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郭振洲

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5

主题

68

帖子

35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9
发表于 2020-12-11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的世界》是当代作家路遥长篇小说,全文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物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告诉我们无论身份如何、身居所处,无论过着怎样平而平淡的生活,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在平凡中展现不平庸不平庸的处世姿态,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才能将平凡的日子驾驭的精彩无限,毕竟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可以选择成为平凡,因为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但绝不可以选择平庸,因为平庸会磨砺你的活力,夺走你的激情,俯视你的斗志,最终让你堕落成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08

帖子

4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2
发表于 2020-12-11 14: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面管教  温和而坚定

——《正面管教》读书推荐

      假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了“樊登读书”中讲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听后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于是我找来这本书仔细拜读。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她“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关注。而她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是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了,即: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班级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想起来我上学期处理课堂上一突发情况时,歪打正着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正在上课,有一女生突然从后门进入,连招呼也没打一下。按照常规做法,我应该让她站在后面,也可以当时就批评她。可是,当时,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她为什么来迟到了?她高傲地昂着头,“某某同学流鼻血了,我去给她送纸了!”声音很大,一脸的挑衅!我想在她心里,帮助同学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她不认为自己来迟到是不对的,更不会认为自己不打报告就进教室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要想让她意识到她的错误,必须先让改变以往的做法。我真诚地看着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平静地说,“你能帮助同学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希望下次你如果迟到的时候,能从前门进入,跟老师打个报告。这是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她没想到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她,还肯定了她的行为,低下了头,“老师,知道了。”她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感到很惊喜,我想正是因为老师的态度的变化,给学生的心里感觉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才会导致她态度的转变吧!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平等的对话。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谢《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76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0-12-11 14: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脚踏大地,仰望苍穹——《中国天眼:南仁东传》
在贵州省的大山里有一口大锅,当然,它不是一口锅,而是一只眼,是一只中国望向宇宙的眼睛,它的学名叫做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被叫做“中国天眼”。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一本由作家王宏甲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去近距离的了解中国天眼,了解南仁东。
   要认识南仁东,我请大家先来看一张照片,这个时候我就要考考您了,您能不能一眼就从这张照片里找到我们中国天眼的总工程师——南仁东呢?书中说道:“在深山寻址的南仁东,在农民堆里,分不清楚哪一个是南仁东?在建设工地上的南仁东,在工人堆里,也分不清楚谁是南仁东。他是一个全身都是泥土气息,全身都是工农气质的科学家。”
   如果您刚才没有认出南仁东,没有关系,我们来看看这张照片,这就是南仁东。他一身工装,头上戴着安全帽,安全帽上还有一个单词——“FAST”,“FAST”我们知道是快的意思,也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的意思,那么“FAST”的全称就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说到这,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个疑问:南仁东为什么要快?你要追干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世界射电天文学发展的现状说起,1967年,英国的射电望远镜,最早发现了脉冲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1974年美国有了35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被评为人类二十世纪十大工程之首,重要性被认为超过超过阿波罗登月。由此可见射电望远镜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影响,是其他一切发明所不能够相比的。而此时的中国呢?直到二十世纪结束的时候,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不但比不上英美,还被澳大利亚、荷兰、日本、印度远远地甩在身后。
   早在1993年,南仁东提出要争取把一个国际大项目,也就是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1994年的春节,南仁东是在办公室度过的,春天,南仁东拿出了一篇建议书,这篇建议书有17300多字,全面阐述了为什么要把这个国际大项目争取到中国来建的理由和可能性,以及南仁东对这个国际大射电望远镜的全部构想。
   1994年夏天,在中科院的支持下,开始为建设这个国际大项目选址,在选址的十年多里,在贵州确认了的一百多个洼地,南仁东坚持每个洼地都要去跑,吉普车送到车开不进去的地方,再进去就要靠走了,几公里、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都得走啊,无路的地方要用柴刀在丛林中劈出一条路来,踩进去。雨衣、解放鞋、柴刀、拐杖,是他们永远的装备。
   后来,经过非常艰辛的预研究,申请国际项目遇到了国外各种难以想象的阻力,南仁东和同事们准备由中国自己来独立建造。当他征求一位外国友人的意见时,得到的回答却是这样的:“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做大射电望远镜呢?”对方并无恶意,但这句话激起了南仁东痛彻的反思,多年来我们多是引进外国零部件组装产品,自己只做外壳,缺少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岂能不落后?
   这时,他提出完全由我们国家来独立建造大射电望远镜得到了批准。2007年7月,FAST工程正式由国家立项,2013年3月,FAST工程正式动工建设,2016年9月25日,FAST工程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启用典礼。
此时的南仁东呢?他在一年前被诊断为肺癌晚期,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为其治疗的医生们感到非常震撼,都到这种程度了怎么还在工作呢?2017年9月15日,在“中国天眼”运行将满1年时,南仁东悄然离去。去世前, 南仁东留下遗言: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书中有一句话“一个南仁东逝去了,国家需要千千万万青少年成长为南仁东。”在这本书里,可以读到爱国的精神,个人的坚韧的毅力,无私的奉献,先进的理念,国家的辉煌,人民的赤诚等等。作为教育工作者,时常翻开这本书,学习书中的精神,并在学生追求个人成长、成功的时候,给他们灌注国家情怀,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小成功,能够为国家、集体做出贡献,更是无上光荣。
   2019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上这样说道:“此时此刻......”
   2018年,天上多了一颗南仁东星。又或许,他本就是天上的一颗星,为了天眼,划过这夜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6

