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玉 于 2024-11-19 15:24 编辑
借他山之石 琢己身之玉 ——第十六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活动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小学数学学习的优秀标准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局限于满分的成绩吗?为何众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优异,而进入初中、高中后却大幅下滑? 为期三天的课程,堪称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每位授课老师均代表了各自省市区团队的高水平。我从中受益匪浅,特别是两节项目式课例,充分展现了教师们卓越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些课程中,如“找次品”、“看谁拼的周长短”等,均高度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聆听青海省戚老师的《角的度量》一课时,戚老师及其团队的授课思路给予了我诸多启示。戚老师首先展示了一组角,让学生猜测其大小,并逐步引导学生发现2号角和3号角之间的倍数关系。利用这一倍数关系,戚老师创新性地引入了为形状赋值的新方法,让学生在变化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同时体会到倍数关系的恒定。此时,戚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全世界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定义角,会怎样?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达成共识: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通用标准。 在选定2号角为标准后,出现了一个6号角,发现2号角比6号角大,学生意识到标准需要更小一些。在师生互动中,大家一致认为1度作为标准最为合适。随后,戚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以往的度量方法,如长度从1开始一段一段累加进行测量、面积由小块拼接而成等,引导学生得出角也应由小角来度量大角的结论。当被问及小角应为多少时,学生迅速回答出1度。 戚老师的授课不仅局限于单一的角的度量知识,而是从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出发,将以往的度量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了对知识结构化的重视。 此外,戚老师也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她循循善诱,不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反思时,戚老师提到:“光大之大,粒子之微。”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在六年的小学教育中,我们真正能够给予学生哪些能够影响其一生的东西? 这不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吗? 此思考,也开启了我的探索研究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