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王静敏

【选修第一项】我的“反内卷”行动

[复制链接]

3

主题

25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7
发表于 2025-6-11 14: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学期体育教学中,我以 “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 理念打破内卷。当发现学生因 200米测试恐惧发抖,便推翻 “达标至上” 观念,转向 “唤醒运动兴趣”。​
具体将仰卧起坐测试改为 “核心力量游戏日”,设计 “人体桥接力”,让学生用背部支撑传软球,总不及格的女生在合作中发现自身搭桥优势,主动指挥团队;开设 “器材盲盒课”,学生抽 “弹跳” 等标签盒后自创玩法,如用弹力带编 “迷宫” 完成营救;用 “运动情绪日记” 替代评价表,抗拒体育课的男孩写下 “跳绳声像鼓点” 的发现。​实现对运动本质的认知重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6-16 11: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杜爱军 于 2025-6-16 11:39 编辑

如何看待发奖状的问题:这个学期我没给孩子们发奖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怕影响孩子们正确看待名和利的诱惑,已经看到部分同学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名次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方法,一张奖状不应该有的作用已经出现了。比赛总是有输有赢,正确看待输赢,放平心态,虽然当时可能会患得患失,但要适应,还是要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2、另外我们是不是要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一种意识,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要带有目的性,不要为了拿什么名次去做一件事情,对小学生来说可能会不大好理解,用一句话来说可能会更形象一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努力就行了,别太在乎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1
发表于 2025-6-16 14: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学习回归本真
一、理念革新:重塑语文教育的温度
过去的语文教学常陷入“刷题提分、竞赛评优”的怪圈,忽视了语言学习的人文性与趣味性。本学期,我以“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为核心,将语文课堂定位为“语言探索的乐园”,坚信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表达天赋。与家长沟通时经常强调“阅读积累比答题技巧更重要”,逐步扭转过度关注成绩的教育焦虑。
二、具体行动与实施过程
1.弱化竞争,构建协作学习共同体
在单元主题学习中,设计“语文创意联盟”活动。例如学习第三单元诗歌主题时,以“我和诗歌有个约会”为主题,设计了三个板块:板块一——诗歌见面会;板块二——诗歌创作会;板块三——成果展示会,让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抄写诗歌,编写诗集、开创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合作完成任务。学生们分工合作,不管内向的还是调皮的都充分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2.减少评价,聚焦过程性成长
废除传统作文评分制,改用“成长型反馈单”。学生完成习作后,先进行“自我欣赏角”(标注最满意的段落)和“成长加油站”(写下想改进的方向),再由同学互相写“发现亮点”,最后教师给出具体建议。如在《故事新篇》作文中,教师不再纠结语法错误,而是鼓励学生:“你创编的故事充满想象力,如果情节再曲折一些,内涵再丰富一些,故事一定会更精彩!”这种反馈方式让学生从“怕被批评”转变为“期待进步”。
3.降低管控,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在开展“书香伴成长”主题学习时,我尝试完全放开对学生图书馆学习的管控,让他们自主规划阅读探索之旅:自主确定目标:不再指定书目或阅读任务,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我想了解什么”,从而去选择相关书籍。当然还可以自由组队,阅读方向相同的组成探秘小队,一起商量一起分享。
每周开展一次“免作业日”活动,鼓励学生用免作业的时间尝试新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免作业不等于不学习,而是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宝贵契机。 邻近期末考试,为了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开展了挑战赛。比如:学生挑战成功某部分的学习内容,即可免除相关抄写作业。
三、实践成效与反思
通过这学期的反内卷活动,我发现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提升。作为老师的我,减少了对学生的“高管控”与“唯分数评价”后,对学生情感需求与心理健康也更为关注。同时这场反内卷实践让我明白,当教育回归尊重与信任,语文课堂便能真正成为滋养心灵的沃土。但我甚至反内卷是长期且艰巨的过程,除了自身打破固有思维,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还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才能让个体与社会在良性发展中共同进步。期待那天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9