帖子

2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6
发表于 2020-12-11 18: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发行后,我先买了七年级上下册,但一直没有用心阅读。疫情期间没有新书看时,我拿起七年级的课本认真翻阅,感觉如获至宝,发现自己对这两本书爱不释手,于是赶紧入手备齐整套书。
首先我是以看闲书的心情读的这套书,没有备课讲课的压力,所以有时间细细读,慢慢品。因为是教科书,所以题材广泛,所选内容涉及各个学科领域,
都是古今中外经典名篇。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己只读某一类图书或某几位作家作品的短板。
其次这套书引发了我一些思考。现在的自己有了一些工作经历,再读学生时代的内容,其中的感觉和收获是不一样的。比如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开篇第一句话就带给我深深的震撼:“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读到这句话我就一直在想: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是哪一天?我会不会或者能不能成为像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么优秀的教师,能向学生传道受业解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或者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带着这些疑惑我搜集了更多关于作者海伦凯勒和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相关资料。我才知道安妮莎莉文老师只比海伦凯勒大十四岁,她第一天到海伦凯勒家做老师时只有21岁,这也是她第一次当老师。我从这位出身贫寒、身患眼疾的年轻教师身上学到了教育学生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从兴趣出发,对待孩子要有爱心、耐心,教授知识要学会变通,灵活运用。
读到《孟子》三章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话:“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文中这句话的翻译是: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我一下子就糊涂了:这句话为什么这么翻译?放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还适用吗? 现在的家长铆足了劲给自己的孩子创设安逸快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生怕孩子受半点委屈。如果没有交作业赶紧给老师发信息,生怕孩子被批评。如果回家发现孩子不高兴,立刻打电话问老师孩子在学校是不是被欺负了。如果孩子之间有矛盾了,马上站出来为自己孩子辩解并委婉指出对方的不是。总之,家长倾尽全力为孩子排除成长道路上的一切“忧愁祸患”。
这句话还让我想起一件事,暑假我整理家长对孩子的期末评语时,其中一位妈妈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述说了孩子这一学期的成长和进步,带给家人的欢乐和幸福,最后发自肺腑地表达了对孩子的祝福:愿你健康、快乐成长!在和风细雨中顽强茁壮。读完整封信,我非常感动,我能感受到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与呵护。只是看到最后一句话我不禁陷入深思:孩子们能不能在和风细雨中变得顽强茁壮?我们应该如何爱孩子?如何把握好爱孩子的尺度?
读韩愈的《马说》最后一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每每读到这里,我总是想,如果我们把孩子看成是千里马,那么养育他的父母和教育他的老师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伯乐?有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有没有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有没有真正理解他们愤怒的话语和叛逆的肢体语言背后到底是想表达什么?这些问题,都是今后工作中我应该努力的方向。
除了课文内容,我非常喜欢“综合性学习”这个版块,这部分内容中心突出、主题鲜明,如“人无信不立”、“以和为贵”、“身边的文化遗产”等,这些内容非常有意思,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处立德树人,又不那么说教,在润物细无声中渗透到内心处,不做表面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1

