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刘月芳

【选修五】级部例会分享——就本学期级部例会中的某个...

  [复制链接]

19

主题

104

帖子

4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3
发表于 2025-4-27 14: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不管教的勇气》
       《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的作者岸见一郎,是一个哲学家,然后他特别喜欢研究的是阿德勒的哲学。在他研究了阿德勒的哲学以后,他就发现阿德勒的哲学,最有效的地方就在于养育孩子。所以,他写了好几本书,都是从阿德勒的哲学出发,然后告诉大家说,我们怎么样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怎么样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大家知道阿德勒,他写的《自卑与超越》,但是阿德勒还启发过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门派叫正面管教。就整个正面管教的背景,都是靠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理论来支撑的。
       这本书当中提出了一个特别震撼的口号,叫作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养法。就是不管教的勇气,就真的是让你尽量地放手,尽量地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所以,不批评也不表扬。
       首先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说为什么大量的家庭的教育,都在不断地重复?就是说你的父母对待你的方法,可能并没有那么成功,让你的内心产生了那么多的痛苦。然后你的事业,也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你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然后等你长大了以后,你就竟然会用你父母对你的方法原封不动地又用在了孩子的身上。然后希望你的孩子这次发生奇迹,跟你变得不同。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每一个成年人,在长大以后都会反思,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失败。就是不管你成功不成功,你的内心当中都有失败的一块。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不够好、不够得志的那么一块。所以这种郁郁寡欢的心情,导致我们去回顾我们的父母的教育的时候,大量的人只做了浅层次的总结和反思。
       岸见一郎的书好看在哪儿呢?第一是没有废话,第二是不讲理论。就是他特别直接地戳中你的内心。就是每一句话都是,硬生生地插到你的面前,就是直给的。所以,这本书文字并不多,但是每句话都值得你好好听。他非常真诚地告诉我们说,怎么才有效呢?
        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指导(孩子)。所以所谓的不批评也不表扬,原因是什么呢?批评和表扬都不是平等地对待孩子的方法。批评当然我们能够理解,这是指责他,然后给他压力。表扬也是自上而下的。表扬是发生在上级对下级之间的。所以当你觉得,你比你的孩子强很多,你跟他就没法平等对话的时候,这批评和表扬就出现了。无论是柔和的表扬,还是残酷的批评,这时候你都没法建立一个跟孩子的良好关系。而没有这个良好关系,就无法实现有效的指导。这就是岸见一郎的最基本的底层的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6
发表于 2025-4-28 14: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主教育
含义:自主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和自我驱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角色: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学习资源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并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设立自主学习课程,在课上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个性化学习
含义:个性化学习我们
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风格、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师生角色: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参与到个性化学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
实施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如在咱们班级电脑上的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软件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我们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中获得的收获:
自主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相互促进。自主教育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内在动力和能力支持,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个性化学习中;个性化学习则为自主教育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方法,通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

