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吴旭 于 2024-1-4 15:04 编辑
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 以五上习作单元为例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学写说明文。教材按照习作单元体例的思路编排,整体系统设计了五个板块:两篇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引导学生先“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再在习作中运用“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首次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通过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在头脑中构建起比较清晰的说明性文章的“形象”来。 习作单元中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这六个部分相互衔接、紧紧关联、有机整合、互为一体,指向于习作成果的呈现和习作能力的培养。学写简单的说明文既是本单元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构建整个单元所围绕的核心,还是单元教与学活动组织的线索。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需要遵循“向读学写”“读写融通”的习作单元编排逻辑与理念,突出习作教学相对独立的课程地位,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沉浸其中,使得写作知识在学生的言语结构中逐渐内化,在言语实践中慢慢活化,最终固化为学生的言语素养。 因此,在教学中,我调整了原有教材的顺序,整合了三大任务六大活动,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生活情境中学习,帮助学生在说明事物与生活实践之间建立联系,循序渐进,系统整体地丰富关于说明文写作的知识,提升说明文写作能力,在大情境大任务中,把说明文“说明白” 一、虚拟太阳空间站(3个任务) 1.设计空间展览区。 分小组设计太阳空间展览区,A3纸大小。10月30日晚,完成资料收集、小组分工、展览区设计。 2.制作太阳个性资料卡。通过梳理信息,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为太阳制作个性资料卡。 根据感兴趣的内容选择展区,以小组为单位为该区整理说明资料,辅以恰当的图片,制作成一张个性化的资料卡。 3.我在空间站做讲解员 (1)明确讲解员的作用(135页):讲解员是通过陈列,用精准的科学语言将知识传递给观众的人。天文知识对普通人来说是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少的,正因为浩瀚无边自带神秘感,又是儿童非常憧憬的。 (2)讲解稿的形成: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根据自己选择的展览区与资料卡,梳理所介绍的内容,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解说稿。 (3)讲解要求: ①围绕课后题1,选择从“几个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来介绍。 ②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整合搜集到的资料,把太阳介绍清楚,让同学一听就明白。 ③把学到的有关太阳的知识,通过录制短视频、音频、制作思维导图等的方式,在体验“小讲解员”的活动中加深对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基本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4)评价标准。星级评价 形式:边讲边评,每组一张评价表。 等级 | 评价标准 | | 语速适中,用上一两种说明方法,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太阳的一两个方面的知识。 | | 语速适中,能配上简单的手势,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根据图片介绍太阳的几个方面,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 | 语速适中,自信大方,能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地介绍太阳的知识,并通过贴切的说明方法突出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
二、“巨无霸”、“小可爱”的直播间(2个任务)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2个有意思的活动。 1.《松鼠》结合钉钉学习,先学习课文,处理课后题。将大百科全书中关于熊猫的介绍和《松鼠》作比较。 任务一:小可爱的自述 以“小可爱主播松鼠”的身份介绍自己,从中感受文字性说明文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特点。 要求: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模拟松鼠的角色,制作关于“松鼠的自述”,借助图片、视频、道具等资源进行展播录制音频或视频分享,获得点赞。出于角色的要求小主播要紧扣内容的核心“小可爱”。分析选择松鼠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显示出自己的“可爱之处”,在这个任务情境中带有想象力的生动的语言比科普性的语言更有感染力,更适合通过稚气灵动的声音扮演出来。 任务二:《鲸》的学习:制作秒懂百科 首先以《太阳》和《松鼠》为例,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秒懂百科,再引导学生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将《鲸》一课的知识变成动态画面,用用短视频的形式呈现词条内容、介绍或解释知识。 要求:梳理重要词条说明白鲸的特点,还要突出重点、语言简练、形象表达。 三、云端淘宝展:在实践中学会把事物说明白(1个任务) 晒一晒,制作分享:根据课文《制作风向袋》的步骤,制作风向袋。
|