帖子

3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9
发表于 2020-12-12 10: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学期我读了于永正先生著的《儿童的语文》一书,感悟思考良多,收获颇丰。
      于老师认为:儿童的语文,是涵养的语文,是积累的语文,是背诵的语文,是读书的语文。于老师教了近40年的语文,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淀,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重教学”于先生强调语文教师要有积累意识,语文教学要重积累,就必须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教学不能把孩子教死,要少做题,多读书,要让孩子读出灵性来,读出感悟来,读出童真来。读也需要教得实一点儿。于老师上课前一定得把课文反复朗读,读得顺当了,读得有感觉了才敢进课堂。不读文章,不能感受到文字的音韵美和情感美。就拿我们平时读文章,一遍看不懂,需要看第二遍,反复看才能更明白,这个过程必须要读者亲身体验。体验是很难传递的,平常自己在教学中,总以自己的读代替学生的读,自己的感悟代替学生的读,实在有越俎代庖之嫌。朗读和默读又不同,朗读更强调综合能力,它意味着需要将理解和感悟转化为声音,是属于再创造的过程。如果学生朗读到位了,理解情感,主旨就不在话下了。让学生读,大量的朗读才能培养语言的感觉,即语感。平常那些朗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写作能力也很差,终究还是读少了。除了朗读,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于老师也讲述了自己看书的经历,更例举了大量的事实证明:看课外书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大有好处。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掌握语言的表达逻辑。这种逻辑很难传递,如果语文课堂上过多地分析表法的逻辑,学生很容易犯困。过多地分析很容易摧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任何文章如果单独拿几段拿出来分反复分析,味同嚼蜡。阅读也是无法代劳的,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于老师巧妙地把书籍推荐给学生真是令人佩服。
      于老师还一直强调,小学语文,姓“语”,也姓“小”。教小学语文,要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手把手”说的是耐心和细心,“实打实”说的是一种责任,一种韧劲儿,一种“夯”的精神。于老师经常把自己变成孩子,说孩子的话,做孩子的事,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心里一直装着“小”和“语”的于老师,具有最真实,最接地气的课堂。
      读于老师的文章,你会发现一切都那么真实,仿佛就在身边。他列举的例子,就是我们身边很多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在于老师的文章里,都能找到相应的策略和解决方法,主要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儿童的语文。让语文回到原点,写好每一个字,读好每一段话,写好每一个句子,语文就在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4

帖子

2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3
发表于 2020-12-12 13: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读后感