帖子

3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4
发表于 2025-4-30 16: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绩效教练》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在这个教育转型的时代,《高绩效教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传统教育模式难以触及的盲区。作为一名长期耕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方法论层面的启发,更是一场教育哲学的思维革命。它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究竟是知识的灌输,还是潜能的唤醒?教师的角色到底是权威的传授者,还是成长的陪伴者?
      一、从"教导"到"提问":教育范式的根本转变
《高绩效教练》颠覆性地提出了"提问比告知更有力量"的核心观点。书中介绍的GROW模型(目标-现实-选择-意愿)在教育场景中展现出惊人的适用性。北京十一学校开展的"问题导学"改革实践印证了这一观点:当教师将课堂提问从"谁知道正确答案?"转变为"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了47%,深度学习发生率提高了近三倍。
      这种转变背后是教育权力关系的重构。传统课堂中教师垄断话语权的模式正在被一种新型的对话关系所取代。上海某重点中学的案例显示,采用教练式提问的班级,学生提出的高质量问题数量是传统班级的5.2倍。这印证了哲学家保罗·弗莱雷的预言:"真正的教育不是A对B的灌输,而是A与B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对话。"
      二、潜能释放:被忽视的教育金矿
      《高绩效教练》揭示了一个教育真相:学生的表现差距往往不是能力差距,而是自我认知差距。书中强调的"人们已经拥有改变所需的全部资源"这一理念,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有力支持。斯坦福大学德韦克教授的成长型思维研究表明,当学生相信能力可以发展时,其学习动力和抗挫折能力会显著提升。
      广州某薄弱学校的实践令人振奋。教师运用教练技术中的"优势发现"方法,帮助后进生识别自身未被察觉的学习优势。一学期后,这些学生的学业进步幅度远超对照组。这提醒我们:教育最大的浪费不是资源不足,而是潜能沉睡。正如书中所言:"教练的工作不是填补空缺,而是点燃已经存在的火焰。"
      三、反馈革命:从评判到赋能
      《高绩效教练》对传统反馈方式提出了尖锐批评。书中提倡的"基于观察而非判断"的反馈模式,在教育评价改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比研究表明,当教师将"这个答案不对"改为"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学生的错误纠正率提升了65%,知识保留率提高了40%。
      重庆巴蜀中学的"描述性评价"实验颇具代表性。教师用"我注意到你在这部分推导中跳过了两个步骤"替代传统的"这里错了",结果学生不仅更愿意修正错误,还发展出了更强的元认知能力。这种反馈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将评价从终结性事件转变为学习过程本身。
       四、教育领导力的重塑
      《高绩效教练》对教育管理者同样具有深刻启示。书中强调的"建立信任"和"创造安全感"原则,正在重塑学校管理文化。深圳南山区的校长教练团实践显示,采用教练式领导后,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提升了58%,创新教学实践增加了近两倍。这印证了书中的核心观点:"高绩效源于自主性,而非服从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书中提出的"责任归属"原则。江苏某实验学校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每位教师以教练身份深度陪伴8-10名学生。两年跟踪数据显示,这些学生在目标清晰度、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业规划能力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班级。这种教育实践实现了从"管理学生"到"培养学生自我领导力"的范式跃迁。
      《高绩效教练》最终带给教育工作者的,是一种教育本质的回归。它让我们重新发现:最好的教育不是将知识灌满容器,而是点燃生命的火焰。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教师角色正在经历从"知识权威"到"成长教练"的历史性转变。当我们学会用提问代替告知,用倾听代替说教,用信任代替控制时,教育才真正实现了它的本真意义——不是塑造,而是唤醒;不是限制,而是释放。
      合上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出雅思贝尔斯的那句名言:"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高绩效教练》给予我们的,正是实现这种教育理想的实践智慧。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愿成为这样的唤醒者——不是用我的光芒照亮学生前路,而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内心的光芒。这或许就是教练式教育最深刻的启示: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位等待被唤醒的巨人,而教师最崇高的使命,就是成为那个唤醒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5

帖子

16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
发表于 2025-4-30 22: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年级级部例会的欢聚时刻

本帖最后由 强华敏 于 2025-4-30 22:17 编辑

五年级级部例会的欢聚时刻
五年级级部“心灵驿站,师韵焕彩”板块,由级部内赵晓丽老师和曹佳琪老师负责,这是为大家精心打造的 “心灵驿站”。两位老师根据本级部的实际情况,想要在例会第一板块打造教师们身心舒缓与活力点燃时刻。在这里,我们修养身心,释放压力。通过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意义的活动,让心灵休憩,重焕活力。
第一次例会:
活动伊始,“心灵驿站,师韵焕彩”如同一束暖阳,照进老师们心间。老师们结束了一天忙碌的教学工作,用鼓槌、杯子和响铃敲打出美妙的音符。这些音符在空气中跳跃,仿佛在为老师们拂去一身的疲惫。随着音乐的节奏,老师们的心情逐渐放松,脸上绽放出愉悦的笑容。