帖子

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1
发表于 2025-6-16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长的觉醒》学习心得
《成长的觉醒》是樊登老师自己写的一本书,这本书给我上了“陪伴孩子终身成长”的宝贵一课。书中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育儿的经验:成长的幂次法则---认识脑科学---养育孩子的有效方法。
这本书对家长育儿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不可或缺的“实用指南”。特别是关于脑科学的一些知识储备,使我知道了为什么我们这样来做“教育”
了解了成长的幂次法则以后,我们得有一点敬畏心。作为家长、老师不要等到孩子出问题才去想解决,要知道孩子的突然变糟糕都是因为前面长期错误的行为累积。
那么,我们如何去分辨一种育儿理论是科学的呢?--那我们就要回归到有效的底层逻辑,那就是脑科学。
我想:我们真的想培养孩子,一定不会想把他培养成一个机器人。你不会希望这个孩子所有的动作都听家长、老师的话,你指挥他,他就服从。这不是我们培养的目标。我们培养一个孩子成长,最应当重视的是他的大脑健康。因为健康的大脑会指挥他自己做出正确的行动。也就是说,要让他的大脑能够指挥他自己的行动,这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这让我突然想到了我们的学校章程中关于“育人目标”的说明---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聪明的脑、温暖的心,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生”
对于“聪明的脑”----我理解: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重视孩子们的大脑健康。我们要成为学生的“安全基地”,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支持,让他们在自由与规则中茁壮成长,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育人环境(践行“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善待儿童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

帖子

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2
发表于 2025-6-17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践行“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善待儿童的教育”,进行“反内卷”行动是区别于传统高压教育模式的教育理念,减少外部压力让学生成为主体,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低竞争:弱化分数排名,减少横向竞争,强调个人成长。例子:现在体育课的竞赛跑步,跳跃等都不在以名次进行排序,更多的是看每节课孩子是否有进步,是否达到了自己的PB。
低评价:减少标准化测试及量化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而非结果。允许试错和反复探索。例子:对学生体育课动作的练习过程进行评价,即使没有做完整一些动作还是会进行鼓励。
低管控: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拥有项目练习选择权,减少程序性约束。例子:有多种技能选择,练习时跑步不感兴趣,可以练习跳跃,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练习。
我想多说一句的是低管控有没有纪律上的低管控,如果有纪律上的低管控,怎么样才是合适的度,如果低管控控制不好是否会让学生们每天变得自由散漫,大体育课会不会失去了本生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

帖子

8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3
发表于 2025-6-18 10: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        一、剥离比较的藤蔓:我尝试将目光从横向竞争转向纵向深耕——每日问自己:“今天我的学生是否比昨天更爱探索?”这份安住当下的专注,消解了排名焦虑。​建设成长共同体:机房不再是技术比拼的竞技场。当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任务时,我强调“协作比速度珍贵”,取消计时排名,设立“最佳互助奖”。看着他们互相尝试操作方法时的专注眼神,竞争压力自然转化为共学的温暖。
​        二、破除“完美主义”执念:学生提交展示的作品有问题?以往习惯指出错误,如今先说:“这个页面设计真有创意!”“观察不评判”——技术瑕疵只是成长路标,用建设性反馈替代分数审判。让师生共同看见“进步本身的价值”。
​        三、从“掌控者”到“守护者”​:信息技术课上,允许学生用10%课时自主探索。当孩子兴奋地展示用绘图工具自创的像素画时,我克制住“必须教完教材”的冲动。这种有边界的自由,反而激发更深层的专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7

帖子

12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5
发表于 2025-6-18 14: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我从理念革新入手,坚信教育应是静待花开,而非揠苗助长。摒弃“唯分数论”,将培养习惯、激发兴趣置于首位,倡导“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理念。

具体行动上,课堂采用趣味游戏教学,用“汉字闯关”替代枯燥练习;减少横向比较,通过“成长树”记录每个孩子独特进步。实施过程中,以日常观察和成长档案动态评价,每周开展“分享会”倾听孩子心声,定期与家长沟通科学育儿观。

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学习的热爱,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家长也逐渐放下焦虑,班级形成温暖互助氛围。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反内卷”教育能让孩子在自由舒展中收获成长,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7
发表于 2025-6-18 15: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到反内卷一词,反思我以往的教学工作,好像一直在做“内卷”工作,不会做的题反复的练习,反复的讲解,有考试不好的孩子就留下来单独给他辅导,有不及格的孩子生拉硬拽也得让他及了格,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让我的心渐渐地沉淀下来,教学也在逐渐回归本质。
       1、不追“超前学习”
    常有家长问我,在假期是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新内容,我表示不赞成,孩子粗略的学习一遍,老师再讲的时候,可能会不认真听讲,反而忽视了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重难点,重复性的学习会让孩子的兴趣降低。
       2、拒绝“题海战术”
针对薄弱点(如应用题理解),选3-5道典型题,鼓励“讲题”输出,让孩子当“小老师”,用自己的话讲解解题过程,能快速发现理解漏洞。不再进行重复性的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触类旁通解决其他问题。
      3、让数学有用、有趣
    让数学从课本走进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滴水的水龙头,一秒滴多少水,算出一分钟滴水量,再算出一小时滴水量,一天滴水量,孩子们对算出的结果很是震惊,没想到小小的滴水龙头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提高节约资源的意识,孩子们会看到没关紧的水龙头主动拧紧,不让数学变成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减少“为考试而学”的焦虑。
      4、接受“不完美”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不同,有的计算能力好,有的空间观念好,有的灵活性强,不和其他同学横比,允许犯错,不再整齐划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帖子