       著名主持人王芳,一个一年录制上千场节目的忙碌妈妈,一个管理着超过100人公司的BOSS妈妈。她的精力超人、她的阅历超人、她的思维也超人。王芳将自己的多重角色成功转化为亲子教育上的天然优势,将一名新时代优秀妈妈具备的开阔眼界和全新思维融入了8岁女儿的养育过程。读《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这本书,让身为妈妈和老师双重角色的我受益颇多。
一、妈妈的时间是“零钱”,妈妈要努力攒。
       王芳是一名职业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每年录制节目在1000期左右。也就是说她平均每天录制三期节目。每期节目需要提前过文案,需要记住关键谈话点;王芳是一名小老板,拥有100多名员工的工作室,她要处理他们的各种问题以及帮助他们实现理想;王芳也是大家眼中的公众人物,每年都有不得不参加的活动以及必须参加的观众见面会;王芳还是一个旅游达人,很多时间都在路上。这个妈妈真是“So busy”。但是只要时间允许,她定会把孩子带在身边,这个孩子在她的工作中随处可见,正因为这样她的孩子在社会化的大环境中学到了比同龄孩子更多的知识。
       因为王芳的时间紧张,所以她和女儿特别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当女儿在的时候,王芳几乎不玩手机、电脑,只是专心地和她聊天、陪她游戏。这个在互联网时代真得很难做到,但是王芳强迫自己回家就把手机静音,放在书包里,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除了电子产品还有很多更有意思的事情要做。
她说“我陪她的实践很零碎,但都很有效”“妈妈的拥抱是最美好的早餐,必须爬起来,我想这些清晨的美好必将成为成长记忆中最闪亮的彩虹”。
      王芳是一个大忙人,忙到陪伴孩子的时间用“零钱”计算,但她用心在积攒。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每天忙,找理由,其实就是“懒”,一种对责任的逃避。读过这本书后,我也在慢慢改变自己,也会给他更多的拥抱,陪他读书,陪他写作业,陪他玩耍……
       陪孩子的时间就像零钱,不攒着就会随手丢失了,但是用心积攒,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二、你别着急,请静待花开。
       当妈的基本是急性子,比如孩子上课注意力不好,怎么办,愁死了?孩子数学不好,咋办?每一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贝是完美的,或者说不能允许自己的孩子不优秀。和其他孩子比,出生时比体重,1岁比说话,2岁比背古诗,3岁比认字,4岁比学钢琴,5岁比英语,6岁比数学……
       作为一名老师,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掌握所有知识点,也总会有孩子犯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有时候也是比较着急的。“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感悟生活的,如果我们不断地催啊催,孩子就会不断地拖啊拖。”当我们把心态放轻松,不那么着急的时候,孩子反而会比我们想象的更积极努力。我也试着像王芳一样去改变心态,确实,当你在孩子屁股后面追着让他写作业的时候,这件事好像就是你的了,完成与否仿佛与他无关了,当你不催的时候,他反而记得努力去完成。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还没等孩子说明缘由,训斥一顿时不如静静等他自己说明,给他时间反思,这样效果会好很多。让孩子静静长大,静待花开。
      王芳结合自己为人母以及制作电视节目、从事教育培训中与孩子相处的经验和技巧提到了很多教育方法,比如“行走教育法”“神奇记忆法”“微笑成长法”“朗读课”“感恩课”……观点新颖,语言轻松,实用、有效,是值得细读并且反复读的一本良师益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4

帖子

2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1
发表于 2020-12-12 17: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16个方向发现孩子的天赋》有感: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如何从16个方向去观察自己的孩子(也是去内观自己),不同的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现象。
其一,有些儿童因为成绩不错而不在老师的重点关心范围之内。他们的需求根本没有得到满足,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挑战。小学里“有天赋的儿童”在学年开始前就已经掌握了五门基本课里的30%-50%。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对于“有天赋的儿童”基本无暇照顾。
其二,有些儿童常常觉得上课简单乏味,因而将其多余的精力转化成了破坏力。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被误解为性格顽劣、不求上进。
其三,有些儿童在社交和情感上更容易受挫。他们往往因思想早熟很难与同龄人有共鸣,倾向于和大孩子交朋友,但却不一定被大孩子们接受。他们也经常会被嘲笑是书呆子,或被认为是清高孤傲,从而影响他们培养正常的社交能力。另外,这样的孩子除了想得更深,对各种信息也更敏感。父母和老师的感情起伏,周遭一些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事,都有可能给他们带来忧虑和压力。
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的不同特点,不同天赋。例如:1、不同的孩子,在乎的价值不一样。价值指的是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这件事情中得到的好处。不同的孩子在乎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在乎的价值也不一样。2、了解孩子惯用的内视觉、内听觉、内感觉。不同的人与外界互动,三种内感官参与比例是不一样的。3、找到孩子被推动或被激励的着陆点……,等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当我们的关注点改变时,才知道我们那独一无二的大宝贝原本天赋俱足!
所谓误解是常态,这句话真是真理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不一样的你我才可以撑起五彩缤纷的世界;因为我们都不一样,不一样的你我才能求大同存小异。才能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命运共同体中,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70