第二次例会:
肢体猜谜:级部全体成员分组比赛,每个人将上一个人做的动作传递给下一个人,最后一个人猜词,猜对最多组获胜。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气氛活跃。

第三次例会:
第一板块,健身操。全体成员在教室后门空地处积极参与运动,在视频跟练中,在热火朝天中,在欢声笑语中,大家的情绪被点燃。

第四次例会:
在曹佳琪老师的主持下,老师们围成一个圈,跟随音乐舞蹈起来,听到数字几,就几个人抱在一起,没有成功的老师要说一句带有“风”字的古诗。老师们的参与度很高,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第五次例会:
例会伊始,通过 “乒乓球筷跑” 游戏迅速活跃气氛。老师们化身 “趣味运动员”,手持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乒乓球,进行运球,以运球数量多者获胜。游戏过程中,老师们全情投入,时而因选手的精彩表现欢呼,时而因惊险的 “球落” 瞬间爆发出惋惜与欢笑。现场欢声笑语,不仅打破了会议初始的紧张氛围,更让教师们在协作与竞争中拉近了彼此距离,为后续深入交流营造出轻松愉悦的互动平台。
   
幸福未完待续,精彩还在继续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82

帖子

3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2
发表于 2025-5-6 15: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云超 于 2025-6-6 10:27 编辑

