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丽萍

【选修第二项】我们的创意课程

[复制链接]

9

主题

33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3
发表于 2024-12-18 16: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圆的认识--感悟数学文化
一、 主题分析
圆是数学中最规范,也是最基础的曲线图形,学生从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图形认识的一次飞跃,不论是图形特征的探索,还是研究周长、面积的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测量工具“规”和“矩”的创造,圆周率π计算,无不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次主题学习就走进圆的世界,探究历史文化中圆。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
2.在探索圆的特征、测量直径、画圆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能够动手制作“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增加民族自豪感。
4.在观察、讨论、测量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率以及总结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5.认识圆周率,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6.了解圆周率的探索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 学习过程
(一)第一站:“圆,一中同长也。”
《墨子·经上》描述:“,一中同长也。”即每个圆只有一个中心点,从圆心到圆上做线段,长度都相等。
清代陈澧在《东塾读书记·诸子》描述“《几何原本》云:‘圜之中处一圜心,一圜惟一心,无二心,圜界至中心作直线俱等。’即此所谓‘一中同长’也。”这是我国最早的几何学定义。
1.识圆
1.1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动手描圆。
     1.2理解圆的对称性。
(1)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

    (2)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根据活动经验,判断图形对称轴的条数。
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2)折一折,认识圆心。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在纸上剪下一个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60048/wps2.jpg
  师:把圆形图片对折后打开,换个方向后再对折打开,看有几条折痕,相交吗?再折几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圆的中心。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60048/wps4.png


    师介绍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3)连一连,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学生互相指一指直径,并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3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3
发表于 2024-12-18 16: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第二站: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句俗语,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规”和“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和使用的两种测量和画图的工具。规是用来画圆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圆规,矩是用来画长方形、正方形、直角等的工具,相当于现在的直尺。《史记·夏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左准绳,右规矩”。说明在大禹治水的年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使用规和矩这些工具了。
2.画圆
2.1  介绍圆规。
2.2  用圆规画圆。
2.3  自制规,画圆
3.图案设计
3.1欣赏图案,画出给定的图案
3.2设计图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3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3
发表于 2024-12-18 1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第三站:“周三径一而有余”
    第一部有关圆周率的记载出自《周髀算经》,它提到“周三径一,远近乖於辰极;东井南箕,曲直殊於河汉。”第一句话--“周三径一”它的意思是圆的周长为三时,直径为1,体现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换句话说,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等于三。其实本质就是表明了π等于三。这是早期人们对圆周率的初探。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涌现了很数学家对此产生怀疑。后有人提出“周三径一而有余”,意思是:圆 的 周 长 是 圆 直径 的 三倍多,但是具体多多少,意见没有得到统一 。
本次主题活动通过小组活动进行探究:究竟周长/直径的比值到底3余多少?是否为定值?通过学生活动做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
小组探究:  
需要工具如下:细线、直尺、3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物品。
活动任务:
①测量3个圆片的周长和直径;
②求出它们的比值;
③完成表格。
[size=12.0000pt]物品
[size=12.0000pt]周长
[size=12.0000pt]直径
[size=12.0000pt]周长÷直径
[size=12.0000pt]
[size=12.0000pt]
[size=12.0000pt]
[size=12.0000pt]
[size=12.0000pt]
[size=12.0000pt]
[size=12.0000pt]
[size=12.0000pt]
[size=12.0000pt]
[size=12.0000pt]
[size=12.0000pt]
[size=12.0000pt]
问题1:同学们是怎么利用细线来测量圆的周长呢?
问题2:观察,这个比值是各不相同的,但都是三点几,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周 三 径 一而有余”。但理论上来讲,这个比值是个定值。
问题3:为什么算出来并不统一呢?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吗?
解答:这是因为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极其容易产生误差,比如刚刚提到的方法的选择的不同,测量不准确,都会导致之后的计算也不准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1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3
发表于 2024-12-19 10: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美乐 于 2024-12-20 10:54 编辑

