笑嘻嘻说‘对不起,我帮你捡’,还是冲你吼呢?”孩子们抢着说:“当然是前者!”这时候再告诉他们:“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呀,你不喜欢的事,也别对别人做。”好好说话非常重要。 现在班里孩子闹矛盾,经常能听见他们自己念叨这句话。上周小航排队被踩了脚,本来要发火,突然自己捂住嘴,转头对后面的同学说:“你是不小心的吧?下次小心点哦。”把我给看乐了。 二、让规矩看得见摸得着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话太文绉绉,我就带着孩子们动手做。开学第一周,我们围在一起商量班规,像“上课发言要举手”“借东西要说谢谢”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提的。最后把二十条班规写在彩色卡片上,挂成“规矩树”,孩子们说:“这是我们自己种的树,谁都不许扯叶子!” 二年级的孩子管不住自己,光靠说教没用。我们班有个“时间小管家”活动:早晨到校十分钟整理书包,课前两分钟摆好书本文具,放学五分钟收拾抽屉。我在黑板上画个大闹钟,分针走到哪儿就该干什么。刚开始总要我提醒,现在只要我一指钟面,孩子们就会互相提醒:“快快快!君子守时,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 三、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在教室墙上贴了“君子成长榜”,每个孩子都有朵小花,花瓣上写着“说话温柔”“主动帮忙”“承认错误”这些小事。每天放学前五分钟,大家闭着眼睛想一想:“今天我有没有做让小花开的事?”不用说出来,自己悄悄往花瓣上贴颗星星。有个小姑娘连着三天给同桌捡铅笔,第四天偷偷告诉我:“老师,我的小花已经开了三瓣了,比真花还好看。” 每周五的班会课是我们的“君子茶话会”。孩子们坐在地毯上,轮流说两句话:一句夸别人——“我要谢谢小雨,我摔跤时她扶我起来,特别像‘爱人者人恒爱之’里的小君子”;一句说自己——“我今天收作业凶了小宇,明天我要好好说话”。刚开始孩子们只会说“他借我橡皮”,现在能说出“他明明自己急着用,还把最后一张彩纸分给我,这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四、把书本里的君子变成身边人 二年级孩子崇拜英雄,但孙悟空、奥特曼离他们太远。我就把“君子”变成活生生的人。教室后墙贴满了“今日小君子”的照片:小涵午饭时默默把汤碗摆整齐,我说这是“规矩小君子”;阳阳坚持两周每天帮值日生擦黑板,当选“坚持小君子”;最调皮的磊磊主动承认打碎花盆,成了“诚信小君子”。 现在孩子们走路都挺着小胸脯:“老师,我今天能不能当小君子?”有家长跟我说,孩子在家也会问:“妈妈,我这样算不算‘厚德载物’?” 五、做错事要像小君子一样担当 小孩子难免犯错,但怎么面对错误才是关键。我跟他们说:“君子堂堂正正,做错事不躲不藏。”班里有个“认错三步走”: 1. 坦坦荡荡说“对不起”:上学期小欣把同学的绘本撕破了,她低着头来办公室:“老师,我不小心弄坏了小美的书,我想用零花钱赔她一本。”2. 想办法弥补:后来她自己画了道歉卡,还帮小美整理了三天书包。3. 下次记住教训:现在她借东西特别小心,还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有次浩浩和同学抢球撞倒了花架,他第一时间跑来报告:“老师,花瓶是我碰碎的,但我不是故意的。”我还没说话,旁边孩子就拍他肩膀:“你敢承认错误,就是光明磊落的小君子!” 六、小班会里藏着大智慧 课间十分钟是孩子最容易闹矛盾的时候,但我发现,这也是最好的教育机会,所以利用班会课及时进行道德教育非常有必要,也很有成效。 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碰:有孩子翻同桌书包找玩具,我就问全班:“如果你最喜欢的卡片被拿走,你着急吗?‘不问自取非君子所为’哦!”现在孩子们借东西前都会问:“我能看看你的橡皮吗?” 捡到东西要归还:我们在走廊设了“君子招领处”,谁捡到铅笔、尺子都放进去。小宇在操场捡到五毛钱,非要等失主,我说可以交给老师,他摇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得自己守着才安心。” 说话玩闹要有分寸:男生玩游戏时爱推搡,容易受伤,这叫没有分寸,我告诉他们做人要“言有尺,行有度”。“你叫别人‘笨蛋’,他心里就像被冰碴子扎了;要是说‘你刚才跑得好快,真棒!’,他就能开心一整天。”这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现在他们输了游戏会说:“下次我肯定赢你!”而不是气呼呼地甩脸子。 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这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班里推行“君子诺言卡”,答应别人的事就画个勾。上次朵朵答应帮生病的萱萱记作业,结果自己发烧了还打电话让妈妈转告我作业是什么。 七、教他们和自己好好相处 小孩子发脾气只会哭闹打人,我就教他们“要表达情绪而不是发泄情绪”。我们在班会课上玩“情绪小瓶子”: “当你生气时,心里就像摇晃的可乐瓶,如果直接打开瓶盖(发脾气),可乐会喷得到处都是;如果轻轻拧开一点缝(说出来),让气慢慢跑掉,就能平静下来。”现在有孩子吵架,会一边抽泣一边说:“你拿走我的本子,我心里可乐瓶要爆炸了!”另一个孩子居然接话:“那我帮你拧开一点点缝好不好?” 收获比我想得更多,带这届孩子两年,有些变化让我特别感动: 过去收作业时总有人嚷嚷“我没带”“忘写了”,现在会有孩子主动举手:“老师,我昨天生病没写完,中午补上行吗?”课间看到一年级小孩摔倒,我们班孩子会围过去扶人、拍灰、送纸巾,像一群小大人。 慢慢走,陪着他们长大。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些孩子将来能不能都成君子,但至少现在,他们知道了:说让人舒服的话,自己也会开心:守规矩不是为了怕老师,而是让自己和别人都方便;做错事不可怕,不敢认错才丢脸;帮助别人时,心里像开了朵小花,学习这些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 教育就像牵着蜗牛散步,急不得。我继续把“君子之道”揉碎了、化开了,放进每一天的早读、每一次的谈心、每一堂的班会课里。看着这群小不点渐渐长成明事理,知荣辱,懂进退,有分寸的模样,我想,这就是当老师最幸福的时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