                                                                                                                                         《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读书分享
          一、在培养孩子社会能力时,引导孩子寻找多种解决办法是很重要的一环,以下介绍这一过程的具体方法:
      1. 提出问题情境:家长或老师给孩子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交问题情境,比如在学校里和同学争抢玩具、小组活动时意见不一致等,让孩子清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 鼓励孩子思考:告诉孩子不要着急给出一个答案,而是尽可能多地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问孩子“你觉得面对这个情况,都可以做些什么呢?把你能想到的都说说看” ,激发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
      3. 记录想法:孩子每说出一个解决办法,都及时记录下来。这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思考成果,也能让他们更有条理地梳理思路。同时可以鼓励孩子继续想更多办法,比如“这是个不错的主意,还有其他的吗?”
      4. 分析每个办法:和孩子一起讨论每个解决办法的优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孩子说“我直接把玩具抢过来”,就和他分析这样做可能很快拿到玩具,但会让同学不开心,甚至可能引发冲突;如果孩子说“我和同学商量轮流玩”,就分析这是个友好的办法,能让大家都玩到玩具,还能增进友谊。
     5. 评估最佳办法:在分析完所有办法后,让孩子根据分析的结果,选出他认为最合适的解决办法。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考虑到这些情况,哪个办法能最好地解决问题,又能让大家都比较满意呢?”
     6. 模拟演练:确定最佳办法后,可以和孩子进行模拟演练,让孩子在模拟情境中实践这个办法,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二、通过多次重复这样的过程,孩子就能逐渐学会遇到问题时主动寻找多种解决办法,并从中选择最恰当的,提升他们的社会能力。
   (一)创造实践机会,减少过度干预‌
     1、‌在生活中设置社交任务‌:如购物时让孩子独立完成简单环节(询问价格、付款),逐步提升难度。
     2、‌鼓励同伴互动‌:组织家庭会议、团队活动,让孩子参与决策和协调,并在冲突中自主协商(如玩具分配问题)。
     3、减少包办替代,允许孩子尝试独立完成生活事务(如穿衣、整理物品),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
  (二)强化礼仪与沟通技巧‌
     1、通过日常场景训练礼貌用语(如打招呼、请求帮助),并示范社交礼仪(如待客、倾听他人)。
     2、修正不当行为(如攻击性语言),通过讨论后果而非简单批评,例如:“推人会让别人疼,你觉得怎么道歉更好?”。
  (三)关键原则
‌      1、“引导而非替代”‌:家长需克制直接解决问题的冲动,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孩子主导思考。
‌      2、游戏化学习‌:利用角色扮演、字词游戏等趣味方式降低学习压力。
‌      3、长期性与一致性‌:社会能力需持续训练,结合家庭、学校等多场景实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14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1
发表于 2025-5-13 08: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读题、合作与反思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奠基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读题能力是理解数学问题的基础,帮助学生突破识字局限,准确把握题意,促进逻辑思维发展,增强学习自主性;合作能力能实现学生间知识互补,提升社交技能,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反思能力则助力学生发现并纠正解题错误,深化知识理解,养成自我完善的学习习惯。三者协同发展,不仅能提升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还为其后续学习和适应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我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数学关键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即——读题、合作与反思能力的培育路径,我将从理论构架(构建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体系)、实践创新(三类能力的培育路径)、成效展望(能力培养常态化机制)三方面展开分享。
一、理论构架:构建数学能力发展的“闯关模型”
对初涉数学的一年级学生而言,数学学习如同探索迷宫。读题、合作、反思能力是三大核心闯关法宝,形成“输入-加工-反馈”的闭环提升机制:
读题能力:解密钥匙
识字量有限使题目中的数字与文字成为“神秘符号”。掌握读题能力,如同获取钥匙——例如从“小红有5颗糖,分给弟弟2颗”中精准识别关键数字与动作,快速判断用减法运算。
合作能力:队友助攻
小组合作中,学生各展所长(表达型、思维型),通过思路分享与互补攻克难题,体验“1+1>2”的协作力量。
反思能力:复盘指南
解题如闯关,反思如同游戏复盘:引导学生回顾“是否漏看条件”“计算是否出错”,避免重复“陷阱”。
三者相辅相成:读题是基础(信息输入),合作是助力(思维加工),反思是提升(经验反馈),形成螺旋上升的能力发展路径。
二、实践探索:三类能力的阶梯式培育
(一)读题能力:从“图文解码”到“逻辑建模”
1. 可视化读题策略:三读三标法
初读圈数字,明确已知量(如圈出“40座”“48座”);并且引导孩子说出每个数字代表什么。
再读析问题,锁定目标(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三读理条件,梳理逻辑(如“一共”意味着数量增加)。
2. 问题解构训练:绘制思维图谱
引导学生将问题拆解为“已知条件-隐含信息-求解目标”图谱,重点突破隐含信息(如“同样多”“相差”“一共”这种简单的数量关系。
案例:通过“小女孩和乐乐摘得草莓树同样多,另一个小女孩又吃了5颗,求还剩下多少颗草莓”理解“动态变化中的隐含关系”
效果:通过按步骤拆解题目,建立文字与数字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孩子养成先读后做的学习习惯,避免了他们见到数字就随意相加减的盲目性,孩子渐渐感受到了“读懂题=做对题”的成就感。
(二)合作能力:从“任务体验”到“角色协同”
1. 全班接力挑战赛
组织两次50道题接力赛,对比时间差异,引导学生讨论“为何第二次更快”,直观感受合作效率。
2. 砸金蛋分工游戏
分组设置“砸蛋师(操作)、记录员(整理)、发言人(汇报)”角色,通过“看图列式”任务,让学生在分工中理解“人多力量大”,提升解题效率与课堂参与度。
(三)反思能力:从“共性总结”到“个性反馈”
1. 课堂公约共建
以儿童可接受的方式制定规则(如“解题前先读三遍题”“出错后先圈出错误点”),引导学生在参与中理解“自我-他人-集体”的关系,从“守规矩”转向“会反思”。
2. 成长树复盘法
每节课预留3分钟“反思时间”,让学生在“成长树”卡片上记录:
今日收获(如“我学会了找隐含条件”);
待改进处(如“计算时粗心”)。
理念:一年级反思不求深刻,重在播下“停下来想一想”的种子,为长期学习习惯奠基。
三、成效展望:建立能力培养的常态化机制
读题能力:从“识字”到“理解”
短期:能提取题目关键词,用图画方法辅助理解题意。
长期:逐步读懂复合问题,为之后高年级独立解题奠定基础。
合作能力:从“个体”到“团队”
短期:在小组合作中倾听同伴的想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我可以这样算……
长期:通过合作解决开放性问题:比如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工意识与数学表达能力。
反思能力:从“完成”到“优化”
短期:能正视自己的课堂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长期:主动回顾数学错题及解题过程。
我将把三类能力训练融入日常课堂,通过“课课有读题引导、周周有合作任务、单元有反思环节”的长效设计,让“读题-合作-反思”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本能,最终实现从“学会解题”到“会学数学”的核心素养跃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81