              “寻找代书板”项目式学习
一、项目确立
  两节连上的阅读课,前半节课找书,后半节课找代书板,中间只有一节课在读书。每次阅读课结束后,许多同学都苦于如何寻找代书板。本来放好的代书板,却不知道“缩”进了哪个书缝里,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发现还不是自己的,真的好烦恼!据此,“寻找代书板”项目式学习活动应运而生。
二、项目设计
1.驱动问题:如何改进设计,让寻找代书板更容易一些。
2.项目目标:改进代书板设计,并制作出来投入使用,方便同学们辨识和寻找代书板。


三、项目实施
1.设计问卷,并走进各年级班级开展调查,了解学校同学们使用代书板的困惑和对代书板改进的建议。



2.根据问卷统计结果,从问题出发,进行思维碰撞,并实地走进图书馆进行测量,改进代书板设计,分别设计出带有电子定位器的代书板、加长版代书板和长颈鹿形状的可以卡住书架底部的代书板。最后从实际出发,确定了长颈鹿式的代书板。

3.创意物化,调查了解新代书板制作需要的材质、和学校相关领导沟通制作成品。


四、项目发布
    学生代表在班级展示设计制作出的新代书板,各小组在班级总结和反思活动历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3
发表于 2024-12-20 09: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杜红艳 于 2024-12-26 16:01 编辑

《图形变换如何装点我们的生活》
这学期我们三年级数学组针对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做了项目式学习。
一、项目确立
背景与目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收集学生的问题(见图片),最后确立让学生根据图形的运动装点我们的生活。
二、项目设计
准备阶段:评价表格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图片)
在项目式学习中我们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下面我从三个评价主体方面分别给大家介绍评价内容的多维度。
(一)学生自我评价
我们通过四个维度让学生自我评价:
1、团队协作能力:(1)倾听并尊重队友的合理建议,对不合理的观点温和友善的表示不同意。(2)融入团队工作,并能帮助解决团队问题。
2. 思考辨析能力:(1)能在项目活动中提出问题。(2)能大胆清楚的陈述自己的想法、观点等。(3)能从同伴、老师交流中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改进工作。(4)能安静、独立的思考、分析并做出判断、选择。
3.创新创造能力:(1)能想到并提出一些新创意。(2)能说明自己的创意,有理有据。(3)能给予同伴的创意一些帮助和完善。
4.实践操作能力:(1)能和同伴一起完成操作。(2)主动收集项目活动相关资料.(3)能运用剪、粘合等技能进行操作。(4)能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应用于生活中。
(二)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的两个维度:
1.运行机制(1)组长作用:任务分工是否明确(2)各成员参与的机会
2.合作效度(1)参与度:是否完成个人任务,是否主动倾听(2)贡献度:分为基础贡献、促进贡献、创生贡献
(三)教师评价
1)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2)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
团队分工: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将团队分为平移、旋转和对称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展开相应的深入的研究。
三、项目实施和项目发布
   此次项目式学习以现场分享的形式展示,展示流程如下:
   1.开场与欢迎:由团队主持人王若涵致欢迎词,介绍活动目的和流程。
  2.互动环节:小朋友上台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作品(见图片)。
    3.作品欣赏。
、项目反思
    1.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了对图形兴趣。在团队中学会了分工合作,增强了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主题分享,学生不仅理解了图形的概念,还深入探讨了如何用图形运动装点我们的生活。
   2.美中不足的是虽然设置了互动环节,但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可设计更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次项目式还收获了宝贵的团队协作经验和学生能力成长的见证,为未来的项目式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99

帖子

5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0
发表于 2024-12-23 09: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遇见中国茶