帖子

3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1
发表于 2020-12-12 17: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阅读的书籍当中,印象深刻且感触颇多的一本书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本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而杨绛先生也以他平实的笔触将生活琐事,家庭小事,以及国家动荡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展开了深度的剖析。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以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经历。第二部分《 我们仨失散了》, 三个人走失在古驿道,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她住在客栈,往返于三地,为了照顾病重的钱钟书以及后来病情严重的女儿而奔波,最后到一家人走散了,而一家人相聚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却给了杨絳先生最好的回忆。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着墨的篇幅,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日子。
      文中最让我有感触的是这句: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不是悲情的呐喊也不是对生活的绝望,相反,它却让我觉得生命更有方向。作为当代青年,只要怀揣梦想,何处都是远方,有些事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但保持一颗淡然的心是我们必须的。希望我们,心怀梦想,生活的更加坚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8

帖子

2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发表于 2020-12-13 12: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幾米的作品总给看他画的人留有一个出口,每个人能从这个出口看到不同的东西。今天我推荐的书是幾米的《星空》。
《星空》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个不爱说话的少女,认识了一个不爱说话的少年,他们都是内心孤独的孩子。孤单时,仍要守护心中的思念。
有一天,他们逃离城市,翻山越岭,来到少女的爷爷曾经住过的山中小屋。
在山里的夜晚,他们看到了最美丽的星空。后来,少女病了,而少年不知去向……
绘本的前半部分一如幾米平时绘画的风格,简单的线描画,浓郁的色彩,各种隐喻的小意象,角落里不经意的小动物,琐碎细腻的小藤蔓,温柔悲伤的小花朵。
在遇到少年前她是孤独的,父母忙于工作,感情不和,最爱她的爷爷也离开了她。
“我外表很酷,其实内心很脆弱。 有时候我也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别扭。”
“我爱妈妈,妈妈也爱我,但是她不了解我,我想我也不了解她”
“我不喜欢在别人面前流泪,爷爷看到我哭也会难过的,我想要独自一人,用自己的方式,跟爷爷说再见”
有一天女孩认识了一个和她一样孤独的男孩。
但是与女孩不同,他安于这份孤独。他唱歌,看书,画画,和小鱼对话,
他下雨天不撑伞,他可以一个人去山里冒险。
“他象是一棵种在迷宫里的植物,从不在乎迷宫的出口在哪里。”
“而我却象是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渴望飞向辽阔的天空。”
两个不知如何与这个世界沟通的孩子,把自己的孤独当成礼物,做了交换,然后,从对方手里,收到了一份勇气。
以前,他和她只能承受这个世界,但是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敢于逃离。
绘本的后半部分,幾米一改前面繁复的修饰,琐碎的细节。连着几幅跨页的大画,用油画的笔触构建出一个明朗的世界,每一笔都是生命的欢呼,情绪的释放!
虽然没有一个文字,但是整块的色彩直击内心深处!
回到城市后,故事没有像童话里那样男孩女孩在一起。女孩生了一场大病,男孩离开......
幾米的厉害之处不在于能够把这种生命的欢乐准确的表达出来,而在于他能够收得回来。但是不同于之前,虽然笔触依然是变为简单的线描画,但是背景的油画笔触依然洋溢着欢乐,女孩的脸上也能够隐隐的看到笑容。
多年后,不知道女孩是不是还会遇到那个给他勇气的男孩......
《星空》里有许多苦涩的部分,但它依然很治愈,给予我们继续前行的爱与勇气。
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孤独,寂寞,焦虑,总会固执地将自己与世界隔离,或者简单地复制别人的生活。
喝惯了各种心灵鸡汤,汲取了各种正能量,总以为元气满满的人永远不寂寞。
但是寂寞不代表苍白,当你发现寂寞的美好,它也可以很绚烂,当画板被涂上绚丽的色彩,即使是忧郁的蓝色,也可以创造出一片广博的海洋,也可以泼洒出了最灿烂的星空……
所以不要着急,总会有一个人陪你走过最黑的夜,去看最灿烂的星空......
我常常一个人,走很长的路,在起风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一片落叶。
仰望星空,我想知道:有人正从世界的某个地方朝我走来吗?
像光那样,从一颗星到达另外一颗星。
后来,你出现了。又离开了。我们等候著青春,却错过了彼此……
但我永远会记得,那年夏天,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2