帖子

44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9
发表于 2025-5-13 17: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分享的是“探索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板块的收获。本板块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教育实践,我们能通过实践过程看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很多方法和思路能迁移到本班的管理中。比如5.12日六年级级部吴旭老师分享了“失物招领处规范化管理”的做法,我们能看到高年级的学生从班级小主人,过渡到学校小主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在逐步增强。并且,学生选取“失物招领处”作为改造对象,是从“保护校园环境”“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出发的,我们能看到学生对母校、对他人的“爱”,这也说明吴老师班本学期“道德的六个层次”的教育落实到位,学生才能主动关注校园中容易被忽视的角落。活动过程中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由学生实地调研并总结当下存在的问题,学生有分类意识将问题分类,后黑板的项目墙让项目过程可视化,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制定日常管理制度等。这些做法体现了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全员多角度解决问题、形成常态化成果的活动思路,我们在做项目式等活动时可以借鉴这一思路,把活动成果运用于日常管理,让每次活动有延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2

帖子

13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5
发表于 2025-5-26 08: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学生新世界
1. 突破认知边界
学生往往受限于成长环境、传统教育模式或固有思维惯性,教育者的核心价值在于引导他们发现课本外的广阔世界。例如,通过跨学科项目、社会实践或艺术体验,让学生意识到知识不仅是分数,更是理解世界的工具。
感悟:教育不是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点燃好奇的火种。
2.尊重个体独特性
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不同,打开新世界的方式需个性化。例如,有的学生通过编程发现逻辑之美,有的通过诗歌感受情感共鸣。
收获:教育者需成为“观察者”而非“塑造者”,帮助学生找到属于他们的路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3