课程起源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饮品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是果汁、汽水还是咖啡,甚至老师杯子里泡的花茶,都在他们的讨论范围之内。然而,对于中国传统的茶,学生们却知之甚少。中国茶有着丰富多样的种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等,每种茶都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风味口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礼仪的体现,与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紧密相连。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开展 “遇见中国茶” 的学习,带领学生踏上一场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探索之旅。
课程目标
了解茶的起源、种类、中国茶文化,感受茶文化的传统魅力,萌生民族自豪感。
茶知多少
趣味大调“茶”茶叶到底是不是树叶呢?为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茶叶,孩子们进行了一场大调“茶”,收集有关茶叶的知识。
茶的由来孩子们提出疑问“茶叶是怎么来的”,是一个非常值得去深入探究的问题。现在,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是“神农说”。传说茶叶是神农发现的。他喝了茶叶煮的水后,感到肠胃通畅,神清气爽,于是把这种神奇的植物取名为“茶”。
“茶”颜观色:孩子们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茶叶,并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多种感官方式去感知茶叶的外形、种类、形状和气味!
茶叶的种类通过调查,我们得知,中国所拥有的茶叶种类十分丰富,当代茶人根据不同的发酵程度,将茶叶分为六大类,即绿茶、红茶、黄茶、青茶、白茶和黑茶。
制茶工艺:知道茶的由来后,学生提出了疑问“老师,叶子刚采摘下来是新鲜的,可泡茶用的茶叶为什么是干的呀?”我们通过视频、谈话等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基本的制茶过程是:采青-晒青-晾青-浪青-炒青-揉捻-烘焙-挑选-提香,而不同的茶叶也有不同的制作工序。
悠悠茶道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由于藏区等边疆地区需要茶叶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帮助消化等,而中原地区对马匹有很大的需求,用于军事、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于是从唐宋时期开始,逐渐形成了这种跨区域的贸易通道。那么,茶叶就是茶马古道贸易的核心商品之一。中国的茶叶种类丰富,如云南的普洱茶、四川的边茶等,这些茶叶在经过复杂的加工工艺后,通过马帮运输到边疆地区。而马匹也是另一种主要商品,除了茶叶和马匹,茶马古道上还交易着各种附属商品,如盐、布、药材、香料等。这种贸易往来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茶叶的用途:孩子们通过调查发现茶叶对我们的身体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茶叶有抑制细胞突变与癌变的作用,而且茶水可提神醒脑、清热解毒,具有明目、消滞、减肥之功效。
茶叶的用途远不止于冲泡饮用,它宛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能变幻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茶制品,为人们的生活增添别样的风味与乐趣。
课程反思
在“遇见中国茶”这一主题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课堂讲授、资料查阅以及实地观察等方式,汲取了相当数量有关茶叶种类、产地、功效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知识储备上有了一定的积累。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对于茶文化这一深邃而内涵丰富的领域,课程的渗透程度略显不足,尤其是在茶礼仪这一关键文化元素的传递上,尚未达到预期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们仅停留在理论认知的浅滩,未能真正深入理解其精髓与要义。 倘若后续教学时间充裕,可以筹备一场品茶大会。以茶为媒,创设真实且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从茶具的选用与摆放、泡茶的步骤与技巧,到奉茶、敬茶、饮茶的姿态与礼仪,全方位、沉浸式地去感受和领悟茶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从而弥补当前课程在茶文化传承方面的短板,使学生们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和立体,真正实现知识与文化素养的双重提升,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播下希望的种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76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4-12-25 09: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光印记:家乡的诗意之旅》项目式学习方案
一、驱动问题
      如何通过语文学习向大家展示家乡独特的魅力,成为家乡的“小代言人”?
二、项目实施
      1. 知识储备与探究阶段(2 周)
      精读课文:深入学习《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资料收集:学生分组收集家乡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特色物产等资料,可通过询问长辈、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进行。
     2. 创意表达与设计阶段(2 周)
     我的旅行日记:结合自己的旅行,展现出祖国河山的壮美,通过画画、照片、写感受等方式制作“我的旅行日记”。
     宣传手册制作:设计并制作“家乡宣传手册”,包括家乡的景点介绍、美食推荐、文化传统等内容,配上图片、插画和文字说明,使手册生动有趣、吸引人。
     3. 展示与交流阶段(1 周)
     举办“家乡风采展示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和宣传手册,向同学们介绍家乡的特色,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线下分享:将优秀的作品展示在六艺苑,让更多人了解学生们的家乡。
三、项目成果
     1. 我的旅行日记:收录学生的旅行感受,展现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体现了学生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长。
     2. 家乡宣传手册:一本本精美的宣传手册,不仅是学生对家乡深入了解的成果,也是他们设计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的体现,可作为家乡文化传播的小资料。
     3. 学生能力提升: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同时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0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4
发表于 2024-12-25 11: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然 于 2024-12-25 11:10 编辑