帖子

2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3
发表于 2020-12-13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的教育》中的教育智慧
《爱的教育》一书是我本学期认真研读、反复思考、深有感悟的一部优秀的世界名著。这本书看上去故事简单,甚至有人说好似小学生的流水账日记,但是在每个看似简单、平凡的故事背后,却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更为关键的是平凡的故事、朴质的记叙不就是更贴合我们的实际生活和教学吗?简单质朴的文字让我沉思: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班主任,我要如何用一颗朴质的育人之心爱护、教育、培养我的学生,让他们成为一个个善良、正直、富有爱心、富有同情心、积极向上、敦学敏行的好少年。作为一名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只是一味说教,直接训诫他们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做,而是应该更加有智慧地去引导孩子们,更有艺术地教给他们如何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难题,如何带着勇气走出困境。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性格不同,特点不同,这是正常存在的客观事实,“龙生九子”,性格也各不相同。这种情况就要求我在教育过程中不能简单化一,一刀切,而是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下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特点,试着读懂每一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爱心耐心必不可少,学会用耳倾听,用眼观察,用心体会,才能试着读懂每一个学生,读懂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发现共性,尊重个性,做学生心灵的读者。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有个孩子叫斯代地,故事里的这个孩子性格内向,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好打交道,但是他心地善良、学习刻苦、酷爱读书。故事里的老师并没有因为他不善言辞而忽视他,而是发现优点尊重个性,循循善诱,对他颇多鼓励,尤其是在看书方面给他颇多的指导和鼓励,后来斯代地拿到了二等奖,这个成绩跟老师的理解、信任、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
在那个时期的意大利,孩子们的家庭背景不同,贫富差距颇大,有的孩子家是中产阶级,家庭富裕,物质生活充裕;有的孩子是工人阶层,家庭较为贫寒。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没有用有色眼镜区别对待学生,而是一视同仁,不论是品学兼优的代洛西,还是家境贫寒的小石匠、铁匠的儿子泼来可西等等,老师都一视同仁。在学校生活中,要求同学之间不许攀比家庭条件。对于那些自持家里有钱而看不起、歧视、侮辱同学的少数学生,严厉批评,耐心教育,从小给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我感觉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们年龄尚小,很多意识和思想品质正处于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德育教育非常必要,如果在这个时期某些不良的品性在他们脑子里生根发芽,将来势必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本知识以外,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平等待人、合作互信、团结友爱,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立场越正确,力量才会越强大!书里既有同学之间的友情,同学间的交往、帮助,真实的反映了少年时期学生的心理,比如虚荣心、嫉妒心等,对如何引导学生心理有一定的指导,里边还有爱国之情,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实朴质之间可见功底。
《爱的教育》内容丰富,可以详细分析的内容很多,这里只能挂一漏万,着重谈了两点,其实故事里还包含其他诸多因素。我很喜欢这本世界名著,我会继续研读,继续汲取营养,为我的教学生涯提供借鉴和帮助。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也非常愿意向大家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7:40 , Processed in 0.1211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