帖子

28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0
发表于 2025-5-26 15: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面向未来构建英语课堂
以《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为例
前言:这是一节故事课,内容是龟兔赛跑。这篇故事孩子们在语文课已经学过,情节已知晓,无新鲜感。所以想借此课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老故事新讲的思路,以及面向未来,我们应在故事课中应培养学生怎样的思维品质。
一、关于本课
《龟兔赛跑》故事耳熟能详,孩子们对于故事情节早已知晓,本课故事配图简单无新意,用词简单。老故事老学,孩子收获的只是语言能力。但面向未来,孩子们需要提升的是核心素养,是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通过这节课,我想挖一些“新”东西出来,孩子们的收获应远大于那些简单的词汇以及他们早已滚瓜烂熟的故事道理。
二、老故事新讲思路
①课前调查:鼓励多角度
What I know
What I want to know(one question)
了解孩子的已知和想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本分析。
孩子们在以前学习此故事时,收获的更多是乌龟和兔子品质上的,比如:Dont be arrogant. Dont look down others. Keep going, be brave.也做过续写故事,例如,如果再进行一场比赛,会怎么样呢,回答往往更多的是站兔子角度:比如,兔子这次没睡觉,被胡萝卜吸引住了,又输了比赛等;这节课,我想更多的站在乌龟的角度,聚焦于“解决问题”。
②确定本课“新”立意
基于:促进语言学习、现实生活和学生成长的高度融合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确定: If you face the difficulties, be brave,clever and confident.
Know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③故事文本学习的过程
  过程我在这就不多赘述了,就是常态学习,基于语篇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一些阅读策略,比如精读,泛读,以及根据图片获取信息,快速捕捉所需信息等方法;以及思维品质:分析:How did the tortoise run past the hare/Why lose\win\How do we treat a race?推断:What will the hare say批判与评价: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ortoise\hare? Why?\Is the failure a really bad thing? Why?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度分析兔子和乌龟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以及原因,以此深刻理解本故事。
④故事创编
  这一部分是我想和大家重点分享的。前面提到了,本课孩子们对于乌龟和兔子的品质在语文课上已经学习的很深刻了,所以我想换个路子,在分析文本时,我认为这场比赛对于乌龟来说并不是公平的,甚至是非常困难的,这场比赛如果兔子没有睡觉,也许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想如果站在乌龟的角度来说,面对这样的困难,它应如何取胜?其实是想迁移到孩子们自己的生活中来,面对困难,我们应如何应对?如何解决?所以在本课的最后,给孩子们展示了四个龟兔赛跑创编故事,让孩子们选择一个喜欢的故事并分享。分享后引导孩子对这四个故事中乌龟如何取胜作了总结。
Asked for the help 寻求帮助           Made good tools 利用适合的工具
Found self advantage 寻找自身优势    Used information gap 利用信息差
通过总结,知晓在面临困难/境时,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迁移到孩子们的生活中。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我给孩子们的这四个故事只是一个引子,希望能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找到更多合理的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接下来是孩子们自己发散思维的时刻。
总结:我的老故事新讲的思路就是在了解孩子的已知后挖一些“新东西”出来,而“新东西”应是面向未来孩子们必备的。我们的孩子将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问题都拥有这不确定性。而一个人最大的底气往往源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面对和解决问题,就能够实现自信和成长,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问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问题的本质在于它们需要被解决,所以面向未来,孩子们需要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应是他们的必备技能。
以下是学生根据本节课自创的龟兔赛跑绘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9

帖子

2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发表于 2025-5-26 15: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双美 于 2025-5-26 15:56 编辑

                                                                                                                                         读《像冠军一样教学》有感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的名字是《像冠军一样教学》。这是一本专门谈教学技巧的书,这本书里推荐了引领学生走向卓越的62个教学诀窍,被誉为美国的“教学圣经”,很适合初登讲台的教师看,也适合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教育的本质不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在于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冠军精神并非仅仅体现在竞技场上,它更是一种追求卓越、不断突破自我的态度。书中提到的“冠军之心”,让我联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铁屋子”——教育者若想打破这坚固的牢笼,必须以冠军般的勇气和智慧,去唤醒沉睡的灵魂。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标准化的考试与统一的教学模式,仿佛给学生戴上了一副无形的镣铐。我们常常将学生视为模具中的产品,追求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他们内心的需求与个性的张扬。冠军精神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应当是激发潜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正如书中所言:“冠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不断超越自我的结果。”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当放下固有的偏见,用开放的心态去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前两天我还跟受老师聊起我们班的一个学生王晨宇 ,就学习成绩而言 他确实不是出类拔萃 老师们眼中所谓的好学生,但周三开运动会的时候,不管是接力跑还是袋鼠跳 他全力以赴 拼搏赛场的精神确实感动到了我。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书中提到的“冠军式教学法”,着重于因材施教与正向激励的双重作用。这也让我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一个被封建教育束缚的农村少年。如果当时的教育者能够像冠军教练一样,给予闰土更多的关怀与鼓励,或许他的人生轨迹会有所不同。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因材施教的艺术。然而,冠军精神的践行并非易事,它需要老师在岗位上默默耕耘。书中提到的那些优秀教师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情怀。冠军精神不仅是对学生的期待,更是对教育者自身的鞭策。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与方向。它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过程。冠军精神教会我们,要用热爱与执着,去点亮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教育者若能以冠军之心去教学,我相信必将为学生开辟一条通往成功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7-4 04:04 , Processed in 0.0821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