《围呀围栅栏》

什么是项目式学习呢?
书当中把项目式学习正式定义为:使学生能够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来回应真实、有趣且复杂的问题、难题或挑战,并公开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们常说,在PBL 中,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鲜活的,它让课堂(或学生学习的任何场所,充满了创造力和感染力。
项目式学习是“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的一种形式,提倡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属于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范畴。
那么,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承担着怎样的角色?
教师扮演者多种角色,有时是传统的学科专家、有时是课堂的引导者、有时又是一名教练。
项目式学习也就是: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的过程。
有了对项目式学习的理解,我和学生共同确立了此次项目式学习的主题《围呀围栅栏》,它是由数学绘本中的一个小故事情节引入的,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去探究新知的欲望,同时也创设了比较轻松童趣的学习情境。在主要的项目活动环节,放开手让学生对棚栏的围法进行创造性地设计,以学生的课堂生成作为学习材料,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催化剂。
核心观念:   
此次学习也提升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项目目标:
①结合实例认识周长,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②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③通过探索一般图形周长的求法,经历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认识到周长是可以测量的,同时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④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体会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接下来是我此次项目化的安排,分为以下4个步骤,首先是我们的入项活动:选取的是数学绘本《栅栏栅栏围起来》当中的一个小故事情节,由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共同确定驱动型问题:
瘦牧民很困扰:胖牧民的羊群总会乱跑到自己的地盘吃草。爱动脑筋的你有什么可实施的方案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由此,我和学生一起确立了问题链:
首先是问题一:你的栅栏准备怎么围?由学生小组合作,积极讨论,分工开始设计方案,每个小组都有声有色地在帮牧民想办法,有的小组设计站在了瘦牧民的角度,为他的地盘圈画了栅栏,防止胖牧民的羊闯入;也有的小组将胖瘦牧民的地都围上栅栏,让两支羊群都得到管理。
紧接着我们的故事继续推进:
“这个办法不错啊!”瘦牧民用栅栏把自己的地围了起来。 他在栅栏上留了一扇门,方便自己随时出入。 “这下,别人家的羊应该不会随便进来了吧。” 但是不一会,胖牧民的羊通过敞开的大门走了进来。
学生立即指出瘦牧民方案的存在问题:栅栏不能有缺口。
也就是说我们围的栅栏必须是怎样的图形呢?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应该是:封闭图形
随即引出问题2:谁的地盘周长更长呢?
分析问题:要想知道谁的周长更长,首先得明确什么叫周长。
学生讨论:栅栏的长度→图形一圈的长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测量周长 :学生小组合作,用测量工具将小组设计的栅栏量出长度。
规则图形对于孩子们问题不大,小组合作用尺子测量出长度,并相加即得出了周长。但有几个小组犯了难。边不是直直的图形的周长如何测量呢?我们可以采用化曲为直的思想,先用绳线把所画的图形围一围,再用米尺把绳线的长度测量出来,这样就得出周长了。
像这样弯曲的图形,比如硬币的周长,还可以将它在尺子上滚动 一圈,标记起点和终点,求出周长。 由笔直的边组成的封闭图形,譬如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可以直接用尺子测量周长;由弯曲的边组成的封闭图形,可以用绳子和尺子。化曲为直测量周长。
问题三:如何呈现又美观又富有数学味的栅栏设计图呢?这项活动采用了画廊漫步法展示小组阶段成果。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完善量规,为他人提出建议
4、项目反思
通过这次项目式学习,我们要更关注驱动型问题的设计,也就是更偏向大的活动环节的引导,在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做到不过多地提问和干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试错。
当然学生在这次项目式活动中也收获了很多。在观摩讨论中体验数学简约之美,在尝试操作中迭代可实施性方案。

复制代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08

帖子

4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2
发表于 2024-12-25 16: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彦平 于 2024-12-25 17:06 编辑

