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娜114 于 2024-1-1 18:49 编辑
基于语文学科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建设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及班主任,本人对学生的整体评价更多建立在对其语文素养的基础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们摒弃了完全以成绩来评价学生学科知识水平的评价方式,代之以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探索发现以及综合表现等为导向进行全面的评价,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对现有知识水平的评价又有对其发展性的评价,挖掘学生潜力,发现并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行各方面的有点并加以培养,形成基于语文学科素养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于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给予了强力支撑。 一、基于语文学科素养导向的评价目标 1.语文知识。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小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拼音、书写知识,能认识并默写课本中主要生词,能够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想,能够完成基本的写作任务。 2.语言积累。词汇量达到3500以上,能够默写背诵课文中的重点篇章,累计阅读课外书籍达到课内的30%以上。 3.语言技能。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沟通交流,能够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能够撰写日记或信件。 4.学习习惯。养成平时默写生字词的习惯,对于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生字词能够积极主动去查询;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对生活中的经历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及时总结得失不断改进的习惯。 5.文化素养。能够吸取文化营养,形成高雅的兴趣爱好,由对语文的学习拓展到对历史、政治、人文、艺术等古今中外文化的探索研究。能够注重自我形象、道德品质的塑造,从生活中点滴做起,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二、基于语文学科素养导向的评价内容 根据评价目标将小学语文素养评价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如下: 1.朗读能力。课本中所有的课文,重点文章要熟读成诵。 2.写字水平。课本教材《生字表》中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 3.背诵积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古诗词,《小学生必备古诗75首》中规定的篇目。 4.课外阅读。教学大纲中指定的课外读物以及任课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 5.学业测试。根据学校统一安排举行的学期中、学期末考试以及任课教师自行安排的测验。 三、基于语文学科素养导向的评价方法 1.终结性评价。将考核作为评价的主要方法,对学生背诵、书写、阅读、理解、运用等进行专门的考核,主要方式有提问、默写、考试、比赛等等,通过考核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给予量化的评价,通过分数、排名、分等级等形式,对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给出定性定量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对于学生在获得语文学科素养的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发展性的评价,对学生平时听课认真程度、作业完成情况、语文素养积累的过程表现等进行评定,给出客观公正的评语,发掘学生的潜力和进步,对于不合理的学习习惯以及不正确的学习态度给予及时的指正。 3.专项评价。针对语文素养的不同内容形式进行专项专题研判评价,组织开展生字、朗诵、写作、书法、读书会等专题性质的素养展示及评价,开展针对性的指导。 4.综合评价。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和学生全体参与开展的语文素养的综合性评价,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平时的道德规范行为、历史人文素养、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考量,给予综合性、成长性的评语。 四、基于语文学科素养导向的评价效果 通过基于语文学科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供了遵循和依据,由于评价的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内容具体,形式有效,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学科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载体更加丰富,评价对于学生达到基本能力要求、改进学习方式、完成学习目标、拓展学习内容等都起到了显著作用。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形成内在的需求,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自己的文化气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朗读比赛以及社会各类文体活动,体会到了文化带来的乐趣,体验了语文学科素养在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为终身学习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