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当家”——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探究 基于儿童的立场,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班级是与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它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学习空间,而是要成为激活学生潜能、鼓励学生交往、发现自身价值的能量场。班级要以儿童视角、站在儿童立场帮助学生成长,尊重儿童生长的规律,为学生成长搭建支架,为每一个生命的自由舒展而存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从而达到自主管理的美好境界。基于此机场路小学开展了“小鬼当家”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探究,力求构建“事事有人做、人人有职责、个个有担当”的良好班级样态,在学校扁平化管理的生态环境中,实施班级扁平化管理,找寻班级管理的诗意与远方。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打造学生的“自在生长” 班级文化是在师生共有的价值观基础上所形成的符合班级师生特点的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能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会自然而然地与班级发生深度联系,形成班级凝聚力。 九月份是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月,各年级的老师,尤其是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如“青竹班”的班主任老师希望每一个孩子像竹子一样生机勃勃、不屈不挠,然后很巧妙地将这个名字和意蕴不断进行发掘,不断赋予生命力,同时班级各个区域都围绕这一主题设置:“笑竹颜开”“竹墨飘香”“一起追竹”“探寻竹迹”等,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名字,通过班主任老师开展班级阅读、班级课程、班级活动变得灵动起来,成为师生共同的美好生活愿景。 中高年级的老师们除了以上班级物态方面的建设外,更加关注隐性的班级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师生共同制定班徽、班旗、班歌、班级公约等,共同讨论班级每一阶段的努力方向,这些更容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开展班级自主管理的内驱力和核心。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师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自在生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班级志愿者服务岗位——包容学生的“多元生长” 每一位老师都要关注学生的三种需求:一是“自主性”的需求。每个学生都希望有一定的自主权,能够参与班级的决策和管理,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二是“多元化”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的才能,需要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三是对“归属感”的需求。包括被接纳和认可,认为自己的存在和贡献对班级是有价值的。学校开展的“班级志愿服务岗位”活动,就是希望老师们发掘不同学生特长,依据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鼓励他们选择与之适应的任务。例如,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赋予更具挑战性的职责,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性的任务,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要努力做到量体裁衣、按需定岗、定期轮岗,鼓励每一个孩子成为班级的主人,在班级中有归属感、责任感和价值感。 (一)取消班干部制度 学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取消了班干部制度,采用班级志愿服务的形式,根据班级事务,结合学生禀性,设立相应岗位,让学生做岗位主人,以此唤醒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在实践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面对新鲜的“志愿服务”这个名词,师生充满了期待和兴奋,各班采用了多样的方式落实班级志愿服务。 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搭建支架、提供工具辅助等形式带领学生开展班级管理,逐步渗透自主的意识。比如:一年级的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对铃声的反应非常灵敏,所以他们就根据铃声为孩子们搭建了自主管理的支架“一日常规清单表”,从晨读、值日、眼保健操、室内体育运动(户外体育运动)、路队、午读、值日、再到下午放学,各项常规事务都被编入“一日常规清单表”并有相应的铃声提醒,指导学生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每个对应的时间段、每个事项都有相关的学生负责人——每日的志愿者负责提醒,班主任则在关键时刻监督和指导。根据学生的自主管理表现定期评比出“校园好少年”,达到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指导的效果。 四年级的老师们在开学第一次班会上,带领全班同学开展了“班级岗位大搜索”,梳理出了尽可能多的岗位,岗位设置秉持按需而设、广泛设置的原则,把选择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通过孩子的视角找一找班级需要多少岗位,每一个岗位需要多少人员服务,以及每个岗位的服务时间,开展服务岗位竞选。让教室里的每一张桌椅、每一扇门窗、每一盆绿植都变成可以服务的对象,做到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岗位。学生还给设置出来的岗位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比如“光明使者”“送风大使”“护绿小天使”等,为每一个平凡的岗位赋予不平凡的意义。 如果将“班级自主管理”与“项目式学习”结合起来会是什么效果呢?五年级的老师们进行了大胆地尝试,通过“争当小小志愿者”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案例,探索学生自主管理的可能性。老师和学生一起围绕核心问题“共建美好班集体,你能做些什么?”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探究分为“岗位申请、岗位历练、岗位评价”三个阶段,最后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项目成果展示,以便同学们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同时班级共同制定评定标准,客观地对自己和他人的实践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 (二)轮岗服务制度 在班级志愿服务中,轮岗服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即:在不同岗位上进行轮换,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不同岗位的服务中来,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锻炼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轮岗服务形式: 1.小组轮岗:学生自愿结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承担一定时期的志愿服务工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例如:卫生志愿服务小组承担班级的卫生清扫工作,一周进行轮换; 2.角色轮岗:学生们可以轮流负责组织和策划班级内的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项目式学习等,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组织者、执行者、协调者等,通过角色的轮换,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和义务; 3.技能轮岗: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运用自己的技能参与志愿服务,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 在实施轮岗服务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轮岗周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岗位中。同时,班主任要给予学生关注和指导,让他们能够胜任所承担的任务。通过轮岗服务,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了解班级志愿服务的各个方面,培养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行为指南与班级公约——追求学生的“自律生长” 指南是一种指引或指导的工具。学生行为指南,就是指为学生的行为及习惯的养成提供方向和标准。《机场路小学学生行为指南》是机场路小学面向全体学生制定的,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八个好品质,即:学会倾听、适当表达、文明行走、遵守规则、学会尊重、爱护环境、关照自己、团队活动。每一个好品质都有简洁明了地指导和说明。