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9
发表于 2025-6-20 10: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道”反内卷“,不禁回顾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
那个年代,我们的主要任务可不主要是学习,农忙时节我们还要帮助父做些农活,比如,有一年夏收,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我准备上干粮和凉白开水,拉着弟弟的手去给顾不上吃饭的父亲母亲步行几里地送饭,再捡麦穗,真的做到工农结合了,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都有了。在家做一些超出能力的家务活,感觉自己可牛了,我也可以像大人一样,洗衣做饭更是不在话下。那个时候,充实、丰富、精彩,每天过的特别快。时代的原因,我们这群九零后,边工边读,以学为主。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只剩下”学习“这一件事了,睁开眼家长催着就要学,到学校老师催着学,回家各种作业追着,直到一天结束,孩子疲惫的躺下。他们的童年难道只需要一件事?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思考一下,能为孩子做点什么?我们现在是小学阶段的中高年级了,从我的学科我自己又做了什么?
一、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
1. 聚焦核心素养:摒弃过度追求成绩与知识点数量的目标,围绕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四大语文核心素养设计教学。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机械背诵大量诗词,而是通过赏析经典作品,感受诗词韵律美与文化内涵,培养审美能力 。
2. 精简教学内容:梳理教材,筛选出最具价值的教学内容,避免盲目拓展。比如,在记叙文写作教学时,集中训练1 - 2种写作结构和技巧,让学生扎实掌握,而非同时教授多种复杂技巧。

二、创新教学方法
1. 项目式学习(PBL):设计贴近生活的语文项目,如“校园文化宣传册制作”。学生需通过采访、写作、编辑等环节完成任务,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改变传统灌输式学习。
2.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例如,阅读理解练习中,为基础薄弱学生提供带问题引导的短文,为能力较强学生提供深度探究型阅读材料,满足不同学生需求,避免“一刀切”带来的竞争压力。

三、改革评价方式
1. 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除考试成绩外,纳入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项目参与度、阅读积累等多方面评价。比如,建立阅读成长档案,记录学生阅读书目、阅读感悟等,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过程。
2. 鼓励性评价: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减少横向比较。对学生的作业、回答等及时给予具体反馈,如“你的观点很独特,如果在表达上再清晰一些就更棒了”,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四、开展特色语文活动

1. 自由阅读活动:每周设置专门的阅读课,开放学校图书馆,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书籍阅读,并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分享形式可以是口头讲述、绘画、表演等,不做统一要求,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2. 创意写作活动:举办故事接龙、诗歌创作、童话编写等创意写作活动,不强调写作格式和规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法和情感,挖掘创造力,打破写作套路化训练。

学习不再是简单重复的识记,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让学习真实发生。希望我的一点点改变,给每个生命注入新鲜血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74

帖子

2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2
发表于 2025-6-20 18: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内卷”行动,不仅关乎教师个人的职业幸福,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生态的改善意义深远。只有当教师从“内卷”中解脱,才能够以更从容的心态投入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未来人才。
首先,教学优化,减负增效,回归教育本质。我本学期实行了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布置阶梯式作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巩固型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拓展探究型作业,避免全体学生陷入重复刷题的“内卷”。
其次,进行评价改革,多元视角,关注成长。本学期我主要推行过程性评价:使用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发言、小组合作、作业进步等,定期向家长展示,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轨迹,弱化对分数的单一关注。同时,开展自我评价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丰富评价主体和维度。
这是一场重塑教育价值的深刻变革。这需要教师的坚守与智慧,也离不开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打破“内卷”的怪圈,回归教育本质,才能让小学教育焕发生机与活力,让教师享受育人的幸福,让学生拥有快乐的童年 ,才是真正的善待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9-7 21:17 , Processed in 0.1034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