山河之旅,一路生花

——二年级项目式学习初探

    本学期我们二年级校园主题曲师生商量后选定的是《一路生花》这首歌曲,二上语文书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家乡”,又恰逢国庆节,孩子们可以去旅游,可以回老家了解家乡。综合这多方面的情况,我们定这学期的项目式学习主题为“山河之旅,一路生花”。再此主题下我们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一、我的旅行手册
     国庆假期正是家人团聚一起旅游、回老家的好时候。我们做了“我的旅行手册”,分:“我的旅行守则”—让学生了解旅行安全注意事项;“我要去旅行啦!”—在中国地图上把要去的地方涂上颜色,让学生了解自己旅行地在中国版图上所处的位置;“我乘坐的交通工具”—让学生了解出行交通工具知识;“我的旅游路线”—让学生了解画路线知识;“我的旅行全家福”—让学生感受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我的心情”—让学生回忆自己旅行感受,感受生活的多彩;“最美的风景”—让学生关注自己旅行风景,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好吃的美食”—让学生了解各地特色美食,了解我们的饮食文化。“我的旅行故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旅途经历,做生活的有心人。“我给旅行打星星”—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旅游经历,总结此次旅游。
       二、粘土捏家乡名胜建筑
      为了让孩子们探究家乡的名胜古迹,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我设计了“粘土捏家乡名胜建筑”这一活动。孩子们通过请教他人,查资料、读书了解了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是什么,以及名胜古迹的由来、特点,家乡的名人故事等知识,自己亲手捏家乡的名胜古迹,对古迹的构造也有了一些了解,比如;赵州桥的结构特点以及设计的巧妙之处,对设计者李春产生敬佩之情,对家乡的热爱油然而生。粘土作品捏完,我们还进行了交流展示。
      三、粘土捏家乡美食
      想对家乡了解有更多了解,家乡美食不能少。我鼓励孩子们通过向家人请教、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美食,粘土捏家乡美食,试着介绍家乡美食。他们捏的驴肉火烧、火锅、糖葫芦、饺子、海鲜面、麻花、板面等美食捏的惟妙惟肖,让人馋涎欲滴。
      四、画家乡最美风景
      语文书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我爱阅读”部分的文章是《画家乡》,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是海边风景。山山的家乡在山里,他画的是山里的风景。平平的家乡在平原,他画的是平原风光。青青的家乡在草原,他画的是草原风光。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他画的城市那么美。这些让孩子们了解了不同地方的美丽风景。那我们家乡的最美风景什么样?孩子们说了说,也想画一画。于是我和孩子们设计并参加了画家乡,介绍家乡美景的活动。
“山河之旅,一路生花”,我们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山河,踏遍自己的家乡,领略山河之美,学习鲜活的知识;我们通过读书、查资料等方式研究家乡风物,沿着前人的足迹前行。一步一步我们走得快乐又充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4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发表于 2024-12-25 17: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体育课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知识,还要在实践中掌握技能。但体育教学有局限性,需要与其他学科融合,以更快掌握体育技能,实现全面育人。跨学科融合教学,就是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体育老师常发现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兴趣有限,而跨学科融合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知识融入体育教学,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拓展其他学科知识。
一、跨学科融合的内涵与重要性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以体育为主线,将其他学科中与体育相关的知识融入其中。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了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明确其他学科知识与体育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在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融合对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推动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同时,跨学科融合还能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小学体育老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充分吸收多学科知识,以更好地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
二、跨学科融合的策略与实践
1.数学与体育的融合
数学与体育的融合在日常教学中非常实用。体育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距离、计算时间等方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体育活动中。例如,在教授足球时,可以让学生测量足球场地的大小,计算射门的角度和速度,以此培养他们的空间感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竞技中掌握运动技巧,还能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语文与体育的融合
语文与体育的融合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知识和运动技巧。体育老师可以巧妙地融合语文元素,通过语言来搭建体育情景,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体育竞技之美。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并引导他们运用体育词汇来描述比赛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巩固篮球理论知识,提升运动技能。
三、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与效果
在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时,体育老师应以学生个人性格特点为指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效整合多学科知识点。通过在课堂上融入数学、语文等多学科知识,可以激发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核心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03:59 , Processed in 0.0821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