结合《机场路小学学生行为指南》,各班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班的班级公约,公约是以班为本的,旨在解决班级管理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班级公约要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保持一致,不能与之相冲突,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管理,需要班级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应该建立在教室的安全和师生的彼此信任之上。 (一)班级公约制定前,做到有“针对性” 公约制定前可以对学生进行访谈或者做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关注的班内热点问题以及目前存在的需改进的现象,然后通过制定具体措施去规避这些问题。公约制定前可以通过简单的模板让学生写出相关的细则,然后按照“同类合并,异质组合”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梳理汇总。 我的班级我做主 (二)班级公约制定中,做到有“参与性” 在制定过程中,班主任要遵循民主的原则,既有老师、学生的参与,也要有任课老师和家长的参与。班级公约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不宜过多,语言要通俗易懂,如“课前书本准备好、专心听讲勤动脑、体育锻炼身体好、对人真诚有礼貌”。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家长和老师都积极参与,每位任课老师和家长都有责任监督公约的实施。 (三)班级公约制定后,做到有“监督性” 班级公约的制定不是要把学生管住,而是激发他们的活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班主任老师自己要带头遵守公约,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公约能够得到执行,可以设立班级委员会或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公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提醒和纠正违反公约的行为。班级公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公约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班级需求。 不管是行为指南还是班级公约,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决策和参与的机会,并通过有效地规范和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明确哪些是该做的、不该做的;哪些是先做的、后做的?以及为什么做?学生通过遵守指南及公约,学会了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合作。 四、班级评价机制的建立——孵化学生的“内在生长” 在核心素养下,机场路小学提出了班级自主管理的落地目标,即:培养具有聪明的脑、温暖的心、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生,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评价机制对学生持续进行自主管理非常关键。由此可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这是班级一切规章和措施的“助推器”,是推进班级自主管理的关键要素。 (一)班级自主管理多元评价方式的建立 1.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根据师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的静态、动态资料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贯穿班级自主管理的全过程,以便实时了解班级自主管理开展的情况。结果性评价则可以从有形评价和无形评价两方面进行。有形的评价指的是孩子们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学习成果:音频、视频、学生作品等资料,例如:学校打破了原来的评价方式,在3—6年级中间实行“学生个人成长记录册”的方式,记录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成长的全过程,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评价内容;无形的评价指的是班级自开展自主管理以来,学生生命力和自主性状态的改变。 2.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 日常工作中,老师们一般采用口头评价、小纸条评价、小印章评价等形式。信息化时代,老师们正在逐步尝试使用信息化智能管理软件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均可以在手机上登录,在学生集体活动时段,即:早读、眼保健操、午写、大课间活动时,由岗位志愿者做观察提醒并记录,上课时段老师们也可根据课堂观察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数字化平台能收集过程性数据,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学期末每个学生均可收到一份详细的评价记录单。线上线下评价两者相结合使评价更加真实而全面。 (二)多方合力评价方式的建立 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多一些“合伙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多几个“助力者”。学生们可以邀请喜欢的老师、家长、同伴评价自己在参与班级自主管理方面的表现,多方合力的评价方式一定要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交互成为评价量规的共同制定者,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只有这样,成长才能真实发生。 1.明确评价目标:学生、家长和老师应共同讨论并明确评价的目标,确保各方都了解评价的重点和意义; 2.制定评价标准: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和家长清楚知道如何进行评价; 3.定期反馈与交流:定期组织反馈会议或讨论,让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交流评价结果,共同探讨如何改进和发展; 4.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持续改进评价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不断改进评价方式,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 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有效落实多方合力评价方式,让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促进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增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班级评价机制使学生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改进,真正成为其主动生长的内驱力和螺旋式进步的助推力,促进班级一个个“完整生命”的呈现,逐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即:扬其所长,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做到优秀,成为最好的自己。 通过上述“柔软的班级文化+精细化的制度+人性化的班级评价”这种稳固的三角结构,搭建起一个个有秩序又有温度的班级。班级自主管理给予了学生一个自行选择判断、自行解决问题的环境,学生正在逐渐形成一种系统思维,成为自主自律的人。学生因为自主选择而收获了自信,因为志愿者服务而学会了担当。如:学校开展的“趣课题”项目式学习,孩子们积极参与:做糖人、了解古建筑、制作校史等;学校的“小花园小菜园”种植活动中,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设想并实践、对话、讨论,从3月到6月,种植园里的变化见证了向儿童立场转变的全过程,各个班级都经历了多次换土、换盆、换苗的过程,最终迎来了丰收节。一株小苗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劳动的喜悦,更是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收获的成长;学校还进行“项目招募”活动,例如“新年钢琴音乐会”这项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招募,经过海选,选出了导演、策划、执行组成团队,团队成员自己设计门票、摄影、拍照,整场活动井然有序,让我们看到了自主管理带给孩子们的可喜变化。 班级自主管理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努力以及家长的支持。老师在班级自主管理中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需要从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教练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传授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学生的努力也是班级自主管理成功的关键,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家长可以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了解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在家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鼓励。同时家长还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与老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老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班级自主管理才能逐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