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林 于 2023-6-16 10:56 编辑
做有温度的教育者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俗话说“人生不沟通,到老一场空,沟通不到位,一切都白费”,这样看来,沟通的品质决定了人生的品质。语言的力量,既可能像疾风暴雨一般给人沉痛打击,又可以如春日暖阳一般让人满怀热情。
来看这个场景下的问话:学生总是迟到
1. 老师对学生说:“你一天到晚迟到,还想不想好好学习了?”
2. 老师对学生说:“这周你迟到了3次,我感到不解,因为我担心你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和我解释一下吗”?
显而易见,第二种沟通方式效果好,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有幸拜读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一本书《非暴力沟通》。所谓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一种平和而又充满爱的沟通方式。 概括来讲,非暴力沟通有四个必备要素。 一:观察——即准确无误地客观陈述正在发生的事情,完全不带任何评价。比如:“这周你迟到了3次”(观察) 二:感受——表达出自己对事情的真实体验。“我感到不解”(感受) 三:需要——明确说出自己想要从对方那里得知的信息。“我担心你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 第四:请求——提出自己对对方的合理要求。“可以和我解释一下吗”(请求) 作为教师,我们在和他人沟通或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该学会这样说:我观察+我感觉+我需要+我请求,我们沟通时不仅要知情、定情,更要师生共情,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对方的需求和福祉,在不妨碍自己愿景的情况下,合理关爱他人。 比如:“我看到你没有认真听课,我有些失望。”而不是说“再这样下去,你会掉队的!”因为“失望”是我的个人感受,而“掉队”含有评判的情绪。 再比如:对于书写不规范的学生,我们说:“希望你能够认真书写。”这样的表述含有模糊的要求、命令的口吻。如果我们换成:“希望你能每天认真练一篇字,静下心来坚持练字会让你的书写越来越美观。”这个表述就显得比较清晰,学生也能欣然接受,执行起来也就越有效。 当然非暴力沟通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熟练掌握的。在交往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尝试着使用,让它逐渐成为自己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书的封面这样写道:“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身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率先垂范,做到客观却不失温情,让我们的教育真正的有温度,让我们的学生在爱的环境下更好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